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7主题七 我的读写时光
班级开展“我的读写时光”学习活动,小鄂和小北邀请你共同参与。
1.(2分)小语的读写生活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A )
A.小武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他这样读:像春蚕在咀嚼(jiáo)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yàn)。
B.小武希望读出作者的孤独,他这样处理节奏: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C.小武想读出济南的山带给人们的温情,他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D.小武想强调诗人对祖国发自内心的深沉含蓄的爱,他这样处理重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析】A.嚼(jué),咽(yè)。
2.(2分)小文写了个“卖”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案
牍
劳形 B.买
椟
还珠
C.百
读
不厌 D.亵
渎
神灵
3.(2分)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多读书不仅有助于做学问,更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隘,感受世界的丰富,下面的对联就是这个意思。请将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C )
上联:方尺大小藏尽________千秋事
下联:寸指________容纳天地万物情
A.万古 深厚 B.万古 厚薄
C.古今 厚薄 D.古今 深厚
4.(3分)小文摘引了几句在活动中说错的句子,请热心肠的你替他修改。
①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坚持锻炼,热爱读书。
②只要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
③学校和老师提供了这次读书演讲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
①“我的令尊大人”换成“家父”;②“只要”改为“如果”;③把“提供”改为“组织”。
5.(3分)下面是小美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公益宣传图片。请你仔细观察,选择一幅向同学们进行讲解。写作提示:①说明图片内容及主题;②80字左右。
示例一:图一这幅宣传画,画面主体是一个人物剪影行走在一本本书上,寓意着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就像一块块砖、一条条斑马线,为我们铺就一条灿烂的未来之路。图片下方标有字样“你读过的书,铺就你未来的路”,点明了宣传画的主题。这幅宣传画倡导大家多读书、乐读书。
示例二:图二的画面主体是一把钥匙,钥匙的锯齿与书籍的外形进行图形同构,钥匙柄的孔和打开的书籍外形进行图形正负形组合。在钥匙上方有“阅读开启人生”一行字,点明了主题。钥匙表达的是打开的意思,这幅宣传画告诉我们阅读就像一把能打开我们人生之门的钥匙,要多阅读、爱阅读。
6.(8分)完成古诗文填空。
人生有困境:“鸡声茅店月,①人迹板桥霜”,温庭筠背井离乡,晨起早行;“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于战乱中,抒思亲之情;“③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倚马伫立,叹英雄失路;“汉文有道恩犹薄,④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溯古思今,悲怀才不遇。
君子有傲骨:苏轼与亲人远隔千里,但不失旷达,送“但愿人长久,⑤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李白被“赐金放还”,前途坎坷,但高歌“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减豪迈乐观;刘禹锡被贬巴山楚水二十多年,仍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⑦病树前头万木春”,尽显豁达襟怀;范仲淹虽遭贬谪,却仍以“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
提分小卷7
(总分:36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青春的风采”学习活动,小鄂和小北邀你来参与。
1.(2分)小鄂在朗诵会上,朗诵了茅盾的《白杨礼赞》,其中朗读处理不当的一项是( C )
A.小鄂注意到了字词的读音,他这样读:它没有婆娑(pó 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qiú)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B.小鄂是这样处理节奏划分的: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C.小鄂为了突出对白杨树的赞美,这样处理重音: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D.为了读出感情,小鄂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解析】C.正确的重音: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2.(2分)小北写了个“卒”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鞠躬尽 B.憔不堪 C.纯的人 D.出类拔
3.(2分)今年中秋节是爷爷六十岁生日,小鄂写了一副对联为爷爷祝寿,下列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D )
A.少年当有凌云志 不负男儿七尺身
B.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C.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D.花甲岁福如东海 耳顺年寿比南山
【解析】A.描写的是少年;B.歌颂太平盛世;C.说明要谦虚;D.贺寿联,“花甲”“耳顺”都指人六十岁。
4.(3分)下面是小北向编委会提交的申请书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她修改。
①《青春风采录》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②它能记载我们初中三年的点滴生活,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③我热爱我们的班级,有版面设计的经验,愿意为编辑“班级史话”贡献力量,还希望在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所以我必须加入编委会,请批准。
①在句首加上“编辑”;②将“记载”改为“记录”;③将“必须”改为“申请”。
5.(3分)在班级开展的“我是社会一分子,大家一起讲文明”主题班会上,有同学出示了右边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你对这幅漫画有什么感想呢?
