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 4.1《ATP和酶》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对细胞能量转换有重要意义的一组细胞器是
A.中心体和核糖体 B.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叶绿体和线粒体 D.液泡和类囊体
2. ATP 分子简式和18个ATP所具有的高能磷酸键数目分别是:
A.A—P—P~P和18个 B.A—P~P~P和36个
C.A~P~P和36个 D.A~P~P~P和56个
3.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把酵母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改为无氧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②甘油分子由小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过程中,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三碳酸生成三碳糖和RuBP的过程中,叶绿体基质内产生ADP的量增加;
④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产生等量ATP时,细胞内生成的CO2量相等.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酶是活细胞产生的;
②酶都有消化功能;
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都是酶;
④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具有专一性、高效性;
⑤酶促反应与外界条件无关;
⑥淀粉酶能促进淀粉水解;
⑦酶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⑥ D.①④⑥
5.如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不需要酶的催化
B.过程②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C.过程①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过程②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6.荧火虫发光所用的能量直接来自( )
A.葡萄糖 B.磷酸肌酸 C.脂肪 D.ATP
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
B.酶的数量因参与化学反应而减少
C.同一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催化反应条件都相同
D.酶在生物体内才起催化作用
8.关于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C.可以与ADP相互转化 D.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9.对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分子ATP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三分子磷酸组成
B.一个ATP分子中有三个磷酸基团、三个高能磷酸键
C.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D.叶肉细胞消耗的ATP全部来自叶绿体和线粒体
10.生物体内形成ATP的过程有( )
(1)光反应 (2)暗反应 (3)有氧呼吸的过程 (4)丙酮酸产生乳酸的过程 (5)丙酮酸产生酒精的过程 (6)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
A.(1)(3)(6) B.(2)(4)(6)
C.(4)(5)(6) D.(2)(3)(4)(6)
11.酶加速化学反应的根本原因是( )
A.降低反应体系的自由能 B.增加反应体系的自由能
C.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D.调节了反应所需的酸碱度
12.下列关于蛋白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酶是蛋白质 B.蛋白酶的最适pH值是1.9
C.蛋白酶只能水解蛋白质 D.蛋白酶在100℃时完全失活
13.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图为ATP的结构和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TP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B.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C.图1中的A代表腺苷,b、c为高能磷酸键
D.酶1和 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4.ATP转化为 ADP 可表示如图:式中X代表( )
A.H2O B.[H] C.P D.Pi
15.如图(1)表示某酶促反应过程,图(2)表示图(1)的反应过程中有关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物质a可能是蔗糖
B.在该实验条件下物质a在2 min内不可能被完全分解
C.若曲线①②③表植物成熟的叶片示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的温度最高
D.若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速率,则曲线①酶浓度高于曲线②和③
二、综合题
16.如图是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植物体内,图示左侧的能量来源于 和 ;右侧能量用于 ,如 等.
(2)动物体内,图示左侧的能量来源于 ;右侧能量用于
,如 等.
(3)ATP在细胞内的含量 ,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 ,
所以ATP的含量总是处在 之中,这对于保证生命活动的
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17.猪笼草以其分泌物消化所捕食的昆虫.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有个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cm3瘦肉块,向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分泌物,向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振荡两支试管,然后将两试管下半部浸入35℃左右的温水中,2小时后观察发现,甲试管内瘦肉块明显变小,乙试管内肉块无明显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分泌物中可能含有 酶.
(2)甲、乙两试管中, 为对照组.
(3)若要验证温度对分泌物活性的影响,可再取丙、丁两支洁净的试管,两试管内均应加 ,并将两试管分别放入 中,2小时后观察试管内瘦肉块的变化.
(4)该同学为鉴定该分泌物含蛋白质,向试管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和4滴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然后加入2mL新鲜的分泌物,在水浴中加热到60°以上,观察溶液的颜色.请指出其中两处错误:
① ;② .
18.探究30℃条件下pH对某动物体内两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见下表。
pH值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淀粉酶活性
200
203
250
490
450
300
250
200
蛋白酶活性
1520
1750
1500
1400
1020
980
700
500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添加缓冲液控制pH值,这是对实验的 变量的控制。若要进一步确定淀粉酶的最适pH值,简要的实验思路是: 。
(2)消化酶的作用机理是 ,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水解,除了因为蛋白质的水解产物也可以与双缩脲试剂由显色反应,还因为 。
19.在研究过氧化氢酶催化效果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Ⅰ、取5只试管,分别加入2ml过氧化氢溶液待用;
Ⅱ、取4份肝脏研磨液和1份FeCl3溶液(处理方式见下表),分别编
号1~5;
Ⅲ、分别从1~5号试管中取2滴溶液滴加到含有2ml过氧化氢溶液的
试管中,观察和记录气泡产生情况(见表).
实验分析:
试管编号
1
2
3
4
5
试剂种类
肝脏研磨液
肝脏研磨液
肝脏研磨液
肝脏研磨液
FeCl3溶液
处理方式
未处理
煮沸后冷却
加入2滴NaOH
加入2滴HCl
未处理
实验现象
大量气泡
无气泡
无气泡
无气泡
少量气泡
(1)该实验可以验证 会影响酶的活性,同时1、5还可以验证酶的 .
(2)为了实验严密性,在第Ⅱ步中应该增加对1、2、5号的处理方式是 ,这种处理遵循的原则是 .
(3)在实验的第Ⅲ步进行时,温度属于实验变量中的 .
(4)若已知肝脏研磨液中酶的最适温度为35℃.某同学将肝脏研磨液分别在5℃、15℃、25℃、…95℃
(共10组)条件下处理5分钟后再将温度调至35℃,然后分别取2滴研磨液加到2ml的过氧化氢溶液(35℃)中,测定气泡产生速率.请在坐标图中用曲线画出实验结果.
.
20.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曲线表示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的能量变化过程。图中_____表示酶所降低的活化能,如果将酶催化改为无机催化剂催化该反应,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上移/下移)。
(2)图2纵轴为酶促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_______(填A或B)。
(3)图3是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图。其中B表示_____(物质),X1和X2____(是/否)同一种物质,在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中伴随着_____(酶1/酶2)所催化的化学反应,ATP之所以喻成为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是因为能量可通过ATP在_________之间循环流通。
21.下面的三个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一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若在图一中再增加一条曲线,你认为增加的自变量应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二曲线BC段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的理解,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22.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在A、B、C、D、E 5支试管分别加入pH为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
②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
③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
④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本尼迪特试剂2ml,摇匀.
⑤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实验的主要无关变量: (至少一个),这些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有、无),该实验因变量的具体观测指标是 .
(2)若要进行“探究人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时,除了选择淀粉作为底物外,还应选择 作为该酶作用的底物(写出一种).
(3)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
①更正: ,理由: .
②更正: ,理由: .
23.如图是探究过氧化氢酶量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自变量的变化可通过来实现.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外,本实验哪些是无关变量(答出主要两点)? .
(2)若要验证酶的专一性,在此实验装置的基础上,应如何改进(请写出具体的措施) .
(3)能否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是 .
(4)在过氧化氢溶液相同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实验组中加入相同大小不同数目的浸润过肝脏研磨液滤纸片,则几个实验组最终生成的气体量是否相同,原因是 .
24.如图表示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乳汁凝固的影响.先将酶和乳汁分别放入2个试管,然后将2试管放入同一水浴(温度用T℃表示)中保温15min,再将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试管中混合,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多次实验,并记录在不同温度下凝乳所需要的时间,结果如表.
装置
A
B
C
D
E
F
水浴温度T/℃
10
20
30
40
50
60
凝乳时间/min
不凝固
7.0
4.0
1.5
4.0
不凝固
根据实验回答:D
(1)如图说明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 ℃左右是凝乳酶比较适宜的温度,若将装置A内的混合物加温到适宜温度(能、不能) 发生乳汁凝固,若将F内混合物降温到适宜温度(能、不能) 发生乳汁凝固,对上述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2)酶催化反应除了需要最适温度外,还需要最适pH,例如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9,若将pH由10降到1.9,那么胃蛋白酶的活性将 .
A.升高 B.降低 C.先升后降 D.不变
(3)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 ,合成这些酶的细胞器是 .
25.如图为苹果成熟期有机物质的变化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五种有机物质最可能含有S元素的是 ,属于单糖的是 .
(2)若在6﹣11月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组织提取液,并用菲林试剂检测, 月的苹果提取液 色最深,说明该月还原糖含量最高.
