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 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 (课件+课时分层作业+答案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5.1 第1课时酶的作用和本质 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1 (课件+课时分层作业+答案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17 22:20:28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第1课时 酶的作用和本质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
知识点1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化学反应

细胞生命活动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原理
过氧化氢
FeCl3溶液
步骤 试管
相同处理 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__ mL过氧化氢溶液
不同处理 不处理 放在90 ℃
左右的水浴中加热 滴入2滴
FeCl3溶液 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
(2)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2
(3)实验结论:酶具有____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________更高。
催化
催化效率
现象 气泡 基本无 ____ 较多 _____
带火星
卫生香 无复燃 ___复燃 复燃性较强 ________________


很多
复燃性
很强
1.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提高反应速率吗?
提示:不能。
3.酶的作用机理
(1)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____。
(2)酶的作用机理: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______,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3)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______,催化效率更高。
能量
活化能
更显著
(4)数学模型
表示使用无机催化剂的是____,不使用催化剂的是_____,使用酶作催化剂的是_____,使用酶作催化剂时,酶所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__________。
E1
E2
E3
E2-E3
2.酶能否增加化学反应中产物的总量?理由是什么?
提示:否。酶只是缩短了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4.控制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1)自变量:人为控制的对实验对象________的因素叫作自变量。
(2)因变量:因______改变而变化的变量叫作因变量。
(3)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____的可变因素,叫作无关变量。
(4)对照实验:除作为自变量的因素外,其余因素(无关变量)都________,并将结果进行____的实验叫作对照实验。
进行处理
自变量
影响
保持一致
比较
基于对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酶在生物体内有催化和调节作用。 (  )
提示:酶在生物体内有催化作用,没有调节作用。
2.加热能够促进H2O2分解,是因为加热使H2O2得到了能量。 (  )
3.肝脏研磨液要研磨充分,以便过氧化氢酶充分释放。 (  )
×


4.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  )
提示:酶通过降低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效率,但不为反应物供能。
5.对照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无关变量都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  )
×

探究一: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探究有关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有哪些?实验中滴入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时,为什么不能共用一个滴管?
提示:本实验的自变量有温度、催化剂的种类;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本实验的因变量是什么?如何表示?
提示: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一定时间内产生气泡的数目。
3.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哪些?如何控制无关变量?
提示: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的浓度、实验室湿度、反应时间以及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新鲜程度等;无关变量的处理原则是相同且适宜。
4.2、3、4号三支试管都有气泡放出,但4号试管放出的气泡最多,说明了什么?
提示:加热、无机催化剂和酶都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提高反应速率,但是酶的催化效率最高。
探究二:通过模型建构分析酶的作用机理
如图中曲线Ⅰ、Ⅱ分别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剂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能量的变化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b表示的含义是什么?
提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所需要的活化能。
2.图中酶降低的活化能如何表示?
提示:图中的b表示酶降低的活化能。
3.若将曲线Ⅰ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的该反应,则b值如何变化?
提示:b值将变小。
[深化归纳]
1.实验设计中的对照实验及其结论
对照实验 结论
1号与2号 加热能促进过氧化氢分解
1号与3号 FeCl3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1号与4号 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
1号、3号与4号 FeCl3和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都能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且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Cl3
2.加热与加催化剂的作用机理比较
(1)加热:给化学分子提供能量。
(2)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
①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缩短达到平衡点的时间。
②反应前后性质、数量不变。
③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反应平衡点。
[对点练习]
1.某研究小组以过氧化氢为材料进行了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组实验,图丁为所获得的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组为对照组,乙组、丙组为实验组
B.丙组实验对应的结果为丁图中的曲线a
C.该实验可以验证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
D.若只加入1滴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O2产生量会更少

