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5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7 14:32:27

文档简介

5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选择题12道,共36分;非选择题2道,共24分;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剖析工人的工作状态:“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它强制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这一分析反映了(  )
A.阶级关系的对立
B.社会环境的失衡
C.工人劳动的异化
D.贫富分化的加剧
2.英国1750年至1795年间多次颁布法令,禁止出口机器、机器模型和设计,也禁止技术工人外流。1825年,英国废除禁止出口机器的法令,允许大部分机器设备和技术自由出口。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英国(  )
A.议会改革促使立法权的扩大
B.技术革新提升机器制造能力
C.自由贸易政策推动机器出口
D.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3.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是(  )
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
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
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因素
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
4.(2024·浙江宁波期末)历史学家汤因比用“革命”来表达英国某一时期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一“革命”(  )
A.力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束缚
B.开端于蒸汽机的发明
C.使内阁实际上掌握政府权力
D.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5.1801—1850年,英国城市住房压力巨大。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城市住房建设经营;同时鼓励地产开发,通过住房市场化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  )
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B.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
C.加速建设福利国家
D.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
6.19世纪的英国人“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工业革命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
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工人压力增大
D.工业文明已经完全取代农业文明
7.(2023·湖北鄂东南联盟期中)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兴办城市学院运动,一批由地方工业家和当地民众捐资的新大学陆续设立。这些城市大学注重“为工商业发展服务”,大量地开设技术教育课程,采用灵活的走读制度。英国兴办城市学院运动(  )
A.推动现代教育体制建立
B.加速了“电气时代”的到来
C.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8.(2024·河南开封模拟)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10岁以上的人口有1 576万,就业人口达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女工在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B.保障了女工的政治地位
C.工业革命实现了男女平等
D.开创机械化生产的先河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摘编自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材料二 眼下,越南、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都纷纷要引进中国铁路技术,坐中国高铁周游世界不再是梦;在印度,不少餐馆、加油站、飞饼摊、茶叶摊挂上了二维码;在印尼,人们不仅打车打摩的用手机,连点餐预约快递干洗衣服也用手机……这些都让中国游客有种奇妙的宾至如归感。
——摘编自《中国领衔新科技革命》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
(2)材料二中周边国家正在争相引进中国哪些技术?这说明了什么?(6分)
能力提升
10.大约从15世纪开始,大量英国农民渐次离开土地,从自耕农转变为雇佣劳动者。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工厂主则颁布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实施倒班制、罚款等举措以攫取更大利润。上述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C.生产力大幅提高
D.阶级矛盾尖锐化
11.(2024·河南名校联考)下表为1840—1894年中国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表。据此可知,当时买办的投资(  )
项目 投资额(千两) 占总数(%)
交存外商企业保证金 100 000 50.0
附股于外商企业 12 000 6.0
投资城市房地产 30 000 15.0
投资商业、银钱业 53 000 26.5
投资近代工业、航运业 5 000 2.5
合计 200 000 100.0
A.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殖民地化
B.强化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C.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
D.解决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
12.(2024·安徽“皖南八校”联考)《美国科学院院报》近期的研究称,印象派美术大师莫奈画作(如图)中呈现的其实是工业革命时期空气严重污染的状况。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情感。材料旨在表达(  )
A.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存在
B.工业革命推进绘画技术
C.画作隐喻空气污染危害
D.印象画派蕴含启蒙精神
13.(2024·广东名校联盟联考)1848年,英国通过了社会保健法;1850年,英国成立了国家卫生局;有关童工、女工、孕妇、职业病和卫生保健的法规也逐渐颁布。法国在19世纪初也成立了一批国家卫生机构,欧美的其他国家也先后采取了相应措施。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普遍提升
