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1_4背起行囊走四方+提分小卷(学生本+教师本+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1_4背起行囊走四方+提分小卷(学生本+教师本+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7 15:19:11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4主题四 背起行囊走四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游客尽折腰。班级开展“背起行囊走四方”学习活动,小鄂和小北邀请你共同参与。
1.(2分)小鄂的学习从朗读山水游记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B )
A.小鄂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他这样读:若夫(fú)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
B.小鄂希望读出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他这样处理节奏: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小鄂想读出老舍心中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他朗读时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D.小鄂希望读出朱元思对桐庐山水的赞美之情,他这样处理重音: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解析】B.正确的节奏: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2分)江山如此多娇,小北取了个“乔”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八抬大
轿
B.

揉造作
C.一代天

D.

生惯养
3.(2分)美丽的大自然令人神往,在感受自然的活动中,想必会触发你的文思。请将“愁”和“恨”二字还原到对联中。
上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
下联: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4.(3分)2024年3月,各地文旅部门花式“整活”,小亮看到很多关于旅游的新闻,其中有些句子用词不当,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①某报刊新闻报道:襄阳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厚。
②某公众号推文写道:在旅游直播活动中,主持人吟诗作赋,段子和典故信口开河。
③某报刊新闻标题:《“文化旅游”风靡旅游区 游客量大幅增强》
①将“丰厚”改为“丰富”;②将“信口开河”改为“信手拈来”;③将“增强”改为“增长”或“攀升”。
5.(3分)2024年1月17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湖北文旅形象标识(LOGO)全球征集活动,要求以“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为主题,充分彰显湖北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品格,形象鲜明,创意独特,寓意深刻。下面两幅作品,你推荐哪个作品入围?请谈谈理由。
  
示例一:我推荐作品A,它将汉字“湖北”上下排列,巧妙地变形为湖北文旅最著名的编钟形象,彰显湖北人文底蕴,简洁大气。
示例二:我推荐作品B,该标识设计造型为编钟,体现湖北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将黄鹤楼等元素与编钟形象融为一体,内容丰富且鲜明。
6.(8分)水蕴情思,诗意流动。小鄂辑录了一组关于“水”的古诗文名句,请你补充完整。
“杨花落尽子规啼,①闻道龙标过五溪”,水流潺潺,流淌着李白对友人的担忧;“日暮乡关何处是?②烟波江上使人愁”,波涛浩渺,承载着游子的乡愁;“商女不知亡国恨,③隔江犹唱后庭花”,江水瑟瑟,蕴含着杜牧的家国之忧。柳宗元寻幽访胜,“隔篁竹,闻水声,④如鸣珮环”,心生愉悦;白居易踏春寻美,“⑤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流连忘返;王湾行舟绿水,“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心旷神怡。临水驻足,“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人喟叹时光易逝;登高望远,“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⑧不尽长江滚滚流”,令人感叹世事沧桑。
提分小卷4
            (总分:37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鄂和小北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北展示的“集”的早期写法(上面是三只鸟,下面是“木”),请你据此想象古人造字时看到的画面。用一句话说说:很多鸟停在树上。
2.(2分)下面是小鄂整理的关于“集”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集”字的词语。
“集”的本义 “集”的引申义 含“集”的词语
聚集,集合的意思 聚合;汇合 ①集思广益
指定期聚会交易的场所 集市(赶集)
汇集单篇作品编成的书册 ②诗集(文集)
3.(2分)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从下列短语中选择最合适的组成下联,填在横线上。
传承  璀璨  文明  保护  中华  文化遗产  神州
上联:唤醒华夏优秀经典
下联:传承神州璀璨文明
