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10主题十 诚信之花开遍校园
班级正在开展“诚信之花开遍校园”的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2分)右图是小鄂展示的“信”的早期写法(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辛”字加个“口”字构成),请你据此揣测一下古人对“信”字的理解。用一句话说说:人说出的话,哪怕很辛苦也要做到。
2.(2分)下面是小鄂整理的关于“信”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信”字的词语。
“信”的本义 “信”的引申义 含“信”的词语
言语真实 诚实不欺 诚信
消息,音讯 ①音信
任意,听任 ②信口开河
3.(2分)对联组小轩同学在书中找到一副有关诚信的对联,下联有两处沾染了墨汁模糊不清了,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她确认。( A )
上联:八方树新风,诚信当如嵩岳重
下联:________圆美梦,文明恰似________
A.九州 大河长 B.人人 天地广
C.九州 天地广 D.人人 大河长
【解析】A.根据对联特点,可知“八方”与“九州”相对,下联的尾字为平声,应选择“长”。
4.(3分)活动结束后,学校把同学们的活动成果整理成册,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为封面标题。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示例一:我选甲。风格古朴的篆书,其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我们要继往开来,继承传统美德,不断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示例二:我选乙。工整规范、字形端正的楷书,不仅体现了做人要守规矩,为人正直方正,还体现了诚信的价值追求,意蕴深远。
5.(8分)同学们准备把下列诗文名句写在书签上,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请你补充。
“三军可夺帅也,①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志向;“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③壮心不已”展现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杨花榆荚无才思,④惟解漫天作雪飞”蕴含着要抓住时机,趁势而进的哲理;“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不惧得失,希望无限的道理;“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前进的路无论多么曲折,不要灰心丧气,坚持就会有新的发现;“⑦长风破浪会有时,⑧直挂云帆济沧海”
告诉我们要勇往直前,去实现心中的理想和目标。
6.(3分)小北梳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黝(yòu)黑 B.推崇(cóng)
(2)容易写错的词:A.美伦美奂 B.诚慌诚恐
(3)容易说错的话:A.这是我的大作,请各位老师多多指点。 B.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诚信。
(1)A.黝(yǒu)黑;B.推崇(chóng)
(2)A.美轮美奂;B.诚惶诚恐
(3)A.“大作”改为“拙作”;B.应在“诚信”后加上“的意识”。
提分小卷10
(总分:38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学习活动,小荆和小楚特邀你请你参与。
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大多会充分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有的像炽热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________的大海,有的像旋律优美的赞歌。当然也有与此________的,那就是比较含蓄地表达情感。这种方式似乎并不强劲猛烈,但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yì,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情感的qū折回旋,领悟到更多的________。无论作者采取哪种方式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1.(2分)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炽( chì )热 言外之yì( 意 ) qū( 曲 )折 诚挚( zhì )
2.(2分)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呼啸 天壤之别 意愿
B.呼啸 大相径庭 意蕴
C.呼唤 天壤之别 意蕴
D.呼唤 大相径庭 意愿
【解析】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呼唤:呼喊、召唤(多用于抽象方面)。天壤之别:指高天和平地的区别,极言差别之大。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意愿: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意蕴:人在素材中所见到的意义,如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故选B。
3.(2分)小楚想到了有关孙悟空的一副对联,但记得不全,请你帮忙补充。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上联:金猴奋起________棒
下联:玉宇________万里埃
A.金箍 澄清 B.金箍 琼楼
C.千钧 澄清 D.千钧 琼楼
【解析】C.根据对联词性相同的特点:奋起——澄清,万里——千钧。
4.(3分)小荆在活动中发现下列句子存在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我因身体不适不能参与此次活动,特向您请假,请务必批准!
