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7 09:41: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课时练习
一、夯基积累运用
八年级(1)班开展“倡导低碳生活”综合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任务一:班级举办“爱惜粮食”主题书法展。下面对四幅参展作品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幅是楷书,横平竖直,方正有力,严谨端庄。
B.第二幅是行书,笔法灵活,字体舒展,自然流畅。
C.第三幅是篆书,笔画繁复,线条匀净,圆润古朴。
D.第四幅是隶书,蚕头燕尾,厚重典雅,潇洒飘逸。
2.任务二:在低碳生活宣传标语征集活动中,有同学写了上句,请你补写出下句。
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
3.任务三:班级同学还出了一期黑板报。请你仿照示例再写两个栏目。
①低碳常识 ②低碳方法 ③   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自媒体”因为互动强、更新快、传播广等特点的原因,吸引了大量用户。
B.《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出地球可能曾经受到撞击。
C.电影博物馆建成后,将展出大约50万件左右来自全球各地的电影相关藏品。
D.一部小说的优劣,不在于它塑造了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构筑了独特的心灵世界。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方位顺序和逻辑顺序。
B.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抒情和描写在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
C.从结构上看,事物说明文大都用总分式结构,事理说明文大都用递进式结构。
D.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作比较、列数字、摹状貌、举例子、作诠释等。
6.【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
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列数字)
D.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作比较)
阅读《被压扁的沙子》第1~4段,完成问题。
7.以下对第3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B.列数字。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C.举例子。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的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D.列数字。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8.第3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
二、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以“探究恐龙世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9. 科学需要大胆的想象,上面两幅恐龙的图片,前一幅是化石,后一幅是复原图,请你根据图片内容和你所了解的信息,描述一下恐龙生活时代的一个场景。(50—80字)
10. 目前有一些恐龙化石被不法分子偷运出境,请你为保护恐龙化石提出两条合理的建议。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的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的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因此,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某一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1961年一位名叫S.M.斯季绍夫的原苏联科学家发现,如果二氧化硅(即非常纯的沙子)处于超高压的状态,那么它的原子相距很近,从而变得极为致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因此被称为“斯石英”。
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原子之间靠得太近以至于它们又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最后又变为普通沙子。然而,由于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所以这种反弹变化进行得非常缓慢,从而使斯石英可保持数百万年。
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它们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并且恢复为普通碳的趋势。在通常条件下,这也需要数百万年。
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可使这种变化加快。增温可以增加原子的能量,使它们之间能够相互分离,返回到原始状态。因此,如果在850C°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的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存在吗?是的。然而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
例如,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斯石英。另外,在进行过原子弹爆炸实验的场地也发现了斯石英,它是由膨胀火球的巨大压力形成的。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在这种情况下,它可通过火山喷发被携带到地表。然而,喷发温度极高,岩石会被熔化,所任何由火山携带而来的斯石英都被转化为普通的二氧化硅。事实上,在火山活动地区至今没有发现过斯石英。
那么,你可能会说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
亚里桑那大学的J.F.麦克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了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岩层的年龄为6500万年,因此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
他们在1989年3月1日宣布,利用测试固体物质中的原子排列的现代技术,即核磁共振和X光衍射,他们确实检测到了在斯石英中存在的一种原子排列。
这种情况显示,在6500万年以前曾有一次巨大的撞击并形成了数吨重的斯石英。这些斯石英在沉降之前曾被溅起到平流层中。那么,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11. 专家认为本文极好地证明了《恐龙无处不有》中的推断“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请分析本文是如何证明这一推断的?
12. 6500万年前的那次“大灭绝”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撞击说”和“火山说”。作者认可哪一种?引出“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的话题对此有何作用?