4.(8分)小北整理了关于“成长的力量”的古诗文辑录,请你帮他补充完善。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古诗文,可以获得成长的力量和智慧。我们从“是故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中知晓学习的重要性;从“以中有足乐者,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领会到内心充实就会忘却生活的艰苦;从“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懂得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目标、达成志向;从“会当凌绝顶,④一览众山小山”中学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从“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明白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终会豁然开朗;从“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感受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从“⑦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⑧蓬舟吹取三山去”中激励自己要像大鹏一样振翅高飞、追逐梦想。
5.(3分)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为推广阅读,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了一系列公益广告展。右边两幅宣传海报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80字左右)
示例一:我更喜欢图一。这幅海报的路灯是由摊开的书籍变化而成,书籍散发的光照亮了远方的路。形象地告诉人们阅读可以使人获取知识、启智增慧,阅读可以照亮人生之路,指引前进的方向。
示例二:我更喜欢图二。这幅海报的主体由“书”的繁体字和英文组合而成,下面像一个电池,字母画面上方是一条充电线。形象地告诉人们阅读就像是充电,阅读可以不仅使人获取知识,还可以为人生提供前进的动力。
6.(3分)小鄂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莅(wèi)临 B.朝气蓬勃(pó)
(2)容易写错的词:A.忧心冲冲 B.祟山峻岭
(3)容易说错的话:A.明天我将登门拜访您,请一定要在家恭候我。 B.小鸣同学的发言真是抛砖引玉,下面我再来补充几句。
(1)A.莅(lì)临;B.朝气蓬勃(bó)
(2)A.忧心忡忡;B.崇山峻岭
(3)A.“恭候”指恭迎别人,只能用于自己等候他人。语言表达不得体,可改为“请问您明天方便吗?”。B.“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该成语用错对象,可改为“真知灼见”。
二、古诗阅读(4分)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 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①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注释】①晻(ǎn)霭:昏暗的样子。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
7.(2分)批注一:读到诗中“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这两句,我们想起了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两句。
8.(2分)批注二:“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以夸张(修辞)的笔墨勾勒出磅礴瑰奇的雪景,突出边地的寒冷,与下文中的“正是天山雪下时”一句一起,写送别环境的恶劣和萧治归京的艰辛,更写出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表达对友人归京之路的关心和依依惜别之情。
三、记叙文阅读(13分)
琢 磨
揭方晓
①寒气一阵紧似一阵,将小城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②可逼仄的酱巷深处,李八爷并无压抑之感。他如往常一般,悠然自得地烤着火,呷着茶。手中的茶杯,茶水浅了又续,续了又浅;炉中的炭火,暗了又明,明了又暗。眼看得续水三五回了,添炭七八次了,顾客却仍旧没有上门。
③没人上门就没人上门呗,李八爷不急,亦不恼,始终悠然自得。和他一样悠然自得的,还有杯中温润的茶水,还有炉中热烈的炭火,还有这条逼仄的酱巷。酱巷从来无酱。不管是生抽、老抽这样传统的酱油,还是芝麻酱、甜面酱、豆瓣酱这样层出不穷的鲜美调味品,统统没有。无酱,却有名,在这座小城,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条小巷的人端的都是“金饭碗”“银钵钵”,家家户户都是金银匠,熔、敲、压、拉、剪、刻、磨,一通神出鬼没的操作,像变戏法般,金灿灿的戒指、沉甸甸的手镯、银闪闪的项圈横空出世,给美丽的女人以精致,给康健的男人以华贵,给悠长的日子以精琢细磨。
④而李八爷琢金磨银的手艺承自祖辈,最是精湛。他常骄傲地吹嘘,说自家祖辈曾给王府打过金银器,某某王妃,又或是某某公主,她们戴的头簪、凤冠、项链、戒指、手镯、手链、耳环、耳钉等一众金银饰品,全是自家祖辈精琢细磨出来的呢。这话,半真半假吧。可酱巷一半的金银匠是他的徒弟,另一半是他的晚辈后生,这可是实打实的,不虚,不假。可以说,在这条巷子里,李八爷就是手艺出神入化的神一般的存在。
⑤不过,那是过去了。
⑥现在这条巷子冷清多了。敲打声、淬火声、焊接声,仿佛只是一转身,就突然没入了泥瓦间,没入了堂榭里,再也找不回来。时代在发展,女人们、男人们越来越喜欢成品金银饰,嫌手工打制的金银饰粗陋,不时髦。顺天应地,李八爷的徒弟们、晚辈后生们,一个个都闯出了酱巷,在小城繁华大街、热闹卖场,开了一家又一家金银珠宝店,专卖黄金珠宝成品,生意火得一塌糊涂。
⑦李八爷对此极为不屑:“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
⑧“手艺人,怎能成了买卖人?”
⑨“手艺人,不能这样没有出息呀!”
⑩李八爷一口一个“手艺人”,显然,他对自己“手艺人”的身份极为看重,觉得这是他一生最闪亮、最完美的标签。
“真不靠手艺吃饭了!”
“手艺人也得养家糊口哇!”
“金银匠卖成品金银饰,怎就没出息?”