②一本书内容的好坏,不在于辞藻华丽,而在于它蕴含的思想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③闻一多生前最后一次演讲,震耳欲聋。
①去掉“务必”;②将“的好坏”改为“好”;③将“震耳欲聋”改为“振聋发聩”。
5.(3分)(2024·辽宁)请从下图中选取一个人物。根据图中提示,结合所选人物的一次选择经历写出你感悟到的精神品质。
示例一:从唐三藏对磨难与安逸的选择中,我深深领悟到了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和慈悲为怀这三种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示例二:鲁迅从学医到从文的选择,展现了他勇于担当、独立思考和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他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进、追求进步的重要动力。
示例三:简·爱对自我人生道路的选择让我深刻感悟到了自尊自爱、追求真爱与平等以及勇敢与坚忍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简·爱个人魅力的体现,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6.(8分)品读诗词,汲取力量。请将下列表格中的诗词补充完整。
诗词绘景 白居易眼中的春景是充满生机的,“几处早莺争暖树,①谁家新燕啄春泥”;郦道元眼中的夏水是迅疾有力的,“夏水襄陵,②沿溯阻绝”;马致远笔下的秋景是萧瑟苍凉的,“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岑参笔下的冬景是奇异壮丽的,“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词寄情 客路他乡的王湾借“雁”表达强烈的思乡情,“乡书何处达?⑤归雁洛阳边”;出使边塞的王维借“雁”表达孤寂的情怀,“征蓬出汉塞,⑥归雁入胡天”。
诗词言志 陆游屡遭排斥,仍独立不倚,坚持正义,借梅花抒写内心,“⑦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李白面对人生挫折,仍坚定信心,重新鼓起勇气,“乘风破浪会有时,⑧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古诗阅读(4分)
过彭泽
解 缙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不见陶彭泽①,湓城②起暮鸦。
【注释】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任彭泽令,故称。②湓(pén)城:指九江城。
7.(2分)批注一:炼字。诗歌颈联中“添”“泛”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添”字写出官舍之柳绿意更浓,一个“泛”字写出驿楼之花香气四溢。
8.(2分)批注二:传情。诗歌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傍晚之景,天然清丽;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三、记叙文阅读(14分)
青石板路
李汉荣
①没有一条路能把我们领回到过去,但是青石板路能。青石板路,它就是过去,你站在上面,就是站在过去的时光里面。
②它青灰色的皮肤上,烙满了各种痕迹。低下头来——如果你是个喜欢凝视的人,你一定要低下头来,在时间面前,你只有低下头,才能看见时间的秘密。
③古老的青灰色石板,它多古老呢?据说它是宋朝的一段路面,够老了吧。现在,你和古老面对面,你和时光面对面,你看见多少细节,都藏在时光的容颜里。
④你看见牛蹄踩下去的凹痕,你看见宋朝的牛、明朝的牛、清朝的牛、民国的牛,嚼着一样的青草,迈着相似的牛步。它们一生重复着上山下山的路,几乎每一天都要经过这段青石板路,它们或许也喜欢这段路吧,因为它们发现:这段路不陡,也不泥泞,这段路上没有追赶和鞭子,这段路不需要它们负重拉犁,青石板上不种植什么,青石板上只需要放松行走,于是它们全都放松下来,也放慢下来。这时,你会从这散漫的蹄痕里,看见那散漫的黄昏、散漫的牛、散漫的夕阳、散漫的古代生活。
⑤你会从众多牛蹄痕之间,看见少许马的蹄痕。那是哪个朝代,这里出过一个进士,他成了朝廷的官人,但是他不习惯匍匐在一堆帽子和官衔里,他想念那被轿子和文牍隔离了的亲爱的南山,他想念月夜里的田园,想念故乡的青石板。他早早地托病辞官,带回很多书,骑回一匹马,马背驮着那个朝代的明月清风和琴棋书画。他回乡办学收徒,授业传道,闲时就骑马漫游,踏雪访梅,寄情山水。你看见那深深浅浅的蹄痕了吗?一匹马行走在一群牛中间,诗书行走在青草中间,儒雅行走在质朴中间,马粪和牛粪都成了庄稼的肥料,马蹄和牛蹄都成了岁月的回声。后来,这里一直延续着办学、读书、吟诗的儒风,是否与那匹马、与马背上的那个人有关呢?你无法考证,但当你低下头来,你看见了马蹄,你听见了在那些霜晨月夜里,马蹄敲出清寂的声音。那个年代远去了,但留下了马蹄,马蹄曾经为一首田园诗押韵,为一个村庄的记忆押韵。
⑥你还会看见什么呢?你不愿从历史的磁场里迅速抽身,你愿长时间逗留在时光长久逗留过的地方。
