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1_5走进课本里的中国+提分小卷(学生本+教师本+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1_5走进课本里的中国+提分小卷(学生本+教师本+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7 15:08:09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5主题五 走进课本里的中国
班级开展“走近课本里的中国”读报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4分)小语收集到下面这则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该怎样形容春天【甲】它是色彩缤纷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绘就美丽的春光,展示出勃勃生机【乙】它是悦耳动听的,春雷、春雨、春水奏响美妙的旋律,滋润着广mào(  )大地。当我们翻开课本里的春天诗篇,当我们齐声诵读书卷里的春天辞章,当我们静谧沉思先贤留下的人生智慧,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丙】________,一个无限光明的春天就在前方。
(1)(2分)同学们对文段中几处加点词语的字形、字音、标点使用有疑问,请你选出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 D )
A.“广mào(  )”,括号中应填入的字为“茂”。
B.“静谧”一词中“谧”的读音是bì。
C.【甲】处应填冒号。
D.【乙】处应填分号。
【解析】A.“广mào”写作“广袤”;B.静谧(mì);C.【甲】处是疑问语气,后面用问号。
(2)(2分)在【丙】处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应选( B )
A.姗姗来迟     B.呼之欲出
C.心旷神怡     D.栩栩如生
【解析】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像活人一样,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根据后文“就在前方”的提示,选“呼之欲出”恰当。
2.(2分)小语被《北冥有鱼》中大鹏鸟奋力拼搏的形象触动,曾创作了一副对联,请你把下联缺失的字补充出来。
上联:天高鹏展翼
下联:路远马扬蹄
3.(3分)小文在检查收集的材料有无病句时,在两处语句下画了横线,请你完成表格内的批注。
课本中,怎么会缺少阅读者的身影呢?①那是沉湎思想和酝酿创造的重要时刻。“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一事被冰心戴上了快乐的冠冕,但对她来说,②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所以是整个人生的收获。
批注:你发现第②处存在问题 应改为: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而且是整个人生的收获。
4.(3分)请结合小文收集的消息,谈一谈你读报后的感受和认知。
最近,“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冲上了热搜,不仅引发了公众的热议,还让天南地北的网友们争相晒出“适配度拉满”的图片。我们从中看到的不只是广大网友的“创作热情”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景,还有自然之美中的传统之美、文化之美。当镜头下的美景和记忆中的课本封面相遇,美景有了生命力,锦绣河山也添了几分书卷气。
我的感受:大家晒出的课本封面图片,有的是家乡的美景,有的是远方的美景,但归根结底,都是示例:对美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国土地的眷恋。
5.(8分)吟诵下面这段节选的文字,补全诗句。
荆楚大地的山山水水,饱含着文人墨客的深情凝望。数千年来,有人筑水河畔鼓瑟低唱,歌咏爱情——“窈窕淑女,①君子好逑”;有人遍览山川形胜,感叹自然奇伟瑰怪——“自三峡七百里中,②两岸连山,③略无阙处”;有人长江岸边一睹江水奔流,豪情万丈——“山随平野尽,④江入大荒流”;有人黄鹤楼上登楼远眺,尽绘明丽之景——“⑤晴川历历汉阳树,⑥芳草萋萋鹦鹉洲”;有人登临胜迹咏史怀古,江岸凭吊古迹,——“⑦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有人沙湖道中迎风沐雨,我自岿然不动——“⑧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提分小卷5
  (总分:41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2024·绥化改编)积累与运用(20分)
人的一生要路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都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和新征程的开始。班级开展“青春驿站与你同行”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①“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一路向北”的歌声一直在校园的上空回荡着,似乎预示着毕业季的到来。随手拿起拍立得,我们拍了张照片。记得那日,晚霞如橙,令人如痴如醉,晚风吹起我们的发梢。今天,考场外,柳条轻轻飞舞。风,一如那日温柔,撩起我的记忆、bō动我的心弦。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季毕业时。②我们的青春,信心满怀,背起行囊,奔向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ruì智的我们,满怀理想,点燃青春,挥别昨日,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途。③即使选择了远方,我们就不怕风雨兼程。……
1.(2分)给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撩( liáo )起 bō (拨 )动 ruì( 睿 )智  旅( lǚ )途
2.(3分)小荆发现上面这段文字有三处不妥,句①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句②、句③有语病,请根据语境修改。
①“一路向北”是歌曲名,引号改为书名号;②将“我们”和“青春”互换位置;③将“即使”换成“既然”。
3.(2分)小楚喜欢积累成语,请你给“尞”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星火原   B.穷困倒   
C.歌声亮   D.眼花乱
4.(2分)小楚拟写了一副对联,表达对即将中考的同学们的美好祝福,但不小心把顺序打乱了,请你根据对联相关知识,帮他把下面词语组合成对联,并将上下联写在横线上。