徒弟家旺心中不服,经常这样嘀咕着反击。
家旺惦记着师父咧,多次上门要李八爷去他店里“坐堂”,啥事都不用管,只要坐在那里就行。他知道,师父李八爷的名字,就是小城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是一等一的手艺,是一等一的信誉,是一等一的分量。只要他在,店里生意一定会更加红火。
李八爷直接拒绝:“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
家旺气恼,暗自嘟囔:“都啥时代了,机器化大生产不比你那敲敲打打强?真是老顽固,老固执,老守旧,老执拗,老拘泥,老榆木疙瘩,老秤砣子。”
李八爷耳朵贼精,好似听见,回首怒斥:“说啥嘞?”
家旺一脑门的汗,支支吾吾,撒丫子逃远了。
眼见没客人上门,李八爷索性搬出小天平、拉丝板、拉丝钳、嵌槽、焊枪、印泥、喷枪、坩埚这些“老伙计”,打细微如1克的项链,拉粗壮如120克的手链。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蕊重重何俗甚”。总之,精美绝伦。
面对自己的杰作,李八爷心中无喜,亦无悲。只打量片刻,便将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付之一炬,熔为红彤彤的汁水。待其冷却成金块,再费尽心机琢磨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循环往复,乐在其中。
邻居罗寿来无聊,一直在旁边看着,笑得跌倒,李八爷亦笑得灿烂。两个七老八十的人,孩子般快乐,哪里还有什么寒气哟。
“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李八爷心中的唱词,磅礴而出。隔着好几里远的家旺,没来由的,心中倏地一紧。
(选自《小说选刊》)
9.(3分)读一读下列人物的语言描写,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D )
A.要读出家旺对师父李八爷固守金银手工艺而轻蔑买卖人行为的不满,我这样读:“金银匠卖成品金银饰,怎就没出息?”
B.要读出李八爷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淡泊名利的品格,我这样读:“手艺人,不能这样没有出息呀!”
C.要读出李八爷的自信和坚定,我这样读:“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
D.要读出李八爷对徒弟们追逐利益,放弃手艺的行为的不屑,我这样读:“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
【解析】D.恰当的朗读重音处理: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
10.(4分)请从李八爷的角度概括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
(1)酱巷无酱却有名,家家户户是金银匠,李八爷手艺最精湛。(也可表述为:回想以前酱巷的热闹/回忆酱巷的过去/李八爷手艺最精湛/李八爷为过去而骄傲/李八爷吹嘘过去。)
(2)李八爷断然拒绝徒弟家旺的多次邀请。(也可表述为:李八爷拒绝徒弟邀请/李八爷不听劝告/李八爷不和徒弟同流合污/李八爷不愿当门神。)
11.(3分)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
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蕊重重何俗甚”。
这句话运用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所引用古诗句中“万点轻”“黄金缕”“梅蕊重重”等词,生动展现了李八爷琢制的金饰之轻、薄、精美的特点,表现了李八爷琢制技艺的精湛,同时增添了文章的诗意和文采。
12.(3分)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往往别具匠心,试分析徒弟家旺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人物形象上,徒弟家旺的追名逐利与李八爷的淡泊名利形成鲜明对比,更能突显李八爷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执着;②小说内容上,徒弟家旺的言辞和邀请都透露出当下民间手工艺日趋没落的无奈现状,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4主题四 背起行囊走四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游客尽折腰。班级开展“背起行囊走四方”学习活动,小鄂和小北邀请你共同参与。
1.(2分)小鄂的学习从朗读山水游记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B )
A.小鄂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他这样读:若夫(fú)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
B.小鄂希望读出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他这样处理节奏: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小鄂想读出老舍心中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他朗读时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D.小鄂希望读出朱元思对桐庐山水的赞美之情,他这样处理重音: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解析】B.正确的节奏: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2分)江山如此多娇,小北取了个“乔”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八抬大
轿
B.

揉造作
C.一代天

D.

