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送友人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2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7 14:2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送友人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字词,熟读成诵。
2.赏析送别诗中的景与情,体会如何抒写离愁别绪。
3.领会作者对友人真挚热诚的惜别之情。
一读诗歌 整体感知
送友人
[唐]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一读诗歌,整体感知
文学常识:送别诗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
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很重离别。
士大夫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
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或留给居者。
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
诗人简介
一读诗歌,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情意深长的送别诗。
作者通过对送别环境的刻画、气氛的渲染,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
送友人
[唐]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二读诗歌 赏景悟情
二读诗歌,赏景悟情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偶)
“青”“白”相间,(色彩明丽)
“横”勾勒青山的静姿,“绕”描画白水的动态,(动静)
描绘出一幅 寥廓秀丽 的图景。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这两句写出了离别的深情。(点题)
意思是:此地一别,友人就要如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了。
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
“蓬”: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在古代诗歌中,常以它来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二读诗歌,赏景悟情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对偶)
天空中飘浮的白云,比喻友人行踪不定;
远处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舍离开大地,比喻作者难舍之情。(对偶)
写出了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二读诗歌,赏景悟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
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
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
马犹如此,人何以堪!(用典)

班马,离群的马。
“萧萧马鸣”
——《诗经·车攻》
二读诗歌,赏景悟情
送友人
[唐]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告别地点,景致优美。
与友话别,深情关切。
对仗工整,情意绵绵。
班马长鸣,难舍难分。
二读诗歌,赏景悟情

寥廓秀丽

关怀不舍
三读诗歌 探究写法
如何抒写离愁别绪
1.以景衬情:
颔联写了飘浮的白云,徐徐而下的落日,
以后的“他”,就像那浮云行踪不定,让人牵挂;
如今的“我”,则恰如落日依恋大地,难舍离人。
由眼前之景,衬托出作者与友人之间真挚的友情,
抒写了浓浓的离情。
如何抒写离愁别绪
2.借助特定的意象:
飘零无依的“孤蓬”、行踪不定的“浮云”、
不忍离去的“落日”、不堪离别而嘶鸣不止的“班马”
——这些特定的意象都是为抒写离别之情而服务的。
以我观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


阅读拓展:《送元二使安西》
诵读诗歌《送元二使安西》,找出其中暗示“离情”的景物,
试分析它是如何衬托离情。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小结
送友人
[唐]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离别是人生的常态,送别诗也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类别。
在众多的送别诗中,浮云落日、归雁飞蓬、客舍青柳、浊酒圆月等,这些特定的景物,为送别之境营造了忧愁而伤感、空廓而深沉的氛围,诗人触而伤怀、借此抒写惜别之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离情显得更加含蓄蕴藉,情深意长。
作 业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送友人》。
课外收集三首关于送别的诗歌,运用所学,
赏析其中景与情,体会诗歌内涵。
预习提示:《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