(3)图中的酶最有可能是 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 ,抗冻性增 .
(4)苹果成熟过程中, (激素)会逐渐增多,并由 合成纤维素酶,作用于 ,使其果肉日益松软.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中心体与细胞分裂的纺锤体的形成有关.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A错误;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与蛋白质等一些物质的合成和分泌有关,B错误;线粒体、叶绿体都是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C正确;液泡储存营养物质,类囊体扩大膜的面积在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关,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B
【解析】
试题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1个ATP具有2个高能磷酸键,则18个ATP具有36个高能磷酸键,A、B、C错误;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A
【解析】
试题分析:①把酵母菌的培养条件从有氧改为无氧时,细胞的呼吸强度减弱,产生的ATP减少,但ATP与ADP的含量仍处于动态平衡,只不过转化的速率减慢,故①错误;
②甘油分子由小肠腔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过程中属于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故②错误;
③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中,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则叶绿体基质内产生ADP的量增加,故③正确;
④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产生等量ATP时,但乳酸发酵不能产生二氧化碳,故④错误.
正确的说法只有③.
故选:A.
4.D
【解析】
试题分析:①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①正确;
②酶只有催化功能,②错误;
③酶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不一定是酶,③错误;
④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④正确;
⑤酶的作用条件温和,其活性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⑤错误;
⑥酶具有专一性,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⑥正确;
⑦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⑦错误.
故选:D.
5.B
【解析】
试题分析:A、不论是ATP的合成和水解,都需要酶的催化,A错误;
B、ATP的水解过程是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的过程,B正确;
C、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有ATP的合成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C错误;
D、叶绿体中暗反应阶段,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因此②可以发生在叶绿体中,D错误.
故选:B.
6.D
【解析】
试题分析:A、葡萄糖中的能量必需经过氧化分解,储存到ATP中,才能够直接用于生命活动,A错误;
B、磷酸肌酸也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但不能直接供能,B错误;
C、脂肪是生物体中主要的储能物质,不能直接供能,C错误;
D、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D正确.
故选:D.
7.A
【解析】
试题分析:A、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所以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苷酸,A正确;
B、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质量并不发生变化,B错误;
C、同一生物体内,即使是在同一细胞内,各种酶的催化条件也是不同的.同一个细胞,不同细胞器内部都有pH的区别,相应环境中的酶的最适pH自然就会有差异,C错误;
D、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D错误.
故选:A.
8.A
【解析】
试题分析:A、ATP结构简式为A﹣P~P~P,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
B、ATP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质,B正确;
C、ATP为直接能源物质,在体内含量不高,可与ADP在体内迅速转化,C正确;
D、ATP水解时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能量,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D正确.
故选:A.
9.C
【解析】
试题分析:A、1分子ATP由一分子腺嘌呤、一分子核糖和三分子磷酸组成,A错误;
B、一个ATP分子中有三个磷酸基团、两个高能磷酸键,B错误;
C、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以保证细胞对能量的需求,C正确;
D、叶肉细胞消耗的ATP来自于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
试题分析:(1)光反应能够形成ATP和[H],(1)正确;
(2)暗反应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2)错误;
(3)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都能产生ATP,(3)正确;
(4)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产生乳酸的过程不产生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4)错误;
(5)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产生酒精的过程不产生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5)错误;
(6)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会产生ATP,(6)正确.
故选:A.
11.C
【解析】
试题分析:酶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酶促反应的原理是没可以显著的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的进行.
故选:C.
12.B
【解析】
试题分析:A、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A正确;
B、不同蛋白酶的最适宜PH不同,B错误;
C、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水解,C正确;
D、高温可使蛋白质变性,蛋白酶在100℃时完全失活,D正确.
故选:B.
13.C
【解析】
试题分析:A、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正确;
B、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使得ATP与ADP快速转化,B正确;
C、图1中的A代表腺嘌呤,b、c为高能磷酸键,C错误;
D、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能够顺利进行,D正确.
故选:C.
14.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ATP的水解的方程式可以看出:ATP的水解除生成ADP、能量外,还有磷酸的生成.
故选:D.
15.D
【解析】
试题分析:A、b是酶,a是底物,在b的作用下水解成c和c.因为麦芽糖水解得到的是两个葡萄糖,蔗糖水解得到是葡萄糖和果糖.因此a可能是麦芽糖,不是蔗糖,A错误;
B、物质a的起始浓度为10mmol/L,从图中可见,2min内物质的浓度为0.说明a物质被酶催化全部分解掉了,B错误;
C、曲线①对应的酶的活性最高,即相应的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但无法确定与曲线②和③对应的温度的大小关系,有可能高于曲线②和③的温度,也可能低于,C错误;
D、图乙中曲线①②③表示不同酶浓度下酶促反应,则曲线①酶促反应速率最快,由于酶浓度与酶促反应成正比,则曲线①酶浓度最高,D正确.
故选:D.
16.(1)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植物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分裂
(2)细胞呼吸 动物各项生命活动 肌肉收缩
(3)很少 很快 动态平衡
【解析】
试题分析:(1)植物体内,图示左侧表示ATP的合成,能量来源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右侧表示ATP的水解,能量用于植物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等.
(2)动物体内,图示左侧的能量来源于细胞呼吸;右侧能量用于动物各项生命活动,如肌肉收缩等.
(3)ATP在细胞内的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所以ATP的含量总是处在 动态平衡之中,这对于保证生命活动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
故答案为:(1)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植物各项生命活动 细胞分裂
(2)细胞呼吸 动物各项生命活动 肌肉收缩
(3)很少 很快 动态平衡
17.(1)蛋白
(2)乙试管
(3)1 cm3瘦肉块+2 mL新鲜的分泌物 沸水和冰水
(4)不应把双缩脲试剂A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先混合 不用加热
【解析】
试题分析:(1)试管中的瘦肉块明显减少,说明分泌物中可能含有蛋白酶.
(2)乙试管注入清水,起对照作用.
(3)实验需要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两试管均应加入1 cm3瘦肉块+2 mL新鲜的分泌物,将两试管放入沸水和冰水中.
(4)双缩脲试剂的使用需要先加A液,后加B液,不能两者混合后再使用,蛋白质的检测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要加热.
故答案为:(1)蛋白
(2)乙试管
(3)1 cm3瘦肉块+2 mL新鲜的分泌物 沸水和冰水
(4)不应把双缩脲试剂A液和双缩脲试剂B液先混合 不用加热
18.
(1)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 自 在pH为3.0和5.0之间设置更小的pH梯度,在30℃下测定各组淀粉酶活性(3分)
(2)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蛋白酶是蛋白质
【解析】
试题分析:
(1) 由“探究30℃条件下pH对某动物体内两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和蛋白酶活性,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添加缓冲液控制pH值,这是对实验的自变量的控制。表中信息显示:淀粉酶活性最高时对应的PH值为4.0,因此若要进一步确定淀粉酶的最适pH值,应在略低于或高于4.0的PH之间,即在pH为3.0和5.0之间设置更小的pH梯度,在30℃下测定各组淀粉酶活性。
(2)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验蛋白质是否被蛋白酶水解。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的化学本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表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19.(1)温度和pH 高效性
(2)滴加两滴清水 控制单一变量
(3)无关变量
(4)如图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表格:1、2组的变量是温度,1、3、4的变量是PH值,1、5的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该实验可以验证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还可以验证酶的高效性.
解:(1)1、2组的变量是温度,1、3、4的变量是PH值,该实验可以验证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1、5的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二者对比可以验证酶的高效性.
(2)为了实验严密性,在第Ⅱ步中应该增加对1、2、5号的处理方式是滴加两滴清水保证各组溶液量相等.
(3)在实验的第Ⅲ步进行时,各组的温度应该是相等的,属于无关变量.
(4)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但是酶的分子结构不被破坏,温度恢复35℃,酶的活性恢复,高温使酶的分子结构破坏,温度恢复酶活性也不能恢复.
故答案为:(1)温度和pH 高效性
(2)滴加两滴清水 控制单一变量
(3)无关变量
(4)如图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0.