生惯养
3.(2分)美丽的大自然令人神往,在感受自然的活动中,想必会触发你的文思。请将“愁”和“恨”二字还原到对联中。
上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
下联: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4.(3分)2024年3月,各地文旅部门花式“整活”,小亮看到很多关于旅游的新闻,其中有些句子用词不当,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①某报刊新闻报道:襄阳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厚。
②某公众号推文写道:在旅游直播活动中,主持人吟诗作赋,段子和典故信口开河。
③某报刊新闻标题:《“文化旅游”风靡旅游区 游客量大幅增强》
①将“丰厚”改为“丰富”;②将“信口开河”改为“信手拈来”;③将“增强”改为“增长”或“攀升”。
5.(3分)2024年1月17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湖北文旅形象标识(LOGO)全球征集活动,要求以“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为主题,充分彰显湖北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品格,形象鲜明,创意独特,寓意深刻。下面两幅作品,你推荐哪个作品入围?请谈谈理由。
  
示例一:我推荐作品A,它将汉字“湖北”上下排列,巧妙地变形为湖北文旅最著名的编钟形象,彰显湖北人文底蕴,简洁大气。
示例二:我推荐作品B,该标识设计造型为编钟,体现湖北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将黄鹤楼等元素与编钟形象融为一体,内容丰富且鲜明。
6.(8分)水蕴情思,诗意流动。小鄂辑录了一组关于“水”的古诗文名句,请你补充完整。
“杨花落尽子规啼,①闻道龙标过五溪”,水流潺潺,流淌着李白对友人的担忧;“日暮乡关何处是?②烟波江上使人愁”,波涛浩渺,承载着游子的乡愁;“商女不知亡国恨,③隔江犹唱后庭花”,江水瑟瑟,蕴含着杜牧的家国之忧。柳宗元寻幽访胜,“隔篁竹,闻水声,④如鸣珮环”,心生愉悦;白居易踏春寻美,“⑤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流连忘返;王湾行舟绿水,“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心旷神怡。临水驻足,“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让人喟叹时光易逝;登高望远,“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⑧不尽长江滚滚流”,令人感叹世事沧桑。
提分小卷4
            (总分:37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鄂和小北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北展示的“集”的早期写法(上面是三只鸟,下面是“木”),请你据此想象古人造字时看到的画面。用一句话说说:很多鸟停在树上。
2.(2分)下面是小鄂整理的关于“集”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集”字的词语。
“集”的本义 “集”的引申义 含“集”的词语
聚集,集合的意思 聚合;汇合 ①集思广益
指定期聚会交易的场所 集市(赶集)
汇集单篇作品编成的书册 ②诗集(文集)
3.(2分)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从下列短语中选择最合适的组成下联,填在横线上。
传承  璀璨  文明  保护  中华  文化遗产  神州
上联:唤醒华夏优秀经典
下联:传承神州璀璨文明
4.(8分)小北整理了关于“成长的力量”的古诗文辑录,请你帮他补充完善。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古诗文,可以获得成长的力量和智慧。我们从“是故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中知晓学习的重要性;从“以中有足乐者,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领会到内心充实就会忘却生活的艰苦;从“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懂得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目标、达成志向;从“会当凌绝顶,④一览众山小山”中学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从“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明白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终会豁然开朗;从“沉舟侧畔千帆过,⑥病树前头万木春”中感受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从“⑦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⑧蓬舟吹取三山去”中激励自己要像大鹏一样振翅高飞、追逐梦想。
5.(3分)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为推广阅读,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了一系列公益广告展。右边两幅宣传海报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80字左右)
示例一:我更喜欢图一。这幅海报的路灯是由摊开的书籍变化而成,书籍散发的光照亮了远方的路。形象地告诉人们阅读可以使人获取知识、启智增慧,阅读可以照亮人生之路,指引前进的方向。
示例二:我更喜欢图二。这幅海报的主体由“书”的繁体字和英文组合而成,下面像一个电池,字母画面上方是一条充电线。形象地告诉人们阅读就像是充电,阅读可以不仅使人获取知识,还可以为人生提供前进的动力。