登顶折桂  学海  比豪气  书山  劈浪夺魁  竞风流
上联:书山比豪气登顶折桂
下联:学海竞风流劈浪夺魁
5.(3分)为了纪念精彩的初中生活,班上要制作一本班史,请你根据下图,向同学们简要说明班史编写流程。(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不超过80字)
(示例)班史编写流程分为三步:首先是书名征集、封面征集和内容征集。书名征集和封面征集采用择优选取的原则;内容征集为征集完内容后进行分类筛选,之后进行文字编辑。第二步进行装帧设计,最后是排版成书。
6.(8分)小荆在“青春留言簿”上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毕业在即,骊歌响起,似乎我们才在一起吟诵“博学而笃志,①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而转眼间我们将各奔前程。亲爱的同学,距离不能阻隔我们的情谊,因为“海内存知己,②天涯若比邻”。希望我们怀揣着范仲淹“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既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又有诸葛亮“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责任与担当。也许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无论如何,一定要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⑥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互相激励,积极进取,就像杜甫在《望岳》中写的那样:“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祝福你!亲爱的同学!最后,我们一起向老师告别,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⑧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会时刻提醒我们度过永不怠惰的青春时光。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管燕①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而②与我赴诸侯(B)?”左右默然莫对。管燕连然流涕曰:“悲(C)!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③对曰:“士三食不得餍④,而君鹅鹜有余食;下宫⑤糅罗纨,曳绮縠⑥,而士不得以为缘⑦。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⑧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释】①管燕:齐人。②而:能。③田需:战国魏人,官魏相。④餍:满足。⑤下宫:后房的美人。⑥绮縠(hú):绫绸细纱。丝织品的总称。⑦缘:衣边上的镶嵌。⑧责:求。
7.(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谓其左右曰 课内迁移(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对……说
(2)子孰而与我赴诸侯(B)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奔走
(3)管燕连然流涕曰 课内迁移(临表涕临) 眼泪
(4)下宫糅罗纨 查阅词典(①杂饭;②混杂,错杂。) ②
8.(2分)请将“也”“夫”“乎”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也 )   B.(  乎 )  C.(  夫 )
9.(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10.(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
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11.(4分)结合【甲】【乙】两文,说一说应如何对待人才。
示例:要重视人才,善待人才,积极发掘人才,给人才提供施展自己本领的平台。
【乙文参考译文】
管燕被齐王治罪,便对他的左右门客说:“你们有谁能和我到诸侯中去奔走一番呢?”左右门客默不作声。管燕伤心地流着泪说:“可悲啊!士人为什么那样容易得到,却这样难以使用啊!”田需回答说:“士人在您这儿一日三餐还吃不饱,您养鹅、鸭的饲料却吃不完;您的后宫仆妾穿的都是绫罗绸缎,而士人想用它们做个衣上的沿边儿也不可能。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您不肯把您所看轻的财货送给士人,却要求士人用他们所看重的死来侍奉您,这不能说士人容易得到却难以任用啊!”
三、(2024·吉林改编)说明文阅读(7分)
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
①甲烷做能源虽好,却有一大坏处——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它在地球大气层中含量过高的话,会让地球平均气温剧烈上升,我们现在居住的很多平原和沿海大城市都会被汹涌的海水淹没。
②遍布亚洲东部的稻田,现在成了某些环境科学家责难的一大对象。他们发现水稻田能排放出相当可观的甲烷,尽管总量还不能完全确定,但至少占到了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10以上。这样一来,吃一口米饭简直成了一种有愧世人的不良生活习惯!
③不过,水稻可能会觉得自己比爱吃大米的人还冤枉,因为这些甲烷并不是它制造的,绝大多数也不是它排放的。其实,水稻田里的甲烷和沼气及一部分天然气里的甲烷一样,都是由古菌制造的。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与其他粮食作物不同,稻的多数品种要栽在水里。由于水层的阻碍,水稻田的土壤里出现缺氧环境,正适宜这些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要知道,氧气对它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可怕的毒药!),导致稻田成为甲烷的重要排放源。
④一些陈旧的生物分类系统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简单分成动物和植物两大类。据此,基本上所有看上去不像动物的生物都被划入了植物之列。于是,海带是“植物”,蘑菇是“植物”,细菌是“植物”,古菌自然也成了“植物”。面对这种在大学里竟然一直用到21世纪初的过时分类体系,不光是水稻,所有其他植物都要大喊“冤枉”了——在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上,古菌与真正的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多了!
