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核心素养)10.4机械能转化及其应用 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15+22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核心素养)10.4机械能转化及其应用 教案+导学案+习题+课件(15+22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19 23:57:41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第十章 功与机械能
第4节 机械能转化及其应用
栏目导航
学习目标
1.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新课导入
探究点:
2.机械能的应用
课堂小结
当堂评价
对点训练
对点训练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知道机械能守恒及其条件,能举例说明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能解释与机械能有关的现象
科学态度与责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能欣赏我国古人关于能量转化的技术成就
科学思维:能从做功的视角认识能量,知道机械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测能量;知道机械能守恒需要一定的条件,是一种理想状态
科学探究:能通过水能和风能利用及相关实验演示体会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新课导入
1
老师播放蹦极和荡秋千的视频:
蹦极紧张刺激,男子恐惧的嚎叫,荡秋千温馨优雅,女子非常享受。但你发现没有,蹦极落到最低点会再升起来,荡秋千即使不再用力秋千也总会荡来荡去,哪里来的力量使人升起或荡来荡去?
新课导入
2
教师在讲台上拿带发条的玩具小车,放在桌子上,小车不动。
启发问题:为什么小车不动?
老师拧几下发条,松手,小车动起来了。
启发问题:小车为什么运动了?动力来源是什么?
教师引导:我紧发条,小车就跑,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力学奥秘呢?
探究点1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阅读课本P246—247“机械能的相互转化”部分
1.机械能
(1)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2)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通称为 。它们的单位都是 ,符号是 。
因为运动,具有动能;因为处于一定高度,具有重力势能。物体既可以具有动能,同时也可以具有重力势能
机械能
焦耳
J
探究点1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2.单摆实验
(1)老师演示单摆实验,单摆来回摆动。
问题1: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问题2: 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变化吗?依据是什么?
(2)老师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课本P246图10—19分析:
动能和重力势能
变化;摆锤的运动速度和高度均变化
A
B
C
探究点1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①在A、C两点,所处高度 , 能最大;运动速度 , 能最小。
②在最低点B点,所处高度最低,重力势能 ,但运动速度最快,动能最 。
③问题:从A点到B点,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减小的重力势能哪去了?增加的动能哪儿来的?
④从B点到C点,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减小的动能哪去了?增加的重力势能哪儿来的?
(3)结论:单摆在摆动过程中 能和 能相互转化。
最高
重力势
最小

最小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重力势
探究点1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3.老师演示滚摆实验。
(1)滚摆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 ,动能最 ;
(2)滚摆在最低点时,重力势能最 ,动能最 ;
(3)滚摆在由最高点下落至最低点时, 能转化为 动 能;由最低点上升至最高点时, 能转化为 能
(4)滚摆上升的高度为什么越来越小?




重力势

重力势
提示:滚摆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探究点1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4.蹦蹦杆
(1)简单演示蹦蹦杆的使用,注意保护安全。
(2)依靠自身的重力挤压蹦蹦杆下端的弹簧时, 能减小, 能增大,跃起时 能减小, 能增大。 动 能和 能的相互转化
弹性势

弹性势

弹性势
探究点1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5.回顾导入环节:
(1)蹦极运动视频中的能量转化:
①老师用长橡胶绳下拴挂勾码,在一定高度释放,演示蹦极过程。
②借图分析,AB为挂勾码后橡胶绳自然长度,AC为橡胶绳的最大长度:
B
C
重力势能→动能
动能→弹性势能
动能→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动能
A
探究点1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2)发条玩具小车
紧发条过程: 能→ 能;小车运动过程: 能→ 能。
6.机械能守恒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 的,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则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是 的。
7.拓展:如果在物体质量不变的情况下,物体机械能的转化及状态变化关系:

弹性势
弹性势

守恒
弹性形变程度减小,速度增大
弹性形变程度增大,速度减小
速度减小,高度增加
速度增大,高度减小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转化
对点训练
如图所示,捻动滚摆的轴使其升高后释放,观察滚摆运动过程,长时间后滚摆停止上下滚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滚摆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滚摆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C.滚摆从最低点上升时,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D.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说明滚摆的机械能减小
B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探究点2
阅读课本P247—248“机械能的应用”部分。
1.水能和风能是自然界中丰富的 资源。
2.观看“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视频,完成表格:
机械能的应用
机械能
应用 举例分析
水能 做功 水流冲击水轮转动来汲水、磨粉、碾压谷物
发电 机械能→ 能
风能 做功 驱动帆船、推动风车转动做功
发电 机械能→ 能