⑦这时,你看见密集的鞋的印子,布鞋、草鞋、棉鞋、单鞋、绣花鞋、大鞋、小鞋、宽鞋、瘦鞋——数不清的鞋子们走过去,声音踩着声音走过去,鞋底贴着鞋底走过去。是的,是鞋底,青石板把每一双走过去的鞋底看得最清楚,鞋面是属于人看的,鞋底是属于路看的,看鞋底,这是路的职业。青石板看清了,也记住了每一双鞋底,记住了每一个年代的鞋底,不管是民间的样式,还是官家的样式,不管是细针密线,还是粗针疏线,不管走得慢,还是走得急,不管鞋印是深是浅,不管鞋们有着怎样的鞋面,不管鞋们的目的地是什么,青石板记住了,所有的鞋底上都有母亲的针脚,都有母亲的手纹。世世代代的鞋走过去了,母亲们的针脚和手纹,反复抚摸着青石板,那其实是母亲们的手在反复抚摸。青石板就在母亲们的抚摸里,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衰老,它一直保持着它的青灰色,那最初的青春容颜。
⑧青石板保持着它千百年前的样子,甚至保持着它千万年前的样子——在它没有下山之前,它见过女娲补天,那时候,它是青石山上的青石头,它青灰的眸子映照了女娲的身影;它下山之后,成为一段青石板路,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无论显赫的王朝或迷乱的年月,都必须经过这段路才能把那个年代走完,把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走完。青石板是录音的光盘,如实录下了时光的足音和生活的口音,可惜我们还没有破译的技术,更由于我们的耳朵里灌进了太多现代的水泥,我们习惯了噪音的轰炸和谎言的诱拐,我们失去了微妙真切的听力,我们已经听不见时光深处的声音,听不见任何深沉的声音。
⑨此时,我执意从密集的高速路网里逃出,从高速的夹击里、从机械的追赶和围困里逃出,撤退到这段青石板路上,撤退到这段古老的缓慢里。我缓慢地走着,有时就蹲下来,低下头,与时光面对面,凝视,聆听,感到天长地久的岁月,踏踏而来。
9.(4分)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10.(4分)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这时,你看见密集的鞋的印子,布鞋、草鞋、棉鞋、单鞋、绣花鞋、大鞋、小鞋、宽鞋、瘦鞋——数不清的鞋子们走过去,声音踩着声音走过去,鞋底贴着鞋底走过去。(句中的加点词,能否改成“各种各样的鞋子”?为什么?)
不可以。鞋印代表人们的行走和生活痕迹,作者列举了各种鞋子的类型、尺寸和样式,写出了走过青石板的路人繁多,年龄参差、身份各异,暗示着青石板路历史悠久,见证了无数的变迁。
(2)在它没有下山之前,它见过女娲补天,那时候,它是青石山上的青石头,它青灰的眸子映照了女娲的身影。(作者为什么由青石板联想到“女娲”?)
“女娲补天”的故事代表着遥远的过去和古老的传说,将青石板路的年代追溯到远古时代,突出了它的历史悠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厚重感、艺术感染力和神秘色彩。
11.(3分)第⑤段中进士形象寄寓着作者的人格追求。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进士形象的理解。
他因不满官场,托病辞官,是一个身正有傲骨、淡泊名利的士人形象;他带回很多书、驮回琴棋书画,是一个学识渊博(学富五车)的士人形象;他回乡办学、传道授业,是一个心系桑梓的士人形象;他骑马漫游,踏雪寻梅,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有生活情趣的士人形象。文中的进士集儒家各种美好品德于一身。
12.(3分)作者凝视青石板路,引发了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联系链接材料,并结合全文内容进行阐述。
链接材料 写作的意义就在于对存在的真相和生命体验作深度呈现和揭示。——李汉荣
作者凝视青石板路,看到了各种凹痕,由此联想到牛蹄痕、马蹄痕以及过去的各种生活场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深远,表达了对散漫诗意、淡泊闲适的生活的向往。此外,又由凹痕联想到鞋印及背后的温情。青石板路见证了过去缓慢时光里的惬意、温暖及诗意,即使在密集、高速、机械的时代,它始终保持最初的样子。作者借此抒发独特的生命体验:慢下来,与时光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岁月的天长地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5张PPT)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主题十 诚信之花开遍校园
班级正在开展“诚信之花开遍校园”的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2分)右图是小鄂展示的“信”的早期写法(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辛”字加个“口”字构成),请你据此揣测一下古人对“信”字的理解。用一句话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说出的话,哪怕很辛苦也要做到。
2.(2分)下面是小鄂整理的关于“信”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信”字的词语。
“信”的本义 “信”的引申义 含“信”的词语
言语真实 诚实不欺 诚信
消息,音讯 ①______
任意,听任 ②__________
音信
信口开河
3.(2分)对联组小轩同学在书中找到一副有关诚信的对联,下联有两处沾染了墨汁模糊不清了,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她确认。( )
上联:八方树新风,诚信当如嵩岳重
下联:________圆美梦,文明恰似________
A.九州 大河长 B.人人 天地广
C.九州 天地广 D.人人 大河长