示例一:做文明人,不要只有漂亮的语言,更要有实际行动。 示例二:做文明人,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示例三:做文明人,不要只做说的巨人,更要做行的巨人。
6.(8分)典故使诗词语言含蓄隽永,言近旨远。小鄂围绕“用典”辑录了一组古诗文,请你将相应的句子填到横线上。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7)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8)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二、古诗阅读(4分)
经行岚州①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释】①杜审言曾任隰城县尉,因公务西北行,往返两次经过岚州。,7.(2分)诗人两次经过岚州的季节是春季,岚州的气候特点是寒冷(或:春寒料硝)。
8.(2分)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雪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岚州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与赞叹之情。三、记叙文阅读(12分)
稀粥南北味
张抗抗
①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②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积习。
③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用水烧开,就是泡饭。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吃起来很香。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江南一带,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
④外婆住在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煮粥必用粳米。用粳米烧的粥又黏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才成其为粥。那样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⑤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有些单调,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那个时候,稀粥对于我来说,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别无选择,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小孩不懂事,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外婆喝粥有个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
⑥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炮制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家,待后院菜园子的豌豆成熟,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再加上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时馋倒连队的杭州老乡,纷纷如蝗虫拥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就差没像我外婆那样把锅舔净了。
⑦在当时年年吃返销粮的北大荒,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唯有粥,还是可以接受并且较为容易适应的。——这就是大碴子粥和小米粥。
⑧大碴子,其实就是把玉米粒轧成几瓣约如绿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用一口大锅把玉米碴子添上水,急火煮开锅,改为文火焖。焖的时间越长,碴子就熬得越烂,越烂吃起来就越香。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大碴子粥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从每一粒碴子里熬出的黏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田野上成熟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和力量。
⑨煮大碴子粥必须在碴子下锅时,放上一种长粒的饭豆。那种豆子紫色粉色白色还带花纹,五光十色的令人眼花缭乱。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
⑩小米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是北方妇女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在北大荒农场的土炕上生下我儿时,有农场职工的家属送来一袋小米。靠着这袋小米,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每天,几乎每餐每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多年后回广东老家探亲,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就像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呈现在我面前。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粥摊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炉火上,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汤正咕咕冒泡,一边摆放整齐的粥碗里,分别码着新鲜的生鱼片、生鸡片或生肉片,任顾客选用。确定了某一种,摊主便从锅里舀起一勺滚烫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借着沸腾的稀粥的热量,生鱼片很快烫熟,再加少许精盐、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儿,一碗美味的鱼生粥就炮制而成。粥米入口便化,回味无穷;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却独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鱼生粥或鸡丝粥。却有几位外国朋友,闻粥色变,发表意见说,为人一世,最不喜欢喝稀粥,也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
而我,喜欢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
9.(3分)根据选文中关于粥的内容,填写表格。
粥的种类 粥的特点 情感态度
外婆的白米粥 粳米烧粥黏稠柔软 格外珍惜
豌豆糖粥 豌豆入粥白糖增甜 感到幸福
大碴子粥 ①玉米碴子煮粥,米粒饱满有韧劲 洋溢着粗犷和力量
小米粥 温柔细腻,有营养,易吸收 ③获得力量,不再害怕、畏惧
广州鱼片粥 ②鱼片入粥,鲜美无比 难以忘记
10.(3分)文章始末写“稀粥南味”,中间穿插“稀粥北味”,请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①按照作者生活经历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脉络清晰。②北大荒的粥更能承载人生,影响命运,故设置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突出主旨。③稀粥南味有别于稀粥北味,更清爽香鲜可口,始末都写“稀粥南味”,前后呼应。
11.(3分)从修辞或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
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
示例一: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玉米粥煮好时的香气及盛在碗里的状态色彩描绘成金光,比喻成金碗,表现出了粥的诱人、珍贵,表达了作者对玉米粥的喜爱和珍视。
示例二:整齐明快的短句表现出了粥的诱人、珍贵,表达了作者对玉米粥的喜爱和珍视。表达情感有力,给人更深刻、鲜明的印象。
12.(3分)作者张抗抗在她的另一本散文集《北方》中,将本文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结尾采用了如下的表述。请比较两种结尾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听说市场已经推出一种速成的粥米,那么再过些日子,连这仪式也成了一个象征。当时间的压力更多地降临的时候,稀粥是否终会爱莫能助地渐渐远去?
