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选择题12道,共36分;非选择题2道,共24分;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2024·安徽淮南期末)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普通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状况客观上( )
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趋势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2.《申报》在 20 世纪 30 年代常刊登“共用黄汽车”“云飞汽车,日夜出租”“教授驾驶汽车,包领驾驶执照”等广告。这说明当时的上海( )
A.交通工具同化 B.交通迈向近代化
C.汽车驾驶普及化 D.汽车制造国产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了大量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后来,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
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C.房地产企业无序盲目扩张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
4.(2023·湖南百校联考)下图是1988—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图(单位:万千米)。这反映该时期的中国( )
A.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高速公路在交通中居主导地位
C.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确立
D.高速公路的里程位居世界首位
5.历史学家白寿彝曾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但……这只能算中国交通事业之现代化的开始,距现代式的规模之形成,尚相去甚远。”下列“中国交通事业”取得的成就出现于20世纪上半期的是( )
A.自行车成为中国人日常主要代步工具
B.民航事业形成了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C.上海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D.电气铁路穿过昆仑山,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6.(2023·浙江嘉兴测试)20世纪初期,全世界已有200万辆汽车;1910年,西方各国船舶的总吨位增长到了3 460万吨;1913年,世界铁路的总长度增加到110.2万公里;1930年,美国拥有122个航空公司,航线近5万里。上述现象反映了( )
A.电气时代的来临
B.“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D.人类步入立体交通时代
7.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
A.有利于市民养成公共意识
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8.(2024·河北八校联盟期中)下表所示为2012年美、英、法高速公路占比情况。据表中数据分析,这三个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 )
国家 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百分比 承担公路货运总量百分比
美国 1.3% 19.3%
英国 1% 10%
法国 0.6% 20%
A.缓解了交通拥堵
B.改变了城市的格局
C.提高了运输效率
D.推动了经济一体化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41年,学者亨利首次使用“美国世纪”来称呼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证明了卢斯的说法是正确的。1946年,尽管战争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美国已售出了180万辆汽车;1950年,美国生产的汽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85%。“美国世纪”中美国汽车工业的巅峰时刻出现于1955年。朝鲜战争后的销售反弹使汽车销量创下了新的记录:700万辆。当然,当时无人会料到“美国世纪”的时代不会持续下去,也没有人会想到美国汽车工业再也不会像1955年那样辉煌了。1963年,当美国的汽车销售量再次到达1955年水平时,国外汽车特别是德国大众牌小汽车占了美国市场份额的5%。
——摘编自托马斯《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材料二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表
时间(年) 特征 概况
1920— 1949 萌芽期 开始尝试制造汽车并获成功,与汽车相关的修理业与配件制造业在若干地方发展起来,但汽车制造活动不成体系,没有大量的汽车产出
1949— 1965 苏联技术 移植期 以第一车制造厂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心,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形成地方性生产基地,全面移植苏联生产、技术、管理体制的方式
1965— 1978 苏联技术 本土化期 重心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从法国引进技术,主要依靠中国自身力量开展建设,老汽车生产基地继续发展,天津、武汉等新汽车工业有所壮大
1978后 新发展 合资模式的诞生并成为主流,面向市场,其产品重心转变为作为大众消费品的轿车,21世纪出现自主创新模式
——据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汽车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影响。(6分)
能力提升
10.下表统计了株萍铁路、广九铁路、京汉铁路、沪宁铁路等路线建成后的物流营业情况(1907—1911年)。由此可见( )
年份 营业里程 车辆数 载客人数 装货吨数 营业收入
1907 3 392公里 7 035 7 360 994 3 443 270 -7 172 321
1908 3 554公里 7 761 9 050 167 5 292 650 -1 076 515
1909 3 659公里 8 075 9 352 602 5 808 479 5 453 881
1910 4 218公里 8 635 11 523 650 7 574 024 5 849 098
1911 5 006公里 8 946 12 785 004 8 434 029 3 946 393
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
B.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近代化
C.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
D.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
11.(2024·浙江精诚联盟联考)能耗强度就是创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量。阅读下表:“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单位:Kgoe/ton—km)”。由此可知,我国( )
时间/年 1980 1985 1990 2000
铁路 0.0137 0.011 0.0097 0.0081
公路 0.1234 0.0704 0.0579 0.0675
航空 2.451 1.1676 1.0664 0.6686