【解析】A.根据对联特点,可知“八方”与“九州”相对,下联的尾字为平声,应选择“长”。
A
4.(3分)活动结束后,学校把同学们的活动成果整理成册,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为封面标题。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示例一:我选甲。风格古朴的篆书,其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我们要继往开来,继承传统美德,不断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示例二:我选乙。工整规范、字形端正的楷书,不仅体现了做人要守规矩,为人正直方正,还体现了诚信的价值追求,意蕴深远。
5.(8分)同学们准备把下列诗文名句写在书签上,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请你补充。
“三军可夺帅也,①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志向;“②_____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③__________”展现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杨花榆荚无才思,④________________”蕴含着要抓住时机,趁势而进的哲理;“⑤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不惧得失,希望无限的道理;“⑥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前进的路无论多么曲折,不要灰心丧气,坚持就会有新的发现;“⑦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勇往直前,去实现心中的理想和目标。
匹夫不可夺志也
老骥伏枥
壮心不已
惟解漫天作雪飞
沉舟侧畔千帆过
山重水复疑无路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6.(3分)小北梳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黝(yòu)黑 B.推崇(cóng)
(2)容易写错的词:A.美伦美奂 B.诚慌诚恐
(3)容易说错的话:A.这是我的大作,请各位老师多多指点。 B.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诚信。
(1)A.黝(yǒu)黑;B.推崇(chóng)
(2)A.美轮美奂;B.诚惶诚恐
(3)A.“大作”改为“拙作”;B.应在“诚信”后加上“的意识”。
提分冲刺小卷(十)
(总分:36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学习活动,小荆和小楚特邀你请你参与。
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大多会充分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有的像炽热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________的大海,有的像旋律优美的赞歌。当然也有与此________的,那就是比较含蓄地表达情感。这种方式似乎并不强劲猛烈,但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yì,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情感的qū折回旋,领悟到更多的________。无论作者采取哪种方式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1.(2分)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炽( )热 言外之yì( ) qū( )折 诚挚( )
chì
意
曲
zhì
2.(2分)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呼啸 天壤之别 意愿
B.呼啸 大相径庭 意蕴
C.呼唤 天壤之别 意蕴
D.呼唤 大相径庭 意愿
【解析】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呼唤:呼喊、召唤(多用于抽象方面)。天壤之别:指高天和平地的区别,极言差别之大。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意愿: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意蕴:人在素材中所见到的意义,如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故选B。
B
3.(2分)小楚想到了有关孙悟空的一副对联,但记得不全,请你帮忙补充。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金猴奋起________棒
下联:玉宇________万里埃
A.金箍 澄清 B.金箍 琼楼
C.千钧 澄清 D.千钧 琼楼
【解析】C.根据对联词性相同的特点:奋起——澄清,万里——千钧。
C
4.(3分)小荆在活动中发现下列句子存在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我因身体不适不能参与此次活动,特向您请假,请务必批准!