D [本实验自变量是催化剂的有无和催化剂的种类,甲组是未加入任何催化剂的常态条件,因此甲组是对照组,乙、丙两组属于实验组,A正确;丙组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酶具有高效性,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最快,因此对应丁图中曲线a,B正确;乙试管添加了2滴3.5%FeCl3溶液,丙试管添加了2滴肝脏研磨液,相对于无机催化剂FeCl3,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更高,因此乙组对应丁图中b曲线,乙、丙两试管对照可以说明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C正确;酶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反应的平衡点,若只加入1滴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虽然相对于丙组,酶量减少,但是底物过氧化氢量相同,因此最终O2产生量不变,D错误。]
2.如图曲线表示某化学反应在使用无机催化剂和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曲线①表示在无机催化剂条件下的能量变化
B.比较反应前后能量变化,可确定该反应为放
能反应
C.a与b的差值为酶催化该反应所降低的活化能
D.此过程解释了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的原因

C [曲线①表示在无机催化剂条件下的能量变化,曲线②表示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A正确;由曲线图可知,反应物的能量大于生成物的能量,因此该反应为放能反应,B正确;a与b的差值为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的活化能的差值,C错误;此过程揭示了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D正确。]
1.关于酶本质的探索
知识点2 酶的本质
活细胞
某些物质
死亡
某些物质
蛋白质
 RNA
2.酶的本质
(1)产生场所:______。
(2)生理作用:________。
(3)化学本质:有机物,绝大多数是______,少部分是______。
活细胞
催化作用
蛋白质
RNA
细胞中合成酶的原料是什么?
提示: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基于对酶本质的探索的认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
1.1716年《康熙字典》收录了酶字,并将“酶”解释为“酒母也”。“酒母”就是现在所说的酒精。 (  )
提示:“酒母”就是现在所说的酵母。
2.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  )
提示: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
×
3.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 (  )
提示: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能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  )
提示:酶也可以在细胞外发挥催化作用。
5.脲酶能催化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 (  )
×
×

材料1 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并证明了脲酶是蛋白质。
材料2 为了探究酶的化学本质,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说明验证脲酶是蛋白质的实验思路。
提示:向脲酶溶液和蛋白质溶液中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若都出现紫色反应,则说明脲酶是蛋白质。
2.甲、乙两种酶的化学本质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提示:不相同,观察曲线图可知,甲酶的活性始终保持不变,表明甲酶能抵抗该种蛋白酶的水解,则甲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而是RNA,乙酶能被蛋白酶破坏,活性降低,则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深化归纳]
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
概念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来源 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产生酶,但含有酶)
化学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极少数是RNA
合成原料 氨基酸(21种) 核糖核苷酸(4种)
合成场所 核糖体 细胞核(主要)、线粒体、叶绿体
2.鉴定酶本质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1)试剂鉴定法:利用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酶解鉴定法
[对点练习]
3.下列有关酶本质的探索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既有积极意义,又有其局限性
B.毕希纳发现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菌细胞破碎后继续起作用
C.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纯出的结晶可以催化尿素分解
D.切赫和奥尔特曼证明酶的化学本质只是RNA而非蛋白质
D [切赫和奥尔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D错误。]

4.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由有分泌功能的细胞产生的
②有的从食物中获得,有的在体内转化而来
③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
④酶都是蛋白质
⑤有的酶不是蛋白质
⑥酶在代谢中有多种功能
⑦在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中起调控作用
⑧酶只是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⑤⑧ D.⑥⑦⑧

C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食物中的酶进入消化道便被分解了,②错误;就酶的化学本质而言,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④错误,⑤正确;就酶作用的场所而言,有胞内酶和胞外酶,活细胞一般都能产生酶,①错误,③正确;酶只起催化作用,酶在代谢中只有催化一种功能,没有调控作用,⑥⑦错误,⑧正确。]
易错提醒 有关酶的四个易错点
(1)酶并不都是蛋白质,有的酶是RNA。
(2)酶不仅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在细胞外和体外都可以发挥作用。
(3)酶作用的实质是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是提供能量。
(4)并不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能产生酶,但含有酶)。
1.细胞代谢是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加热使反应物获得了能量,反应速率加快。
4.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
5.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酶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是由单体组成的生物大分子
B.有些酶和相应的化学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C.活细胞产生酶的场所都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D.催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不变
课堂检测 素养测评
2
4
3
题号
1
5