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逐渐确立
D.工业革命加强了政府公共职能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32年英国议会下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工厂的状况,前童工伊丽莎白·本特利的证词揭露了1815年的工作条件,这成为议会委员会最终报告的一部分。
委员会调查人员 伊丽莎白·本特利
你什么时候开始在这家纺织厂工作的? 6岁那年(1815年)。
你在工厂里做什么? 我是一个小落纱工。
你在工厂里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工厂满负荷时从早晨5点到晚上9点。
解释一下你的工作内容。 当纺键上的线满时,把纺机停下,取下算键,拿下所有的线轴,把它们拿到卷线轴上,再换上空线轴,开动纺机。
这使你一直很忙吗? 是的,机器太多,它们转的那么快。
假如你慢了一点或来晚了,他们会怎么做? 用皮带抽我们。
有没有用皮带逼着你们超负荷工作? 是的。
你因为劳动而身体发育严重变形吗? 是的,我13岁就开始出现了。
你现在住在哪里? 破房子里。
——摘编自马修斯《人文通识课》所载的英国议会委员会对英国工厂的调查报告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5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选择题12道,共36分;非选择题2道,共24分;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剖析工人的工作状态:“工人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它强制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这一分析反映了(  )
A.阶级关系的对立
B.社会环境的失衡
C.工人劳动的异化
D.贫富分化的加剧
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可知,马克思认为工业时代的工人劳动是痛苦的,不自由的,没有生产积极性,异化的劳动使得人们想要逃离它,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后工人劳动的异化,使得劳动本质发生了变化,故选C项;阶级关系的对立主要强调的是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对立关系,与材料强调的工人劳动异化的侧重点不同,排除A项;社会环境的失衡虽然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但材料没有涉及相关内容,排除B项;贫富分化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但材料没有涉及贫富分化问题,排除D项。
2.英国1750年至1795年间多次颁布法令,禁止出口机器、机器模型和设计,也禁止技术工人外流。1825年,英国废除禁止出口机器的法令,允许大部分机器设备和技术自由出口。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英国(  )
A.议会改革促使立法权的扩大
B.技术革新提升机器制造能力
C.自由贸易政策推动机器出口
D.通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解析:选B。1825年工业革命中的英国,通过技术革新,生产效率比1750至1795年间提高,机器制造能力也得到提高,所以英国政府“废除禁止出口机器的法令,允许大部分机器设备和技术出口”,选B项;材料中并未体现英国的议会改革使立法权扩大,故A项错误;1846年“谷物法”的废除,标志着英国开始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故C项错误;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间是19世纪中叶,故D项错误。
3.1890年由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产品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还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地,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中国觉醒”的主要含义是(  )
A.洋务派开始在实践上向西方学习
B.政府意识到发展工业的必要性
C.在民族土壤中植入工业文明因素
D.发展工业与抵制外来侵略并举
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阳铁厂引入西方工业文明因素,进行大机器生产,使其产品远销国内外,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因此被西方人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C项正确。
4.(2024·浙江宁波期末)历史学家汤因比用“革命”来表达英国某一时期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这一“革命”(  )
A.力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束缚
B.开端于蒸汽机的发明
C.使内阁实际上掌握政府权力
D.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解析:选D。根据材料“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可知,这一“革命”指的是英国的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故选D项;1689年英国就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排除A项;工业革命开端于改良蒸汽机,排除B项;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使内阁实际上掌握政府权力,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
5.1801—1850年,英国城市住房压力巨大。19世纪50年代开始,英国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城市住房建设经营;同时鼓励地产开发,通过住房市场化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这反映了英国(  )
A.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B.积极应对城市化进程
C.加速建设福利国家
D.阶级对立的日渐加剧
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英国在工业革命期间,“政府立法制定住房标准,市政机关直接参与城市住房建设经营;同时鼓励地产开发,通过住房市场化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以应对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住房紧张问题,故选B项;A项与材料“通过住房市场化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不符,故排除;据材料“通过住房市场化满足人民的住房需求”可知是商品房,不是福利用房,故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故排除D项。