⑤如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把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先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大域(病毒之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姑且不论)。尽管在最新证据面前,这个划分也有点陈旧了,但至少比“不是动物就是植物”的二分法要靠谱多了。然后,真核生物再分成许多支派,在其家谱树上,动物与真菌(蘑菇之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情同姐妹。能够称得上植物的生物,只剩下陆生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绿藻、红藻等几类。褐藻(海带之类)也要自立门户,不再顶着“植物”的头衔招摇过市了。
⑥产生甲烷的古菌(微生物学上称为产甲烷菌),以二氧化碳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
⑦产甲烷菌还会利用乙酸进行无氧呼吸,分解之后的产物则是二氧化碳和另一种物质——你可能猜对了——甲烷。与此相似,植物和同属真核生物的人类一样,也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在这个过程中,糖类等养分不会与氧气结合,而是在细胞中直接分解成乙醇或乳酸(就是那种让你的肌肉在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物质)。
⑧总之,从生命活动的基本化学反应来看,产甲烷菌是一类与真核生物极为不同的“另类”生物。用本书里的比喻来说,它们是一类非常独特的化工厂,拿手的特色产品就是甲烷——既能在人类社会中发光发热,又让人类担心得不得了的最简单的有机物。
(选自《植物的经营之道》,有删改)
12.(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
A.如果地球大气层中含有过多甲烷,会让地球平均气温剧烈上升,而且很多平原和沿海大城市都会被汹涌的海水淹没。
B.科学家发现水稻田能排放出相当可观的甲烷,至少占到了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0%以上。
C.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古菌”或“产甲烷菌”。
D.产生甲烷的古菌,以氧气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
【解析】D.由第⑥段“产生甲烷的古菌,以二氧化碳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可知,助燃剂非氧气,而是二氧化碳。
13.(2分)文中大量使用补充说明文字(即括号里的文字),请概括其作用。
一是辅助解释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帮助读者快速理解;二是提供与主要论述相关的额外信息,增加文章的丰富性和深度;三是提供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构建更完整的知识框架。这些补充说明文字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准确性。(答出两点即可)
14.(3分)请你运用本文学到的生物学知识,为“背锅”的水稻写一段“申冤”文字。
示例:水稻,无辜“背锅”的作物,它并非甲烷排放的元凶。甲烷主要源自稻田中的产甲烷菌,水稻只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受害者。作为人类的重要粮食来源,水稻承载着滋养生命的重任。请让我们科学地认识问题,还水稻一个清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5主题五 走进课本里的中国
班级开展“走近课本里的中国”读报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4分)小语收集到下面这则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该怎样形容春天【甲】它是色彩缤纷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绘就美丽的春光,展示出勃勃生机【乙】它是悦耳动听的,春雷、春雨、春水奏响美妙的旋律,滋润着广mào(  )大地。当我们翻开课本里的春天诗篇,当我们齐声诵读书卷里的春天辞章,当我们静谧沉思先贤留下的人生智慧,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丙】________,一个无限光明的春天就在前方。
(1)(2分)同学们对文段中几处加点词语的字形、字音、标点使用有疑问,请你选出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 D )
A.“广mào(  )”,括号中应填入的字为“茂”。
B.“静谧”一词中“谧”的读音是bì。
C.【甲】处应填冒号。
D.【乙】处应填分号。
【解析】A.“广mào”写作“广袤”;B.静谧(mì);C.【甲】处是疑问语气,后面用问号。
(2)(2分)在【丙】处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应选( B )
A.姗姗来迟     B.呼之欲出
C.心旷神怡     D.栩栩如生
【解析】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像活人一样,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根据后文“就在前方”的提示,选“呼之欲出”恰当。
2.(2分)小语被《北冥有鱼》中大鹏鸟奋力拼搏的形象触动,曾创作了一副对联,请你把下联缺失的字补充出来。
上联:天高鹏展翼
下联:路远马扬蹄
3.(3分)小文在检查收集的材料有无病句时,在两处语句下画了横线,请你完成表格内的批注。
课本中,怎么会缺少阅读者的身影呢?①那是沉湎思想和酝酿创造的重要时刻。“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一事被冰心戴上了快乐的冠冕,但对她来说,②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所以是整个人生的收获。
批注:你发现第②处存在问题 应改为: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而且是整个人生的收获。
