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精讲本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1.4 标点符号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逗号 句子之间的停顿,一般都用逗号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应当用分号,而误用了逗号。例: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应将“将来”前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2)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顿号,而误用了逗号。例:品位,道德以及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应将“品位”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用于带语气词的并列短语之间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一般都用逗号,除了有时用分号 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顿号 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1)并列成分之间有关联词或其他起联结作用的词联结时,该联结词前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正义应该融入道德中、也应该存在于信仰之中,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应该融入道德中”“应该存在于信仰之中”之间有联结词“也”,应将顿号改为逗号)
(2)表示概数的两个连用数字之间不用顿号隔开。例:这两、三天时间里,来了二、三十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共栽了七、八百棵树。(“两三”“二三十”“二十七八”“七八百”都表示概数,不能用顿号隔开)
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表示缩略的两个相邻数字之间应该用顿号 并列使用的引号之间、书名号之间的顿号一般可省略,但书名号后面若有括注成分等,顿号则不能省略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分号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 (1)应该用句号断开的两个独立的句子间误用分号。例: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处理得好”前面的分号改为句号)
(2)非并列关系的分句间误用了分号。例: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超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递进关系的分句,分号应改为逗号)
表示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关系)之间的停顿 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引号 表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1)与句末标点的位置关系。句末标点究竟是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关键要看引用的话是完全引用还是不完全引用
完全引用: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之内。例: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后双引号应该在句号外面)
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引号 表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不完全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只作为句子的一个组成成分,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外或不用,分两种情况:
①引文结束后不需停顿,那么引号后不能有任何标点符号。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删去引号后的逗号)
②引文结束后刚好需要停顿,标点应放在引号外。例:“圆”是中国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符号,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句末的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2)只是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例:牛大水说,“他父亲来过这里,在这里打了一场恶仗”。(删去引号)
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引号 表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3)一般的专有名词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例: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和”要加引号)
(4)“××说”后面的标点的变化分三种情况:
①“××说”位于引文之前时,其后要用冒号。例:老师再三叮嘱说,“在考场上千万别慌,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报刊栏目、比赛主题等,一般用引号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引号 表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②“××说”位于引文中时,其后要用逗号。例:“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冒号改为逗号)
③“××说”位于引文之后时,其后要用句号。例:“在考场上千万别慌,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老师再三叮嘱说。(第三个逗号改为句号)
报刊栏目、比赛主题等,一般用引号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书名号 表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比赛等不能滥用书名号,如果强调其名称性,则用书名号;如果侧重强调题目的内容,则用引号。例:带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期盼,奥运圣火传回到中国境内。(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表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问号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 (1)无疑问,不能问。例: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这个秘密没有?(“不知道……没有”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2)连续问,都要问。例:近年,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连续发问,应将“如何配置”后的逗号改为问号)
(3)倒装问,句末问。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倒装句,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的句号改为问号)
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冒号 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引文中间的插入语(通常为“某某说”)后面误用了冒号。例:“不做生意?”翁亭说:“不做生意打那么多长话?鬼才相信,你一定是在做大生意!”(此处“翁亭说”为插入语,其后用逗号)
表示总结上文 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破折号 表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1)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例: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2)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的作用可以只管到句中部分。例:这里的三个人:我、你、他,都必须去。(这里的冒号应改为破折号)