示例:喜欢本文的结尾方式。采用长句,罗列了四个形容米粥特点的词语,既概括了本文内容,同时又节奏紧凑,读来铿锵有力;运用直接抒情手法,更直白地表达了对米粥的喜爱,对过往岁月的深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主题七 我的读写时光
班级开展“我的读写时光”学习活动,小鄂和小北邀请你共同参与。
1.(2分)小语的读写生活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小武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他这样读:像春蚕在咀嚼(jiáo)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yàn)。
B.小武希望读出作者的孤独,他这样处理节奏: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C.小武想读出济南的山带给人们的温情,他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D.小武想强调诗人对祖国发自内心的深沉含蓄的爱,他这样处理重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答案】A
【解析】A.嚼(jué),咽(yè)。
2.(2分)小文写了个“卖”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案劳形 B.买 还珠 C.百 不厌 D.亵 神灵
牍
椟
读
渎
3.(2分)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多读书不仅有助于做学问,更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隘,感受世界的丰富,下面的对联就是这个意思。请将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上联:方尺大小藏尽________千秋事
下联:寸指________容纳天地万物情
A.万古 深厚 B.万古 厚薄
C.古今 厚薄 D.古今 深厚
C
4.(3分)小文摘引了几句在活动中说错的句子,请热心肠的你替他修改。
①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坚持锻炼,热爱读书。
②只要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
③学校和老师提供了这次读书演讲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
①“我的令尊大人”换成“家父”;②“只要”改为“如果”;③把“提供”改为“组织”。
5.(3分)下面是小美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公益宣传图片。请你仔细观察,选择一幅向同学们进行讲解。写作提示:①说明图片内容及主题;②80字左右。
示例一:图一这幅宣传画,画面主体是一个人物剪影行走在一本本书上,寓意着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就像一块块砖、一条条斑马线,为我们铺就一条灿烂的未来之路。图片下方标有字样“你读过的书,铺就你未来的路”,点明了宣传画的主题。这幅宣传画倡导大家多读书、乐读书。
示例二:图二的画面主体是一把钥匙,钥匙的锯齿与书籍的外形进行图形同构,钥匙柄的孔和打开的书籍外形进行图形正负形组合。在钥匙上方有“阅读开启人生”一行字,点明了主题。钥匙表达的是打开的意思,这幅宣传画告诉我们阅读就像一把能打开我们人生之门的钥匙,要多阅读、爱阅读。
6.(8分)完成古诗文填空。
人生有困境:“鸡声茅店月,①____________”,温庭筠背井离乡,晨起早行;“②__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于战乱中,抒思亲之情;“③________________?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倚马伫立,叹英雄失路;“汉文有道恩犹薄,④________________”,刘长卿溯古思今,悲怀才不遇。
人迹板桥霜
露从今夜白
云横秦岭家何在
湘水无情吊岂知
君子有傲骨:苏轼与亲人远隔千里,但不失旷达,送“但愿人长久,⑤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李白被“赐金放还”,前途坎坷,但高歌“⑥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不减豪迈乐观;刘禹锡被贬巴山楚水二十多年,仍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⑦________________”,尽显豁达襟怀;范仲淹虽遭贬谪,却仍以“⑧_____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
千里共婵娟
长风破浪会有时
病树前头万木春
先天下之忧而忧
提分冲刺小卷(七)
(总分:36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青春的风采”学习活动,小鄂和小北邀你来参与。
1.(2分)小鄂在朗诵会上,朗诵了茅盾的《白杨礼赞》,其中朗读处理不当的一项是( )
A.小鄂注意到了字词的读音,他这样读:它没有婆娑(pó 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qiú)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B.小鄂是这样处理节奏划分的: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D.为了读出感情,小鄂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答案】C
2.(2分)小北写了个“卒”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鞠躬尽 B.憔不堪 C.纯的人 D.出类拔
瘁
悴
粹
萃
3.(2分)今年中秋节是爷爷六十岁生日,小鄂写了一副对联为爷爷祝寿,下列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
A.少年当有凌云志 不负男儿七尺身