(1)ab 上移
(2)B
(3)ADP 是 酶1
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不全不给分)
【解析】(1)酶的作用机理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据题目图解,同无催化条件比较,酶降低的活化能是ab线段表示;酶同无机催化剂比较,降低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b在纵轴上将上移。(2)酶量增加1倍时,在底物浓度相同情况下,反应速率一开始就比原来的高,最终平衡,故选B。(3)由A到B释放能量,由B到A吸收能量,因此判断A是ATP ,B是ADP。X1和X2都是磷酸,是同一种物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有些是需要吸收能量的,为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相联系;有些反应式释放能量,为放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关,因此ATP被喻成为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1.
(1)催化剂的种类(过氧化氢酶和Fe3+) (90℃ 左右的)水浴加热
(2)酶具有高效性
(3)酶的浓度一定
(4)H2O2的剩余量
【解析】
(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2、3所代表的实验的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温度。图1可以设置不同温度的影响,其自变量可以为水浴加热。
(2)由图1可以看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明显高于Fe3+,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3)图2曲线BC段,随着H2O2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最可能原因是过氧化氢酶的数量有限.
(4)温度适宜时,H2O2分解的越多,剩余量越少,因此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H2O2的剩余量。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与酶相关的探究实验,准确分析曲线图是解决此类试题的关键.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准确判断同一条曲线中不同区段的影响因素,或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
22.(1)温度、淀粉液的量 有 砖红色颜色深浅
(2)蔗糖
(3)①③中70℃应改为37℃因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
②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 因为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本尼迪特试剂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解析】
试题分析:1、一般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包括:温度、PH等,在高温、过酸、过碱的条件下,酶的空间结构会改变,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会降低.
2、本实验是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值,因变量是唾液淀粉酶活性,观测指标是砖红色颜色深浅.
解:(1)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但是不是本实验要探究的量,该实验的主要无关变量有温度、淀粉液的量等,该实验因变量是唾液淀粉酶活性,观测指标是砖红色颜色深浅.
(2)若要进行“探究人唾液淀粉酶的专一性”的实验时,自变量可以是底物种类,故除了选择淀粉作为底物外,还应选择蔗糖作为该酶作用的底物.即同种酶不同的底物.
(3)①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因为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70℃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去活性,从而干扰实验结果.所以要将步骤③中的70℃改为37℃.
②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显色.
故答案为:(1)温度、淀粉液的量 有 砖红色颜色深浅
(2)蔗糖
(3)①③中70℃应改为37℃因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
②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应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 因为在水浴加热条件下本尼迪特试剂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3.(1)改变滤纸片的大小和数目 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等
(2)增加对照组,将肝脏研磨液换成淀粉酶等其他种类的酶
(3)不能 高温条件下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分解
(4)相同 酶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反应平衡
【解析】
试题分析:1、生物实验中的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是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 因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是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2、生物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经过处理的组是实验组,未经过处理的组是对照组.
3、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解:(1)该实验中,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量,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浸润肝脏研磨液的滤纸片的大小和数目来实现.本实验中的无关变量有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等.
(2)酶的专一性可以用不同的酶催化同一种底物的实验加以对照分析,所以可以增加对照组,将肝脏研磨液换成淀粉酶等其他种类的酶.
(3)由于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较快,故不能用本实验装置来验证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4)由于酶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反应平衡,并且各组底物量相等,因此几个实验组最终生成的气体量相同.
故答案为:(1)改变滤纸片的大小和数目 过氧化氢溶液的量、溶液的PH值、反应时间等
(2)增加对照组,将肝脏研磨液换成淀粉酶等其他种类的酶
(3)不能 高温条件下过氧化氢不稳定易分解
(4)相同 酶只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反应平衡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4.(1)40 能 不能 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而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
(2)D
(3)蛋白质 核糖体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是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先根据题干和题图分析实验的过程中的准备联合因变量的关系,获取实验结论,然后结合选项描述分析判断.
2、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宜温度,酶活性降低,高温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活性.
解:(1)分析题图可知,温度为40℃左右,凝乳的时间短,因此是凝乳酶比较适宜的温度;装置A内的混合物温度较低,酶活性低,加温到适宜温度乳汁能凝固;将F内温度过高,酶失去活性,降温到适宜温度后,酶的活性不能恢复,因此乳汁不凝固.
(2)根据题意可知,胃蛋白酶的最适pH是1.9,若将pH由10降到1.9,在PH为10时,胃蛋白酶会由于过碱的条件导致酶的活性丧失,在PH降低的情况下酶的活性不会恢复,因此胃蛋白酶的活性将不变.
(3)酶大多数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
故答案为:(1)40 能 不能 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而高温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永久失活
(2)D
(3)蛋白质 核糖体
考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25.(1)酶 果糖、葡萄糖
(2)十 砖红
(3)淀粉 大 强
(4)乙烯 核糖体 细胞壁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是对糖类的分类和相互转化过程的考查,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苹果成熟期各种有机物质的变化是:果糖在初期含量很低,8月份后明显增高,葡萄糖含量在6、7月份上升,7月份后不再上升,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蔗糖7月份之前含量较低,7月份后明显升高,9月份达到较高水平,然后又逐渐下降;有机酸的含量在6、7含量较高,然后下降到较低水平;淀粉在7、8月份含量最高,然后下降.
解:(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含有C、H、O、N元素,有的还含有S元素,故图中五种有机物质最可能含有S元素的是酶,属于单糖的是葡萄糖、果糖,蔗糖为二糖,淀粉为多糖.
(2)若在6﹣11月每个月采集苹果制备组织提取液,并用菲林试剂检测,菲林试剂可以与还原性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十月的苹果提取液砖红色最深,说明该月还原糖含量最高.
(3)图中随着酶的数量增多,淀粉的含量逐渐降低,所以该酶最有可能是淀粉酶,在该酶的作用下,苹果细胞液浓度逐渐变大,抗冻性增强.
(4)苹果成熟过程中,乙烯(激素)会逐渐增多,促进果实成熟,并由核糖体合成纤维素酶,作用于细胞壁,使其果肉日益松软.
故答案为:
(1)酶 果糖、葡萄糖
(2)十 砖红
(3)淀粉 大 强
(4)乙烯 核糖体 细胞壁
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检测还原糖的实验;酶的概念.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 4.2《细胞呼吸》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为提高大棚中蔬菜的产量,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
A.在白天适当降温
B.在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在夜间适当降温
C.在白天和夜间都应适当提高温
D.在夜间适当提高温度
2.自养型和异养型生物的根本区别是
A.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B.能否利用光能
C.能否利用化学能 D.能否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3.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②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4.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
A.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丙酮酸、葡萄糖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5.下图表示酵母菌呼吸过程中碳原子转移的大致路径,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①过程发生的场所不同
B.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催化②过程的酶可以不同
C.若图中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则②过程释放的能量最多
D.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图中①②过程均有ATP生成
6.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B.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只有温度是无关变量
C.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
D.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应相同且适宜
7.下列关于人体需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电子传递链产生的ATP最多
B.柠檬酸循环中O与[H]结合生成水
C.与糖酵解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嵴上
D.丙酮酸在细胞溶胶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
8.对动物细胞某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发现它含有A、T、C、G、U五种碱基,则主要由该细胞器完成的生理活动是( )
A.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B.CO2+H2O→(CH2O)+O2
C.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D.C6H12O6→2C3H6O3+能量
9.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10.下列关于“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探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酵母菌常被用作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
B.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
C.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D.酵母菌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11.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
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
C.高等植物进行有氧呼吸,低等植物进行无氧呼吸
D.种子库中贮藏的风干种子不进行细胞呼吸
12.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所吸入的O2用于形成( )
A.CO2 B.H2O C.ATP D.丙酮酸
1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消耗了1摩尔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之比为( )
A.1:2 B.2:3 C.4:3 D.3:1
14.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时,则可判断此过程( )
A.是无氧呼吸 B.是有氧呼吸
C.不是乳酸发酵 D.不是酒精发酵
15.细胞呼吸的实质是( )
A.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 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16.把盛有酵母菌和葡萄糖混合液的装置(如图)置于适宜温度下,一段时间后,经检测,装置中葡萄糖减少了a摩尔,气体的体积总量增加了b摩尔.以下关于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5b摩尔
B.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a﹣b摩尔
C.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a﹣2b摩尔
D.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为6a﹣3b摩尔
17.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H2O)+O2CO2+H2O+能量.
