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二中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始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宁波二中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始考试历史试题(Word文档,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7 15: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宁波二中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始考高二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1873~1913年,英国利物浦和印度两地的棉花价格差从57%降到20%,英国伦敦和加尔各答两地的黄麻价格从相差35%变成了4%。据此可推知,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全球物种交流的范围扩大 B.国际交通运输发展迅速
C.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D.英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
2.北纬30°线附近产生了许多文明,不同文明区域的民居因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习俗的差异而各具特色。对图中标识区域的民居叙述错误的是( )
①建筑特征为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②人们用黏土和芦苇混合制成砖块建造房屋
③房屋多用泥和木材修建,具有防晒保温功能④住宅的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在西式马车、自行车、汽车以及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引进之初,它们在近代上海人乃至中国人心中是“新奇”“时尚”“先进”与“现代”的象征符号;在中国人心中能否学会骑自行车是一种向往文明,乃至代表文明的姿态。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民众的全盘西化与崇洋之风 B.交通工具的现代化对社会心理的影响
C.交通工具已被西式工具取代 D.西式交通工具的引进推动了社会变迁
4.一些地理学家认为人类文明经历了三个阶段——河川时期、内海时期和海洋时期。河川时期的文明主要局限于河谷,内海时期,地中海是文明的主要舞台。其中“海洋时期”则应开启于( )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的早期殖民扩张
C.三角黑奴贸易 D.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5.曲辕犁在唐朝普遍流行于( )
A.黄河流域 B.东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江南地区
6.疫情流行期间,政府提倡使用移动支付手段,尽量避免使用传统的纸币结算方式。移动支付、刷卡消费依托的技术是( )
A.互联网技术 B.生物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航天技术
7.下表所示为2004-2010年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表明,我国( )
时间 发展
2004年 中国高铁还须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2008年 已经自主研发出时速350公里动车组
2010年 京沪高铁新一代动车组时速达到486.1公里,逐渐形成了卓有成效的中国高铁管理服务体系
A.侧重提升城市居民出行效率 B.现代交通体系已经完善
C.高铁运营里程稳居世界第一 D.自主创新推动交通发展
8.《马可·波罗行记》(简称《行记》)向西方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但关于马可·波罗是否到过中国,中外史学界争论已久。两派争论情况如下表
怀疑论者 肯定论者
争论1 《行记》没有记载中国代表性事物如:印刷术、汉字、长城、茶、筷子、缠足等 关于当时宫廷的奢华、南方城市的繁荣、市场的活跃,《行记》比任何汉文史料和外文作品更为详细、生动
争论2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没有找到任何可供考证的关于记载马可·波罗的史料 马可·波罗当时只是一个管理盐务的小官,不会被记入史籍。同时期罗马教皇派往中国的特使团,也从未出现在中国历史文献中。
争论3 《行记》记载马可·波罗襄阳献炮,与《元史》所载史实不符 《行记》对当时中国的货币、食盐生产与税收体制的大量准确而详尽的描述,当时的欧洲、阿拉伯或波斯文献中无书能及
争论4 各种印刷术的《行记》采用的人名和地名是波斯文或阿拉伯文,他可能只到过波斯,可能从波斯史料抄来 《行记》原稿已经遗失。由人代笔流传下来,加上翻译和多次转抄,抄本近200个
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一项是马可·波罗( )
A.对中国传统文明一概不知 B.推动了西方对中国的了解
C.曾在波斯停留过一段时间 D.经陆路来到过中国的南方
9.如下图为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图(1300—1900年)。其中②代表的是( )
A.法国 B.英国 C.意大利 D.德国
10.古巴比伦因借贷而发生的商业活动十分常见。借贷契约一般写在泥板上,借贷契据的订立一般需有五到八个证人加盖印章。借贷契约必须载明抵押物。在欠款还清后,按惯例必须把泥板砸碎。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
A.制订规则保护商业活动 B.政府重视规范借贷行为
C.民间借贷加剧社会矛盾 D.法律保护人们私有财产
11.西汉晚期《氾胜之书》记载,杏花初放时节,及时耕质轻的浮土和淤泥软土,见杏花落时,再耕,耕后随即压实土层。草生后,有雨润泽土壤时,再耕,再压实。土质很轻疏的地块,放牛羊践踏踩实。这样则可使土质变得坚实。材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铁犁牛耕全面推广 B.农业采用精耕细作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12.如表为19世纪中后期美国城市发展状况。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
○19世纪60年代后期,纽约市有四个不同的部门都有权破开城市街道,但没有一个部门有明确的责任重新铺设街道。 ○1867年至1870年,纽约市议会为纽约市制定的法律比1835年至1885年间英国议会为全部英国城市制定的法律还要多。 ○19世纪70年代后期,费城公共建筑群体几乎是一完工就不得不重修……城市政府各部门一贯的普遍作风是管理粗枝大叶,却又开支巨大。
A.政治腐败制约城市发展 B.立法部门运作效果显著
C.政府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D.公共设施建设开支巨大
