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台 阶
——李森祥
学习 目 标
1.疏通并积累文本中的重要字词,整体感知文本内容。
2.通过熟读文本,思考作者创作手法的运用。
3.把握父亲的形象以及这篇小说的主题。
(★中考考点:分析人物形象)
李森祥(1956—— ),浙江衢(qú)州人,
中国当代作家。他于1986年发表处女作
《半个月亮爬上来》,之后其作品《小学老师》
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
1990——1992年浙江省优秀文学奖。此外,
他是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是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他的小说以农村和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了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特别是农民的质朴形象,本文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后怀着深刻感受而创作出来的。
了解作者
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中国是农业大国,有九亿农民。关心国事大事就不能不了解一下中国广大的农村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台阶》一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创作背景
凹凼 āo dàng 门槛 kǎn 镶嵌 qiàn
涎水 xián 唿嗒 hū da 揩一把 kāi
黏性 nián 蹿 cuān 尴尬 gān gà
撬 qiào 硌 gè 庄稼茬 chá
倔
jué 倔强
juè 很倔
槛
kǎn 门槛
jiàn 阑槛
字 词通关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故事情节。
提示:可运用记叙文中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进行简要概括。
梳 理 结构
起因:父亲觉得自己家的台阶低,要建造高台阶的新屋。
经过:于是,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准备,终于造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
结果:新屋落成了,父亲发现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思考
阅读文本请回答文中的“父亲”是怎样建高台阶新屋的?
(提示:结合文本找出父亲做了哪些努力)第10-20自然段
捡砖捡瓦
积累角票
编草鞋
捡屋基卵石
种田砍柴
辛勤挣钱
穿破的草鞋成堆
搬砖头、
担泥、
筹划材料
摸黑踏黄泥
父亲为此倾尽了一生的努力。
细读文本,思考问题
父亲为什么要建造高台阶的新屋呢?
答:在乡邻们眼里,台阶高意味着房屋主人的地位高。因此,父亲想改善居住环境,并渴望得到乡亲们的尊重。(第8自然段)
建造完高台阶新屋后,父亲为什么处处感到“不自在”呢?
答: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谦卑心理。这种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当他砌完高台阶后便处处感到不自在,可见高台阶不但没带给他幸福满足感,还让他形成了很大的心理落差。(笔记)
请结合文本回答,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感情?(整理笔记)
·第一问:
答:①父亲是一位要强的农民,有志气和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②父亲老实厚道,他靠自己的实干兴家立业,且具有谦卑的为人。
③父亲热爱劳动,追求理想生活。他辛苦劳动来建造九级台阶的新屋。
·第二问:
答:表达了作者对文中父亲的崇敬和怜悯之情。
第28自然段,父亲拒绝“我”的帮忙,粗暴地一把推开我。
第10、11自然段,父亲为建造台阶所做的准备工作。
第9自然段,作者对父亲的直接描写。
第27自然段,台阶造好后,父亲坐着浑身不自在。
概括人物性格特征的三种基本途径:(★整理笔记)
通过具体事件、通过人物言行、通过细节描述。
知识小结
1.结合具体事件概括:
如:父亲是一位要强的农民,有志气和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拒绝了“我”的帮忙,靠自己的实干兴家立业,建造高台阶的新屋。
2.结合人物描写概括:
如:“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中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出父亲的辛苦、勤劳和执着。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
3.结合细节描写或捕捉关键词概括。
如:老实厚道谦卑的农民,当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课文通过叙述父亲 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了那个时代的农民艰难困苦的生活状况和他们为了改变现状而 ,表达了“我”对父亲的 之情。学了本课,“我”了解到一个为了梦想中的高台阶,为了尊严而起早贪黑、 的父亲的形象。
盖台阶高的新屋
不懈努力的精神
崇敬和怜悯
要强、坚韧不拔、老实厚道、谦卑
课 堂 小结
当堂训练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①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gān gà ( )的笑。
②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fán zào ( )。
③虽然这些都 wēi bù zú dào( ),但他做得很认真。
④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dà tíng guǎng zhòng( )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尴 尬
烦 躁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2.赏析下列的句子。
(1)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答:①本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头发比作庄稼茬。
②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老态。
③这句话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关心与心疼。
★对带有修辞手法的句子进行赏析:
步骤:指出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句子内容分析+情感分析
(2)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答:①运用细节描写,通过特写镜头具体描写父亲的脚板;
②“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可见父亲终年在泥土里劳碌,表现出他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
★对带有人物细节描写的句子进行赏析
步骤:指出细节描写+细节描写的事物+事物特征+人物的精神品质
作答“赏析句子”这类题型时我们应注意:
①分点答题,句子完整,条理清晰。
②指出句子所使用的手法,并加以表述和分析,回归到本质以及情感的表达。
结
小
识
知
3.第29段中,父亲为什么会“若有所失”?
①父亲是一位农民,他干了一辈子,于他而言,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劳动是创造,唯有劳动才有收获,才能体现自身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便觉得失去了一切,因此,父亲虽盖好了台阶高的新屋,但仍感到若有所失。
②“若有所失”的想法表现了父亲作为一个农民,对于失去劳动能力以致自身价值无法体现的不甘心和失落。
③父亲劳动的目标便是可以建造高台阶的新屋,这是他的精神追求,台阶的建成预示着支撑他梦想的精神支柱已经完成,因而父亲失去了精神动力而若有所失。
本题型应考虑的角度:文章的内容与主题。
文中的父亲不甘心自家的台阶低,经过大半辈子的努力,终于建成了一栋九级台阶的新屋,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愿望,但他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你认为这值得吗?
思考与讨论
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有人认为这件事不值得。理由是,虽然修房盖屋是一个家庭的大事,但也应该量力而行,不可过于超前,尤其是在经济状况不好的时期或地区。而父亲为了造一个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了得到别人的尊重,牺牲了自己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这纯粹是自讨苦吃。为了一个虚幻的荣誉,得不偿失。
也有人认为这件事值得。理由是,地位与被尊重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而对新屋的要求则是父亲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从这一点来看,父亲的做法符合普通劳动者的心理,没有对错之分,旁人也无法说清。每个人的生活目标不同,结果是怎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人生若是没有了目标,那么生命就谈不上任何意义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毋庸置疑的是,文章中的父亲所代表的中国农民身上所带有的坚韧不拔、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精神值得我们后辈继承和发扬。
对同学们而言,仰望星空的同时亦要脚踏实地,学会享受为了目标而踏实奋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