A.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且二者还原的物质不相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都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能在叶绿体中进行
18.如图表示高等植物体内发生的有关代谢过程,其中甲、乙、丙代表化合物,①~④表示相关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量的改变对①无影响
B.④产生的[H]和ATP可以在①受阻时维持③的进行
C.只有①②③过程一定发生在细胞器中
D.乙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为乙→C5→C3酸→C3糖→C6 H12O6
19.将一绿色植物放在密闭装置内,在恒定且适宜温度下,依次经过如下处理:①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②给予一定强度的光照;③维持光照,并添加NaHCO3溶液。测得装置内O2浓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B段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是恒定的
B.B点开始进行光照处理
C.BD段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
D.CD段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是CO2浓度
20.某校兴趣小组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向甲、乙两气球中分别注入1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10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含死的酵母菌的培养液,再向气球中分别注入适量相等的氧气,扎紧气球,将整个装置置于20℃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
B.实验刚开始的较短时间内氧气充足,甲、乙两烧杯内液面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较长时间后,甲的液面下降,乙保持不变
D.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的最适温度”
二、综合题
21.血液在保存过程中,红细胞的代谢能力会发生变化。研究人员测定任氏血中葡萄糖含量,并通过其变化情况来反应人成熟红细胞的代谢能力。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从人的血液中分离得到成熟红细胞,加入含有葡萄糖的任氏液,混合成为任氏血,测定任氏血中初始葡萄糖含量。
步骤二:将任氏血灌入血袋,在适宜条件下保存。
步骤三:5小时后,测定任氏血中葡萄糖的含量,并处理相关数据。
回答下列问题:
(1)成熟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熟红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吸收葡萄糖。成熟红细胞主要通过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的途径获得能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步骤中起对照作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在步骤二血袋中加入适量的ATP,成熟红细胞吸收ATP后,葡萄糖消耗量____________(下降/上升/不变)
22.为研究种植密度较高的玉米田中去叶对单株和群体产量的影响,研究者选取开花后3天的植株进行处理,从顶部去除不同数量叶片, 每隔13天测定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代表单株产量),同时在一定面积的样方中测定群体光合速率(代表群体产量)。结果如图。
(备注:穗位叶位于植株中下部,其生长状况直接影响玉米籽粒中有机物的积累量。)
(1)叶绿素分布于组成叶绿体基粒的__________薄膜上,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和[H]将直接参与暗反应阶段中__________过程,进而形成有机物。
(2)由图1可知,去叶13天测定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__________而增大。本实验中, 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空白对照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
(3)由图2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__________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原因可能是穗位叶获得的光照和CO2更充足。已知其他叶片的光合产物能补充穗位叶生长和玉米籽粒发育所需,若去除顶部叶片过多,可导致穗位叶和玉米籽粒的有机物__________降低,使其积累的有机物减少,造成减产。
(4)为确认穗位叶的光合产物是否向遮光叶片运输而导致减产,可进一步设计实验:对玉米植株顶部2片叶遮光处理;用透明袋包住穗位叶,不影响其正常生长。实验时向包住穗位叶的透明袋中通入__________,其他生长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
23.下图1表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代表生理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叶片CO2释放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S代表有机物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l中,过程①的H2O产生于 (场所),该植物细胞处于图2中A点时,产生[H]的部位是 。
(2)光照过强、高温或干旱会导致植物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主要原因是 ,此时C3的生成速率会
(填“增大”或“降低”)。
(3)当植物细胞发生图1中的过程③时,此时的光照强度可对应图2的____(填“OB段”、“OD段”或“BD段”),此区段内植物细胞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实际产生量为 (用图中符号表示),图2中当光照强度处于OD之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 (用图中符号表示)。
(4)若已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和30℃,当环境温度由25℃升高到30℃时,图2中B、C两点的变化情况是 。
24.下图是采用黑、白瓶法测得的某池塘夏季白天不同深度水层每小时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纵轴表示水池深度(假定不同深度的水温不变),横轴表示瓶中氧气的变化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是 。
(2)水深2米时,每平方米的生产者一小时制造的氧气量约为 g,此时衣藻产生[H]的场所有 ,若将白瓶衣藻从2米深处移到3米深处,则该植物细胞中C3的合成速率将 。
(3)由图可知,该植物能良好生长的深度范围应在 以上,理由是 。
25.农技员为测定相对密闭的蔬菜大棚内CO2的浓度变化情况,在大棚内安装了CO2测量器;测得夏季某一天内的CO2浓度变化,并将数据绘制成的图形如图1所示;图2为某一株植物在夏季晴天的一昼夜内CO2吸收量的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大棚内CO2浓度位于图1的 6点时,大棚内的CO2浓度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
(2)假设一天中大棚内的生物的呼吸速率不变,则图1中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时间段为 .
(3)当光照强度适宜且不变,CO2浓度持续下降,叶肉细胞光反应产生氧气的量会 .
(4)从图2中可知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 ,其中ce段植物光合作用速率 (等于、大于、小于)植物呼吸作用速率.
(5)图1中12时温室中的CO2浓度有所上升,与图2中 段有关.
(6)如用模拟细胞溶胶成分的溶液分别培养离体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控制光和氧气,如图3所示.
其中A、C示线粒体,B、D示叶绿体;A、B有光照但不供氧气,C、D有氧气但在黑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中pH最高和最低的依次是: 和 .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在白天(有光)蔬菜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远大于呼吸作用。故适当提高温度,使酶的活性增强,就会使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当然呼吸作用也会增强,但适当提高温度使呼吸作用增加的幅度比光合作用小,蔬菜在白天就能积累更多的有机物。在夜间(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故夜间适当降低温度,使酶的活性降低,代谢减慢,分解有机物减少,从而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提高大棚中蔬菜的产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D
【解析】
试题分析:自养型是指生物体在同化作用过程中,能直接把从外界环境摄取的无机物转变成自身物质,并储存能量的代谢类型.异养型是指生物体在同化作用过程中,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摄取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的代谢类型。可见,二者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能进行光合作用和捕食,而是能否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所以D正确。A、B、C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养型和异养型生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B
【解析】
试题分析:①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进行,①错误;
②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是酶促反应,需要酶的催化,②正确;
③有氧呼吸需要氧气,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③错误;
④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④正确;
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糖酵解形成丙酮酸的过程,⑤正确。②④⑤正确。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是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葡萄糖等有机物,A正确;B、C、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5.B
【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①过程表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其场所均为细胞质基质,因此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①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A项错误;②过程表示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变化是:丙酮酸与水一起被彻底分解生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的变化是:丙酮酸分解成C2H5OH和CO2,所以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催化②过程的酶可以不同,B项正确;若图中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则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C项错误;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的能量,产生少量的ATP,D项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本题以生理过程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细胞呼吸的过程的掌握情况。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熟练识记并理解相关的知识点,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本题的易错点在于:误认为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释放能量产生ATP,而事实上: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产生ATP。
6.B
【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A正确;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无关变量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湿度等,B错误;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自变量,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C正确;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氧气浓度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必须相同且适宜,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名师点睛】考查了实验中各种变量的理解: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7.A
【解析】
试题分析:A、电子传递链发生在第三阶段,此阶段释放大量能量,因而产生的ATP最多,A正确;
B、柠檬酸循环发生在第二阶段,而O与[H]结合生成水发生在第三阶段,B错误;
C、与糖酵解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产生二氧化碳,D错误.
故选:A.
8.A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细胞器含有A、T、G、C、U5种碱基即含有DNA和RNA的是线粒体,主要由该细胞器完成的生理活动是有氧呼吸,A是有氧呼吸反应式,B是光合作用反应式,C是无氧呼吸产酒精的反应式,D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公式.
故选:A.
9.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较低氧条件下旺盛;零下低温,虽然细胞呼吸速率很低,但温度过低水果容易被冻坏,因此无氧和零下低温均不利于水果保鲜,A错误;
B、C6H12O6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分解成CO2,葡萄糖首先要在细胞质基质中酵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分解成二氧化碳,B错误;
C、ATP是物质不是能量,ATP中含有能量,因此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C错误;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夏季的气温较高,细胞呼吸作用较强,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较多,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从而增加净光合作用强度,可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D.
10.B
【解析】
试题分析:A、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生物,适用于作为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A正确;
B、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不可将空气直接通入酵母菌的培养液,应先用NaOH吸收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B错误;
C、酵母菌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或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D正确.
故选:B.
11.A
【解析】
试题分析:A、真核细胞中丙酮酸可以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因此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A正确;
B、有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而部分细胞的无氧呼吸也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是否产生二氧化碳不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B错误;
C、高等植物和低等植物细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C错误;
D、风干种子,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降低,细胞呼吸减弱,但不是不进行细胞呼吸,D错误.