6.(3分)小鄂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莅(wèi)临 B.朝气蓬勃(pó)
(2)容易写错的词:A.忧心冲冲 B.祟山峻岭
(3)容易说错的话:A.明天我将登门拜访您,请一定要在家恭候我。 B.小鸣同学的发言真是抛砖引玉,下面我再来补充几句。
(1)A.莅(lì)临;B.朝气蓬勃(bó)
(2)A.忧心忡忡;B.崇山峻岭
(3)A.“恭候”指恭迎别人,只能用于自己等候他人。语言表达不得体,可改为“请问您明天方便吗?”。B.“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该成语用错对象,可改为“真知灼见”。
二、古诗阅读(4分)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 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①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注释】①晻(ǎn)霭:昏暗的样子。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
7.(2分)批注一:读到诗中“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这两句,我们想起了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两句。
8.(2分)批注二:“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以夸张(修辞)的笔墨勾勒出磅礴瑰奇的雪景,突出边地的寒冷,与下文中的“正是天山雪下时”一句一起,写送别环境的恶劣和萧治归京的艰辛,更写出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表达对友人归京之路的关心和依依惜别之情。
三、记叙文阅读(13分)
琢 磨
揭方晓
①寒气一阵紧似一阵,将小城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②可逼仄的酱巷深处,李八爷并无压抑之感。他如往常一般,悠然自得地烤着火,呷着茶。手中的茶杯,茶水浅了又续,续了又浅;炉中的炭火,暗了又明,明了又暗。眼看得续水三五回了,添炭七八次了,顾客却仍旧没有上门。
③没人上门就没人上门呗,李八爷不急,亦不恼,始终悠然自得。和他一样悠然自得的,还有杯中温润的茶水,还有炉中热烈的炭火,还有这条逼仄的酱巷。酱巷从来无酱。不管是生抽、老抽这样传统的酱油,还是芝麻酱、甜面酱、豆瓣酱这样层出不穷的鲜美调味品,统统没有。无酱,却有名,在这座小城,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条小巷的人端的都是“金饭碗”“银钵钵”,家家户户都是金银匠,熔、敲、压、拉、剪、刻、磨,一通神出鬼没的操作,像变戏法般,金灿灿的戒指、沉甸甸的手镯、银闪闪的项圈横空出世,给美丽的女人以精致,给康健的男人以华贵,给悠长的日子以精琢细磨。
④而李八爷琢金磨银的手艺承自祖辈,最是精湛。他常骄傲地吹嘘,说自家祖辈曾给王府打过金银器,某某王妃,又或是某某公主,她们戴的头簪、凤冠、项链、戒指、手镯、手链、耳环、耳钉等一众金银饰品,全是自家祖辈精琢细磨出来的呢。这话,半真半假吧。可酱巷一半的金银匠是他的徒弟,另一半是他的晚辈后生,这可是实打实的,不虚,不假。可以说,在这条巷子里,李八爷就是手艺出神入化的神一般的存在。
⑤不过,那是过去了。
⑥现在这条巷子冷清多了。敲打声、淬火声、焊接声,仿佛只是一转身,就突然没入了泥瓦间,没入了堂榭里,再也找不回来。时代在发展,女人们、男人们越来越喜欢成品金银饰,嫌手工打制的金银饰粗陋,不时髦。顺天应地,李八爷的徒弟们、晚辈后生们,一个个都闯出了酱巷,在小城繁华大街、热闹卖场,开了一家又一家金银珠宝店,专卖黄金珠宝成品,生意火得一塌糊涂。
⑦李八爷对此极为不屑:“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
⑧“手艺人,怎能成了买卖人?”
⑨“手艺人,不能这样没有出息呀!”
⑩李八爷一口一个“手艺人”,显然,他对自己“手艺人”的身份极为看重,觉得这是他一生最闪亮、最完美的标签。
“真不靠手艺吃饭了!”
“手艺人也得养家糊口哇!”
“金银匠卖成品金银饰,怎就没出息?”
徒弟家旺心中不服,经常这样嘀咕着反击。
家旺惦记着师父咧,多次上门要李八爷去他店里“坐堂”,啥事都不用管,只要坐在那里就行。他知道,师父李八爷的名字,就是小城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是一等一的手艺,是一等一的信誉,是一等一的分量。只要他在,店里生意一定会更加红火。
李八爷直接拒绝:“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
家旺气恼,暗自嘟囔:“都啥时代了,机器化大生产不比你那敲敲打打强?真是老顽固,老固执,老守旧,老执拗,老拘泥,老榆木疙瘩,老秤砣子。”
李八爷耳朵贼精,好似听见,回首怒斥:“说啥嘞?”
家旺一脑门的汗,支支吾吾,撒丫子逃远了。
眼见没客人上门,李八爷索性搬出小天平、拉丝板、拉丝钳、嵌槽、焊枪、印泥、喷枪、坩埚这些“老伙计”,打细微如1克的项链,拉粗壮如120克的手链。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蕊重重何俗甚”。总之,精美绝伦。
面对自己的杰作,李八爷心中无喜,亦无悲。只打量片刻,便将这样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付之一炬,熔为红彤彤的汁水。待其冷却成金块,再费尽心机琢磨成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又打量片刻,又付之一炬,又认真琢磨……循环往复,乐在其中。
邻居罗寿来无聊,一直在旁边看着,笑得跌倒,李八爷亦笑得灿烂。两个七老八十的人,孩子般快乐,哪里还有什么寒气哟。
“休道黄金贵,安乐最值钱。”李八爷心中的唱词,磅礴而出。隔着好几里远的家旺,没来由的,心中倏地一紧。
(选自《小说选刊》)
9.(3分)读一读下列人物的语言描写,选出朗读重音处理不恰当的一项。(  D )
A.要读出家旺对师父李八爷固守金银手工艺而轻蔑买卖人行为的不满,我这样读:“金银匠卖成品金银饰,怎就没出息?”