②一本书内容的好坏,不在于辞藻华丽,而在于它蕴含的思想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③闻一多生前最后一次演讲,震耳欲聋。
①去掉“务必”;②将“的好坏”改为“好”;③将“震耳欲聋”改为“振聋发聩”。
5.(3分)(2024·辽宁)请从下图中选取一个人物。根据图中提示,结合所选人物的一次选择经历写出你感悟到的精神品质。
示例一:从唐三藏对磨难与安逸的选择中,我深深领悟到了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和慈悲为怀这三种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示例二:鲁迅从学医到从文的选择,展现了他勇于担当、独立思考和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他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进、追求进步的重要动力。
示例三:简·爱对自我人生道路的选择让我深刻感悟到了自尊自爱、追求真爱与平等以及勇敢与坚忍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简·爱个人魅力的体现,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6.(8分)品读诗词,汲取力量。请将下列表格中的诗词补充完整。
诗词绘景 白居易眼中的春景是充满生机的,“几处早莺争暖树,①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眼中的夏水是迅疾有力的,“夏水襄陵,②__________”;马致远笔下的秋景是萧瑟苍凉的,“③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岑参笔下的冬景是奇异壮丽的,“④________________,千树万树梨花开”。
谁家新燕啄春泥
沿溯阻绝
枯藤老树昏鸦
忽如一夜春风来
诗词寄情 客路他乡的王湾借“雁”表达强烈的思乡情,“乡书何处达?⑤____________”;出使边塞的王维借“雁”表达孤寂的情怀,“征蓬出汉塞,⑥____________”。
诗词言志 陆游屡遭排斥,仍独立不倚,坚持正义,借梅花抒写内心,“⑦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李白面对人生挫折,仍坚定信心,重新鼓起勇气,“乘风破浪会有时,⑧________________”。
归雁洛阳边
归雁入胡天
零落成泥碾作尘
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古诗阅读(4分)
过彭泽
解 缙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不见陶彭泽①,湓城②起暮鸦。
【注释】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任彭泽令,故称。②湓(pén)城:指九江城。
7.(2分)批注一:炼字。诗歌颈联中“添”“泛”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添”字写出官舍之柳绿意更浓,一个“泛”字写出__________________。
8.(2分)批注二:传情。诗歌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傍晚之景,天然清丽;尾联流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驿楼之花香气四溢
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
三、记叙文阅读(14分)
青石板路
李汉荣
①没有一条路能把我们领回到过去,但是青石板路能。青石板路,它就是过去,你站在上面,就是站在过去的时光里面。
②它青灰色的皮肤上,烙满了各种痕迹。低下头来——如果你是个喜欢凝视的人,你一定要低下头来,在时间面前,你只有低下头,才能看见时间的秘密。
③古老的青灰色石板,它多古老呢?据说它是宋朝的一段路面,够老了吧。现在,你和古老面对面,你和时光面对面,你看见多少细节,都藏在时光的容颜里。
④你看见牛蹄踩下去的凹痕,你看见宋朝的牛、明朝的牛、清朝的牛、民国的牛,嚼着一样的青草,迈着相似的牛步。它们一生重复着上山下山的路,几乎每一天都要经过这段青石板路,它们或许也喜欢这段路吧,因为它们发现:这段路不陡,也不泥泞,这段路上没有追赶和鞭子,这段路不需要它们负重拉犁,青石板上不种植什么,青石板上只需要放松行走,于是它们全都放松下来,也放慢下来。这时,你会从这散漫的蹄痕里,看见那散漫的黄昏、散漫的牛、散漫的夕阳、散漫的古代生活。
⑤你会从众多牛蹄痕之间,看见少许马的蹄痕。那是哪个朝代,这里出过一个进士,他成了朝廷的官人,但是他不习惯匍匐在一堆帽子和官衔里,他想念那被轿子和文牍隔离了的亲爱的南山,他想念月夜里的田园,想念故乡的青石板。他早早地托病辞官,带回很多书,骑回一匹马,马背驮着那个朝代的明月清风和琴棋书画。他回乡办学收徒,授业传道,闲时就骑马漫游,踏雪访梅,寄情山水。你看见那深深浅浅的蹄痕了吗?一匹马行走在一群牛中间,诗书行走在青草中间,儒雅行走在质朴中间,马粪和牛粪都成了庄稼的肥料,马蹄和牛蹄都成了岁月的回声。后来,这里一直延续着办学、读书、吟诗的儒风,是否与那匹马、与马背上的那个人有关呢?你无法考证,但当你低下头来,你看见了马蹄,你听见了在那些霜晨月夜里,马蹄敲出清寂的声音。那个年代远去了,但留下了马蹄,马蹄曾经为一首田园诗押韵,为一个村庄的记忆押韵。
⑥你还会看见什么呢?你不愿从历史的磁场里迅速抽身,你愿长时间逗留在时光长久逗留过的地方。
