统编版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六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六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7 08:37:16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六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考生答题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学校正在举办“阅读点亮人生,表达成就未来”主题活动,让我们携手迈进这充满启迪与成长的活动天地,尽情享受阅读与表达带来的无限精彩。
任务一 积累展示:畅游知识海洋,做博学少年(共30分)
活动一:阅读此次“阅读与表达”活动的开场白,完成第1~5题。(共9分)
亲爱的朋友们,今日,我们相聚在这环境幽雅的校园之中,映入yǎn lián
( ① )的皆是书。fú'àn( ② )阅读,翻开书页,洽如揭开神密的面纱,文字如繁星点缀于夜空,我们凝眸静阅,从诗词韵律,到哲思华章,皆有可睹之妙,时而让人会心微笑,时而让人心潮péng pài( ③ ),táo zuì( ④ )其中,忘却外界的宣嚷与纷扰,放下心中的愁怨与jǔ sàng( ⑤ ),不再羞涩与退缩,让阅读的光亮穿透迷茫,在思想与灵感的碰撞中 ⑥ ,书写青春绚丽的篇章。
1.结合上文语境,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5分)
( ① ) ( ② ) ( ③ ) ( ④ ) ( ⑤ )
2.上面开场白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幽雅(yōu) 洽如(qià) 揭开(xiē)
B.神密(mì) 点缀(zhùi) 凝眸(níng)
C.韵律(lù) 微笑(wēi) 宣嚷(xuān)
D.愁怨(yuàn) 羞涩(xiū) 退缩(suō)
3.与上文“时而让人会心微笑”中的“会”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1分)
A.心领神会 B.能说会道 C.适逢其会 D.聚精会神
4.下列所给的四个词语中,最适合填入上文⑥处的一个词语是( )。(1分)
A.行云流水 B.妙笔生花 C.粉墨登场 D.画龙点睛
5.上文中重复使用“时而”(画双横线)这个词语,下列对其表达效果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1分)
A.重复使用“时而”这个词语,起到了突出和强调的作用。
B.重复使用“时而”这个词语,使语言更富有节奏感和感染力。
C.重复使用“时而”这个词语,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D.重复使用“时而”这个词语,更加鲜明地表达了阅读有益且好处多。
活动二:参与“阅读与表达”闯关答题竞赛活动,完成第6~11题。(共6分)
6.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总理为中华民族耗尽生命的最后一份心血和力量,这就是( )。(1分)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C.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7.《弟子规》中教育我们读书方法的句子是( )。(1分)
A.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B.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C.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D.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8.下列关于“阅读与表达”的方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要说服别人支持自己的观点,应该把具体的理由讲清楚。
B.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有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C.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联想到更多,会影响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D.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
9.最能概括下面这段话观点的一项是( )。(1分)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多种好处。做课堂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通过做课堂笔记,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归纳,有助于强化记忆。做课堂笔记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有效提升自学能力。
A.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B.做课堂笔记是一种好习惯,有很多好处。
C.做课堂笔记有助于强化记忆。
D.做课堂笔记能有效提升自学能力。
10.通过阅读,可以积累语言素材,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下面是一位同学围绕“欢声笑语满校园”这个题目选的材料,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教室里同学们安静地做试卷的场景。
B.课间同学们在操场上嬉戏打闹的场景。
C.校园文艺演出中,大家欢笑鼓掌的场景。
D.学校运动会上同学们为运动员加油助威的场景。