B.要读出李八爷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淡泊名利的品格,我这样读:“手艺人,不能这样没有出息呀!”
C.要读出李八爷的自信和坚定,我这样读:“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
D.要读出李八爷对徒弟们追逐利益,放弃手艺的行为的不屑,我这样读:“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
【解析】D.恰当的朗读重音处理: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
10.(4分)请从李八爷的角度概括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
(1)酱巷无酱却有名,家家户户是金银匠,李八爷手艺最精湛。(也可表述为:回想以前酱巷的热闹/回忆酱巷的过去/李八爷手艺最精湛/李八爷为过去而骄傲/李八爷吹嘘过去。)
(2)李八爷断然拒绝徒弟家旺的多次邀请。(也可表述为:李八爷拒绝徒弟邀请/李八爷不听劝告/李八爷不和徒弟同流合污/李八爷不愿当门神。)
11.(3分)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
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蕊重重何俗甚”。
这句话运用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所引用古诗句中“万点轻”“黄金缕”“梅蕊重重”等词,生动展现了李八爷琢制的金饰之轻、薄、精美的特点,表现了李八爷琢制技艺的精湛,同时增添了文章的诗意和文采。
12.(3分)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往往别具匠心,试分析徒弟家旺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人物形象上,徒弟家旺的追名逐利与李八爷的淡泊名利形成鲜明对比,更能突显李八爷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执着;②小说内容上,徒弟家旺的言辞和邀请都透露出当下民间手工艺日趋没落的无奈现状,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主题四 背起行囊走四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游客尽折腰。班级开展“背起行囊走四方”学习活动,小鄂和小北邀请你共同参与。
1.(2分)小鄂的学习从朗读山水游记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  )
A.小鄂注意到多音字的读音,他这样读:若夫(fú)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
B.小鄂希望读出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他这样处理节奏: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案】B
【解析】B.正确的节奏: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2分)江山如此多娇,小北取了个“乔”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八抬大 B. 揉造作 C.一代天 D.生惯养
轿



3.(2分)美丽的大自然令人神往,在感受自然的活动中,想必会触发你的文思。请将“愁”和“恨”二字还原到对联中。
上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____
下联: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____


4.(3分)2024年3月,各地文旅部门花式“整活”,小亮看到很多关于旅游的新闻,其中有些句子用词不当,请你找出来并改正。
①某报刊新闻报道:襄阳是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厚。
②某公众号推文写道:在旅游直播活动中,主持人吟诗作赋,段子和典故信口开河。
③某报刊新闻标题:《“文化旅游”风靡旅游区 游客量大幅增强》
①将“丰厚”改为“丰富”;②将“信口开河”改为“信手拈来”;③将“增强”改为“增长”或“攀升”。
5.(3分)2024年1月17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湖北文旅形象标识(LOGO)全球征集活动,要求以“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为主题,充分彰显湖北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人文品格,形象鲜明,创意独特,寓意深刻。下面两幅作品,你推荐哪个作品入围?请谈谈理由。
示例一:我推荐作品A,它将汉字“湖北”上下排列,巧妙地变形为湖北文旅最著名的编钟形象,彰显湖北人文底蕴,简洁大气。
示例二:我推荐作品B,该标识设计造型为编钟,体现湖北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时将黄鹤楼等元素与编钟形象融为一体,内容丰富且鲜明。
6.(8分)水蕴情思,诗意流动。小鄂辑录了一组关于“水”的古诗文名句,请你补充完整。