表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省略号 表示引文的省略、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语意未尽、说话断断续续、对话中的沉默不语等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连用。例:金州十八景包括:万峰湖、万峰林、双乳峰等等……(删去“等等”)
(2)一般情况下,省略号前后不用其他标点符号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4 标点符号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逗号 句子之间的停顿,一般都用逗号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应当用分号,而误用了逗号。例: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应将“将来”前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2)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顿号,而误用了逗号。例:品位,道德以及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应将“品位”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用于带语气词的并列短语之间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一般都用逗号,除了有时用分号
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顿号 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1)并列成分之间有关联词或其他起联结作用的词联结时,该联结词前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正义应该融入道德中、也应该存在于信仰之中,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应该融入道德中”“应该存在于信仰之中”之间有联结词“也”,应将顿号改为逗号) (2)表示概数的两个连用数字之间不用顿号隔开。例:这两、三天时间里,来了二、三十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共栽了七、八百棵树。(“两三”“二三十”“二十七八”“七八百”都表示概数,不能用顿号隔开)
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表示缩略的两个相邻数字之间应该用顿号
并列使用的引号之间、书名号之间的顿号一般可省略,但书名号后面若有括注成分等,顿号则不能省略
分号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 (1)应该用句号断开的两个独立的句子间误用分号。例: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处理得好”前面的分号改为句号) (2)非并列关系的分句间误用了分号。例: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超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递进关系的分句,分号应改为逗号)
表示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关系)之间的停顿
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引号 表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1)与句末标点的位置关系。句末标点究竟是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关键要看引用的话是完全引用还是不完全引用 完全引用: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之内。例: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后双引号应该在句号外面) 不完全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只作为句子的一个组成成分,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外或不用,分两种情况: ①引文结束后不需停顿,那么引号后不能有任何标点符号。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删去引号后的逗号) ②引文结束后刚好需要停顿,标点应放在引号外。例:“圆”是中国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符号,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句末的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2)只是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例:牛大水说,“他父亲来过这里,在这里打了一场恶仗”。(删去引号)
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续表)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引号 表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3)一般的专有名词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例: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和”要加引号) (4)“××说”后面的标点的变化分三种情况: ①“××说”位于引文之前时,其后要用冒号。例:老师再三叮嘱说,“在考场上千万别慌,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②“××说”位于引文中时,其后要用逗号。例:“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冒号改为逗号) ③“××说”位于引文之后时,其后要用句号。例:“在考场上千万别慌,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老师再三叮嘱说。(第三个逗号改为句号)
报刊栏目、比赛主题等,一般用引号
书名号 表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比赛等不能滥用书名号,如果强调其名称性,则用书名号;如果侧重强调题目的内容,则用引号。例:带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期盼,奥运圣火传回到中国境内。(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表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问号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 (1)无疑问,不能问。例: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这个秘密没有?(“不知道……没有”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2)连续问,都要问。例:近年,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连续发问,应将“如何配置”后的逗号改为问号) (3)倒装问,句末问。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倒装句,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的句号改为问号)
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冒号 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引文中间的插入语(通常为“某某说”)后面误用了冒号。例:“不做生意?”翁亭说:“不做生意打那么多长话?鬼才相信,你一定是在做大生意!”(此处“翁亭说”为插入语,其后用逗号)
表示总结上文
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破折号 表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1)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例: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2)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的作用可以只管到句中部分。例:这里的三个人:我、你、他,都必须去。(这里的冒号应改为破折号)