C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少数RNA为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其合成场所不是核糖体,C错误。]
2.下列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内容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新鲜肝脏研磨液是促进过氧化氢快速分解的催化剂
B.实验中温度、催化剂和反应物的浓度是自变量,过氧化氢分解速率是因变量
C.将2号试管放在60 ℃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
D.设置空白对照组的目的是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过氧化氢不容易分解

2
4
3
题号
1
5
D [该实验中新鲜肝脏研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是促进过氧化氢快速分解的生物催化剂,A错误;“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自变量是反应条件,因此温度、催化剂种类是自变量,而反应物的浓度是无关变量,B错误;为使实验效果明显,应将2号试管放在90 ℃左右的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C错误。]
2
4
3
题号
1
5
3.反应物A在无酶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产物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热加压可使反应物分子更容易从
初态转变为活化态
B.b-c表示在有酶催化条件下,反应
物A生成产物P所需要的活化能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
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进行

2
4
3
题号
1
5
D [加热加压可使底物分子获得能量,从而使底物分子从初态变为活化态,A正确;b-c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该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B正确;如果增加反应物A的量,酶的活性不会改变,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C正确;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催化化学反应,D错误。]
2
4
3
题号
1
5
4.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立即减慢。由此能说明(  )
A.RNA是核酸的一种
B.RNA有时也可称为遗传物质
C.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D.RNA也可作为生物催化剂
2
4
3
题号
1
5