“杨花落尽子规啼,①________________”,水流潺潺,流淌着李白对友人的担忧;“日暮乡关何处是?②________________”,波涛浩渺,承载着游子的乡愁;“商女不知亡国恨,③________________”,江水瑟瑟,蕴含着杜牧的家国之忧。柳宗元寻幽访胜,“隔篁竹,闻水声,④__________”,心生愉悦;白居易踏春寻美,“⑤________________,绿杨阴里白沙堤”,流连忘返;王湾行舟绿水,“⑥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心旷神怡。临水驻足,“⑦____________,不舍昼夜”,让人喟叹时光易逝;登高望远,“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⑧________________”,令人感叹世事沧桑。
闻道龙标过五溪
烟波江上使人愁
隔江犹唱后庭花
如鸣珮环
最爱湖东行不足
潮平两岸阔
逝者如斯夫
不尽长江滚滚流
提分冲刺小卷(四)
(总分:36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小鄂和小北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北展示的“集”的早期写法(上面是三只鸟,
下面是“木”),请你据此想象古人造字时看到的画面。
用一句话说说:________________。
很多鸟停在树上
2.(2分)下面是小鄂整理的关于“集”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集”字的词语。
“集”的本义 “集”的引申义 含“集”的词语
聚集,集合的意思 聚合;汇合 ①__________
指定期聚会交易的场所 集市(赶集)
汇集单篇作品编成的书册 ②____________
集思广益
诗集(文集)
3.(2分)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请从下列短语中选择最合适的组成下联,填在横线上。
传承  璀璨  文明  保护  中华  文化遗产  神州
上联:唤醒华夏优秀经典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传承神州璀璨文明
4.(8分)小北整理了关于“成长的力量”的古诗文辑录,请你帮他补充完善。
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古诗文,可以获得成长的力量和智慧。我们从“是故①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中知晓学习的重要性;从“以中有足乐者,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领会到内心充实就会忘却生活的艰苦;从“③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中懂得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目标、达成志向;从“会当凌绝顶,④______________”中学习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精神;从“⑤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明白在困境中坚持不懈,终会豁然开朗;从“沉舟侧畔千帆过,⑥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从“⑦________________,风休住,⑧________________”中激励自己要像大鹏一样振翅高飞、追逐梦想。
学然后知不足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非淡泊无以明志
一览众山小山
山重水复疑无路
病树前头万木春
九万里风鹏正举
蓬舟吹取三山去
5.(3分)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的重要途径。为推广阅读,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了一系列公益广告展。右边两幅宣传海报是其中的优秀作品,你更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理由。(80字左右)
示例一:我更喜欢图一。这幅海报的路灯是由摊开的书籍变化而成,书籍散发的光照亮了远方的路。形象地告诉人们阅读可以使人获取知识、启智增慧,阅读可以照亮人生之路,指引前进的方向。
示例二:我更喜欢图二。这幅海报的主体由“书”的繁体字和英文组合而成,下面像一个电池,字母画面上方是一条充电线。形象地告诉人们阅读就像是充电,阅读可以不仅使人获取知识,还可以为人生提供前进的动力。
6.(3分)小鄂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莅(wèi)临 B.朝气蓬勃(pó)
(2)容易写错的词:A.忧心冲冲 B.祟山峻岭
(3)容易说错的话:A.明天我将登门拜访您,请一定要在家恭候我。 B.小鸣同学的发言真是抛砖引玉,下面我再来补充几句。
(1)A.莅(lì)临;B.朝气蓬勃(bó)
(2)A.忧心忡忡;B.崇山峻岭
(3)A.“恭候”指恭迎别人,只能用于自己等候他人。语言表达不得体,可改为“请问您明天方便吗?”。B.“抛砖引玉”是谦辞。比喻自己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该成语用错对象,可改为“真知灼见”。
二、古诗阅读(4分)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
岑 参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一夜天山雪更厚。
能兼汉月照银山,复逐胡风过铁关。