A.铁路成为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
B.公路运输的成本不断下降
C.交通所用能源的结构变化明显
D.交通运输注重可持续发展
12.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是( )
A.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B.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C.京津城际铁路通车
D.东海道新干线通车
13.为了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 20年来,速度 30 节以上的小型高速气垫船、水翼船、水动力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为25—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这体现了现代船舶制造的( )
A.大型化 B.专业化
C.自动化 D.高速化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1899年,清政府应允比利时国家铁路公司承办汴洛铁路。1909年,汴洛铁路全线竣工。1912年,北洋政府与比利时签定《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决定以汴洛铁路为基础向东西方向修筑陇海铁路。1953年,陇海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快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京津高铁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高铁建设突飞猛进。202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千米,占铁路营业里程的26.67%,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高铁作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已经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俄罗斯、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家屡有斩获。未来中国高铁,不仅能有力带动世界经济增长,而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中国高铁网、国家统计局资料
材料提供了近现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概况,从中得出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选择题12道,共36分;非选择题2道,共24分;建议用时40分钟)
学业达标
1.(2024·安徽淮南期末)20世纪初美国福特公司创立的生产流水线大大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和售价,小轿车第一次成为普通大众的交通工具,福特公司的市场份额也迅速上升,在美国汽车行业占据了绝对优势。这种状况客观上( )
A.顺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趋势
B.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出现
C.契合了利益最大化的趋势
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解析:选A。福特公司改进了生产技术,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形成了在美国汽车行业的垄断地位,这是由于它顺应了社会化生产趋势,故选A项。
2.《申报》在 20 世纪 30 年代常刊登“共用黄汽车”“云飞汽车,日夜出租”“教授驾驶汽车,包领驾驶执照”等广告。这说明当时的上海( )
A.交通工具同化 B.交通迈向近代化
C.汽车驾驶普及化 D.汽车制造国产化
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交通的广告,“汽车”“出租”“驾驶执照等”反映了上海交通迈向近代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交通工具同化,故A项错误;材料内容未涉及汽车驾驶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汽车制造国产化问题,故D项错误。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了大量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后来,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
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C.房地产企业无序盲目扩张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
解析:选B。高速公路的修建和汽车的普及便利了人们由城市中心去往郊区,这是城郊出现购物中心的直接原因,B项正确。
4.(2023·湖南百校联考)下图是1988—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图(单位:万千米)。这反映该时期的中国( )
A.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B.高速公路在交通中居主导地位
C.市场经济体制得到了确立
D.高速公路的里程位居世界首位
解析:选A。据材料信息可知,自1988年至2020年,中国高速公路里程数增加显著,结合所学可知,国民经济发展推动交通建设,故选A项;材料反映高速公路的修建情况,并未与其他交通方式作对比,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高速公路发展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世界高速公路里程的信息,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
5.历史学家白寿彝曾指出:“九十年来中国交通事业之设施,殆非以前数千年间之交通事业所可比拟。但……这只能算中国交通事业之现代化的开始,距现代式的规模之形成,尚相去甚远。”下列“中国交通事业”取得的成就出现于20世纪上半期的是( )
A.自行车成为中国人日常主要代步工具
B.民航事业形成了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C.上海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D.电气铁路穿过昆仑山,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解析:选B。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中期民航事业形成了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B项正确;20世纪50年代后自行车成为中国人日常主要代步工具,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中国最早的城市地铁是北京地铁,1969年线路竣工,C项错误;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6.(2023·浙江嘉兴测试)20世纪初期,全世界已有200万辆汽车;1910年,西方各国船舶的总吨位增长到了3 460万吨;1913年,世界铁路的总长度增加到110.2万公里;1930年,美国拥有122个航空公司,航线近5万里。上述现象反映了( )
A.电气时代的来临
B.“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D.人类步入立体交通时代