故选:A.
12.B
【解析】
试题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D
【解析】
试题分析:由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是1:6,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之比是1:2,因此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消耗了1摩尔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之比为3:1.
故选:D.
14.C
【解析】
试题分析:A、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则可能是有氧呼吸,A错误;
B、在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则可能是无氧呼吸,B错误;
C、乳酸发酵时只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一定不是乳酸发酵,C正确;
D、酒精发酵时会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呼吸过程中有CO2放出可能是酒精发酵,D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
试题分析: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放出二氧化碳.
故选:C.
16.B
【解析】
试题分析:A、因为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与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是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气体的体积总量增加了b摩尔为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则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5b,A正确;
B、因为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5b,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为a﹣0.5b,所以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a﹣3b摩尔,B错误;
C、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6a﹣3b+b=6a﹣2b摩尔,C正确;
D、已知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为6a﹣3b摩尔,所以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6a﹣3b,D正确.
故选:B.
17.A
【解析】
试题分析:A、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中还原氧气,A正确;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其余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B错误;
C、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水中的氧变成的氧气,C错误;
D、图中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少数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场所一般为叶绿体,但是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A.
18.C
【解析】
试题分析:A、乙CO2量的改变也会影响其还原过程,进而影响ATP的形成,影响①光反应进行,A错误;
B、①过程叶绿体中的光反应受阻,[H]和ATP减少,影响暗反应的进行,④过程是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不能为光反应提供[H]和ATP,B错误;
C、④过程中的葡萄糖产生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①光反应和③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②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C正确;
D、乙CO2中C元素的转移途径为乙CO2和C5形成C3酸,进而形成C3糖,合成C6H12O6,D错误.
故选:C.
19.C
【解析】
试题分析:温度恒定,呼吸作用速度不变,因此AB段植物呼吸作用的速率是恒定的,A正确;从B点开始,氧气开始增加,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B正确;CD段氧气不再增加,说明呼吸作用速度与光合作用速度相等,C错误;由于绿色植物放在密闭装置内,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CO2浓度降低,光合作用速度下降,故限制因素为CO2浓度,D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20.C
【解析】甲、乙形成对照以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A正确;实验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氧气充足,甲由于进行有氧呼吸,不会导致液面的改变,所以在开始的一段时间甲、乙两烧杯内液面都没有发生变化,B正确;在较长时间后,由于甲装置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导致气球的体积增大,所以两烧杯内液面甲升高,乙没有发生变化,C错误;该装置还可以用来“探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最适温度”,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名师点睛】
21.(1)运输(携带)氧(氧气、O2)
(2)协助扩散 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不含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3)测定初始葡萄糖含量(步骤一测定葡萄糖含量/测定初始和5小时后葡萄糖含量/步骤一和步骤三测定葡萄糖含量)(只定测定5小时葡萄糖含量不给分)
(4)下降
【解析】
试题分析:(1)成熟的红细胞具有携带氧气的功能。
(2)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是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成熟红细胞主要通过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的途径获得能量,是因为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且无有氧呼吸相关的酶,所以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3)起对照操作的是步骤一中测定起始的葡萄糖含量。
(4)吸收了ATP,成熟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也是为了产生ATP,所以此时需要的葡萄糖较少,消耗量会下降。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代谢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应用能力。
22.(1)类囊体(或:囊状结构) C3的还原
(2)去叶程度的增强(或:去叶数量的增多) 去除2片叶
(3)单株 输入量
(4)14CO2 (或:C18O2、带有放射性标记的CO2) 顶部2片遮光叶片是否有放射性
【解析】
试题分析:(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可以用于暗反应的C3的还原。
(2)由图1可知,去叶13天测定时,穗位叶的叶绿素含量随着去叶程度的增强。由图可知只有去除2片叶的叶绿素含量始终高于空白对照组。
(3)由图2可知,随顶部去除叶片数量增加,单株的光合速率持续增加,而群体的先增加后下降,故是单株。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其光合作用产物输入到不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所以若去除顶部叶片过多,可导致穗位叶和玉米籽粒的有机物输入量减少,使其积累的有机物减少,造成减产。
(4)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碳产生的,还要明确是否有该物质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标记二氧化碳,然后提供给穗位叶,在适宜的条件下,如果一段时间后在顶部2片遮光叶片有放射性,说明穗位叶的光合产物会向遮光叶片运输而导致减产,如果检测不到说明不会。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23.
(1)线粒体内膜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气孔关闭,CO2供应不足,导致暗反应受阻 降低
(3)BD段 S2+S3 S2-S1
(4)B点右移,C点上移(或答“B点右移,C点向左上方移”)
【解析】
(1)分析图1可知:过程①为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所以过程①的H2O产生于线粒体内膜。图2中A点时,光照强度为零,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但能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会有[H]产生,其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光照过强、高温或干旱,会导致植物叶片的气孔关闭,引起CO2供应不足,导致暗反应受阻,所以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此时C3的生成速率会降低。
(3)图1中的过程③表示O2扩散至细胞外,当植物细胞发生过程③时,说明其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的光照强度可对应图2的BD段。分析图2可知:S1表示O-B之间消耗的有机物的量,S2表示B-D之间有机物的净积累量,S3表示B-D之间有机物的消耗量,因此BD段内植物细胞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实际产生量为S2+S3;当光照强度处于OD之间,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为S2-S1。
(4)图2中B、C两点分别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的光照强度)和光饱和点(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已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5℃和30℃,当环境温度由25℃升高到30℃时,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呼吸作用强度升高,此时B点右移,C点上移。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需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过程,更主要的是能够准确识别图1中①-③代表生理过程及其箭头的含义,明确图2中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及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曲线的变化趋势;挖掘图中隐含的信息,再联系教材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得出结论。
24.
(1)池塘中水的深度 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合理即可给分)
(2)6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类囊体膜)(2分,不全不给分) 降低
(3)3m 水深3m处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植物要正常生长必需要有有机物积累
【解析】
(1)依题意“下图是采用黑、白瓶法测得的某池塘夏季白天不同深度水层每小时的平均氧浓度变化曲线”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池塘中水的深度,无关变量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2)白瓶中测得的氧浓度变化量为净光合作用产氧量,黑瓶中测得的氧浓度变化量为呼吸作用耗氧量。水深2米时,每平方米的水中生物的呼吸作用耗氧量为3g,生产者净光合作用产氧量也为3g,所以生产者一小时制造的氧气量=净光合作用产氧量+呼吸作用耗氧量=3+3=6g。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以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都有[H]产生,所以此时衣藻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若将白瓶衣藻从2米深处移到3米深处,因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减少,导致暗反应C3的还原过程减弱,所以该植物细胞中C3的合成速率将降低。
(3)题图显示:水深3m处净光合速率为0,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没有有机物积累,而植物若要正常生长必需有有机物积累,所以该植物能良好生长的深度范围应在3m以上。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依托,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知道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实验设计的原则等是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所在。解答此题应依据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通过题意挖掘出实验目的(具有单一因素不同),进而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更主要的是:明确纵、横坐标的含义,找出纵、横坐标及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曲线的变化趋势,将其与“所学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25.(1)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等于大棚中生物呼吸产生的CO2量
(2)12点~18点
(3)减少
(4)ah 大于
(5)ce
(6)B C
【解析】
试题分析:(1)大棚中,6点前,由于光照强度弱,植物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二氧化碳浓度增加,6点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增加.
(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大棚中二氧化碳浓度下降速率最快的时间段:12点﹣18点,是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时间段.
(3)光照强度适宜且不变,CO2浓度持续下降时,叶肉细胞暗反应速率下降,光反应的产物消耗减少,光反应速率下降,产生氧气的量会减少.
(4)图2中,a点以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逐渐减少,h点之后二氧化碳释放达到最大,所以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区段是ah段.ce段植物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0,所以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5)12时温室中温度较高植物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光合速率下降,同时呼吸作用增强,二氧化碳释放增加,与图2中ce段相似.
(6)A不供氧,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PH不变,C供氧气,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PH下降,因此A的PH大于丙;B供给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PH升高,D在黑暗条件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消耗二氧化碳,PH不变;因此ABCD中PH最大的是B,最小的是C.