13.20世纪50年代,日本从美国引入物流的概念后,冷链物流随之出现,在其后的20年间,日本冷库库容年均增长约14万吨。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迎来了便利店与餐饮等行业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时期。材料说明,日本(  )
A.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升 B.交通设施现代化的加速发展
C.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提高 D.冷链物流促进食品市场发展
14.以更宽广的视角解读图中信息,可以认识到( )(最优选择)
A.各地商帮长途贸易活跃 B.国际垄断资本日益扩张
C.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D.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15.古埃及民居以当地的棕榈木、芦草、纸草和黏土建造,采用土、木结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古埃及民居( )
A.按照等级秩序修建 B.追求居住舒适性
C.建造技术水平较高 D.受自然环境影响
16.1876年,新教在华所办教会医院16所、诊所24所,在1905年分别达到166所和241所。同时,传教士还翻译出版西医书籍,在华创办一系列教会医学院校和护士学校。材料可用来说明晚清时期( )
A.民众对西医的认识加深 B.西医在华的影响力扩大
C.列强逐渐改变侵华方式 D.医学救国成为社会共识
17.在新石器时代,进化的人类改进生产工具,促使了生产力发展和人口增长。从距今约1万年前至2000年前,人口从原来的5.32百万猛增到133百万,仅8000年就增长了25倍。这相当于旧石器时代里一百万年的人口增长数。对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有( )
①人类从食物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生产者 ②出现社会的分工和物品交换与贸易
③农耕定居使较大居住点成为早期城市 ④西亚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和玉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
18.下表为1875-1879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入中国所得的税单数(单位:张)。据表推断合理的是( )
国家年份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5 12510 10770 2555 772 8
1876 23352 14748 186 110 22
1877 28919 8519 1132 1 1
1878 32150 9537 991 19 0
1879 40584 8621 1150 6 0
总计 137515 52195 6014 908 31
A.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B.俄国侵占大批中国领土
C.美国推行“门户开放”政策D.贸易导致英语人才稀缺
19.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全线正式通车。沪昆高铁连接了长江上、中、下游的三个经济圈,串起了沿线中小城市。通车运营后,从上海到昆明的时间缩短到8小时左右。2019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沪昆高铁最高日运送92.4万人次,刷新了历史记录。这表明( )
A.中国高铁技术引领世界铁路建设 B.中国高铁率先突破了技术瓶颈
C.交通发展密切了区域性经济联系 D.区域地理位置决定城市的地位
20.1542年,德国植物学家莱昂哈特·福克斯编纂的《植物志》中收录了一幅玉米画(如下图所示)。此画由一位画家依据生长的玉米绘制而成,后由一位素描师将彩图转绘为黑白线图,进而被录入《植物志》。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植物学研究开始受到重视 B.物种的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知识
C.德国绘画艺术领先于世界 D.玉米在欧洲的种植已非常普遍
21.17世纪前期,英国传统的呢绒出口贸易虽然还在贸易结构中占重要地位,同时,利凡特公司和东印度公司的进口额已发展到占英国进口总额的50%左右,亚洲的香料、棉布和美洲的烟草、蔗糖交易量显著扩大。这主要表明英国( )
A.资本原始积累速度加快 B.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C.进出口的不平衡性突出 D.商业革命蓬勃发展
22.下图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1949-1960年城市化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
B.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
C.1960—1978年因“右”倾政策出现逆城市化
D.1978年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迅速
23.距今4600—3700年的重庆中坝遗址,驯养狗、猪等多种动物;植物考古材料显示,该地谷物种植明显以黍、粟种植为主,稻作虽然存在,但比例极小。由此可推知,中坝先民( )
A.过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 B.已迈入阶级社会
C.移植了北方旱作农耕技术 D.过着定居的生活
24.当今,实现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自主学习和逻辑推理能力,需要极高的资本和技术投入。而且人工智能并不能解决落后地区需要解决的工业化和就业问题,因为它对高重复、低创造的劳动密集型工作岗位有很强的替代作用。由此可推知,人工智能的发展( )
A.削减了各国整体就业机会B.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
C.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导致了社会治理的复杂化
25.在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过程中,美国为致力于其自身利益最大化,实行单边主义,据表美国这些政策的实行( )
时间 重大事件
2017年 美国政府税改,鼓励美资的跨国公司将海外资金汇回国内,使得全球国际跨国投资规模下降。
2017年 美国政府指责《巴黎协定》让美国背负不公平的经济代价,宣布退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
2017~2019年 美国政府29次动用否决权,阻碍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成员遴选,导致WTO争端解决机制逐步停摆。