⑦这时,你看见密集的鞋的印子,布鞋、草鞋、棉鞋、单鞋、绣花鞋、大鞋、小鞋、宽鞋、瘦鞋——数不清的鞋子们走过去,声音踩着声音走过去,鞋底贴着鞋底走过去。是的,是鞋底,青石板把每一双走过去的鞋底看得最清楚,鞋面是属于人看的,鞋底是属于路看的,看鞋底,这是路的职业。青石板看清了,也记住了每一双鞋底,记住了每一个年代的鞋底,不管是民间的样式,还是官家的样式,不管是细针密线,还是粗针疏线,不管走得慢,还是走得急,
不管鞋印是深是浅,不管鞋们有着怎样的鞋面,不管鞋们的目的地是什么,青石板记住了,所有的鞋底上都有母亲的针脚,都有母亲的手纹。世世代代的鞋走过去了,母亲们的针脚和手纹,反复抚摸着青石板,那其实是母亲们的手在反复抚摸。青石板就在母亲们的抚摸里,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衰老,它一直保持着它的青灰色,那最初的青春容颜。
⑧青石板保持着它千百年前的样子,甚至保持着它千万年前的样子——在它没有下山之前,它见过女娲补天,那时候,它是青石山上的青石头,它青灰的眸子映照了女娲的身影;它下山之后,成为一段青石板路,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无论显赫的王朝或迷乱的年月,都必须经过这段路才能把那个年代走完,把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走完。青石板是录音的光盘,如实录下了时光的足音和生活的口音,可惜我们还没有破译的技术,更由于我们的耳朵里灌进了太多现代的水泥,我们习惯了噪音的轰炸和谎言的诱拐,我们失去了微妙真切的听力,我们已经听不见时光深处的声音,听不见任何深沉的声音。
⑨此时,我执意从密集的高速路网里逃出,从高速的夹击里、从机械的追赶和围困里逃出,撤退到这段青石板路上,撤退到这段古老的缓慢里。我缓慢地走着,有时就蹲下来,低下头,与时光面对面,凝视,聆听,感到天长地久的岁月,踏踏而来。
9.(4分)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不可以。鞋印代表人们的行走和生活痕迹,作者列举了各种鞋子的类型、尺寸和样式,写出了走过青石板的路人繁多,年龄参差、身份各异,暗示着青石板路历史悠久,见证了无数的变迁。
(2)在它没有下山之前,它见过女娲补天,那时候,它是青石山上的青石头,它青灰的眸子映照了女娲的身影。(作者为什么由青石板联想到“女娲”?)
“女娲补天”的故事代表着遥远的过去和古老的传说,将青石板路的年代追溯到远古时代,突出了它的历史悠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厚重感、艺术感染力和神秘色彩。
11.(3分)第⑤段中进士形象寄寓着作者的人格追求。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进士形象的理解。
他因不满官场,托病辞官,是一个身正有傲骨、淡泊名利的士人形象;他带回很多书、驮回琴棋书画,是一个学识渊博(学富五车)的士人形象;他回乡办学、传道授业,是一个心系桑梓的士人形象;他骑马漫游,踏雪寻梅,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有生活情趣的士人形象。文中的进士集儒家各种美好品德于一身。
12.(3分)作者凝视青石板路,引发了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联系链接材料,并结合全文内容进行阐述。
链接材料 写作的意义就在于对存在的真相和生命体验作深度呈现和揭示。——李汉荣
作者凝视青石板路,看到了各种凹痕,由此联想到牛蹄痕、马蹄痕以及过去的各种生活场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深远,表达了对散漫诗意、淡泊闲适的生活的向往。此外,又由凹痕联想到鞋印及背后的温情。青石板路见证了过去缓慢时光里的惬意、温暖及诗意,即使在密集、高速、机械的时代,它始终保持最初的样子。作者借此抒发独特的生命体验:慢下来,与时光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岁月的天长地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10主题十 诚信之花开遍校园
班级正在开展“诚信之花开遍校园”的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2分)右图是小鄂展示的“信”的早期写法(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辛”字加个“口”字构成),请你据此揣测一下古人对“信”字的理解。用一句话说说:人说出的话,哪怕很辛苦也要做到。
2.(2分)下面是小鄂整理的关于“信”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信”字的词语。
“信”的本义 “信”的引申义 含“信”的词语
言语真实 诚实不欺 诚信
消息,音讯 ①音信
任意,听任 ②信口开河
3.(2分)对联组小轩同学在书中找到一副有关诚信的对联,下联有两处沾染了墨汁模糊不清了,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她确认。( A )
上联:八方树新风,诚信当如嵩岳重
下联:________圆美梦,文明恰似________
A.九州 大河长 B.人人 天地广
C.九州 天地广 D.人人 大河长
【解析】A.根据对联特点,可知“八方”与“九州”相对,下联的尾字为平声,应选择“长”。
4.(3分)活动结束后,学校把同学们的活动成果整理成册,要从以下两幅字中选择一幅作为封面标题。请你选择并说明理由。