6.19世纪的英国人“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工业革命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
C.资本家严格厂规使工人压力增大
D.工业文明已经完全取代农业文明
解析:选B。根据材料“‘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并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人们的时间观念加强,生活方式有所改变,故选B项;19世纪之前钟表就已发明,且钟表的发明与生活节奏加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整个英国社会的时间观念加强,这种社会现象不是资本家厂规能实现的,排除C项;“完全取代”一词过于绝对,排除D项。
7.(2023·湖北鄂东南联盟期中)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兴办城市学院运动,一批由地方工业家和当地民众捐资的新大学陆续设立。这些城市大学注重“为工商业发展服务”,大量地开设技术教育课程,采用灵活的走读制度。英国兴办城市学院运动(  )
A.推动现代教育体制建立
B.加速了“电气时代”的到来
C.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结合
D.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解析:选D。19世纪中期城市大学注重“为工商业发展服务”,大量地开设技术教育课程,适应了工业革命经济发展的需要,故选D项;大众教育的推广和普及是现代教育体制的重要内容,材料中强调大学注重“为工商业发展服务”,未反映出对现代教育体制的作用,排除A项;“电气时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仅凭开设技术教育课程,不能加速电气时代的到来,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排除C项。
8.(2024·河南开封模拟)1851年英国进行了一次人口调查,10岁以上的人口有1 576万,就业人口达709万,其中妇女就业人口243万,占就业总人数的34.3%。由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女工在工业中的重要地位
B.保障了女工的政治地位
C.工业革命实现了男女平等
D.开创机械化生产的先河
解析:选A。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时期,大量女性走出家门到工厂工作,在工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故选A项;女工就业主要是直接提升女性的经济地位,而非政治地位,排除B项;“实现了男女平等”不合史实,此时女性还没有获得选举权等政治权利,排除C项;材料主要介绍了女性就业的情况,而非工业生产使用机械的情况,排除D项。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英国的城镇化坚持以城乡规划为主体的公共干预政策。英国在城市化初期,由于人口和产业活动的迅速集聚而城市缺少必要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致命疾病的流行。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的《住宅与规划法》成为世界上第一部城市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
——摘编自周天勇《中国向何处去》
材料二 眼下,越南、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俄罗斯,都纷纷要引进中国铁路技术,坐中国高铁周游世界不再是梦;在印度,不少餐馆、加油站、飞饼摊、茶叶摊挂上了二维码;在印尼,人们不仅打车打摩的用手机,连点餐预约快递干洗衣服也用手机……这些都让中国游客有种奇妙的宾至如归感。
——摘编自《中国领衔新科技革命》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及初期存在的主要问题。(6分)
(2)材料二中周边国家正在争相引进中国哪些技术?这说明了什么?(6分)
答案:(1)特点:注重规划,加强政府干预;注重立法。问题:城市化进程过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疾病流行。
(2)技术:高铁、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说明:中国紧紧抓住新科技革命浪潮,大力发展新兴科技,已经进入新科技革命的前沿队伍。
能力提升
10.大约从15世纪开始,大量英国农民渐次离开土地,从自耕农转变为雇佣劳动者。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工厂主则颁布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实施倒班制、罚款等举措以攫取更大利润。上述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生产关系的变革
B.生产管理的科学化
C.生产力大幅提高
D.阶级矛盾尖锐化
解析:选A。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工厂制度出现以前,英国自耕农自己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工厂制度出现以后,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有,英国农民转变为雇佣劳动者,集中在工厂进行劳作,受资本家剥削,农民“从自耕农转变为雇佣劳动者”反映出生产关系的变革,故选A项;题干中“工厂主则颁布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攫取更大利润”不是在肯定工厂管理的科学化,而是讲述工厂制度对工人的束缚和压迫,排除B项;题干述及的是英国农民身份的变化,即生产关系层面,与“生产力”层面无关,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封建社会中存在农民与地主的矛盾,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从农民变为工人不能断定阶级矛盾更加尖锐,排除D项。
11.(2024·河南名校联考)下表为1840—1894年中国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表。据此可知,当时买办的投资(  )
项目 投资额(千两) 占总数(%)
交存外商企业保证金 100 000 50.0
附股于外商企业 12 000 6.0
投资城市房地产 30 000 15.0
投资商业、银钱业 53 000 26.5
投资近代工业、航运业 5 000 2.5
合计 200 000 100.0
A.体现了中国经济的殖民地化
B.强化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C.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
D.解决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