4.(3分)请结合小文收集的消息,谈一谈你读报后的感受和认知。
最近,“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冲上了热搜,不仅引发了公众的热议,还让天南地北的网友们争相晒出“适配度拉满”的图片。我们从中看到的不只是广大网友的“创作热情”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景,还有自然之美中的传统之美、文化之美。当镜头下的美景和记忆中的课本封面相遇,美景有了生命力,锦绣河山也添了几分书卷气。
我的感受:大家晒出的课本封面图片,有的是家乡的美景,有的是远方的美景,但归根结底,都是示例:对美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国土地的眷恋。
5.(8分)吟诵下面这段节选的文字,补全诗句。
荆楚大地的山山水水,饱含着文人墨客的深情凝望。数千年来,有人筑水河畔鼓瑟低唱,歌咏爱情——“窈窕淑女,①君子好逑”;有人遍览山川形胜,感叹自然奇伟瑰怪——“自三峡七百里中,②两岸连山,③略无阙处”;有人长江岸边一睹江水奔流,豪情万丈——“山随平野尽,④江入大荒流”;有人黄鹤楼上登楼远眺,尽绘明丽之景——“⑤晴川历历汉阳树,⑥芳草萋萋鹦鹉洲”;有人登临胜迹咏史怀古,江岸凭吊古迹,——“⑦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有人沙湖道中迎风沐雨,我自岿然不动——“⑧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提分小卷5
  (总分:41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2024·绥化改编)积累与运用(20分)
人的一生要路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都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和新征程的开始。班级开展“青春驿站与你同行”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①“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一路向北”的歌声一直在校园的上空回荡着,似乎预示着毕业季的到来。随手拿起拍立得,我们拍了张照片。记得那日,晚霞如橙,令人如痴如醉,晚风吹起我们的发梢。今天,考场外,柳条轻轻飞舞。风,一如那日温柔,撩起我的记忆、bō动我的心弦。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季毕业时。②我们的青春,信心满怀,背起行囊,奔向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ruì智的我们,满怀理想,点燃青春,挥别昨日,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途。③即使选择了远方,我们就不怕风雨兼程。……
1.(2分)给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撩( liáo )起 bō (拨 )动 ruì( 睿 )智  旅( lǚ )途
2.(3分)小荆发现上面这段文字有三处不妥,句①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句②、句③有语病,请根据语境修改。
①“一路向北”是歌曲名,引号改为书名号;②将“我们”和“青春”互换位置;③将“即使”换成“既然”。
3.(2分)小楚喜欢积累成语,请你给“尞”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星火原   B.穷困倒   
C.歌声亮   D.眼花乱
4.(2分)小楚拟写了一副对联,表达对即将中考的同学们的美好祝福,但不小心把顺序打乱了,请你根据对联相关知识,帮他把下面词语组合成对联,并将上下联写在横线上。
登顶折桂  学海  比豪气  书山  劈浪夺魁  竞风流
上联:书山比豪气登顶折桂
下联:学海竞风流劈浪夺魁
5.(3分)为了纪念精彩的初中生活,班上要制作一本班史,请你根据下图,向同学们简要说明班史编写流程。(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不超过80字)
(示例)班史编写流程分为三步:首先是书名征集、封面征集和内容征集。书名征集和封面征集采用择优选取的原则;内容征集为征集完内容后进行分类筛选,之后进行文字编辑。第二步进行装帧设计,最后是排版成书。
6.(8分)小荆在“青春留言簿”上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毕业在即,骊歌响起,似乎我们才在一起吟诵“博学而笃志,①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而转眼间我们将各奔前程。亲爱的同学,距离不能阻隔我们的情谊,因为“海内存知己,②天涯若比邻”。希望我们怀揣着范仲淹“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既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又有诸葛亮“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责任与担当。也许我们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无论如何,一定要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⑥直挂云帆济沧海。”让我们互相激励,积极进取,就像杜甫在《望岳》中写的那样:“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祝福你!亲爱的同学!最后,我们一起向老师告别,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⑧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奉献精神,会时刻提醒我们度过永不怠惰的青春时光。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管燕①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而②与我赴诸侯(B)?”左右默然莫对。管燕连然流涕曰:“悲(C)!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③对曰:“士三食不得餍④,而君鹅鹜有余食;下宫⑤糅罗纨,曳绮縠⑥,而士不得以为缘⑦。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⑧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注释】①管燕:齐人。②而:能。③田需:战国魏人,官魏相。④餍:满足。⑤下宫:后房的美人。⑥绮縠(hú):绫绸细纱。丝织品的总称。⑦缘:衣边上的镶嵌。⑧责:求。