B.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C.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D.花甲岁福如东海 耳顺年寿比南山
【解析】A.描写的是少年;B.歌颂太平盛世;C.说明要谦虚;D.贺寿联,“花甲”“耳顺”都指人六十岁。
D
4.(3分)下面是小北向编委会提交的申请书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她修改。
①《青春风采录》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②它能记载我们初中三年的点滴生活,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③我热爱我们的班级,有版面设计的经验,愿意为编辑“班级史话”贡献力量,还希望在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所以我必须加入编委会,请批准。
①在句首加上“编辑”;②将“记载”改为“记录”;③将“必须”改为“申请”。
5.(3分)在班级开展的“我是社会一分子,大家一起讲文明”
主题班会上,有同学出示了右边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
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你对这幅漫画有什么感想呢?
示例一:做文明人,不要只有漂亮的语言,更要有实际行动。 示例二:做文明人,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示例三:做文明人,不要只做说的巨人,更要做行的巨人。
6.(8分)典故使诗词语言含蓄隽永,言近旨远。小鄂围绕“用典”辑录了一组古诗文,请你将相应的句子填到横线上。
(1)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
(3)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杨花落尽子规啼
隔江犹唱后庭花
独怆然而涕下
(4)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6)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杜牧《赤壁》)
(7)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8)孔子云:__________?(《陋室铭》)
怀旧空吟闻笛赋
提携玉龙为君死
铜雀春深锁二乔
四面歌残终破楚
何陋之有
二、古诗阅读(4分)
经行岚州①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释】①杜审言曾任隰城县尉,因公务西北行,往返两次经过岚州。
7.(2分)诗人两次经过岚州的季节是______,岚州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春季
寒冷(或:春寒料峭)
8.(2分)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雪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岚州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与赞叹之情。
三、记叙文阅读(12分)
稀粥南北味
张抗抗
①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②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积习。
③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用水烧开,就是泡饭。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吃起来很香。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江南一带,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
④外婆住在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煮粥必用粳米。用粳米烧的粥又黏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才成其为粥。那样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⑤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有些单调,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那个时候,稀粥对于我来说,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别无选择,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小孩不懂事,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外婆喝粥有个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
⑥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炮制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家,待后院菜园子的豌豆成熟,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再加上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时馋倒连队的杭州老乡,纷纷如蝗虫拥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就差没像我外婆那样把锅舔净了。
⑦在当时年年吃返销粮的北大荒,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唯有粥,还是可以接受并且较为容易适应的。——这就是大碴子粥和小米粥。