解析:选D。题干中的信息说明20世纪上半期,已经有了汽车、船舶、铁路和航空等多维度的立体交通工具和路线,意味着人类步入了立体交通时代,故选D项;电气时代到来是在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A项;“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C项。
7.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
A.有利于市民养成公共意识
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解析:选A。从材料反映的内容来看,上海在近代已经出现公共交通礼貌意识,守则体现出社会对市民公共意识的培养,选择A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公共意识的变化,不是交通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适用人群,无法得出C项结论,排除;材料未提及国民素质,排除D项。
8.(2024·河北八校联盟期中)下表所示为2012年美、英、法高速公路占比情况。据表中数据分析,这三个国家的高速公路建设( )
国家 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百分比 承担公路货运总量百分比
美国 1.3% 19.3%
英国 1% 10%
法国 0.6% 20%
A.缓解了交通拥堵
B.改变了城市的格局
C.提高了运输效率
D.推动了经济一体化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英、法、美三国虽然高速公路占比不高,但承担货运量占比较高,可见高速公路建设提高了运输效率,故选C项;交通拥堵情况一般发生在城市公路,且英、法、美三国的高速公里占比较低,不能够起到缓解交通拥堵的作用,排除A项;高速公路一般在城际之间,与城市格局改变的关系不大,排除B项;经济一体化是国家与国家间的经济联合,材料体现的是英、法、美三国国内高速公路的运载情况,高速公路建设不能直接推动经济一体化,排除D项。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41年,学者亨利首次使用“美国世纪”来称呼即将到来的新时代。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证明了卢斯的说法是正确的。1946年,尽管战争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美国已售出了180万辆汽车;1950年,美国生产的汽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85%。“美国世纪”中美国汽车工业的巅峰时刻出现于1955年。朝鲜战争后的销售反弹使汽车销量创下了新的记录:700万辆。当然,当时无人会料到“美国世纪”的时代不会持续下去,也没有人会想到美国汽车工业再也不会像1955年那样辉煌了。1963年,当美国的汽车销售量再次到达1955年水平时,国外汽车特别是德国大众牌小汽车占了美国市场份额的5%。
——摘编自托马斯《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的成功者》
材料二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表
时间(年) 特征 概况
1920— 1949 萌芽期 开始尝试制造汽车并获成功,与汽车相关的修理业与配件制造业在若干地方发展起来,但汽车制造活动不成体系,没有大量的汽车产出
1949— 1965 苏联技术 移植期 以第一车制造厂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心,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形成地方性生产基地,全面移植苏联生产、技术、管理体制的方式
1965— 1978 苏联技术 本土化期 重心是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从法国引进技术,主要依靠中国自身力量开展建设,老汽车生产基地继续发展,天津、武汉等新汽车工业有所壮大
1978后 新发展 合资模式的诞生并成为主流,面向市场,其产品重心转变为作为大众消费品的轿车,21世纪出现自主创新模式
——据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汽车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及影响。(6分)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美国已售出了180万辆汽车”得出一度迅猛但有曲折;根据材料一“1950年,美国生产的汽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85%”得出在世界汽车产量中具有主导地位;根据材料一“朝鲜战争后的销售反弹使汽车销量创下了新的记录:700万辆”得出生产和销售深受国际局势的变动;根据材料一“国外汽车特别是德国大众牌小汽车占了美国市场份额的5%”得出受到欧洲冲击。成因: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西欧一体化的影响等方面回答。(2)趋向:根据材料二“全面移植苏联生产、技术、管理体制的方式”“21世纪出现自主创新模式”得出从移植外国技术到自主研发;根据材料二“以第一车制造厂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心,在上海、南京、北京等地形成地方性生产基地”“主要依靠中国自身力量开展建设,老汽车生产基地继续发展,天津、武汉等新汽车工业有所壮大”得出从尝试到大规模建设;根据材料二“以第一车制造厂的建设与发展为中心”“老汽车生产基地继续发展,天津、武汉等新汽车工业有所壮大”得出从一个中心到全面发展;根据材料二“从法国引进技术,主要依靠中国自身力量开展建设”“合资模式的诞生并成为主流”得出由自办到多种合作模式。影响:从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角度分析,得出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从对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分析,得出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从对我国民生的影响分析,得出有利于改善民生。
答案:(1)特点:一度迅猛但有曲折;在世界汽车产量中具有主导地位;生产和销售深受国际局势的变动;受到欧洲冲击。成因:战后初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西欧一体化的影响。
(2)趋向:从移植外国技术到自主研发;从尝试到大规模建设;从一个中心到全面发展;由自办到多种合作模式。影响: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进步;有利于改善民生。
能力提升
10.下表统计了株萍铁路、广九铁路、京汉铁路、沪宁铁路等路线建成后的物流营业情况(1907—1911年)。由此可见( )
年份 营业里程 车辆数 载客人数 装货吨数 营业收入
1907 3 392公里 7 035 7 360 994 3 443 270 -7 172 321
1908 3 554公里 7 761 9 050 167 5 292 650 -1 076 515
1909 3 659公里 8 075 9 352 602 5 808 479 5 453 881
1910 4 218公里 8 635 11 523 650 7 574 024 5 849 098
1911 5 006公里 8 946 12 785 004 8 434 029 3 946 393
A.列强加紧了对华商品输出
B.交通运输业实现了近代化
C.辛亥革命爆发的时机成熟
D.铁路物流业发展初具规模
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07—1911年,不论是营业里程,还是客货运的数量,都达到了一定规模,铁路事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故选D项。
11.(2024·浙江精诚联盟联考)能耗强度就是创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量。阅读下表:“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单位:Kgoe/ton—km)”。由此可知,我国( )