13.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表达效果。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14. 根据文章内容,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
A.“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被压扁的沙子之重。
B.作者采用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本文是运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探究的杰作,表现了作者丰富的科学知识、敏锐的科学眼力和深入探索的精神。
C.第(5)自然段中括号里的内容为补充说明,星体撞击地球虽然极为罕见,但在地球的历史上确实发生过。作者做这样的假设,意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D.有证据表明,斯石英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因此,斯石英在自然界出现的地方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为什么恐龙会灭绝
一亿五千万年前,一些大的爬行动物是地球上最有生命力的生物。这些生物一般被称为“恐龙”。这类最大的陆地爬行动物的体重可达八十五吨。大鱼龙和蛇环龙统治着海洋,翼龙在天空中飞行,巨型皮翼的翼展达六米。
其后,大约在七千万年前,所有这些大的生物都走向了灭绝。
这不是一夜间发生的事,但的确是在一个非常短的时间内(比如说一百万年内)发生的事。其他动物,如鱼类和原始哺乳动物以及鸟类等,并没有受到影响。植物也没有受到影响。
关于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曾经有这一些猜想,但猜想只不过是猜想,没有人知道是不是确实。
有人认为是气候变化造成的。曾经是气候温暖、有沼泽和浅海的地方,形成了高山。土地干了,海洋加深了,季节冷热悬殊。然而,很难相信某些地区没有保持着适宜的气候。并且,海洋应该是不受到影响的。
另外有人认为,早期的哺乳动物吃恐龙蛋,这就使恐龙绝种了(但海洋里的爬行动物是会生小爬行动物的)。也许是草蔓延了,覆盖着地球,代替了较早时那些较软而又较多汁的植物。素食的恐龙也许缺乏可用于磨碎硬草的牙齿。后来,在素食的恐龙逐渐走向灭绝时,食肉的恐龙越来越难找到食物,便也灭绝了。
还有人认为,也许恐龙突然开始经历非常大量的变异。由于大多数变异是往坏的方面变,因此形成了许多有缺陷的恐龙,以致整个恐龙族都灭绝了。
这最后一个解释引起了广泛的兴趣,(1)____
变异的原因之一是硬性辐射。地球不断地受到宇宙射线的轰击,这种宇宙射线的轰击可能引起了那时经常在生物中出现的变异。今天这种变异率并不是很高,但可以设想,有时会有强烈的辐射爆发袭击地球。
堪萨斯大学的特里和莱斯大学的塔克指出,如果一颗超新星在离太阳系很近的地方爆炸,那么,地球也许会充满宇宙射线。他们估算了恒星可能爆炸为超新星的频率,和这些超新星与我们的距离,而且还计算出每一千万年左右(平均来说),地球得到的宇宙射线的剂量约为现今的七千倍。也许约在七千万年前,地球曾经受大量的宇宙射线。
但就算是这样,(2)____(3)____也许会有影响,但可能由于恐龙非常特化,以致跟其他特化程度较低的动物比较,无规则的变异对于恐龙更具有致命的影响。
那么,(4)____西德波恩大学的厄尔本最近提出了一个看法。他指出,在恐龙生存的最后阶段,它们下的蛋具有非常厚的壳,这可能是一种由于变异造成的出生异常。幼恐龙要脱壳而出是困难的,出生的恐龙便越来越少了。在这种变异和其他变异的交迫中,使得这巨型动物的整个种族都灭绝了。
(选自艾萨克·阿西莫夫《你知道吗——现代科学中的100个问题》)
15. 文章中提到的对恐龙灭绝原因的猜想有哪几种?
16. 在阐述变异使得恐龙灭绝这一猜想时,作者连用几个设问句一步步进行阐述,请你将下列设问句填入文章相应的空缺处。
A.那为什么它只影响恐龙?
B.是什么样的变异起决定作用呢?
C.但为什么变异的数量会突然增加?
D.为什么对别的动物没有同样的影响呢?
17. 为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缺处,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由于   变异是往坏的方面变,因此形成了许多有缺陷的恐龙,以致   恐龙族都灭绝了。
A.整个 大多数 B.大多数 整个
18. 在《被压扁的沙子》中,作者最后说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撞击,而在本文中,作者却阐述了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种种猜想,最后未对恐龙灭绝原因下定论,并且完全没提到“撞击”这一猜想。其实面对许多未解之谜,科学家在不断的探究中常常如此。对此,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语言表达
1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神奇的自然界里,动物的易容技术真可谓大师级别。它们的身体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和毛病。实际上,动物伪装术是一种很好的自我保护方式,能避免一些大自然的劼难,提高它们的生存概率。
(1)文段中有一个词书写有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   ”应改为“   ”
(2)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画横线部分。
答案
1.D
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3.温室危害;低碳倡议
4.B 5.A 6.D 7.C
8.举例子,列举了1987年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巨大灾难”火山爆发的例子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灭绝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
9.示例:恐龙生活的时代,地面上已经有了大量的植物,高大的树木参天耸立,恐龙便在树林中穿行。恐龙有十几种,有带翅膀的翼龙在天上飞,有大型食肉恐龙和更大的食草恐龙在地面活动。地面到处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10.示例:①加强恐龙化石的勘测,尽量将恐龙化石全部发掘出来。②加强出入境管理,严格把关,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③加强群众监督,依靠人民的力量控制文物的流失。
11.表面上是说明“被压扁的沙子”这个物体,其实是说明“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
12.撞击说。斯石英有两种性质,一,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它会变为普通沙子,但在自然状态下的“反弹”非常缓慢;二,斯石英的形成来自于巨大的压力。因为这两点性质,可以排除“火山说”,为“撞击说”提供科学根据。
13.“似乎”表猜测,作者并没有亲眼目睹斯石英出现在地壳深处;“肯定”是因为根据科学推理,斯石英的形成必须具备巨大压力,而巨大压力只存在于地壳深处。体现语言的准确性。
14.B
15.气候变化、哺乳动物吃恐龙蛋、草的蔓延、变异。
16.C;A;D;B
17.B;“大多数”表明有很大一部分,但不是全部的变异,说明因大多数的恐龙发生变异而存在缺陷,最后导致恐龙的整体灭绝,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示例】恐龙为何灭绝,至今仍未有定论。作者写这篇文章,也正如许多科学家一样,是在积极探究恐龙灭绝的原因。像恐龙的灭绝这样的未解之谜实在数不胜数,所以我们的探究之路永没有止境,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也许有一天,我们终会找到答案。
19.(1)劼难;劫难
(2)天衣无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