⑧大碴子,其实就是把玉米粒轧成几瓣约如绿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用一口大锅把玉米碴子添上水,急火煮开锅,改为文火焖。焖的时间越长,碴子就熬得越烂,越烂吃起来就越香。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大碴子粥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从每一粒碴子里熬出的黏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田野上成熟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和力量。
⑨煮大碴子粥必须在碴子下锅时,放上一种长粒的饭豆。那种豆子紫色粉色白色还带花纹,五光十色的令人眼花缭乱。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
⑩小米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是北方妇女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在北大荒农场的土炕上生下我儿时,有农场职工的家属送来一袋小米。靠着这袋小米,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每天,几乎每餐每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多年后回广东老家探亲,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就像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呈现在我面前。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粥摊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炉火上,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汤正咕咕冒泡,一边摆放整齐的粥碗里,分别码着新鲜的生鱼片、生鸡片或生肉片,任顾客选用。确定了某一种,摊主便从锅里舀起一勺滚烫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借着沸腾的稀粥的热量,生鱼片很快烫熟,再加少许精盐、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儿,一碗美味的鱼生粥就炮制而成。粥米入口便化,回味无穷;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我在
广州吃过烧鹅乳猪,却独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鱼生粥或鸡丝粥。却有几位外国朋友,闻粥色变,发表意见说,为人一世,最不喜欢喝稀粥,也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
而我,喜欢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
9.(3分)根据选文中关于粥的内容,填写表格。
粥的种类 粥的特点 情感态度
外婆的白米粥 粳米烧粥黏稠柔软 格外珍惜
豌豆糖粥 豌豆入粥白糖增甜 感到幸福
大碴子粥 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洋溢着粗犷和力量
玉米碴子煮粥,米粒
饱满有韧劲
粥的种类 粥的特点 情感态度
小米粥 温柔细腻,有营养,易吸收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州鱼片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难以忘记
获得力量,不再害怕、畏惧
鱼片入粥,鲜美无比
10.(3分)文章始末写“稀粥南味”,中间穿插“稀粥北味”,请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①按照作者生活经历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脉络清晰。②北大荒的粥更能承载人生,影响命运,故设置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突出主旨。③稀粥南味有别于稀粥北味,更清爽香鲜可口,始末都写“稀粥南味”,前后呼应。
11.(3分)从修辞或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
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
示例一: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玉米粥煮好时的香气及盛在碗里的状态色彩描绘成金光,比喻成金碗,表现出了粥的诱人、珍贵,表达了作者对玉米粥的喜爱和珍视。
示例二:整齐明快的短句表现出了粥的诱人、珍贵,表达了作者对玉米粥的喜爱和珍视。表达情感有力,给人更深刻、鲜明的印象。
12.(3分)作者张抗抗在她的另一本散文集《北方》中,将本文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结尾采用了如下的表述。请比较两种结尾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听说市场已经推出一种速成的粥米,那么再过些日子,连这仪式也成了一个象征。当时间的压力更多地降临的时候,稀粥是否终会爱莫能助地渐渐远去?
示例:喜欢本文的结尾方式。采用长句,罗列了四个形容米粥特点的词语,既概括了本文内容,同时又节奏紧凑,读来铿锵有力;运用直接抒情手法,更直白地表达了对米粥的喜爱,对过往岁月的深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7主题七 我的读写时光
班级开展“我的读写时光”学习活动,小鄂和小北邀请你共同参与。
1.(2分)小语的读写生活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A )
A.小武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他这样读:像春蚕在咀嚼(jiáo)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yàn)。