解析:选C。据材料“中国买办资本的投资去向表”可知,买办通过对外贸易或直接投资近代工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客观上助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选C项;中国近代经济带有半殖民地化的性质,而非殖民地化,排除A项;材料所述为买办资本,而非官僚资本,排除B项;“解决了”表述不符合史实,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下不可能解决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排除D项。
12.(2024·安徽“皖南八校”联考)《美国科学院院报》近期的研究称,印象派美术大师莫奈画作(如图)中呈现的其实是工业革命时期空气严重污染的状况。他的画作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风貌和情感。材料旨在表达(  )
A.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存在
B.工业革命推进绘画技术
C.画作隐喻空气污染危害
D.印象画派蕴含启蒙精神
解析:选A。 由“莫奈画作……工业革命时期空气严重污染……”“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风貌和情感”可得,莫奈画作反映了工业革命时期空气污染,是历史的见证,即艺术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存在,故选A项;题干信息是表达艺术作品的内容也是时代的反映,而不是工业革命为绘画技术提供支持,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绘画与时代背景的关系,而非侧重空气污染的危害,排除C项;莫奈的作品内容是工业革命时期现实的反映,与启蒙精神无关,排除D项。
13.(2024·广东名校联盟联考)1848年,英国通过了社会保健法;1850年,英国成立了国家卫生局;有关童工、女工、孕妇、职业病和卫生保健的法规也逐渐颁布。法国在19世纪初也成立了一批国家卫生机构,欧美的其他国家也先后采取了相应措施。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人们的健康意识得到普遍提升
B.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逐渐确立
D.工业革命加强了政府公共职能
解析:选D。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各种社会问题增加,对政府在社会管理方面的要求提高,在这种背景下,西方国家政府的公共职能加强,故选D项;材料只涉及政府的行为,没有涉及人们的健康意识,排除A项;工业革命后虽然政府的公共职能提升,但此时期西方国家普遍奉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排除B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普遍确立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32年英国议会下院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调查工厂的状况,前童工伊丽莎白·本特利的证词揭露了1815年的工作条件,这成为议会委员会最终报告的一部分。
委员会调查人员 伊丽莎白·本特利
你什么时候开始在这家纺织厂工作的? 6岁那年(1815年)。
你在工厂里做什么? 我是一个小落纱工。
你在工厂里每天工作多长时间? 工厂满负荷时从早晨5点到晚上9点。
解释一下你的工作内容。 当纺键上的线满时,把纺机停下,取下算键,拿下所有的线轴,把它们拿到卷线轴上,再换上空线轴,开动纺机。
这使你一直很忙吗? 是的,机器太多,它们转的那么快。
假如你慢了一点或来晚了,他们会怎么做? 用皮带抽我们。
有没有用皮带逼着你们超负荷工作? 是的。
你因为劳动而身体发育严重变形吗? 是的,我13岁就开始出现了。
你现在住在哪里? 破房子里。
——摘编自马修斯《人文通识课》所载的英国议会委员会对英国工厂的调查报告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信息有关联,阐述合理并有史实依据)
解析:根据材料“我是一个小落纱工”“工厂满负荷时从早晨5点到晚上9点”“是的,机器太多,它们转的那么快”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丽莎白小落纱工的身份、繁重的工作流程、机器太多了等描述,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工厂使用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进行专业化生产,使生产力获得了大幅提高。根据材料中的纺织厂、工厂工作时间、工人遭到监工毒打、被逼进行超负荷工作等描述,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关系的变化,当时工厂制度下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雇佣关系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根据材料中伊丽莎白·本特利6岁就参加工作、工人遭到监工毒打、被逼进行超负荷工作、身体发育严重变形等描述,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阶级关系的变化,当时工厂制度下,工人阶级受到资本家残酷的剥削,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无产阶级意识逐步觉醒。因劳动而身体发育严重变形、住在破房子里等描述,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工业革命时代工人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健康,体现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并未伴随社会生产力进步而获得明显改善。
答案:伊丽莎白小落纱工的身份、繁重的工作流程、机器太多了等描述,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时代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工厂使用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进行专业化生产,使生产力获得了大幅提高。
纺织厂、工厂工作时间、工人遭到监工毒打、被逼进行超负荷工作等描述,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生产关系的变化,当时工厂制度下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雇佣关系占据主导地位,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6岁就参加工作、工人遭到监工毒打、被逼进行超负荷工作、身体发育严重变形等描述,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阶级关系的变化,当时工厂制度下,工人阶级受到资本家残酷的剥削,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无产阶级意识逐步觉醒。
因劳动而身体发育严重变形、住在破房子里等描述,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工业革命时代工人工作和生活环境恶劣,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健康,体现了工人的生活条件并未伴随社会生产力进步而获得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