弓箭、投石车
自动关门弹簧、节能车站
3.列举生活中机械能的利用实例,并分析应用过程中能的转化。
举例:古代 ;现代 。
对点训练
如图是上海”明珠线”某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图,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定坡度。从节能的角度分析,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列车无动力滑行进站时将 能转化为 能储存起来。
机械能的应用

重力势
课堂小结
弹性形变程度减小,速度增大
弹性形变程度增大,速度减小
速度减小,高度增加
速度增大,高度减小
动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当堂评价
1.弹跳杆运动是一项广受欢迎的运动,弹跳杆的结构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小希玩弹跳杆时,由最低位置上升到最高位置的过程。针对此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状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小希的机械能最小
B.a→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越来越大,在b状态时弹力最大
C.b→c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希的重力势能
D.a→c的过程中,小希先加速后减速,在b状态时速度最大
1 23456
A
当堂评价
2.如图所示,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将小球拉到 A 点,由静止释放,小球在 A、B间往复摆动,C 是摆动过程中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 A 到C 的过程中,动能减小
B.小球从 A 到C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小球从C 到 B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D.小球从 C 到B 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1 2 3456
B
当堂评价
3.如图所示,捻动滚摆的轴使其升高后释放,观察滚摆运动情况,长时间后滚摆停止上下运动。下列说法中(   )
①滚摆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减小
②滚摆到最低点后转而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③滚摆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④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说明滚摆的机械能减小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③正确
12 3 456
C
当堂评价
4.如图所示,在观看世界汽车拉力锦标赛时,观众站在赛段旁的 位置观看比较安全(选填“甲”、“乙”、“丙”、“丁”中的两位置);行驶中的赛车具有 能。
5.从能量角度看,自然界中的流水和风都是具有大量
能的天然资源,19世纪人类开始利用水能发电,一定量的水上下水位差越大,水的 能就越大,发的电就越多。
123 45 6
乙丙
动/机械
机械
重力势
当堂评价
12345 6
6.如图所示,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弹性绳的自由伸长点,在B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运动员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和弹性绳重)

(1)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运动员的机械能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运动员经历多次振荡后,最终将停在 (选填“A点”“B点”或“C点”)。
不变
B点

当堂评价
12345 6
(1)实验中,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球对木块做功越多,小球的动能 ,这种实验方法叫 法;
(2)图甲、乙两次实验现象说明,同一小球的 越大,动能越大;
(3)图乙、丙两次实验,探究的是小球动能的大小与
的关系,小球到达斜面底端C处时,两次的速度大小 ;
(4)为了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危害,应该选用图 两次实验进行比较;
(5)如图丁所示,炎热的天气里,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该洒水车的动能将 。
越大
转换
速度
质量
相同
甲、乙
越小(共15张PPT)
第四节 机械能转化及其应用
1.动能和势能统称为   。
2.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   的。如果只有   和
   相互转化,则机械能的总和   ,即机械能是守恒的。
3.人们利用水能发电,修筑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奔流而下的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通过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知识清单
机械能
转化
动能
势能
不变

[例1] (2024贵阳期末)下列描述中能体现加点字物体的势能正在转化为动能的是( )
典例分析
B
[例2] 某科技兴趣小组用两个输液用的葡萄糖瓶子,从瓶口以下约
6 cm处截断,将截断处用胶水黏合在一起,再从瓶口的橡胶塞中心穿一根长约20 cm的细木棒,用两条悬线拴住木棒的两端,将悬线固定在支架上,就构成了如图所示的滚摆。当滚摆从上到下运动的过程中
   能主要转化为   能;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说明滚摆的机械能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重力势