2018年 美国政府终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替代以《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加入了对美国有利的条款。
2018年至今 美国政府宣布对中国进口的约600种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与中国的经贸摩擦不断升级。
——摘编自陈东《区域一体化演变趋势与我国中长期应对策略》
A.体现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B.促进区域性经济联盟的发展
C.动摇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D.削弱国际法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26.有学者研究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列举了两组数据:(1)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百万英镑)1770年为140;1793年为175;1835年为360;(2)英国工人实际工资指数变化表(185年100)1770年是42.74;1793年是42.28;1835年是78.69。由此可知(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机器化大生产降低了劳动者收入D.工业化的收益向资本倾斜
27.据《人民日报》报道,截止2008年底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这些成就寻根溯源离不开( )
A.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28.下表是轮船招商局发行的股票及其投资创立的近代企业,根据表中的信息折射出( )
轮船招商局股票(现存于中国航海博物馆) 轮船招商局投资设立的近代企业
第一家大型煤矿——开平矿务局 第一家大型专业保险公司——仁济和保险公司 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 第一家大型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 第一家钢铁煤炭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 第一条专线铁路——唐胥铁路 第一家外贸公司——肇兴公司
A.改变了洋务企业资金短缺的局面B.迫使投资者调整投资观念
C.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艰难D.使企业的商办色彩大大减弱
29.下表为清乾隆三十一年与光绪二十九年财政收入比较表(单位:万两)。这反映了当时
时间 田赋 关税 厘金 盐税及杂税项收入 总计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1766年 2991 70.3 540 12.7 0 0 723 17.0 4254 100
1903年 3546 33.8 3042 28.99 2298 21.9 1606 15.31 10492 100
(注:厘金指1853年始征的商业税)
A.清政府主权不断沦丧 B.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C.财政结构趋向近代化 D.列强资本输出加剧
30.三国时曹植在《说疫气》中描述了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疫病流行时的惨状,明确指出“疠气流行”,并非“鬼神所作”,“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这一认识( )
A.强调了政局动荡的危害 B.避免了流行疾病的传播
C.提高了疫病救治的效率 D.对预防疫病有指导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5分,第32题13分,33题12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经历深刻变革的转折时期,各诸侯国纷纷掀起兴建水利的热潮,水利勃兴成为本时期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石。明代学者郑晓在评价这一时期的治水活动时说:“至周之衰,井田渐废。侯国争水利者筑堤,以包沃饶之利。避水患者亦筑堤,以邻国为壑。”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然而“其师远征徙众运输粮食之供给皆为问题。乃城邗沟通江淮。鲁畏吴,请服”。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水堤防御、攻敌之术已逐渐形成,临河临江各国均在其边境修筑堤防,增加地理形势之险要,防御敌国外侵。
——摘编自卢勇《水利勃兴与大国崛起》
材料二: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运河是地区利益和资本运作的产物。运河主要通过建立运河股份公司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丰厚的利润吸引投资者参与运河建设。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桑基运河连接了圣海伦斯煤矿与默西河,通过该运河煤炭可以直达利物浦。1761年布里奇沃特运河通航,该运河将曼彻斯特郊区沃斯利煤矿和曼彻斯特城连接起来。至1830年英国运河总里程已经达到了2500英里,在地理上形成了全国性的运河网络。运河建造一般由议会授权,但运河如何修建则由投资公司各行其是,缺少统一的建设标准,如河道宽窄、水闸大小等都不统一,导致运河和河流运输系统支离破碎,效率低下。
——摘编自雍止江《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运河修建的条件》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伊始,党和政府有计划地恢复整修旧有水利工程,有重点地开展河流治本工程、兴修灌溉工程、开展群众性小型水利建设,共扩大灌溉面积约4600多万亩。毛泽东同志先后作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等重要指示,淮河、黄河治理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时任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这样评价“到1956年底,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水利基本建设和灌区发展,对农业和国民经济起了良好作用”。