7.(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谓其左右曰 课内迁移(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对……说
(2)子孰而与我赴诸侯(B)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奔走
(3)管燕连然流涕曰 课内迁移(临表涕临) 眼泪
(4)下宫糅罗纨 查阅词典(①杂饭;②混杂,错杂。) ②
8.(2分)请将“也”“夫”“乎”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也 )   B.(  乎 )  C.(  夫 )
9.(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君不肯以所轻与士/而责士以所重事君/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10.(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
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11.(4分)结合【甲】【乙】两文,说一说应如何对待人才。
示例:要重视人才,善待人才,积极发掘人才,给人才提供施展自己本领的平台。
【乙文参考译文】
管燕被齐王治罪,便对他的左右门客说:“你们有谁能和我到诸侯中去奔走一番呢?”左右门客默不作声。管燕伤心地流着泪说:“可悲啊!士人为什么那样容易得到,却这样难以使用啊!”田需回答说:“士人在您这儿一日三餐还吃不饱,您养鹅、鸭的饲料却吃不完;您的后宫仆妾穿的都是绫罗绸缎,而士人想用它们做个衣上的沿边儿也不可能。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您不肯把您所看轻的财货送给士人,却要求士人用他们所看重的死来侍奉您,这不能说士人容易得到却难以任用啊!”
三、(2024·吉林改编)说明文阅读(7分)
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
①甲烷做能源虽好,却有一大坏处——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它在地球大气层中含量过高的话,会让地球平均气温剧烈上升,我们现在居住的很多平原和沿海大城市都会被汹涌的海水淹没。
②遍布亚洲东部的稻田,现在成了某些环境科学家责难的一大对象。他们发现水稻田能排放出相当可观的甲烷,尽管总量还不能完全确定,但至少占到了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10以上。这样一来,吃一口米饭简直成了一种有愧世人的不良生活习惯!
③不过,水稻可能会觉得自己比爱吃大米的人还冤枉,因为这些甲烷并不是它制造的,绝大多数也不是它排放的。其实,水稻田里的甲烷和沼气及一部分天然气里的甲烷一样,都是由古菌制造的。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与其他粮食作物不同,稻的多数品种要栽在水里。由于水层的阻碍,水稻田的土壤里出现缺氧环境,正适宜这些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要知道,氧气对它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可怕的毒药!),导致稻田成为甲烷的重要排放源。
④一些陈旧的生物分类系统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简单分成动物和植物两大类。据此,基本上所有看上去不像动物的生物都被划入了植物之列。于是,海带是“植物”,蘑菇是“植物”,细菌是“植物”,古菌自然也成了“植物”。面对这种在大学里竟然一直用到21世纪初的过时分类体系,不光是水稻,所有其他植物都要大喊“冤枉”了——在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上,古菌与真正的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多了!
⑤如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把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先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大域(病毒之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姑且不论)。尽管在最新证据面前,这个划分也有点陈旧了,但至少比“不是动物就是植物”的二分法要靠谱多了。然后,真核生物再分成许多支派,在其家谱树上,动物与真菌(蘑菇之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情同姐妹。能够称得上植物的生物,只剩下陆生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绿藻、红藻等几类。褐藻(海带之类)也要自立门户,不再顶着“植物”的头衔招摇过市了。
⑥产生甲烷的古菌(微生物学上称为产甲烷菌),以二氧化碳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
⑦产甲烷菌还会利用乙酸进行无氧呼吸,分解之后的产物则是二氧化碳和另一种物质——你可能猜对了——甲烷。与此相似,植物和同属真核生物的人类一样,也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在这个过程中,糖类等养分不会与氧气结合,而是在细胞中直接分解成乙醇或乳酸(就是那种让你的肌肉在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物质)。
⑧总之,从生命活动的基本化学反应来看,产甲烷菌是一类与真核生物极为不同的“另类”生物。用本书里的比喻来说,它们是一类非常独特的化工厂,拿手的特色产品就是甲烷——既能在人类社会中发光发热,又让人类担心得不得了的最简单的有机物。
(选自《植物的经营之道》,有删改)
12.(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D )
A.如果地球大气层中含有过多甲烷,会让地球平均气温剧烈上升,而且很多平原和沿海大城市都会被汹涌的海水淹没。