变小
基础题
1.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弹性势能工作的是( )
A.利用撑竿跳高
B.利用跳板跳水
C.利用玩具弹簧枪将“子弹”射出
D.用力踩自行车能上到较高处
D
2.(2024安徽)如图所示为某次蹦极运动的精彩瞬间,若一游客绑上安全绳之后从平台上由静止开始下落,则从开始下落至第一次到达最低点的过程中,游客的( )
A.动能一直增大 B.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C.机械能保持不变 D.机械能一直增大
B
3.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如图所示,返回舱开伞后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返回舱的动能不变
B.返回舱的重力势能不变
C.返回舱的机械能不变
D.返回舱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A
4.(2024绥化)如图所示,人造地球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守恒的。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
B.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C.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
D.卫星的速度一直在减小
C
5.现代农业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安全又高效。无人机在某一高度水平匀速飞行喷洒农药的过程中,无人机的重力势能   ,机械能
   。(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某杂技节目中的浪桥相当于一个大的秋千,两名演员没有离开浪桥前,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若不计空气阻力,演员从A点由静止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演员的   能转化为   能。
减小
减小
重力势

中档题
7.如图所示是我国歼-20战机在训练时加速水平飞行时的场景(设飞机的质量不变),则下列关于此时飞机相关能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动能增加,但机械能不变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C.动能增加,且机械能增加
D.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变小
C
8.在冬奥会自由式滑雪比赛中,选手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如果不能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手在a点和c点时的动能都为零
B.选手从a点下滑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选手从c点下落到d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D.选手在a点和e点时都处于静止状态,因此动能相等
D
9.如图所示的摩天轮是武汉的一个地标建筑——“东湖之眼”,直径达49.9米,有28个座舱,游客可以通过它看到东湖的别样之美。若游客随座舱在竖直平面内匀速转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天轮内坐着的游客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B.匀速转动的摩天轮内坐着的游客机械能不守恒
C.从最高点转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游客的重力势能变大
D.从最高点转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游客的动能变大
B
10.(2024贵阳期末)如图所示,小木块沿光滑水平面以一定速度向右滑行,并冲上光滑斜面AB,最远运动距离为AO。若减小斜面与水平面间的夹角,木块仍以相同速度从水平面冲上斜面AB′,最远运动距离为AO′。请判断AO与AO′的大小关系,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写出判断理由。
答案:AO小于AO′;
理由:由于水平面和斜面均光滑,所以小木块运动时机械能守恒,小木块开始冲上斜面AB和斜面AB′的速度相同,质量不变,则初始的动能相同,冲上斜面最远处时,速度为零,动能为零,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因此两次最远点的重力势能相等,由于减小了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所以AO小于AO′。
素养题
11.如图甲所示,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在O点处时弹簧恰好无形变。用木块P压缩弹簧至A点(木块与弹簧接触但不连接)由静止释放,松手后木块弹出经过O点离开弹簧运动到B点停止,木块P的动能随位置变化关系的大致图像如图乙所示。现将质量不同但外形及粗糙程度相同的木块Q压缩弹簧至A点(mQ答案:如图所示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节 机械能转化及其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机械能守恒及其条件,能举例说明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能解释与机械能有关的现象。 2.能从做功的视角认识能量,知道机械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测能量;知道机械能守恒需要一定的条件,是一种理想状态。 3.能通过水能和风能利用及相关实验演示体会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4.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能欣赏我国古人关于能量转化的技术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分析
难点:机械能守恒及条件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1 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阅读课本P246—247“机械能的相互转化”部分。 机械能 (1)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答: 因为运动,具有动能;因为处于一定高度,具有重力势能。物体既可以具有动能,同时也可以具有重力势能 。 (2)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通称为 机械能 。它们的单位都是 焦耳 ,符号是 J 。