D [由题干信息“当某种RNA存在时,生物体内的某种化学反应能正常进行;当这种RNA被有关的酶水解后,此种化学反应立即减慢”,由此可知,RNA起到生物催化剂的作用,D符合题意。]
2
4
3
题号
1
5
5.植物细胞内含有过氧化氢酶,可将细胞代谢产生的H2O2分解。焦性没食子酸被O2氧化后呈现橙红色。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黄瓜细胞中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设计了如下实验:
(说明:下表中字母代表的物质分别为:
A:1%焦性没食子酸/mL
B:2%H2O2/mL
C:缓冲液/mL
D:黄瓜提取液/mL
E:煮沸冷却后的黄瓜提取液/mL)
2
4
3
题号
1
5
①1、2号试管中, _________试管是对照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
4
3
题号
1
5
编号 A B C D E
1 2 2 2 - -
2 2 2 - 2 -
3 2 2 - - 2
1号
黄瓜提取液的有无
②3号试管不显橙红色,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菜细胞内也含过氧化氢酶,白菜和黄瓜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同,从其分子结构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4
3
题号
1
5
高温使黄瓜提取液
中的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
两种植物过氧化氢
酶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或空间结构不同)
[解析] (1)①本实验目的是探究黄瓜细胞中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自变量为是否含有黄瓜提取液,1、2号试管中,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黄瓜提取液,为实验组,而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缓冲液,是对照组。②3号试管中加入的是煮沸冷却后的黄瓜提取液,由于高温使黄瓜提取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变性失活,所以3号试管不显橙红色。(2)过氧化氢酶的本质为蛋白质,白菜和黄瓜细胞内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同,从其分子结构分析,原因可能是两种植物过氧化氢酶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或其空间结构不同。
2
4
3
题号
1
5课时分层作业(14)
1 2 3 4 5 7 8 9
C C D D C A A A B D
6.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若实验中唾液淀粉酶溶液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即可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②向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蛋清液、唾液淀粉酶溶液、蒸馏水 ③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入1 mL双缩脲试剂A液,摇匀,再分别滴加4滴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10.(1)葡萄糖溶液+酵母汁 葡萄糖溶液+A溶液+B溶液 酵母汁 B溶液 (2)双缩脲 葡萄糖溶液+A溶液+去除了离子M的B溶液 (3)保护酶分子空间结构和提供酶促反应的适宜pH (4)染色后镜检,原理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酵母汁接种培养观察,原理是酵母菌可以繁殖
1.C [本实验中1号是室温条件,2号是水浴加热,3号是无机催化剂,由于2号和3号装置对比并不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故不能得出相关结论,且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非提供活化能,C错误。]
2.C [生成物乙的能量比反应物甲的能量高,因此此反应为吸能反应,A正确;曲线Ⅱ表示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其降低的活化能为E4,B、D正确;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应为E3,C错误。]
3.D [无机催化剂和酶反应前后自身均不发生变化,两者催化化学反应的机理相同,都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加热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是提高分子的活化能,使有效的分子数增多,D正确。]
4.D [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有气泡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催化该化学变化进行的是酵母细胞内产生的酿酶;研磨有利于酿酶的释放;毕希纳所做的实验,不能证明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C [核酶是一种小分子RNA,组成核酶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A错误;核酶作为生物催化剂,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能量,B错误;RNA酶能水解RNA,核酶失去活性后可以被RNA酶水解,C正确;核酶的化学本质是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D错误。]
6.证明某种酶是蛋白质的实验设计:实验组是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观察是否出现紫色反应;对照组是已知蛋清液+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反应,蒸馏水+双缩脲试剂→不出现紫色反应。
7.A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即探究乙醛脱氢酶是蛋白质还是RNA,则自变量为加入试剂种类,结合表格可知,第3组为对照组,实验中要保持单一变量原则,因此“?”为加入生理盐水1 mL,A错误;若乙醛脱氢酶的成分是蛋白质,则第1组中的乙醛脱氢酶会被蛋白酶分解,从而使碳酸氢钠不能产生二氧化碳,则第1组没有气泡产生,而第2、3组中的乙醛脱氢酶没有被分解,因此碳酸氢钠能产生二氧化碳,则第2、3组会产生气泡,B正确;若第1组能产生气泡,说明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因此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为RNA,C正确;本实验可进行的前提之一是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否则水解反应无法发生,则无法达到探究的目的,D正确。]
8.A [在适宜条件下,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催化效率更高,A正确;据图分析可知,b温度后的曲线变化情况未知,b温度下该反应速率是否达到最大值未知,B错误;加过氧化氢酶组,b温度下的酶促反应速率高于a温度下的,即b温度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a温度下的高,C错误;该实验还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错误。]
9.ABD [根据题干信息和题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因变量是气体的产生量,实验中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代表产生O2的量。由于两个装置中H2O2的浓度和量都相同,因此两个装置产生O2的量相等,则量筒Ⅰ中水的体积等于量筒Ⅱ中水的体积。]