B.小武希望读出作者的孤独,他这样处理节奏: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C.小武想读出济南的山带给人们的温情,他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D.小武想强调诗人对祖国发自内心的深沉含蓄的爱,他这样处理重音: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解析】A.嚼(jué),咽(yè)。
2.(2分)小文写了个“卖”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案
牍
劳形 B.买
椟
还珠
C.百
读
不厌 D.亵
渎
神灵
3.(2分)苏东坡说:“读书万卷始通神。”多读书不仅有助于做学问,更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自身的狭隘,感受世界的丰富,下面的对联就是这个意思。请将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C )
上联:方尺大小藏尽________千秋事
下联:寸指________容纳天地万物情
A.万古 深厚 B.万古 厚薄
C.古今 厚薄 D.古今 深厚
4.(3分)小文摘引了几句在活动中说错的句子,请热心肠的你替他修改。
①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坚持锻炼,热爱读书。
②只要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
③学校和老师提供了这次读书演讲活动,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共享的平台。
①“我的令尊大人”换成“家父”;②“只要”改为“如果”;③把“提供”改为“组织”。
5.(3分)下面是小美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公益宣传图片。请你仔细观察,选择一幅向同学们进行讲解。写作提示:①说明图片内容及主题;②80字左右。
示例一:图一这幅宣传画,画面主体是一个人物剪影行走在一本本书上,寓意着我们读过的每一本书就像一块块砖、一条条斑马线,为我们铺就一条灿烂的未来之路。图片下方标有字样“你读过的书,铺就你未来的路”,点明了宣传画的主题。这幅宣传画倡导大家多读书、乐读书。
示例二:图二的画面主体是一把钥匙,钥匙的锯齿与书籍的外形进行图形同构,钥匙柄的孔和打开的书籍外形进行图形正负形组合。在钥匙上方有“阅读开启人生”一行字,点明了主题。钥匙表达的是打开的意思,这幅宣传画告诉我们阅读就像一把能打开我们人生之门的钥匙,要多阅读、爱阅读。
6.(8分)完成古诗文填空。
人生有困境:“鸡声茅店月,①人迹板桥霜”,温庭筠背井离乡,晨起早行;“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于战乱中,抒思亲之情;“③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倚马伫立,叹英雄失路;“汉文有道恩犹薄,④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溯古思今,悲怀才不遇。
君子有傲骨:苏轼与亲人远隔千里,但不失旷达,送“但愿人长久,⑤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李白被“赐金放还”,前途坎坷,但高歌“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减豪迈乐观;刘禹锡被贬巴山楚水二十多年,仍坚信“沉舟侧畔千帆过,⑦病树前头万木春”,尽显豁达襟怀;范仲淹虽遭贬谪,却仍以“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
提分小卷7
(总分:36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青春的风采”学习活动,小鄂和小北邀你来参与。
1.(2分)小鄂在朗诵会上,朗诵了茅盾的《白杨礼赞》,其中朗读处理不当的一项是( C )
A.小鄂注意到了字词的读音,他这样读:它没有婆娑(pó 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qiú)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B.小鄂是这样处理节奏划分的: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C.小鄂为了突出对白杨树的赞美,这样处理重音: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D.为了读出感情,小鄂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
【解析】C.正确的重音: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2.(2分)小北写了个“卒”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鞠躬尽 B.憔不堪 C.纯的人 D.出类拔
3.(2分)今年中秋节是爷爷六十岁生日,小鄂写了一副对联为爷爷祝寿,下列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D )
A.少年当有凌云志 不负男儿七尺身
B.民安国泰逢盛世 风调雨顺颂华年
C.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D.花甲岁福如东海 耳顺年寿比南山
【解析】A.描写的是少年;B.歌颂太平盛世;C.说明要谦虚;D.贺寿联,“花甲”“耳顺”都指人六十岁。
4.(3分)下面是小北向编委会提交的申请书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三处错误,请你帮她修改。
①《青春风采录》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②它能记载我们初中三年的点滴生活,留下我们青春的足迹。③我热爱我们的班级,有版面设计的经验,愿意为编辑“班级史话”贡献力量,还希望在活动中提高自身能力,所以我必须加入编委会,请批准。
①在句首加上“编辑”;②将“记载”改为“记录”;③将“必须”改为“申请”。
5.(3分)在班级开展的“我是社会一分子,大家一起讲文明”主题班会上,有同学出示了右边这幅题为《目不斜视》的漫画,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你对这幅漫画有什么感想呢?