11.“点面结合”是常用的描写场面的方法,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关于“面”的描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祖国在我心中”朗诵会即将开始。 。一号朗诵者身姿挺拔,眼神炽热,朗诵时,声音沙哑却饱含深情;二号朗诵者是双人,他们配合默契,语调有时激昂有时舒缓,把祖国的辉煌历史与伟大成就娓娓道来;三号朗诵者一身红裙,清脆的声音灵动跳跃,用青春的活力诠释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憧憬。
A.一位朗诵者迈着矫健的步伐登上舞台,声音铿锵有力,似黄钟大吕,尽显爱国的壮志豪情。
B.舞台上的朗诵者们整齐列队,昂首挺胸,他们目光坚定地望着台下观众,脸上都带着庄重与自豪,仿佛即将奔赴一场神圣的使命之旅。
C.朗诵者们结束表演,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掌声经久不息。
D.一位老者缓缓走来,他白发苍苍,朗诵时,手势有力,语调抑扬顿挫。
活动三:参加“阅读与表达”读书分享交流活动,完成第12~14题。(共15分)
12.下面是同学们读书交流发言稿的部分内容,请你根据提示补充完整。(10分)
(1)读书使人明智。《伯牙鼓琴》中,我们读“锺子期死, ① ,
② ,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懂得了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故乡》中,我们读“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③ , ④ ”明白了实践和坚持的重要性。
(2)读书使人感怀。《浪淘沙(其一)》中,我们读“ ① ,
② ”感受到了黄河的磅礴气势。《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我们读“ ③ , ④ ”感受到了夏日乌云翻滚、雷雨突至的壮丽景象。《七律·长征》中,我们读“ ⑤ ,
⑥ ”感受到了红军长征取得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13.读书让人着迷。请试着写一写你读书时入迷的情景。【提示: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等,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的方法来表现。】(2分)
14.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在读书分享会上交流的《童年》这部书的内容,请你结合自己读《童年》的阅读经验,帮他填写完整人物性格特点。(3分)
任务二 阅读实践:品读书香墨韵,做文雅少年(共40分)
活动四:阅读《少年闰土(节选)》,完成第15~18题。(共16分)
少年闰土(节选)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的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资料一:《故乡》的写作背景】
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这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年纪刚过三十,先前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满脸皱纹,记忆中那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讲述了“农村做人总是难,一点东西拿出去总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惨处境,引起了鲁迅深切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回乡的经历,艺术地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塑造了闰土这个人物形象。
【资料二:章闰水的家庭背景】
章闰水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他从小就跟着父亲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看瓜地、网鱼、晒稻谷……父亲死后,章闰水就挑起了一家的生活重担。章家只有六亩薄沙地,收获的粮食缴完租税后所剩不多。尽管章闰水起早摸黑地干,还是养不活一家人。1934年大旱,地里颗粒无收,逼债的、收捐的又找上门来,没办法,他只好把地卖了,成了一贫如洗的穷苦农民,只能靠租种土地和出外打工为生。由于贫困和积劳成疾,五十多岁后,章闰水背上生了一个恶疮,家里又没钱医治,致使伤口化脓,一直不能愈合,而且越来越严重,在五十七岁时亡故。
15.阅读《少年闰土(节选)》语段一,完成思维导图及填空。(5分)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能读出闰土是一个 ④ 的少年。
16.有同学认为开篇的环境描写跟故事情节没有太大关系,可以删除。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2分)
17.阅读《少年闰土(节选)》语段二中画横线的语句,再结合【资料一】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完成下面表格及填空。(5分)
脸部 手掌 着装
少年闰土 ① ② 头戴一顶小毡帽,颈套一个银项圈
中年闰土 灰黄,满脸皱纹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 ③
对比阅读表格中闰土外貌前后发生的变化,我们又能读出中年的闰土是一个 ④ 的人。
18.结合【资料一】和【资料二】,请你谈谈闰土前后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至少写出两点原因。(4分)
活动五:阅读《煤油灯》,完成第19~22题。(共24分)
煤油灯
①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都与煤油灯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一次次驱散着我的劳累与寂寞,煤油灯下,我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长辈的辛苦,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