故答案为:(1)植物光合作用消耗的CO2量等于大棚中生物呼吸产生的CO2量
(2)12点~18点
(3)减少
(4)ah 大于
(5)ce
(6)B C
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一 4.3《光合作用》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四种色素扩散速度最快和最慢的分别是
A.叶绿素a ;胡萝卜素 B.叶绿素b ;胡萝卜素
C.胡萝卜素;叶绿素a D.胡萝卜素;叶绿素b
2.当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增强,但夏季的中午却又因叶片表面的气孔关闭而使光合作用减弱,这主要是由于( )
A.水分解产生的氧数量不足
B.叶绿体利用光能合成的ATP不足
C.暗反应中还原剂[H]的数量不足
D.暗反应中C3产生的数量太少
3.以下关于生物学现象中“最多”或“最少”的计算,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45H101O16N17S3的多肽(可考虑环状)中最多含有肽键17个
B.暗反应合成6个三碳化合物分子,至少需要固定6个CO2
C.一个由n个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中,h的数量等于C,则该DNA分子最多有4n种
D.控制某100肽合成的基因中(考虑终止密码),至少含有303个嘧啶
4.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B.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只有温度是无关变量
C.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
D.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应相同且适宜
5.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
B.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中,C6H12O6分解成CO2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提高作物产量
6.为了研究光合作用,生物小组的同学把菠菜叶磨碎,分离出细胞溶胶和全部叶绿体.然后又把部分叶绿体磨碎分离出叶绿素和叶绿体基质,分别装在A、B、C、D 四支试管内,并进行光照.问哪一支试管能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 )
A.A B.B C.C D.D
7.气孔关闭会导致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其表现在( )
A.水光解产生[H]的量不足
B.光反应中产生的ATP数量减少
C.暗反应过程中还原剂的数量不足
D.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三碳化合物数量减少
8.如图所示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有无水乙醇、SiO2和CaCO3
B.将糨糊状的研磨液倒入漏斗②中,漏斗底部应放一块单层尼龙布
C.③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
D.④层析结果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b,扩散速度最快的是叶黄素
9.给予从叶绿体分离出的类囊体膜光照,发现能使草酸高铁的Fe3+还原为Fe2+,并有氧气释放.此实验证明( )
A.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
B.光合作用的产物O2来自H2O,而不是CO2
C.类囊体吸收光能后,产生O2和还原性物质
D.类囊体上的光反应反产生O2,而暗反应使Fe3+被还原
10.如图曲线I表示黄豆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温度适宜、CO2浓度为0.03%).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曲线变为Ⅱ.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与y点相比,x点叶绿体中的C3含量较低
B.在y点时,升高温度导致曲线由Ⅰ变为Ⅱ
C.制约z点光合作用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D.制约x点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
11.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O2的产生停止 B.CO2的固定加快
C.ATP/ADP比值下降 D.NADPH/NADP+比值下降
12.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H2O)+O2CO2+H2O+能量.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化学本质及还原的物质均不同
13.如图为高等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图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中
B.②是氧气,可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C.③是三碳化合物,能被氧化为(CH2O)
D.④是ATP,在叶绿体基质中生成
14.现有四个实验装置,若要验证绿色开花植物产生O2需要光和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则应选用的实验组合分别是( )。
A.①②和①③ B.②③和①② C.②④和①③ D.②③和③④
15.某小组进行了低温弱光对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对照组:25℃,600μmol?m﹣2s﹣1(光强单位),处理16天;实验组:5℃,60μmol?m﹣2s﹣1,先处理8天,再恢复到对照组条件处理8天.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组植株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负相关
B.实验组植株第16天的光饱和点比第8天的高
C.5℃低温处理番茄幼苗,对其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是不可恢复的
D.若在第4天给实验组植株提供对照组条件,则瞬间叶肉细胞中核酮糖二磷酸的含量上升
二、综合题
16.如图所示,图一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的相互关系,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器,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存在于图一中的 处,可用 提取,其中溶解度最大的色素是 颜色为 .若在某一时刻缺少③,用反应式表示这一时刻该生理过程: .
(2)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与能量有密切关系,请写出一个吸能反应的反应式: .
(3)图二表示棉田内,棉叶在一天内吸收二氧化碳变化的情况,如果C、F时间所合成的葡萄糖速率相等,均为36mg/dm2?h,则A、C、F三点的呼吸强度的比较结果是 ;多云转晴时,短时间内细胞内C5的含量会 ;请画出图二E点叶肉细胞气体交换的物理模型(要求画出相关的细胞器).如果土壤中长期缺乏Mg2+,则图二中G点向 移动.
17.理想状态下,用图一的装置来研究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得到如图二两条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一中烧杯中的液体为 .图二中反映光合速率的指标为 .
(2)曲线A、B相比较, 的光照强度较高,判断依据是 .
(3)图二中X段的光合速率主要受 的影响;Y段的光合速率主要受 的影响.
(4)实际实验中,阳光照射下,开始时产生O2较快,但两三天后逐渐减慢,主要原因是 .
(5)如果玻璃瓶中缺乏M2+,叶绿素合成受阻,长时间后水草将呈现 (色素)的颜色.
18.如图某种植物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过程图解;图2是在大气CO2浓度、最适温度条件下测得的此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图3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上升,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
(2)图2中若光照强度为0时,释放的CO2来自于 (生理过程),在细胞内参与该生理活动的场所是 ,若其他条件不变,适当增加温度,b的位置将会向 方向移动;适当增加CO2浓度,b的位置向将会向 方向移动.可以看出影响b点位置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3)图3中在 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C点和D点相比,叶绿体中[H]的含量 (较低、相等、较高).
19.为研究杨树对干旱的耐受性,进行了水分胁迫对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影响的实验,结果见图.(说明:水分胁迫指植物水分散失超过水分吸收,使植物组织含水量下降,正常代谢失调的现象)请回答:
(1)水分胁迫下,杨树幼苗根细胞通过 失水,导致其光饱和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
(2)处理2.75小时时,重度胁迫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
(3)处理2.75小时后,转入正常营养液中复水处理.在重度胁迫后期,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可能原因是:
①光合产物的 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
②水分亏缺导致 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反应,而且这种破坏 .(填“能恢复”和“不能恢复”)
(4)结合图分析,植物经历水分胁迫时,普遍认为脱落酸能作为一种干旱信号在植物体内传递信息,起到调节 的作用.
(5)图3为在一定温度和最适光照强度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环境中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当CO2浓度短时间内由b点上升到d点时,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内,3﹣磷酸甘油酸的含量降低
B.当CO2吸收量为c时,植物甲比植物乙合成的有机物量多
C.甲植物的CO2补偿点比乙植物的CO2补偿点高
D.适当降低光照强度,d点将向左移动.
20.图甲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图乙为大棚中栽培的某种蔬菜在水肥充足、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请在[]中填上字母或数字)
(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 上.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图甲中A表示 阶段.A阶段为B阶段反应提供了 .
(3)写出图甲中所示物质的名称:① ;C ; D .
(4)由图乙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 和 .
(5)比较Ⅰ、Ⅱ两条曲线,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曲线Ⅱ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大的原因是 ,限制了光合作用 阶段的进行.
21.如图表示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变示意图,①②③④⑤表示生理过程,分析回答:
(1)过程①所示生理活动包括 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的物质变化可概括为 和C3还原,能量变化为 .
(2)过程②所示生理活动中,需要的酶存在于 和 结构中.
(3)图示生理活动中能发生在水稻根尖细胞中的有 (填标号),能发生在人体内的是 (填标号).有〔H〕生成的有 (填标号).
(4)进行⑤生理活动的生物名称为 ,属于 养型生物.
(5)过程②、③、④所示生理活动中,产生能量的去向是 和 .
22.红外线CO2分析仪可用于测定混合气体中CO2的浓度及其变化量.将水稻的成熟绿叶组织放在密封透明的小室内给予适宜光照,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光合作用效率.图1甲为光合作用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况.图1乙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图1甲中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是 点.
(2)图1乙中各种生物(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 (填序号).
(3)将某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
①在图中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后不再增加而稳定,原因是 .
②在图中丙处添加CO2,短时间内细胞中C3和C5的含量变化是 .
③若在图中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 .
23.如图为在夏季睛朗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请观察后回答:
(1)曲线AB段表明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而 .
(2)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由于中午 作用过强,叶片的气孔关闭,使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 供应大量减少,以致 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 的形成大为减少.
(3)DE段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原因是 ,以致光合作用 反应阶段产生的 和 减少,因而影响 的进行.