示例一:做文明人,不要只有漂亮的语言,更要有实际行动。 示例二:做文明人,需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示例三:做文明人,不要只做说的巨人,更要做行的巨人。
6.(8分)典故使诗词语言含蓄隽永,言近旨远。小鄂围绕“用典”辑录了一组古诗文,请你将相应的句子填到横线上。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7)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8)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二、古诗阅读(4分)
经行岚州①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注释】①杜审言曾任隰城县尉,因公务西北行,往返两次经过岚州。,7.(2分)诗人两次经过岚州的季节是春季,岚州的气候特点是寒冷(或:春寒料硝)。
8.(2分)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示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琴声描摹水流的声响,用画卷比喻山间的雪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岚州山水之美,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与赞叹之情。三、记叙文阅读(12分)
稀粥南北味
张抗抗
①稀粥在中国,犹如长江黄河,源远流长。
②稀粥对于许多中国人,亦如生命之源泉,一锅一勺一点一滴,从中生长出精血气力、聪明才智,还顺便喝出来许多陈规积习。
③少年时代在杭州,江浙地方的人爱吃泡饭。把剩下的大米饭搅松,用水烧开,就是泡饭。泡饭里有锅底的饭锅巴,吃起来很香。佐以酱瓜、腐乳和油炸蚕豆,最好有几块油煎咸带鱼,就是普通人家价廉物美的享受了。江南一带,泡饭也就是稀饭,家家离不开泡饭,与北方人爱喝稀粥的习性并无二致。
④外婆住在江南腹地旱涝保收的鱼米之乡,外婆家爱喝白米粥,煮粥必用粳米。用粳米烧的粥又黏又稠,开了锅,厨房里便雾气蒙蒙地飘起阵阵粥香,听着灶上锅里咕嘟咕嘟白米翻滚的声音,像是有人唱歌。熄火后的粥是不能马上就喝的,微微地闷上一阵,待粥锅四边翘起了一圈薄薄的白膜,粥面上结成一层白亮白亮的薄壳,粥米已变得极其柔软几乎融化,粥才成其为粥。那样的白米粥,天然地清爽可口,就像是白芍药加百合再加莲子熬出来的汁。温热地喝下去,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遍。
⑤我们家早也喝粥,晚也喝粥,而且总是见锅见底地一抢而空。南方人喝粥就是喝粥,有些单调,不像北方人那样,还就着馒头烙饼什么的。那个时候,稀粥对于我来说,多半出于家传的习惯,别无选择,所以偶尔也抱怨早上喝粥肚子容易饿,晚上喝粥总要起夜。外婆就皱着眉头,用筷子轻轻敲着碗边说:小孩不懂事,早十几年,一户人家吃三年粥,就可买上一亩田呢,你外公家的房产地产,就是这样省吃俭用挣下来的……外婆喝粥有个习惯,她喝饱了以后,放下筷子,必得用舌头把粘在粥碗四边的粥汤舔干净,干净得就像一只没用过的碗,那时外婆的粥才算是真正喝完。
⑥当我在寒冷的北大荒原野上啃着冻窝头、掰着黑面馒头时,我开始思念外婆的白米粥。白米粥在东北称作大米粥,连队的食堂极偶然才炮制一回,通常是作为病号饭,必须经过分场大夫和连首长的批准,才能得此优待。后来我有了一个小家,待后院菜园子的豌豆成熟,剥出一粒粒翡翠般的新鲜豆子,再向农场的老职工讨些大米,熬上一锅粥,待粥快熟时,把豌豆掺进去,再加上弄来的一点白糖,便成了江南一带著名的豌豆糖粥。一时馋倒连队的杭州老乡,纷纷如蝗虫拥入我的茅屋,一锅粥顿时告罄,就差没像我外婆那样把锅舔净了。
⑦在当时年年吃返销粮的北大荒,所有以粗粮制作的主食里,唯有粥,还是可以接受并且较为容易适应的。——这就是大碴子粥和小米粥。
⑧大碴子,其实就是把玉米粒轧成几瓣约如绿豆大小的干玉米碎粒。用一口大锅把玉米碴子添上水,急火煮开锅,改为文火焖。焖的时间越长,碴子就熬得越烂,越烂吃起来就越香。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大碴子粥米粒饱满又实沉,咬下去富有弹性和韧劲,嚼起来挺过瘾。从每一粒碴子里熬出的黏稠浆汁,散发着秋天田野上成熟庄稼的气息,洋溢着北方汉子的那种粗犷和力量。