表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省略号 表示引文的省略、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语意未尽、说话断断续续、对话中的沉默不语等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连用。例:金州十八景包括:万峰湖、万峰林、双乳峰等等……(删去“等等”) (2)一般情况下,省略号前后不用其他标点符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4 标点符号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逗号 句子之间的停顿,一般都用逗号 (1)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应当用分号,而误用了逗号。例: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应将“将来”前面的逗号改为分号) (2)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应当用顿号,而误用了逗号。例:品位,道德以及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应将“品位”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用于带语气词的并列短语之间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一般都用逗号,除了有时用分号
某些序次语(“第”字头、“其”字头及“首先”类序次语)之后
顿号 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1)并列成分之间有关联词或其他起联结作用的词联结时,该联结词前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正义应该融入道德中、也应该存在于信仰之中,最终成为一种“本能”的生活方式。(“应该融入道德中”“应该存在于信仰之中”之间有联结词“也”,应将顿号改为逗号) (2)表示概数的两个连用数字之间不用顿号隔开。例:这两、三天时间里,来了二、三十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共栽了七、八百棵树。(“两三”“二三十”“二十七八”“七八百”都表示概数,不能用顿号隔开)
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
表示缩略的两个相邻数字之间应该用顿号
并列使用的引号之间、书名号之间的顿号一般可省略,但书名号后面若有括注成分等,顿号则不能省略
分号 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关系的分句(尤其当分句内部还有逗号时)之间的停顿 (1)应该用句号断开的两个独立的句子间误用分号。例: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才能愉快。(“处理得好”前面的分号改为句号) (2)非并列关系的分句间误用了分号。例:这些展品不仅代表了两千多年前我国养蚕、纺织、印染、刺绣和缝纫工艺方面所达到的高超水平;而且也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递进关系的分句,分号应改为逗号)
表示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关系)之间的停顿
用于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
引号 表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 (1)与句末标点的位置关系。句末标点究竟是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关键要看引用的话是完全引用还是不完全引用 完全引用: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的标点应放在引号之内。例:有一句名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后双引号应该在句号外面) 不完全引用:引文不完整或只作为句子的一个组成成分,句末标点应放在引号外或不用,分两种情况: ①引文结束后不需停顿,那么引号后不能有任何标点符号。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的行动写照。(删去引号后的逗号) ②引文结束后刚好需要停顿,标点应放在引号外。例:“圆”是中国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符号,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句末的句号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2)只是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是直接引述,不用引号。例:牛大水说,“他父亲来过这里,在这里打了一场恶仗”。(删去引号)
表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
(续表)
标点 基本用法 误用情况
引号 表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如别称、简称、反语等 (3)一般的专有名词不用引号,但含有概括性的、有特定含义的名词要加上引号。例:可以说,中国的哲学智慧,集中体现在一个和字上。(“和”要加引号) (4)“××说”后面的标点的变化分三种情况: ①“××说”位于引文之前时,其后要用冒号。例:老师再三叮嘱说,“在考场上千万别慌,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②“××说”位于引文中时,其后要用逗号。例:“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叮嘱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冒号改为逗号) ③“××说”位于引文之后时,其后要用句号。例:“在考场上千万别慌,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老师再三叮嘱说。(第三个逗号改为句号)
报刊栏目、比赛主题等,一般用引号
书名号 表示书名、卷名、篇名、刊物名、报纸名、文件名等 电视节目、报刊栏目、主题比赛等不能滥用书名号,如果强调其名称性,则用书名号;如果侧重强调题目的内容,则用引号。例:带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期盼,奥运圣火传回到中国境内。(应将书名号改为引号)
表示电影、电视、音乐、诗歌、雕塑等各类用文字、声音、图像等表现的作品的名称
问号 用于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包括反问、设问等疑问类型) (1)无疑问,不能问。例: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这个秘密没有?(“不知道……没有”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2)连续问,都要问。例:近年,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共享设施该如何配置,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呢?(连续发问,应将“如何配置”后的逗号改为问号) (3)倒装问,句末问。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同志们。”厂长问。(倒装句,应将问号改为逗号,“同志们”后的句号改为问号)
选择问句中,通常只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问号,各个选项之间一般用逗号隔开
冒号 用于总说性或提示性词语(如“说”“例如”“证明”等)之后,表示提示下文 引文中间的插入语(通常为“某某说”)后面误用了冒号。例:“不做生意?”翁亭说:“不做生意打那么多长话?鬼才相信,你一定是在做大生意!”(此处“翁亭说”为插入语,其后用逗号)
表示总结上文
用在需要说明的词语之后,表示注释和说明
破折号 表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 (1)破折号表示解释时,不能和表示解释的词同时使用。例:船上的人告诉他,船所经过的海槽(当时称为“过沟”)——即是“中外之界”。(破折号与“即是”重复,只能留其一) (2)冒号的提示作用必须发挥到句末,而破折号的作用可以只管到句中部分。例:这里的三个人:我、你、他,都必须去。(这里的冒号应改为破折号)
表示总结上文或提示下文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省略号 表示引文的省略、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语意未尽、说话断断续续、对话中的沉默不语等 (1)省略号不能与“等等”连用。例:金州十八景包括:万峰湖、万峰林、双乳峰等等……(删去“等等”) (2)一般情况下,省略号前后不用其他标点符号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