合作探究1 1.单摆实验 (1)观察老师演示单摆实验,单摆来回摆动。 问题1: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回答: 动能和重力势能 。 问题2: 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变化吗?依据是什么? 回答: 变化;摆锤的运动速度和高度均变化 。 (2)分析: ①在A、C两点时所处高度最高, 重力势 能最大;运动速度 最小 , 动 能最小。 ②在最低点B点,所处高度最低,重力势能 最小 ,但运动速度最快,动能最 大 。 ③问题:从A点到B点,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减小的重力势能哪去了?增加的动能哪儿来的? 回答: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 ④从B点到C点,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减小的动能哪去了?增加的重力势能哪儿来的? 回答: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 (3)结论:单摆在摆动过程中 动 能和 重力势 能相互转化。 (4)单摆为什么摆动的高度越来越低,幅度越来越小?能量哪去了? 回答: 摆球受到空气阻力,摆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了 。 2.观察老师演示滚摆实验。 (1)滚摆在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 大 ,动能最 小 ; (2)滚摆在最低点时,重力势能最 小 ,动能最 大 ; (3)滚摆在由最高点下落至最低点时, 重力势 能转化为 动 能;由最低点上升至最高点时, 动 能转化为 重力势 能 (4)滚摆上升的高度为什么越来越小? 答: 滚摆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 3.蹦蹦杆 (1)简单演示蹦蹦杆的使用,注意保护安全。 (2)依靠自身的重力挤压蹦蹦杆下端的弹簧时, 动 能减小, 弹性势 能增大,跃起时 弹性势 能减小, 动 能增大。 动 能和 弹性势 能的相互转化。 4.回顾导入环节: (1)蹦极运动视频中的能量转化: 我的分析: 。 (2)发条玩具小车 紧发条过程: 动 能→ 弹性势 能;小车运动过程: 弹性势 能→ 动 能。 5.机械能守恒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 转化 的,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则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是 守恒 的。 6.对点训练: 如图所示,捻动滚摆的轴使其升高后释放,观察滚摆运动过程,长时间后滚摆停止上下滚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滚摆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滚摆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C.滚摆从最低点上升时,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D.滚摆每次上升的高度逐渐减小,说明滚摆的机械能减小
自主学习2 机械能的应用 阅读课本P247—248“机械能的应用”部分。 1.水能和风能是自然界中丰富的 机械能 资源。 2.观看“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视频,完成表格: 应用举例分析水能做功水流冲击水轮转动来汲水、磨粉、碾压谷物发电机械能→ 电 能风能做功驱动帆船、推动风车转动做功发电机械能→ 电 能
3.列举生活中机械能的利用实例,并分析应用过程中能的转化。 举例:古代 弓箭、投石车 ;现代 自动关门弹簧、节能车站 。 4. 对点训练 如图是上海”明珠线”某轻轨车站的设计方案图,与站台连接的轨道有一定坡度。从节能的角度分析,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列车无动力滑行进站时将 动 能转化为 重力势 能储存起来。
自我评价 1.如图所示是运油-20加油机给歼-20战斗机加油的情景。在加油过程中,加油机和战斗机均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战斗机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B.战斗机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C.加油机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D.加油机势能不变,机械能不变 2.图所示,小华用平行于斜面的拉力把物体从M点匀速拉至N点,忽略空气摩擦。以物体为研究对象,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C ) A. B. C. D. 3. 2023年10月31日8点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返回过程中,打开降落伞后的一段时间内,返回舱下落且速度减小,在这一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返回舱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返回舱的机械能不变 C.返回舱的重力势能减小 D.返回舱的动能不变 4.近年广州市某团队新研发的ASF材料具有很强的反弹效果,如图所示,释放铅球,铅球从释放到反弹至最高点过程中( D ) A.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B.机械能不变 C.ASF材料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反弹高度一定小于释放高度 5.如图所示,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卫星在运行过程中机械能 守恒 (选填“守恒”或“不守恒”),卫星在 近地点 (选填“近地”或“远地”)点动能最大。 6.小月设计了一个名为“过山车保龄球”的游戏,如图所示,游戏规则是在A点水平推出小球,只要小球最终停在D处的凹陷里即为获胜。但由于整条轨道过于光滑,小月多次尝试后发现很难获得胜利。请你推测她看到的失败现象可能是小球通过C点后, 沿轨道CD滑向另一侧,随后返回C点,滚落到轨道AB上 。若想更容易获胜,可以将轨道 CD (选填“AB”“BC”或“CD”)段变粗糙一些。 7.如图是小朋友玩蹦蹦床的情景:在此过程中,小孩上升到最高点时的 重力势 能最大,上升时是 动 能转化为 重力势 能;小孩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 重力势 能转化为 动 能;小孩下落到最低点时蹦蹦床的 弹性势 能最大。 8.自行车具有节能环保、灵活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请你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骑自行车下坡时,不蹬脚踏板,车速也会越来越快的原因。 【答案】人骑自行车下坡时,人和自行车的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所以车速度越来越快。
