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上冈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上冈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5-14 06:1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一、科举制的创立
二、科举制的完善
三、科举制的特点影响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1、科举制诞生于____朝,它的诞生与____和____(人物)有关?2、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我来问 你来答:3、请阅读课文后思考: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___________(皇帝)有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4、唐时科举考的科目较多,以哪两科最重要?5、你认为科举制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什么是科举?    1985年,著名学者庄昭先生将科举制定义为:“科举制度,是一种朝廷开设不同的科目,应试者于一定时间内投牒自进于州郡,州郡(或学馆)按所试才学之优劣,择其优者贡于朝廷,朝廷复又公开考试,并按所试才学之优劣,而决定选取或黜落的选用人才的制度。”
科举的考试方法,主要有口试,帖经,墨义,策论和诗赋。帖经,就是主考官任择经书中一页,遮盖全文,仅留一行,再裁纸为帖,盖上三、五字,令考生念出或写出这三、五字。帖经是唐代科举的主要考法之一,各科考试,均须帖经。墨义,就是从经书中编出若干个问题,要求考生用经书原文回答。策论,就是按策问临场撰文回答问题。这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考法。最后一种考试方法诗赋,即令考生临场按文题和规定的格律创作诗赋。唐自开耀元年后,规定进士科必须试杂文二篇(一诗一),然后试策。科举考试中的帖经、墨义、诗赋,是考试方法的重大发展,是现在的填空、简答、论述、作文等考法的源流。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为什么隋朝皇帝要用考试方法来选拔官员? 科 举 制 创 立 的 背 景魏晋以来选拔官员的弊端:
按照门第的高低选拔官

高门子弟做大官,寒门
子弟无法做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高门权贵子弟失去了什么?原来把持选官实权的官员和高门权贵
失去了什么?出身低微的读书人得到了什么?科举考试的最终受益者是谁?科举制度的实施,给下列阶层带来什么影响?想 一 想科举考试比原来的选官制度 有什么进步?思考与讨论:比较秦汉与隋唐的官员选拔方式,列举它们的不同点,联系现实生活,你认为,推举与考试,哪一种方式更容易得到人才?更能体现公平竞争的精神?  科举制度能从社会中下层吸收一部分人才加入各级统治机构,不仅改变了封建政府中官吏成份结构,给封建统治机构注入一定的活力,而且有助于缓和社会各阶级、阶层之间的矛盾,特别是笼络层知识分子,牢笼天下英才为封建统治者所用。
1、科举制诞生于____朝,它的诞生与____和____(人物)有关?2、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我来问 你来答:3、请阅读课文后思考: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___________(皇帝)有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4、唐时科举考的科目较多,以哪两科最重要?5、你认为科举制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阅读课文思考: 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哪些皇帝有关?
  讨论并归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度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扩大国学规模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内容开创殿试武举想 一 想 唐玄宗以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科举制度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有诗赋杂文,也有经史典籍,还有策论。
  由于科举考试注重文章辞赋,疏空迂阔,轻视和排斥实用技艺,既阻扼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学子们不愿从事冷静的学术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从事对国计民生有实用价值的科学技术研究,只会舞文弄墨,有才而无用。
  科举考试导致教书先生教条主义地传经引典,学生机械地死记硬背,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培养和开发。1、科举制诞生于____朝,它的诞生与____和____(人物)有关?2、文帝和炀帝分别为科举制诞生做了哪些工作?我来问 你来答:3、请阅读课文后思考:唐朝科举制的完善与___________(皇帝)有关?他们分别为科举制的完善做了哪些贡献?4、唐时科举考的科目较多,以哪两科最重要?5、你认为科举制对当时的中国和世界有影响吗?有什么影响?科举制的影响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1、改善了用人制度;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如唐诗)4、对世界的影响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摭言》  阅读有关科举的图文,想想科举制还有哪些局限性?宋人殿试图想一想:科举制有什么弊端?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唐摭言》科举制度的局限和弊端科举制丝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功名,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名,就逐渐沦为封建统治者附庸。
科举考试把读书、应考和做官三件事紧密联系起来,科举成了封建知识分子进入官场的阶梯,成了他们取得高官厚禄权势的门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人生哲学支配了学校教育,严重影响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思想。
科举考试的最终取舍是由考官、礼部、吏部、宰相、皇帝决定的,录取的标准又多以权势门第为转移。一般知识分子如果没有靠山、门路,就很难被录取。在这种情况下,重门第、通关节、科场舞弊、私门谢恩等名利贪贿之风就公开泛滥起来,如太学博士吴武陵把杜牧的《阿房宫赋》交给主考官,请以第一人处之,崔郾说:“已有人”。想 一 想科举考试的受益者是谁?“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一、科举制的创立
原因:改变不合理的人才选拔制度
朝代:隋朝
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过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
意义:打破门第限制,将选官权集中到中央 梳理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扩充国学,严格录取
武则天:开创殿试、武举
唐玄宗:诗赋取士,亲自面试
三、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
改善了用人制度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对世界的影响
弊端和局限考考你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科举制被废除是在( )
A、宋朝末年 B、元朝末年
C、明朝末年 D、清朝末年
隋唐以来的历朝统治者都沿袭使用科举制度,其根本原因是科举制度( )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有利于巩固专制统治
C、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D、科举制度比较完善
DDB
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地方政权通过推举选拔官员的制度。( )×中央历史诊所(请判断并改正 )考试动脑筋: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话,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阅读分析: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朝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以后,因为不熟悉朝廷的事情,也不能称职。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成还是反对?你认为他的话是否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