交河城边鸟飞绝,轮台路上马蹄滑。
晻霭①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
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
正是天山雪下时,送君走马归京师。
雪中何以赠君别,惟有青青松树枝。
【注释】①晻(ǎn)霭:昏暗的样子。
  这是一首赞美天山雪的诗歌。
7.(2分)批注一:读到诗中“将军狐裘卧不暖,都护宝刀冻欲断”这两句,我们想起了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8.(2分)批注二:“晻霭寒氛万里凝,阑干阴崖千丈冰”以______(修辞)的笔墨勾勒出磅礴瑰奇的雪景,突出边地的寒冷,与下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一句一起,写送别环境的恶劣和萧治归京的艰辛,更写出边关将士的艰苦生活,表达对友人归京之路的关心和依依惜别之情。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
夸张
正是天山雪下时
三、记叙文阅读(13分)
琢 磨
揭方晓
①寒气一阵紧似一阵,将小城压迫得喘不过气来。
②可逼仄的酱巷深处,李八爷并无压抑之感。他如往常一般,悠然自得地烤着火,呷着茶。手中的茶杯,茶水浅了又续,续了又浅;炉中的炭火,暗了又明,明了又暗。眼看得续水三五回了,添炭七八次了,顾客却仍旧没有上门。
③没人上门就没人上门呗,李八爷不急,亦不恼,始终悠然自得。和他一样悠然自得的,还有杯中温润的茶水,还有炉中热烈的炭火,还有这条逼仄的酱巷。酱巷从来无酱。不管是生抽、老抽这样传统的酱油,还是芝麻酱、甜面酱、豆瓣酱这样层出不穷的鲜美调味品,统统没有。无酱,却有名,在这座小城,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这条小巷的人端的都是“金饭碗”“银钵钵”,家家户户都是金银匠,熔、敲、压、拉、剪、刻、磨,一通神出鬼没的操作,像变戏法般,金灿灿的戒指、沉甸甸的手镯、银闪闪的项圈横空出世,给美丽的女人以精致,给康健的男人以华贵,给悠长的日子以精琢细磨。
④而李八爷琢金磨银的手艺承自祖辈,最是精湛。他常骄傲地吹嘘,说自家祖辈曾给王府打过金银器,某某王妃,又或是某某公主,她们戴的头簪、凤冠、项链、戒指、手镯、手链、耳环、耳钉等一众金银饰品,全是自家祖辈精琢细磨出来的呢。这话,半真半假吧。可酱巷一半的金银匠是他的徒弟,另一半是他的晚辈后生,这可是实打实的,不虚,不假。可以说,在这条巷子里,李八爷就是手艺出神入化的神一般的存在。
⑤不过,那是过去了。
⑥现在这条巷子冷清多了。敲打声、淬火声、焊接声,仿佛只是一转身,就突然没入了泥瓦间,没入了堂榭里,再也找不回来。时代在发展,女人们、男人们越来越喜欢成品金银饰,嫌手工打制的金银饰粗陋,不时髦。顺天应地,李八爷的徒弟们、晚辈后生们,一个个都闯出了酱巷,在小城繁华大街、热闹卖场,开了一家又一家金银珠宝店,专卖黄金珠宝成品,生意火得一塌糊涂。
⑦李八爷对此极为不屑:“手艺人,哪能不靠手艺吃饭?”
⑧“手艺人,怎能成了买卖人?”
⑨“手艺人,不能这样没有出息呀!”
⑩李八爷一口一个“手艺人”,显然,他对自己“手艺人”的身份极为看重,觉得这是他一生最闪亮、最完美的标签。
“真不靠手艺吃饭了!”
“手艺人也得养家糊口哇!”
“金银匠卖成品金银饰,怎就没出息?”
徒弟家旺心中不服,经常这样嘀咕着反击。
家旺惦记着师父咧,多次上门要李八爷去他店里“坐堂”,啥事都不用管,只要坐在那里就行。他知道,师父李八爷的名字,就是小城独一无二的金字招牌,是一等一的手艺,是一等一的信誉,是一等一的分量。只要他在,店里生意一定会更加红火。
李八爷直接拒绝:“我是手艺人,不当门神。”
家旺气恼,暗自嘟囔:“都啥时代了,机器化大生产不比你那敲敲打打强?真是老顽固,老固执,老守旧,老执拗,老拘泥,老榆木疙瘩,老秤砣子。”
李八爷耳朵贼精,好似听见,回首怒斥:“说啥嘞?”
家旺一脑门的汗,支支吾吾,撒丫子逃远了。
眼见没客人上门,李八爷索性搬出小天平、拉丝板、拉丝钳、嵌槽、焊枪、印泥、喷枪、坩埚这些“老伙计”,打细微如1克的项链,拉粗壮如120克的手链。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蕊重重何俗甚”。总之,精美绝伦。
D
10.(4分)请从李八爷的角度概括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酱巷无酱却有名,家家户户是金银匠,李八爷手艺最精湛。(也可表述为:回想以前酱巷的热闹/回忆酱巷的过去/李八爷手艺最精湛/李八爷为过去而骄傲/李八爷吹嘘过去。)
李八爷断然拒绝徒弟家旺的多次邀请。(也可表述为:李八爷拒绝徒弟邀请/李八爷不听劝告/李八爷不和徒弟同流合污/李八爷不愿当门神。)
11.(3分)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句。
棱角分明的金块,经过李八爷一通琢磨,真个是“揉破黄金万点轻”,真个是“蛾儿雪柳黄金缕”,真个是“梅蕊重重何俗甚”。
这句话运用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所引用古诗句中“万点轻”“黄金缕”“梅蕊重重”等词,生动展现了李八爷琢制的金饰之轻、薄、精美的特点,表现了李八爷琢制技艺的精湛,同时增添了文章的诗意和文采。
12.(3分)小说中的人物设置往往别具匠心,试分析徒弟家旺在小说中的作用。
①人物形象上,徒弟家旺的追名逐利与李八爷的淡泊名利形成鲜明对比,更能突显李八爷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执着;②小说内容上,徒弟家旺的言辞和邀请都透露出当下民间手工艺日趋没落的无奈现状,更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