我的收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节 机械能转化及其应用
物理观念:知道机械能守恒及其条件,能举例说明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能解释与机械能有关的现象。
科学思维:能从做功的视角认识能量,知道机械能会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知道机械能守恒需要一定的条件,是一种理想状态。
科学探究:能通过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及相关实验演示体会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科学态度与责任: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能欣赏我国古人关于能量转化的技术成就。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分析
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及条件
教师演示:带发条的玩具小车、单摆、滚摆、蹦蹦杆、长橡胶绳、大钩码
学生实验:乒乓球、带弹簧的圆珠笔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教师在讲台上拿带发条的玩具小车,放在桌子上,小车不动。 启发问题:为什么小车不动 学生:没动力。 老师拧几下发条,松手,小车动起来了。 启发问题:小车为什么运动了 动力来源是什么 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紧发条,小车就跑,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力学奥秘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机械能的转化及应用,就能解释这个问题了。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
二、新课讲解 探究新知 探究点一:机械能的相互转化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46~247“机械能的相互转化”部分。 1.机械能。 (1)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提示:因为运动,具有动能;因为处于一定高度,具有重力势能。物体既可以具有动能,同时也可以具有重力势能。 (2)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统称为 机械能 。它们的单位都是 焦耳 ,符号是 J 。 2.单摆实验。 (1)老师演示单摆实验,单摆来回摆动。 问题1: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具有什么形式的能量 学生回答:动能和重力势能。 问题2:单摆在摆动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变化吗 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变化;摆球的运动速度和高度均在不断变化。 (2)如何变化 老师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图片,借图分析: ①在A、C两点,所处高度 最高 , 重力势 能最大;运动速度 最小 , 动 能最小。 ②在最低点B点,所处高度最低,重力势能 最小 ,但运动速度最大,动能 最大 。 通过实例分析引发思考,获得有关的感性材料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更直观形象感受能量的转化过程,讲解起来也有所依托,不是全凭想象
 ③问题:从A点到B点,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减小的重力势能哪去了 增加的动能哪儿来的 学生尝试回答: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④从B点到C点,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小,减小的动能哪去了 增加的重力势能哪儿来的 学生尝试回答: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3)结论:单摆在摆动过程中 动 能和 重力势 能相互转化。 (4)单摆为什么摆动的高度越来越低,幅度越来越小 能量哪去了 学生回答:摆球受到空气阻力,摆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了。 老师故作神秘:偷偷告诉你,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即内能了。这种形式的能量,我们今后就会接触到。 3.机械能守恒 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 转化 的,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则机械能的总和不变,即机械能是 守恒 的。 探究点二:机械能的应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48“机械能的应用”部分。 1.水能和风能是自然界中丰富的 机械能 资源。 2.观看“水力发电”和“风力发电”视频,完成表格: 应用举例分析水能做功水流冲击水轮转动来汲水、磨粉、碾压谷物发电机械能→ 电 能 风能做功驱动帆船、推动风车转动做功发电机械能→ 电 能
3.列举生活中机械能的利用实例,并分析应用过程中能的转化。 举例:古代 弓箭、投石车 ;现代 自动关门弹簧、节能车站 。 分析能的转化过程时,一定要讲清某种能量变大、变小的依据,而不是只说结果,忽视过程
第四节 机械能转化及其应用
一、机械能及其转化
二、机械能的应用
1.水能:流动的水具有机械能,可以做功和发电。
2.风能:风具有机械能,可以做功和发电。
见PPT课件
  机械能的转化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和物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在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转化现象,如荡秋千、蹦极、玩具小汽车等,成功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多个简单而直观的实验,如滚摆实验、单摆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一些复杂的机械能转化实例,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中,虽然列举了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可以收集更多与机械能转化相关的生活实例、视频资料等,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