B.科学家发现水稻田能排放出相当可观的甲烷,至少占到了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0%以上。
C.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古菌”或“产甲烷菌”。
D.产生甲烷的古菌,以氧气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
【解析】D.由第⑥段“产生甲烷的古菌,以二氧化碳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可知,助燃剂非氧气,而是二氧化碳。
13.(2分)文中大量使用补充说明文字(即括号里的文字),请概括其作用。
一是辅助解释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帮助读者快速理解;二是提供与主要论述相关的额外信息,增加文章的丰富性和深度;三是提供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构建更完整的知识框架。这些补充说明文字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准确性。(答出两点即可)
14.(3分)请你运用本文学到的生物学知识,为“背锅”的水稻写一段“申冤”文字。
示例:水稻,无辜“背锅”的作物,它并非甲烷排放的元凶。甲烷主要源自稻田中的产甲烷菌,水稻只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受害者。作为人类的重要粮食来源,水稻承载着滋养生命的重任。请让我们科学地认识问题,还水稻一个清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主题五 走进课本里的中国
班级开展“走近课本里的中国”读报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4分)小语收集到下面这则材料,请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该怎样形容春天【甲】它是色彩缤纷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绘就美丽的春光,展示出勃勃生机【乙】它是悦耳动听的,春雷、春雨、春水奏响美妙的旋律,滋润着广mào(  )大地。当我们翻开课本里的春天诗篇,当我们齐声诵读书卷里的春天辞章,当我们静谧沉思先贤留下的人生智慧,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丙】________,一个无限光明的春天就在前方。
(1)(2分)同学们对文段中几处加点词语的字形、字音、标点使用有疑问,请你选出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广mào(  )”,括号中应填入的字为“茂”。
B.“静谧”一词中“谧”的读音是bì。
C.【甲】处应填冒号。
D.【乙】处应填分号。
【解析】A.“广mào”写作“广袤”;B.静谧(mì);C.【甲】处是疑问语气,后面用问号。
D
(2)(2分)在【丙】处选填一个恰当的词语,应选(  )
A.姗姗来迟     B.呼之欲出
C.心旷神怡     D.栩栩如生
【解析】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像活人一样,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后也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根据后文“就在前方”的提示,选“呼之欲出”恰当。
B
2.(2分)小语被《北冥有鱼》中大鹏鸟奋力拼搏的形象触动,曾创作了一副对联,请你把下联缺失的字补充出来。
上联:天高鹏展翼
下联:路远马____蹄

3.(3分)小文在检查收集的材料有无病句时,在两处语句下画了横线,请你完成表格内的批注。
课本中,怎么会缺少阅读者的身影呢?①那是沉湎思想和酝酿创造的重要时刻。“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一事被冰心戴上了快乐的冠冕,但对她来说,②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所以是整个人生的收获。
批注:你发现第____处存在问题 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不仅是一时一刻的快乐,而且是整个人生的收获。
4.(3分)请结合小文收集的消息,谈一谈你读报后的感受和认知。
最近,“一不小心拍到‘语文课本封面’”的话题冲上了热搜,不仅引发了公众的热议,还让天南地北的网友们争相晒出“适配度拉满”的图片。我们从中看到的不只是广大网友的“创作热情”以及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风景,还有自然之美中的传统之美、文化之美。当镜头下的美景和记忆中的课本封面相遇,美景有了生命力,锦绣河山也添了几分书卷气。
我的感受:大家晒出的课本封面图片,有的是家乡的美景,有的是远方的美景,但归根结底,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示例:对美的向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祖国土地的眷恋。
5.(8分)吟诵下面这段节选的文字,补全诗句。
荆楚大地的山山水水,饱含着文人墨客的深情凝望。数千年来,有人筑水河畔鼓瑟低唱,歌咏爱情——“窈窕淑女,①__________”;有人遍览山川形胜,感叹自然奇伟瑰怪——“自三峡七百里中,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有人长江岸边一睹江水奔流,豪情万丈——“山随平野尽,④____________”;有人黄鹤楼上登楼远眺,尽绘明丽之景——“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有人登临胜迹咏史怀古,江岸凭吊古迹,——“⑦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有人沙湖道中迎风沐雨,我自岿然不动——“⑧__________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君子好逑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江入大荒流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折戟沉沙铁未销
回首向来萧瑟处
提分冲刺小卷(五)