②我的家乡就挂在一个山腰上,房子无规则地散落着。那时山村没有电,祖传的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印象最深的是那煤油灯的光芒。岁月如歌,人间沧桑。记忆中的小山村,白天有刺眼的阳光,傍晚有燃烧的夕阳,晚上有亮晶的月光,黑夜有跳动的磷火、飞舞的流萤,并不缺光。油灯那跳动着的微弱的光芒,给遥远而亲切的山村和山民涂抹上昏黄神秘的颜色,也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③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煤油灯是乡村必需的生活用品,多数家庭用自造的煤油灯。先找一个装过西药的小玻璃瓶或墨水瓶子,再找个铁瓶盖或铁片,在中心打一个小圆孔,然后穿上一根用铁皮卷成的小筒,接着用纸或布或棉花搓成细捻穿透其中,上端露出少许,下端留上较长的一段供吸油用,倒上煤油,把盖拧紧,油灯就做成了。待煤油顺着细捻慢慢吸上来,用火柴或火石点着,灯芯就跳出扁长的火苗,还散发出淡淡的煤油味……
④煤油灯的光线其实很微弱,甚至有些昏暗。由于煤油紧缺且价钱贵,点灯用油非常注意节省。天黑透了,月亮也不亮了,各家才陆续点起煤油灯。为了节约,灯芯拨得很小,灯发出如豆的光芒,连灯下的人也模模糊糊。灯光星星点点,飘闪飘闪。忙碌奔波了一天的庄稼人,望见家里从门窗里透出来的煤油灯光,疲倦与辛苦荡然无存。
⑤晚饭以后,院子里光线已经暗了,娘才点起煤油灯,我便开始在灯下做作业。有时我也利用灯光的影子,将五个手指做出喜鹊张嘴、大雁展翅的形状照在土墙上,哈哈乐上一阵子。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忙活针线活,缝衣裳,纳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油灯下且离得较远,但母亲总能把鞋底上的针线排列得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娘一直在忙着纺呀、织呀、纳呀,把辛劳和疲倦织纳进娘的额头、眼角。漫长的冬夜,窗外北风呼啸,伴随油灯捻子的噼啪声,娘在用自己的黑发银丝缝制希望,把幸福、喜悦一缕缕纳成对子女的期待。为了能让我看得清楚,娘常常悄悄把灯芯调大,让那灯光把书桌和屋子照得透亮。有时候,我正做着作业却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识不了几个字的母亲正在灯下全神贯注地翻阅我的作业本。
⑥在我记忆深处,那如萤的煤油灯,依然跳跃在乡村那漆黑的夜晚,远逝的岁月也都深藏在那橘黄色的背景之中。
(选自《时代文学》,选文有删改)
19.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并填空。(5分)
“荡然无存”的意思是 ① ,是 ② 让“疲倦与辛苦荡然无存”。
“全神贯注”的意思是 ③ ,“母亲正在灯下全神贯注地翻阅我的作业本”这一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从中可以体会到 ④ ,再联系上文,体会母亲当时内心的想法 ⑤ 。
20.选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梳理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及填空。(10分)
上述的四个方面,第 ⑤ 、 ⑥ 方面写得比较具体,这样写的好处是:
⑦ 。
21.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请结合选文内容完成下面填空。(4分)
一位同学阅读这篇选文后,也想制作一个简易的煤油灯,他需
要重点阅读第 ① 自然,阅读时要特别关注 ② 。
通过阅读这一段,再结合左图,请把下面的家庭用自造煤油灯制作
过程补充完整:
22.作者从不同的方面写了与“煤油灯”有关的事件,它们都指向一个共同的中心主题,请写出这个中心主题。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再补充一个事例。(5分)
中心主题:
补充事例:
任务三 习作表达:汲取精神力量,写少年心声(共30分)
活动六:此次“阅读与表达”主题活动的最后一项是争做“习作小达人”,邀请你参加,完成第23题。(共30分,含书写3分)
23.以“生活需要 ”为题,完成一篇习作。
习作提示:在横线上可填写如“微笑”“勇气”“梦想”“挫折”等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创作,要通过讲述亲身经历或身边故事,体现所填词语对生活的重要性,情节需完整,有细节描写,人物情感真挚且过渡自然。书写规范,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450字。注意: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六年级语文试卷 第5页(共6页)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六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任务一 积累展示:畅游知识海洋,做博学少年(共30分)
1.(共5分。每字0.5分。)
①眼帘 ②伏案 ③澎湃 ④陶醉 ⑤沮丧
2-11.(共10分。每个1分。)
D A B C C D C B A B
12.(共10分。每空1分。错字每字扣0.5分,每空分值扣完为止,不倒扣。)
(1)①伯牙破琴绝弦 ②终身不复鼓琴 ③走的人多了 ④也便成了路
(2)①九曲黄河万里沙 ②浪淘风簸自天涯
③黑云翻墨未遮山 ④白雨跳珠乱入船
⑤更喜岷山千里雪 ⑥三军过后尽开颜
13.(共2分。用上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或侧面描写占1分,表达出读书入迷占1分。此题答案不唯一,错别字不影响意思不扣分。)
示例:灯光下,我沉浸在《童年》的世界里。眼睛紧紧盯着书页,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嘴角上扬。周围的一切仿佛都静止了,只有我翻动书页的轻微声响。妈妈在旁边叫我吃饭,我竟毫无察觉,她连叫几声后,无奈地拍了下我的肩膀,我才猛地回过神,眼神里还带着一丝茫然,显然思绪还在那书中徘徊。(此题。)