24.如图表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请回答:([]内填数字,数字与文字全对才得分)
(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图中[ ] 上.
(2)光反应是在 上进行的,暗反应是在[ ] 中进行的.
(3)光反应的生理意义是:光反应所产生的[3] 和[ ] ATP ,是暗反应所必需的.
(4)暗反应包括[6] .
25.甲图表示A、B两种植物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改变的变化曲线,乙图表示将A植物放在不同CO2浓度环境条件下,A植物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影响的变化曲线,丙图表示夏季晴朗的白天,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较长时间连续阴雨的环境中,生长受到显著影响的植物是 .
(2)甲图中的a点表示 ,如果以缺镁的全营养液培养A植物幼苗,则b点的移动方向是 .
(3)在c点时,叶绿体中ADP的移动方向是从 向 方向移动.
(4)e点与f点比较,e点的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填“高”、“低”或“基本一致”)
(5)丙图中曲线AB段表明随光照增强 .
(6)对于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解释是 .
(7)如用14CO2示踪,在光合作用过程中,14C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途径是
A.14CO2→叶绿素→ADP B.14CO2→ATP→糖类
C.14CO2→三碳化合物→糖类 D.14CO2→叶绿素→ATP.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结果如图:
其中胡萝卜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最小,扩散速度最慢。
考点:本题考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2.D
【解析】夏季中午,由于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导致部分气孔关闭,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根据卡尔文循环的图解可推断:二氧化碳减少时,C5化合物无法与二氧化碳结合而积累,导致C5增加,而C3化合物生成量减少;由于C3化合物生成量减少,导致还原生成的有机减少,所以表现为光合作用减弱。
【考点定位】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名师点睛】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其中光照强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温度主要影响光合作用过程中酶的活性;而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光合作用暗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
3.D
【解析】分子式C63H103O16N17S2的多肽化合物中最多含有羧基8个,如果是一个环状肽,则含有8个肽键,A错误;光合作用合成2个三碳糖分子,需要固定1个CO2,故光合作用合成卡尔文循环的6个三碳糖分子,至少需要固定3个CO2,B错误;n对碱基组成的双链DNA分子片段,<其种类最多可达4n种,但是A的数量等于C,有这个条件限制,其种类<4n种,C错误;基因中碱基数:MRNA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故控制一百肽合成的基因中(考虑终止密码),至少含有606个碱基,基因是双链DNA,嘌呤碱基=嘧啶碱基,故该基因至少含有303个嘧啶,D正确
【考点定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4.B
【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A正确;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光照强度,无关变量有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湿度等,B错误;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氯化钠浓度是自变量,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C正确;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氧气浓度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必须相同且适宜,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名师点睛】考查了实验中各种变量的理解: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5.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于在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抑制,因此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较低氧条件下旺盛;零下低温,虽然细胞呼吸速率很低,但温度过低水果容易被冻坏,因此无氧和零下低温均不利于水果保鲜,A错误;
B、C6H12O6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分解成CO2,葡萄糖首先要在细胞质基质中酵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分解成二氧化碳,B错误;
C、ATP是物质不是能量,ATP中含有能量,因此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储存在ATP中的化学能,C错误;
D、夏季连续阴天,大棚中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减少,夏季的气温较高,细胞呼吸作用较强,细胞呼吸分解的有机物较多,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大棚中白天适当增加光照,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夜晚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强度从而增加净光合作用强度,可提高作物产量,D正确.
故选:D.
6.B
【解析】
试题分析:A、细胞质中不能发生光合作用过程,A错误;
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这是由于在类囊体薄膜上含有色素和相应的酶,因此在B试管的叶绿体中可检测到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B正确;
C、叶绿体基质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场所,不能发生光反应,C错误;
D、D试管中随含有叶绿素,虽能够吸收光能,但是可能由于缺少光反应所需要的酶和ADP、Pi等物质,因此光能的转化也无法持续进行,D错误.
故选:B.
7.D
【解析】
试题分析:A、水光解产生[H]含量上升,A错误;
B、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含量上升,B错误;
C、[H]的含量上升,C错误;
D、暗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三碳化合物数量减少,D正确.
故选:D.
8.D
【解析】
试题分析:A、图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有无水乙醇、SiO2、CaCO3,无水乙醇:提取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A正确;
B、将研磨液倒入②中,漏斗基部应放一块单层尼龙布,进行过滤,B正确;
C、③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防止色素带重叠,C正确;
D、④层析结果,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扩散最快的是胡萝卜素,D错误.
故选:D.
9.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题干中“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可知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中进行,A错误;
B、光合作用产生的O2中的氧元素来自H2O,该实验没有证明,B错误;
C、根据题干中“从叶绿体分离出的类囊体膜光照,发现能使草酸高铁的Fe3+还原为Fe2+,并有氧气释放”,说明类囊体吸收光能后,产生O2和还原性物质,C正确;
D、由于实验没有观察到暗反应,故不得得出“暗反应使Fe3+被还原”的结论,D错误.
故选:C.
10.C
【解析】
试题分析:A、与y点相比较,x点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较少,C3消耗减少,又因为CO2浓度与y点一样,C3产生不变,所以C3含量升高,A错误;
B、曲线Ⅰ已经表示黄豆在适宜温度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再升高温度,酶活性减弱,光合速率会下降,B错误;
C、Z点的光合速率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且此时温度处于最适状态,所以限制因素最可能是二氧化碳浓度,C正确;
D、x点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速率也在增加,所以制约x点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D错误.
故选:C.
11.B
【解析】
试题分析:A、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使光反应停止,O2的产生停止,故A选项正确;
B、光反应停止后,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抑制暗反应,因此CO2的固定应减慢,故B选项错误;
C、由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而ADP的含量相对增多,因此的比值下降,故C选项正确;
D、同理可知,光反应生成的NADPH的含量减少,NADP+的含量就相对增多,因此比值下降,故D选项正确.
故选:B.
12.D
【解析】
试题分析:A、图中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少数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场所一般为叶绿体,但是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其余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B错误;
C、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水中的氧变成的氧气,C错误;
D、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是NADP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是NADH,用于第三阶段中与氧气反应生成水,D正确.
故选:D.
13.B
【解析】
试题分析:A、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光反应阶段,水分解形成了②和还原氢,因此②是氧气,B正确;
C、三碳化合物被还原氢还原形有机物,不是被氧化形成有机物,C错误;
D、④是ATP,ATP形成与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D错误.
故选:B.
14.B
【解析】
试题分析:证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否需要光照,实验的自变量应该是有光或无光,植物属于无关变量,因此需要选择装置②③;验证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自变量是否具有植物,光照条件是无关变量,因此需要选择①②装置。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15.B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分析可知,实验组植株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正相关,A错误;
B、由左图分析可知,实验组植株第16天的光饱和点比第8天的高,B正确;
C、由左图分析可知,5℃低温处理番茄幼苗,对其光合作用造成的影响是可恢复的,C错误;
D、若在第4天给实验组植株提供对照组条件,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因此产生的NADPH和ATP的量逐渐增加,导致3﹣磷酸甘油酸还原增加,但是核酮糖二磷酸和二氧化碳的固定仍在发生,因此导致核酮糖二磷酸的量逐渐增加,D正确.
故选:BD.
16.(1)a 无水乙醇 胡萝卜素 橙黄色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ATP ADP+Pi+能量
(3)F>C>A 上升 图略 左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中a能进行光能的吸收,故进行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图一a中,可用无水乙醇进行提取,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为胡萝卜素,颜色为橙黄色,缺少③(氧气),生物体进行无氧呼吸,故反应式为: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中,耗能过程都需ATP提供能量,故吸能反应式为ATP的水解公式.
(3)图二中 C、F点光合速率相等,而净光合速率C时大于F时,所以F时的呼吸强度大于C时的呼吸强度,A为夜间的呼吸作用强度,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故F和C时的呼吸强度均大于A点,故知A、C、F三点的呼吸强度大小是F>C>A,B点为早晨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相等的点,与夏季相比,冬天时光照减弱,光合作用降低,与呼吸强度相等的时间推迟,故B点右移,多云转晴时即光照增强,光反应增强,而暗反应不变,故C5生成速率增加,而消耗速率不变,故含量上升;G点代表傍晚光合强度和呼吸强度相等的点,如果土壤中长期缺乏Mg2+,叶绿素会减少,光合作用减弱,与呼吸强度相等的时间提前,故G点左移.