时间/年 1980 1985 1990 2000
铁路 0.0137 0.011 0.0097 0.0081
公路 0.1234 0.0704 0.0579 0.0675
航空 2.451 1.1676 1.0664 0.6686
A.铁路成为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
B.公路运输的成本不断下降
C.交通所用能源的结构变化明显
D.交通运输注重可持续发展
解析:选D。据表格“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可知,从1980至2000年,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反映了我国注重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故选D项;表格信息为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没有体现三种交通方式的效率情况,此项与表格主旨不符,排除A项;从1990年到2000年,公路的能耗强度有所上升,B项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B项;表格为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未涉及交通所用能源,得不出“结构变化”的结论,排除C项。
12.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国进入高铁时代的标志是( )
A.唐胥铁路建成通车
B.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C.京津城际铁路通车
D.东海道新干线通车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标志中国进入高铁时代,故选C项;1881年的唐胥铁路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排除A项;1909年的京张铁路是第一条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营运的铁路,排除B项;东海道新干线是日本建成的高速铁路,排除D项。
13.为了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运输竞争,近 20年来,速度 30 节以上的小型高速气垫船、水翼船、水动力船、喷气推进船快速研制并大量投入使用。当前的集装箱船速度为25—30节,大约比过去的普通货船快一倍。这体现了现代船舶制造的( )
A.大型化 B.专业化
C.自动化 D.高速化
解析:选D。材料体现的是船舶在速度方面与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竞争,故体现的是现代船舶制造高速化的特点,故选D项。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 陇海铁路是贯穿中国东、中、西部最主要的铁路干线。1899年,清政府应允比利时国家铁路公司承办汴洛铁路。1909年,汴洛铁路全线竣工。1912年,北洋政府与比利时签定《陇秦豫海铁路借款合同》,决定以汴洛铁路为基础向东西方向修筑陇海铁路。1953年,陇海铁路全线建成通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快速发展,尤其是2008年京津高铁的开通运营,标志着我国铁路开始迈入高铁时代,高铁建设突飞猛进。202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千米,占铁路营业里程的26.67%,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居世界第一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高铁作为中国制造的“名片”已经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在俄罗斯、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国家屡有斩获。未来中国高铁,不仅能有力带动世界经济增长,而且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中国高铁网、国家统计局资料
材料提供了近现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概况,从中得出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解析:首先,要先通读材料,了解近现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的历程。然后,从中提取出一个认识或者启示,可以是结论,也可以是对今后铁路事业发展的启示(或者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如国家独立是中国现代交通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现代交通的发展显示中国力量正日益复兴;社会主义制度是促进中国铁路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铁路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推进经济全球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其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做到多角度论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最后,总结陈词,说明自己提取的认识是正确的。要注意不要重复前面的观点,而要总结深化或者升华自己的观点。
答案:示例一
认识:国家独立是中国现代交通事业迅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论述:晚清、民国时期,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没有独立。1881年,为解决洋务运动中民用工业的运输问题,在英国人的帮助下,中国人修筑了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事业的诞生。洋务运动虽然开启了交通近代化,但发展缓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实现独立自主。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行的有益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交通事业蓬勃发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万千米,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4万千米,居世界第一。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才使得中国现代交通建设迅速发展。
示例二
认识:现代交通的发展显示中国力量正日益复兴。
论述:古代中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四大发明、儒家文化等通过繁荣的海陆交通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但是到了近代,在西方侵略的冲击下,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家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交通建设停滞落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进入快车道,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在经历多轮提速后,中国铁路迈入高铁时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综上所述,交通发展是中国力量日益复兴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