14.(共3分。每空1分。人物特点符合原著即可,错别字不影响意思不扣分。)
①善良,勇敢,坚强
②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③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任务二 阅读实践:品读书香墨韵,做文雅少年(共40分)
15.(共5分。第①、②、③空,每空1分;第④空2分。错别字不影响意思不扣分。)
①深蓝的天空 ②外貌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机智勇敢、聪明能干
16.(共2分。回答是否同意这种观点1分;说明理由1分。错别字不影响意思不扣分。)
不同意删除。
说明看法:烘托人物,衬托出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
17.(共5分。第①、②、③空,每空1分;第④空2分。错别字不影响意思不扣分。)
①紫色的圆脸 ②红活圆实的手 ③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一件极薄的棉衣
④勤劳质朴,生活困苦,麻木迟钝,愚昧落后
18.(共4分。每点2分。符合材料内容,大意对即可,错别字不影响意思不扣分。)
示例:
原因一是家庭的贫困,原因二是社会的打压。闰土迫于生计,经过岁月的洗礼打磨,自然的形成了前后的不同变化。
19.(共5分。每空1分。符合选文内容,大意对即可,错别字不影响意思不扣分。)
①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②家中透出的煤油灯光带来的温馨与希望
③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④母亲对“我”学习的关心和重视
⑤母亲虽然识字不多,但她希望通过查看我的作业了解我的学习情况,即便自己不太懂,也要尽到关心孩子成长的责任,期望孩子能好好学习,有个好未来
20.(共10分。第①、②、③、⑦空,每空2分;第④空1分;第⑤、⑥空,每空0.5分。错别字不影响意思不扣分。)
①童年难以忘怀的记忆,都与煤油灯有着直接的联系,它一次次驱散着我的劳累与寂寞,煤油灯下,我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长辈的辛苦,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
②祖传的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印象最深的是那煤油灯的光芒。/ 或者:油灯那微弱的光芒给我的童年升起了一道生命的霞光。
③在煤油灯下做作业、嬉戏以及母亲边做家乡边陪着“我”,还帮“我”检查作业。
④总分总 ⑤二 ⑥四
⑦详细描写煤油灯的制作过程,好处在于:使读者清晰了解到当时乡村自制煤油灯的具体步骤和构造,能真切感受到那个年代物质的匮乏以及人们的智慧与创造力,丰富了文章内容,让煤油灯这一事物更具质感和历史厚重感。/ 或者:细致描述了晚饭后在煤油灯下“我”做作业与母亲做针线活的场景,一方面生动展现了煤油灯下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凸显了母亲的勤劳、对“我”默默的关爱与陪伴,另一方面通过对母亲在昏黄灯光下劳作细节的刻画,深刻地表达了亲情的温暖与母亲对子女期望的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情感深度,让读者更易沉浸其中并产生共鸣。
21.(共4分。每空1分。错别字不影响意思不扣分。)
①第③自然段
②煤油灯的制作过程或制作步骤
③再找个铁瓶盖或铁片,在中心打一个小圆孔
④用纸或布或棉花搓成细捻穿透其中,上端露出少许,下端留上较长的一段供吸油用
22.(共3分。中心主题2分;补充事例3分。错别字不影响意思不扣分。)
中心主题:童年的快乐,亲情的温暖
补充事例:“我”犯了错,在煤油灯下爸爸用朴实的语言告诉“我”如何做人的道理。(事例不唯一,只要能反映这个核心主题即可。)
任务三 习作表达:汲取精神力量,写少年心声(共30分)
18.(共30分。采用“27+3”的形式评阅,即习作内容27分,书写情况3分。)
(1)【习作内容】评分标准:
一等(27~22分)
中心突出,人物特点鲜明,事例典型,内容充实具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人物描写运用恰当;语言流畅,有一定文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字迹工整,几乎没有错别字,标点使用正确率高,字数至少达到400字。
二等文(21~16分)
内容充实,中心较突出,事例能够表现人物特点,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有人物描写;语言流畅;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字迹比较工整,错别字较少,标点基本正确,字数至少达到400字。
三等文(15~10分)
内容较充实,中心较突出,事例与人物特点有联系,对生活的认识正确。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结构大体完整。字迹欠工整,错别字比较多,标点正确率比较低,字数不足300字。
四等文(9~0分)
中心不明确或脱离题意;内容单薄,没什么内容。语言不通顺;语病较多;结构不够完整。错别字很多,乱用标点,字迹潦草辨识困难,字数不足200字。
只写了开头的习作酌情给1~5分。
(2)【书写情况】评分标准:
一等(3分)
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书写准确率高。
二等(2分)
“规范、端正、整洁”具备其中两项,书写错误率较低。
三等(1分)
“规范、端正、整洁”具备其中一项,书写错误率较高。
四等(0分)
书写十分潦草,书写错误率较高。
2024-2025学年度(上)期末学业质量监测 六年级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2页(共3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