(总分:36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2024·绥化改编)积累与运用(20分)
人的一生要路过许多“驿站”,每个“驿站”都意味着前一段旅途的结束和新征程的开始。班级开展“青春驿站与你同行”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①“我一路向北,离开有你的季节……”“一路向北”的歌声一直在校园的上空回荡着,似乎预示着毕业季的到来。随手拿起拍立得,我们拍了张照片。记得那日,晚霞如橙,令人如痴如醉,晚风吹起我们的发梢。今天,考场外,柳条轻轻飞舞。风,一如那日温柔,撩起我的记忆、bō动我的心弦。
又是一年芳草绿,又是一季毕业时。②我们的青春,信心满怀,背起行囊,奔向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ruì智的我们,满怀理想,点燃青春,挥别昨日,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途。③即使选择了远方,我们就不怕风雨兼程。……
1.(2分)给加点字注音,按所给拼音写出汉字。
撩(  )起 bō (  )动 ruì(  )智  旅(  )途
liáo



2.(3分)小荆发现上面这段文字有三处不妥,句①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句②、句③有语病,请根据语境修改。
①“一路向北”是歌曲名,引号改为书名号;②将“我们”和“青春”互换位置;③将“即使”换成“既然”。
3.(2分)小楚喜欢积累成语,请你给“尞”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星火 原    B.穷困 倒   
C.歌声 亮    D.眼花 乱




4.(2分)小楚拟写了一副对联,表达对即将中考的同学们的美好祝福,但不小心把顺序打乱了,请你根据对联相关知识,帮他把下面词语组合成对联,并将上下联写在横线上。
登顶折桂  学海  比豪气  书山  劈浪夺魁  竞风流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
书山比豪气登顶折桂
学海竞风流劈浪夺魁
5.(3分)为了纪念精彩的初中生活,班上要制作一本班史,请你根据下图,向同学们简要说明班史编写流程。(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不超过80字)
(示例)班史编写流程分为三步:首先是书名征集、封面征集和内容征集。书名征集和封面征集采用择优选取的原则;内容征集为征集完内容后进行分类筛选,之后进行文字编辑。第二步进行装帧设计,最后是排版成书。
6.(8分)小荆在“青春留言簿”上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毕业在即,骊歌响起,似乎我们才在一起吟诵“博学而笃志,①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而转眼间我们将各奔前程。亲爱的同学,距离不能阻隔我们的情谊,因为“海内存知己,②____________”。希望我们怀揣着范仲淹“③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既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④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济世情怀,又有诸葛亮“⑤________________,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责任与担当。也许我们会
切问而近思
天涯若比邻
先天下之忧而忧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受任于败军之际
遇到一些困难,但无论如何,一定要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⑥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互相激励,积极进取,就像杜甫在《望岳》中写的那样:“⑦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祝福你!亲爱的同学!最后,我们一起向老师告别,他们“春蚕到死丝方尽,⑧________________”的奉献精神,会时刻提醒我们度过永不怠惰的青春时光。
直挂云帆济沧海
会当凌绝顶
蜡炬成灰泪始干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A)。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注释】①管燕:齐人。②而:能。③田需:战国魏人,官魏相。④餍:满足。⑤下宫:后房的美人。⑥绮縠(hú):绫绸细纱。丝织品的总称。⑦缘:衣边上的镶嵌。⑧责:求。
7.(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谓其左右曰 课内迁移(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______________
(2)子孰而与我赴诸侯(B)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______
(3)管燕连然流涕曰 课内迁移(临表涕临) ______
(4)下宫糅罗纨 查阅词典(①杂饭;②混杂,错杂。) ______
对……说
奔走
眼泪

8.(2分)请将“也”“夫”“乎”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C.(   )
9.(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君不肯以所轻与士 而责士以所重事君 非士易得而难用也!
10.(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士之所重。
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



/
/
11.(4分)结合【甲】【乙】两文,说一说应如何对待人才。
示例:要重视人才,善待人才,积极发掘人才,给人才提供施展自己本领的平台。
【乙文参考译文】
管燕被齐王治罪,便对他的左右门客说:“你们有谁能和我到诸侯中去奔走一番呢?”左右门客默不作声。管燕伤心地流着泪说:“可悲啊!士人为什么那样容易得到,却这样难以使用啊!”田需回答说:“士人在您这儿一日三餐还吃不饱,您养鹅、鸭的饲料却吃不完;您的后宫仆妾穿的都是绫罗绸缎,而士人想用它们做个衣上的沿边儿也不可能。而且财货是您所看轻的,死是士人所看重的。您不肯把您所看轻的财货送给士人,却要求士人用他们所看重的死来侍奉您,这不能说士人容易得到却难以任用啊!”
