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坚定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联系上下文,猜测“弗”“誉”“立”的意思,深入理解 “其人弗能应也”的理由,领悟故事的寓意。
思维能力:根据楚人的言行表现推测其思维过程。
审美创造: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文言文大概意思,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难点:探究楚人的思维过程,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明白寓意。
教学过程
整体感知,理清单元任务
1.教师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将开启第六单元的学习,(出示导读页)齐读“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解读“语文要素”。
这个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真巧,学校思维训练营招募了,我们去听听吧。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将去读这些智慧故事,探索思维密码,与智者同行,也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接下来我们走进《自相矛盾》去追寻楚人的智慧之问。
2.板书课题。出示“矛”“盾”图片,初识矛、盾的含义,指导书写“矛”“盾”。
3.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单元导读页引入,让学生明白本单元学习内容。整体回顾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本单元主题,创设“思维风暴训练营招募”这一真实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自然导入新课,走进古人的智慧。】
活动一:走进文本,理解“矛盾”
出示活动一: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关注文中难读的字,做上标记,多读几遍。
汇报交流,教师指导正音。
1.结合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鬻、誉、弗、夫”的意思,并结合句子理解意思。结合长句子,指导好朗读。
2.了解多音字“夫”在句首的读音。出示汉语词典中“夫”的两种不同的读音,指导学生结合文本说说自己的理解。
“夫”在这里是发表议论,是作者的感慨。这个句子有点长,谁来读读这个句子,注意好停顿。
出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理解“立”,并理解句意并读好句子。
3.出示句二: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文中还有一个长句子,谁来试着读一读。(生读)
出示:“子之矛”“子之盾”理解,带着节奏再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总结:结合句意进行停顿是读好长句子的好方法。
4.带上节奏朗读课文。
5.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关键词预设:
出示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一”的内容,学生猜猜单音节词的意思。
小结:一些单音节词可以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来解释。
出示:吾盾之坚 吾矛之利 其人弗能应也
学生用方法说说“坚、利、应”的意思。
6.运用上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及刚才学的方法,对子交流,说说文意。(对子汇报)
师总结:刚才我们走进课文,读好了节奏,也理解了意思,结合你的“积攒智慧星卡”,在第一个活动中对照评价标准点亮智慧星吧。
【设计意图:学好文言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朗读好文言文。在诵读中扫清字词障碍。同时,把对字词的理解与文本进行有机结合,读好停领和节奏,边读边理解句子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对文本更加了解,为理解做铺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长句子,有利于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同时,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一题学习,整合教学资源。通过对子合作交流,灵活运用理解文言文的常用方法,为学生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二:借助导图,领悟“矛盾”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穿越时空,来到热闹的集市,看看楚人是怎样卖自己的矛和盾。
出示:集市叫卖的热闹场面,出示楚人的话: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物不陷也。
朗读楚人的话,引导学生读好夸赞的语气。
2.聚焦围观者的语言,走进买家心里
师问:此时,如果你就在现场,作为一个想买矛和盾的潜在顾客,你会想到什么?出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指导读好)
情境创设:
假如你是围观的小姑娘,你会问“叔叔, ”
假如你是围观的小伙子,你会问“兄弟, ”
假如你是围观的老者,你会问“年轻人, ”
师总结:当卖家听了围观者的话,他的表现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其人弗能应也。
3.(出示第二个活动)回顾课文,想一想:为什么弗能应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到底会有哪些可能?走进路人的内心,了解他的思维过程,明确“弗能应也”原因。
学法提示:借助思维导图——小组合作学习——推测楚人的思维过程——填写思维导图——小组组织汇报
(1)小组汇报交流,其他同学提问或补充。
(2)教师呈现思维导图,进行总结提升。
(3)追问:楚人弗能应也得原因是什么?(学生组织语言回答)
4.唤起学生情感共鸣,感悟寓意。
(1)通过对围观者的内心想法的细致分析,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想对卖家说些什么呢?教师相机评价点拨。
(2)所以,韩非子才这样劝告楚人。出示:“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学生反复朗读。
这句话揭示了这篇文章的道理,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3)辩一辩:如果第二天卖家来到集市上,可以用什么好办法帮助楚人卖出更多的矛和盾?
出示:第一日: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第二日:楚人/有鬻......者,誉之曰:“......”
预设:每次只卖一样东西,这次赶集卖矛,下次赶集卖盾,或者宣传语不要说得那么夸张等。(学生汇报交流)
5.联系生活,谈感受。
通过同学们的交流,明白了平时说话做事要前后照应,不要像卖家那样自相矛盾,但在生活中依然有很多类似“自相矛盾”的事情,你能举例说说吗?
6.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总结:在刚才的活动中,同学们思维敏捷,善于表达和交流,结合“积攒智慧星卡”上面第二个活动的评价标准,给自己点亮智慧星吧。
【设计意图:创设集市的热闹场景,让学生当叫卖的楚人入情入境地朗读楚人的话,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卖家极力想卖掉矛和盾的迫切心理。引导全班齐夸赞,让学生沉浸其中,在朗读中感受楚人的夸大其词。接着聚焦围观者的语言,推测路人的思维,明白“弗能应也”的原因,体会古人智慧,感受卖家的尴尬处境。通过“辩一辩”,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最后,链接生活,让学生明白身边也有“自相矛盾”的事例,从而告诉孩子说活做事要前后照应,不要自相矛盾。】
活动三:真情投入,讲好“矛盾”
1.讲故事:回忆一下,我们学过讲故事的方法,怎么把故事讲得生动,吸引人?
关键1:讲故事不是背诵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讲述。
关键2:丰富故事情节,想象卖家和围观者对话时的神态、动作以及周围路人的反映,讲述时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可以把故事讲得更生动。
关键3:故事情节完整,前后连贯,引人入胜。
2.出示“好故事我来讲”星级评价表,对子交流,根据提示自己试着讲一讲,推选优秀代表讲故事。
(生讲故事)生生互评
引导学生按照第三个活动的评价标准给自己点亮智慧星。
【设计意图:本课教学目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讲好故事的方法,落实本课训练重点。通过对子交流,人人讲故事,选代表全班交流,根据评价表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教练评一体化,把语文素养落实到位。】
活动四:古今对比,拓展“矛盾”
“矛和盾不能同世而立”这是两千多年前韩非子的观点,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如今,矛和盾真的水火不容,不可同世而立吗?有不有集矛与盾的优点于一身的武器呢?(学生汇报)
总结:时代在发展,事物在变化,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
【设计意图:结合本课的特点,从古代的思维迁移到如今社会的发展,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
学力延伸:课外拓展,推荐阅读
《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既是书名,也是作家的名字,他提出的治理国家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他的意图不仅仅是讲故事,还在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这部书中有《郑人买履》《守株待兔》《滥竽充数》等近400篇寓言,阅读此书,你将领略到顶级思维的魅力。课下请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读读这部书,你将收获不一样的人生智慧。(出示书籍)
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都很棒!看看自己积攒的智慧星,获得8颗星或8颗星以上的同学请自信地举手。恭喜你们离思维风暴营又近了一步。没有获得8颗星的同学也不用着急,下节课上好好表现一定能加入的。接下来我们将在《田忌赛马》中“打开思维之帽”,继续品智慧故事,探思维密码。
【设计意图:延伸阅读《韩非子》中其它的经典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实现文化传承。】
板书设计
自相矛盾
“盾”图片(坚) “矛”图片 (利)
莫能陷 无不陷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不可同世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