10.(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并且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辅助。为证明上述结论,需要分组验证酵母汁、A溶液、B溶液与葡萄糖溶液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除表中所示分组外,还应设计葡萄糖溶液+酵母汁和葡萄糖溶液+A溶液+B溶液两组实验。由题意可知,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辅助,上述物质主要存在于酵母菌、酵母汁及B溶液中。(2)双缩脲试剂可用来检测含有肽键的物质,因此,确定B溶液中是否含有多肽,可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若为了研究B溶液中离子M对乙醇发酵是否是必需的,可将该物质去除,与含有该物质的组别进行对照,具体设计为葡萄糖溶液+A溶液+去除了离子M的B溶液。(3)制备无细胞的酵母汁,酵母菌细胞破碎处理时需加入缓冲液,缓冲液的作用是保护酶分子空间结构和提供酶促反应的适宜pH,以确保酶的活性。(4)若检测某液体中是否含有活细胞,可依据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活细胞能够增殖等原理进行,具体操作及原理如下:①染色后镜检,原理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②酵母汁接种培养观察,原理是酵母菌可以繁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课时分层作业(14) 酶的作用和本质
题组一 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1.下列关于“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反应条件的不同
B.1号试管为对照组,目的是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
C.1、2、3号试管相互对照,说明催化剂为反应提供活化能的作用比加热显著
D.3、4号试管相互对比,证明了酶具有高效性
2.如图表示某反应进行时,有酶参与和无酶参与时的能量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反应为吸能反应
B.曲线Ⅱ表示有酶参与时的能量变化
C.E2为反应前后能量的变化
D.酶参与反应时,其降低的活化能为E4
3.无机催化剂和酶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无机催化剂和酶自身会发生变化
B.和无机催化剂不同,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与酶相比,无机催化剂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
D.通过加热也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原理与催化剂的不同
题组二 酶的本质
4.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放在石英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糖液居然变成了酒。根据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葡萄糖变成酒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B.将糖变成酒的物质是汁液中的酿酶
C.研磨有利于酵母细胞内酿酶的释放
D.该实验证明酿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5.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小分子RNA,可剪切特异的RNA序列,而RNA酶是可催化RNA水解的一种蛋白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核酶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核酶可以为RNA剪切提供所需的活化能
C.核酶失去活性后可以被RNA酶水解
D.核酶和RNA酶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6.现提供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蛋清液(含蛋白质)、唾液淀粉酶溶液、蒸馏水、试管和必需的实验用品,请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①取三支试管,分别编上1、2、3号,贴上标签;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盛有蛋清液和唾液淀粉酶溶液的两支试管中液体均出现紫色,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不出现紫色。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乙醛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分解为乙酸,而碳酸氢钠在酸性条件下能产生CO2。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乙醛脱氢酶 1 mL 1 mL 1 mL
加入试剂种类 蛋白酶1 mL RNA酶1 mL ?
乙醛 1 mL 1 mL 1 mL
保温 适宜温度保温5 min
碳酸氢钠溶液 2 mL 2 mL 2 mL
A.第3组为对照组,“?”为加入蒸馏水1 mL
B.若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则第2、3组能产生气泡
C.若第1组能产生气泡,则证明乙醛脱氢酶的化学本质为RNA
D.本实验可进行的前提之一是酶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8.下图表示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实验材料在不同条件下测定的反应速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适宜条件下,酶的催化效率往往大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
B.b温度下该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
C.b温度下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a温度下的低
D.该实验只能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9.(不定项)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图示所用试剂的浓度都在合理范围内且甲、乙装置中的H2O2的浓度和量都相同,实验处理完成后反应至不再有气泡产生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
B.该实验的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H2O2的分解速率
C.量筒Ⅰ中水的体积等于量筒Ⅱ中水的体积
D.无法比较量筒Ⅰ和量筒Ⅱ中水的体积大小
10.1897年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发现,利用无细胞的酵母汁可以进行乙醇发酵;还有研究发现,乙醇发酵的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辅助。某研究小组为验证上述结论,利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进行了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和试剂:酵母菌、酵母汁、A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生物大分子)、B溶液(含有酵母汁中的各类小分子物质和离子)、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实验共分6组,其中4组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
组别 实验处理 实验结果
① 葡萄糖溶液+无菌水 -
② 葡萄糖溶液+酵母菌 +
③ 葡萄糖溶液+A溶液 -
④ 葡萄糖溶液+B溶液 -
注:“+”表示有乙醇生成,“-”表示无乙醇生成。
(1)除表中4组外,其他2组的实验处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这些起辅助作用的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存在于酵母菌、________和________中。
(2)若为了确定B溶液中是否含有多肽,可用________试剂来检测。若为了研究B溶液中离子M对乙醇发酵是否是必需的,可增加一组实验,该组的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备无细胞的酵母汁,酵母菌细胞破碎处理时需加入缓冲液,缓冲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确保酶的活性。
(4)如何检测酵母汁中是否含有活细胞?(写出2项原理不同的方法及相应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