三、(2024·吉林改编)说明文阅读(7分)
不幸“背锅”的水稻——稻田甲烷的真正制造者
①甲烷做能源虽好,却有一大坏处——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如果它在地球大气层中含量过高的话,会让地球平均气温剧烈上升,我们现在居住的很多平原和沿海大城市都会被汹涌的海水淹没。
②遍布亚洲东部的稻田,现在成了某些环境科学家责难的一大对象。他们发现水稻田能排放出相当可观的甲烷,尽管总量还不能完全确定,但至少占到了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10以上。这样一来,吃一口米饭简直成了一种有愧世人的不良生活习惯!
③不过,水稻可能会觉得自己比爱吃大米的人还冤枉,因为这些甲烷并不是它制造的,绝大多数也不是它排放的。其实,水稻田里的甲烷和沼气及一部分天然气里的甲烷一样,都是由古菌制造的。水稻顶多是在汲取水分的时候,不小心顺便带了一点溶解在水里的甲烷进入体内,再把它排进大气而已。与其他粮食作物不同,稻的多数品种要栽在水里。由于水层的阻碍,水稻田的土壤里出现缺氧环境,正适宜这些制造甲烷的古菌生存(要知道,氧气对它们来说完全是一种可怕的毒药!),导致稻田成为甲烷的重要排放源。
④一些陈旧的生物分类系统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简单分成动物和植物两大类。据此,基本上所有看上去不像动物的生物都被划入了植物之列。于是,海带是“植物”,蘑菇是“植物”,细菌是“植物”,古菌自然也成了“植物”。面对这种在大学里竟然一直用到21世纪初的过时分类体系,不光是水稻,所有其他植物都要大喊“冤枉”了——在地球生命的演化史上,古菌与真正的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比植物与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要远多了!
⑤如今,最权威的生物分类系统一般把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先分成细菌、古菌、真核生物三大域(病毒之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姑且不论)。尽管在最新证据面前,这个划分也有点陈旧了,但至少比“不是动物就是植物”的二分法要靠谱多了。然后,真核生物再分成许多支派,在其家谱树上,动物与真菌(蘑菇之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说情同姐妹。能够称得上植物的生物,只剩下陆生植物(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绿藻、红藻等几类。褐藻(海带之类)也要自立门户,不再顶着“植物”的头衔招摇过市了。
⑥产生甲烷的古菌(微生物学上称为产甲烷菌),以二氧化碳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
⑦产甲烷菌还会利用乙酸进行无氧呼吸,分解之后的产物则是二氧化碳和另一种物质——你可能猜对了——甲烷。与此相似,植物和同属真核生物的人类一样,也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在这个过程中,糖类等养分不会与氧气结合,而是在细胞中直接分解成乙醇或乳酸(就是那种让你的肌肉在剧烈运动后产生酸痛感的物质)。
⑧总之,从生命活动的基本化学反应来看,产甲烷菌是一类与真核生物极为不同的“另类”生物。用本书里的比喻来说,它们是一类非常独特的化工厂,拿手的特色产品就是甲烷——既能在人类社会中发光发热,又让人类担心得不得了的最简单的有机物。
(选自《植物的经营之道》,有删改)
12.(2分)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如果地球大气层中含有过多甲烷,会让地球平均气温剧烈上升,而且很多平原和沿海大城市都会被汹涌的海水淹没。
B.科学家发现水稻田能排放出相当可观的甲烷,至少占到了全球甲烷排放总量的10%以上。
C.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古菌”或“产甲烷菌”。
D.产生甲烷的古菌,以氧气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
【解析】D.由第⑥段“产生甲烷的古菌,以二氧化碳为助燃剂,以氢气或一些小分子的有机物为燃料,最后生成水和甲烷”可知,助燃剂非氧气,而是二氧化碳。
D
13.(2分)文中大量使用补充说明文字(即括号里的文字),请概括其作用。
一是辅助解释专业术语和抽象概念,帮助读者快速理解;二是提供与主要论述相关的额外信息,增加文章的丰富性和深度;三是提供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构建更完整的知识框架。这些补充说明文字有助于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准确性。(答出两点即可)
14.(3分)请你运用本文学到的生物学知识,为“背锅”的水稻写一段“申冤”文字。
示例:水稻,无辜“背锅”的作物,它并非甲烷排放的元凶。甲烷主要源自稻田中的产甲烷菌,水稻只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受害者。作为人类的重要粮食来源,水稻承载着滋养生命的重任。请让我们科学地认识问题,还水稻一个清白。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