⑨煮大碴子粥必须在碴子下锅时,放上一种长粒的饭豆。那种豆子紫色粉色白色还带花纹,五光十色的令人眼花缭乱。五彩的豆子在锅里微微胀裂,沉浮在金色的粥汤里,如玉盘上镶嵌的宝石……
⑩小米粥喝起来感觉要温柔些细腻些,且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易被人体吸收,是北方妇女生小孩、坐月子和哺乳期的最佳食品。在北大荒农场的土炕上生下我儿时,有农场职工的家属送来一袋小米。靠着这袋小米,我度过了那一段艰难的日子。每天,几乎每餐每顿,我喝的都是小米粥。在挂满白霜的土屋里,冰凉的手捧起一碗黄澄澄冒着热气的小米粥,我觉得自己还有足够的力量活下去。热粥一滴滴温热我的身体,烤干我的眼泪,暖透我的心,我不再害怕不再畏惧。我第一次发现,原来稀粥远非仅仅具有外婆赋予它的功能,它可以承载人生,可以疏导痛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
多年后回广东老家探亲,稀粥竟以我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绿的菜叶、红的肉丁、黑褐色带花纹的松花蛋和金黄色的海米,衬以米粒雪白的底色,就像一幅点彩派的斑斓绘画,呈现在我面前。街头巷尾到处都有粥摊或粥挑子,燃得旺旺的炉火上,熬得稀烂的薄薄的粥汤正咕咕冒泡,一边摆放整齐的粥碗里,分别码着新鲜的生鱼片、生鸡片或生肉片,任顾客选用。确定了某一种,摊主便从锅里舀起一勺滚烫的薄粥,对着碗里的生鱼片浇下去,借着沸腾的稀粥的热量,生鱼片很快烫熟,再加少许精盐、胡椒粉和味精,用筷子翻动搅拌一会儿,一碗美味的鱼生粥就炮制而成。粥米入口便化,回味无穷;鱼片鲜嫩可口,滑而不腻。一碗粥喝下去,周身通达舒畅,与世无争,别无他求。我在广州吃过烧鹅乳猪,却独独忘不了这几角钱一碗的鱼生粥或鸡丝粥。却有几位外国朋友,闻粥色变,发表意见说,为人一世,最不喜欢喝稀粥,也不能理解中国人对于粥的爱好。
而我,喜欢喝在这块土地上所能喝到的或精致或粗糙或富丽或简朴的各式各样的粥。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
9.(3分)根据选文中关于粥的内容,填写表格。
粥的种类 粥的特点 情感态度
外婆的白米粥 粳米烧粥黏稠柔软 格外珍惜
豌豆糖粥 豌豆入粥白糖增甜 感到幸福
大碴子粥 ①玉米碴子煮粥,米粒饱满有韧劲 洋溢着粗犷和力量
小米粥 温柔细腻,有营养,易吸收 ③获得力量,不再害怕、畏惧
广州鱼片粥 ②鱼片入粥,鲜美无比 难以忘记
10.(3分)文章始末写“稀粥南味”,中间穿插“稀粥北味”,请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
①按照作者生活经历的时间顺序展开叙述,脉络清晰。②北大荒的粥更能承载人生,影响命运,故设置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突出主旨。③稀粥南味有别于稀粥北味,更清爽香鲜可口,始末都写“稀粥南味”,前后呼应。
11.(3分)从修辞或句式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句子。
等到粥香四溢,开锅揭盖,眼前金光灿烂,一派辉煌,盛在碗里,如捧着个金碗,很新奇也很庄严。
示例一: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玉米粥煮好时的香气及盛在碗里的状态色彩描绘成金光,比喻成金碗,表现出了粥的诱人、珍贵,表达了作者对玉米粥的喜爱和珍视。
示例二:整齐明快的短句表现出了粥的诱人、珍贵,表达了作者对玉米粥的喜爱和珍视。表达情感有力,给人更深刻、鲜明的印象。
12.(3分)作者张抗抗在她的另一本散文集《北方》中,将本文部分内容进行修改,结尾采用了如下的表述。请比较两种结尾方式,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
听说市场已经推出一种速成的粥米,那么再过些日子,连这仪式也成了一个象征。当时间的压力更多地降临的时候,稀粥是否终会爱莫能助地渐渐远去?
示例:喜欢本文的结尾方式。采用长句,罗列了四个形容米粥特点的词语,既概括了本文内容,同时又节奏紧凑,读来铿锵有力;运用直接抒情手法,更直白地表达了对米粥的喜爱,对过往岁月的深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