——摘编自李安峰《中国共产党领导水利建设的历史征程与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得以大量兴修的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运河修建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水利工程兴修的重要意义(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各个社会。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二 1870—1913年世界贸易总额增加了3.2倍。不仅数量上明显增长了,而且还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些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工业迅猛发展的基础上,普遍扩大了本国工业产品的出口,对外贸易已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因素。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批新工业国家的兴起,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这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这就说明工业发达国家与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前提下,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在经济上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了,“世界经济”已经形成。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整个20世纪的发展从许多方面强化了全球化的进程。例如,飞机和无线电加快了通讯、交通的速度。但20世纪90年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关注真正地反映了几个新的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致力于更多的自由市场安排、更少的国家干预,这就为外国投资和生产扩展到其他地区开拓了新的机会。
——【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形成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扼要阐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5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在近代中西交汇的背景下,天津在开埠后迅速成长为北方最大的口岸城市和重要的军政运作中心。自晚清以迄民国,天津是权力、资本与信息的汇聚之地,中西、土、洋不同元素塑造了天津的城市样貌与文化性格,旧城、租界与新区并存的空间格局、是传统、现代与变革的物质化象征;而封疆大吏与贩夫走卒、文人遗老与思想先驱,形态各异的生活图景,则演绎出天津社会的多元面相。作为现代化事业的先行之区,在晚清以来中国历史现代性转向过程中,天津是特定的样本,也是不可替代的角色。
——田涛《近代天津与中国社会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天津以外的中国城市,围绕“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宁波二中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始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A D A D B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D C D B A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D B D D A B C D
31.(1)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铁器的使用,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各国初步建立集权体制,便于组织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农耕经济的发展,农业灌溉需要;各国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5分)
(2)特点:商业资本主导,采用股份制形式;形成全国性运河运输网络,以煤铁等货物运输为主;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体系破碎,效率低下。(6分)
(3)重要意义:治理水患,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加灌溉面积,促进农业生产;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一五计划的实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分)
32.(1)影响:物种交流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4分)。
(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崛起;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国际分工的加强(4分)。
(3)影响: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的联系;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贫富差距扩大、环境污染等(5分)。
33.(12分)
示例论题:近代广州: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枢纽。论述:广州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具有重要地位。经济上,作为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传统商业与近代工商业融合发展。十三行曾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见证了中外贸易的繁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如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政治上,广州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三元里抗英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勇气。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中国政治近代化奠定基础。文化上,广州积极吸收西方文化,传统岭南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交融。新式学堂和报刊传播新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总结:总之,广州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