故答案为:(1)a 无水乙醇 胡萝卜素 橙黄色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ATP ADP+Pi+能量
(3)F>C>A 上升 图略 左
17.(1)水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
(2)A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
(3)光照强度 温度
(4)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水中CO2减少,[H]和ATP的积累,抑制了光反应的进行
(5)类胡萝卜素
【解析】
试题分析:(1)图一装置可以测定光强度和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其中的液体是水草生活的环境,所以为水.图二是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的曲线,因变量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来表示.
(2)图二中,在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故A曲线光照强度高于B曲线.
(3)图二中的X段,随着温度的升高,光合速率不变,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Y段曲线处于上升阶段,限制的光合速率主要因素是自变量温度.
(4))图甲中,关闭A后,在阳光照射下,B开始时产生O2较快,但由于CO2逐渐耗尽,未能及时补充,同时NADPH、ATP的积累限制了光反应进行,两三天后产生O2的速度逐渐减慢.
(5)镁离子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玻璃瓶中缺乏镁离子,叶绿素合成受阻,长时间后水草将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
故答案为:(1)水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氧气量
(2)A 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大
(3)光照强度 温度
(4)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水中CO2减少,[H]和ATP的积累,抑制了光反应的进行
(5)类胡萝卜素
18.(1)CO2 [H]和ATP 提供CO2或减少光照
(2)有氧呼吸 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右 左 CO2浓度、温度
(3)D 较高
【解析】
试题分析:(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1中甲是二氧化碳,乙是[H]和ATP.光反应减弱或二氧化碳固定增强,即提供CO2或减少光照都可以使叶绿体内C3的含量快速上升.
(2)图2中若光照强度为0时,释放的CO2来自于细胞的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适当增加温度,呼吸作用增强,b的位置将会右移.适当增加CO2浓度,光合作用增强,b的位置向将会向左移.所以影响b点位置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3)图2中,D点光合作用增长率为0,达到光饱和点,光合作用速率达到最大,C点和D点相比,二氧化碳浓度较低,暗反应抑制了光反应的进行,叶绿体中[H]的含量较高.
故答案为:(1)CO2 [H]和ATP 提供CO2或减少光照
(2)有氧呼吸 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右 左 CO2浓度、温度
(3)D 较高
19.(1)渗透 降低
(2)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
(3)输出 类囊体膜 不能恢复
(4)气孔导度
(5)A
【解析】
试题分析:(1)在水分胁迫下,杨树幼苗根细胞通过渗透失水.由于呼吸作用强度基本不变,而净光合速率下降,所以杨树幼苗的光饱和点降低.
(2)处理2.75小时时,重度胁迫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以该植物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
(3)根据图2,在重度胁迫后期,气孔导度降低,胞间CO2浓度升高.可能原因是:①光合产物的输出变慢,导致细胞内光合产物积累.②水分亏缺导致类囊体膜破坏,从而直接影响光反应,而且这种破坏不能恢复.
(4)由于脱落酸为抑制性植物激素,可以使植物的新陈代谢减缓,适应干旱条件的不利环境.因此,植物经历水分胁迫时,普遍认为脱落酸能作为一种干旱信号在植物体内传递信息,起到调节气孔导度的作用,故选:A.
故答案为:(1)渗透 降低
(2)细胞溶胶、线粒体和叶绿体
(3)输出 类囊体膜 不能恢复
(4)气孔导度
(5)A
20.(1)类囊体膜
(2)光反应 ATP和NADPH
(3)O2 C5 C3
(4)CO2浓度 光照强度
(5)CO2量有限 碳反应
【解析】
试题分析:(1)参与光合作用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
(2)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图甲中A表示光反应阶段.A光反应阶段为B碳反应阶段反应提供了ATP和NADPH.
(3)图甲中所示物质的名称:①表示O2;C表示C5;D表示C3.
(4)由图乙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5)比较Ⅰ、Ⅱ两条曲线,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曲线Ⅱ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大的原因是CO2量有限,限制了光合作用碳反应阶段的进行.
故答案为:(1)类囊体膜
(2)光反应 ATP和NADPH
(3)O2 C5 C3
(4)CO2浓度 光照强度
(5)CO2量有限 碳反应
21.(1)光反应 二氧化碳的固定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3)②④②③
(4)硝化细菌 自养型
(5)合成ATP(储存在ATP中) 以热能形式散失
【解析】
试题分析:(1)据图分析,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暗反应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两个过程.光合作用中的能量变化为光能首先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然后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②表示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需要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
(3)在水稻根尖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②和无氧呼吸④产生酒精的过程,人体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②和无氧呼吸③产生乳酸的过程.光合作用过程中的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及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H],即①②③④过程.
(4)⑤表示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硝化细菌属于自养型生物.
(5)②、③、④表示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
故答案为:(1)光反应 二氧化碳的固定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2)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3)②④②③
(4)硝化细菌 自养型
(5)合成ATP(储存在ATP中) 以热能形式散失
22.(1)E
(2)③
(3)①容器中CO2减少,绿藻细胞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②C3增加,C5减少
③e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题图1甲可知,CD对应坐标纵轴的数值最大,即光合作用增长率最大;E点是植物光合作用速率最大的点,即达到光饱和点.
(2)图2中各种生物(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即过程③.
(3)①在乙处给予光照时,此时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增强,氧气释放增加,但随着光合作用的进行水中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光合作用只能由绿藻细胞呼吸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所以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后不再增加而稳定.
②在丙处添加CO2时,会促进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从而导致C5的数量减少,而C3的数量增多.
③若在丁处加入光反应抑制剂,此时绿藻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又恢复到0~4分时的状态,并且呼吸速率不变,因此e可以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
故答案为:(1)E
(2)③
(3)①容器中CO2减少,绿藻细胞的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
②C3增加,C5减少
③e
23.(1)增强
(2)蒸腾 CO2 暗 三碳化合物
(3)光照逐渐减弱 光[H]ATP 暗
【解析】
试题分析:(1)曲线AB段为上午的一段时间,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增强增强.
(2)图中C点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原因由于中午温度 过高,蒸腾作用过大,植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使叶片的气孔关闭,进而导致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CO2供应大量减少,以致暗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三碳化合物的形成大为减少.
(3)DE段为下午一段时间,此时光照逐渐减弱,以致光合作用光反应发生的[H]和ATP减少,进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最终导致光合作用强度下降.
故答案为:(1)增强
(2)蒸腾 CO2 暗 三碳化合物
(3)光照逐渐减弱 光[H]ATP 暗
24.
【解析】
试题分析:
(1)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图中②类囊体薄膜上.
(2)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暗反应是在⑧(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
(3)光反应的生理意义是:光反应所产生的3[H]和④ATP,是暗反应所必需的.
(4)暗反应包括⑥(CO2的)固定和⑤(C3的)还原.
故答案为:
(1)②类囊体薄膜
(2)类囊体薄膜 ⑧(叶绿体)基质
(3)[H]④ATP
(4)(CO2的)固定 ⑤(C3的)还原
25.(1)A
(2)植物呼吸速率 向右
(3)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4)高
(5)光合作用增强
(6)由于中午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CO2供应大量减少,以至暗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三碳化合物形成大为减少
(7)C
【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甲曲线可以看出,A植物的生长需要较强的光照强度,在较长时间的连续阴雨环境中,光照较弱,植物A的光合作用较弱,生长受到的影响较大.
(2)曲线图中a点是光照强度为零,此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a点表示的是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Mg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料,缺少Mg,叶绿素合成减少,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弱,b点右移.
(3)c点时,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且强度最大,ATP从类囊体薄膜(光反应)向叶绿体基质(暗反应)方向移动.
(4)e点的CO2浓度比f点的高,因而固定的CO2多,合成的C3也多,所以e点C3含量高.
(5)分析题图1可知,AB线段随时间延长光照强度增大,随光照强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加.
(6)由于中午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CO2供应大量减少,以至暗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三碳化合物形成大为减少.
(7)暗反应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5与14CO2形成C3,C3还原成糖类有机物,即选C.
故答案为:(1)A
(2)植物呼吸速率 向右
(3)叶绿体基质 类囊体薄膜
(4)高
(5)光合作用增强
(6)由于中午温度过高,蒸腾作用过大,叶片的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原料之一的CO2供应大量减少,以至暗反应阶段植物体内的五碳化合物不能与之结合,使三碳化合物形成大为减少
(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