示例一:我选甲。风格古朴的篆书,其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象征,我们要继往开来,继承传统美德,不断将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示例二:我选乙。工整规范、字形端正的楷书,不仅体现了做人要守规矩,为人正直方正,还体现了诚信的价值追求,意蕴深远。
5.(8分)同学们准备把下列诗文名句写在书签上,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请你补充。
“三军可夺帅也,①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志向;“②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③壮心不已”展现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杨花榆荚无才思,④惟解漫天作雪飞”蕴含着要抓住时机,趁势而进的哲理;“⑤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告诉我们不惧得失,希望无限的道理;“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告诉我们前进的路无论多么曲折,不要灰心丧气,坚持就会有新的发现;“⑦长风破浪会有时,⑧直挂云帆济沧海”
告诉我们要勇往直前,去实现心中的理想和目标。
6.(3分)小北梳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黝(yòu)黑 B.推崇(cóng)
(2)容易写错的词:A.美伦美奂 B.诚慌诚恐
(3)容易说错的话:A.这是我的大作,请各位老师多多指点。 B.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树立诚信。
(1)A.黝(yǒu)黑;B.推崇(chóng)
(2)A.美轮美奂;B.诚惶诚恐
(3)A.“大作”改为“拙作”;B.应在“诚信”后加上“的意识”。
提分小卷10
(总分:38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的学习活动,小荆和小楚特邀你请你参与。
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大多会充分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有的像炽热耀眼的阳光,有的像奔腾________的大海,有的像旋律优美的赞歌。当然也有与此________的,那就是比较含蓄地表达情感。这种方式似乎并不强劲猛烈,但蕴含着丰富的言外之yì,可以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情感的qū折回旋,领悟到更多的________。无论作者采取哪种方式表达情感,情感本身必须真实诚挚。
1.(2分)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炽( chì )热 言外之yì( 意 ) qū( 曲 )折 诚挚( zhì )
2.(2分)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呼啸 天壤之别 意愿
B.呼啸 大相径庭 意蕴
C.呼唤 天壤之别 意蕴
D.呼唤 大相径庭 意愿
【解析】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呼唤:呼喊、召唤(多用于抽象方面)。天壤之别:指高天和平地的区别,极言差别之大。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意愿:指个人对事物所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因此而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意蕴:人在素材中所见到的意义,如文学作品里面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即事物的内容或含义。故选B。
3.(2分)小楚想到了有关孙悟空的一副对联,但记得不全,请你帮忙补充。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上联:金猴奋起________棒
下联:玉宇________万里埃
A.金箍 澄清 B.金箍 琼楼
C.千钧 澄清 D.千钧 琼楼
【解析】C.根据对联词性相同的特点:奋起——澄清,万里——千钧。
4.(3分)小荆在活动中发现下列句子存在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我因身体不适不能参与此次活动,特向您请假,请务必批准!
②一本书内容的好坏,不在于辞藻华丽,而在于它蕴含的思想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③闻一多生前最后一次演讲,震耳欲聋。
①去掉“务必”;②将“的好坏”改为“好”;③将“震耳欲聋”改为“振聋发聩”。
5.(3分)(2024·辽宁)请从下图中选取一个人物。根据图中提示,结合所选人物的一次选择经历写出你感悟到的精神品质。
示例一:从唐三藏对磨难与安逸的选择中,我深深领悟到了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和慈悲为怀这三种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
示例二:鲁迅从学医到从文的选择,展现了他勇于担当、独立思考和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他个人成功的关键,也是激励后人不断前进、追求进步的重要动力。
示例三:简·爱对自我人生道路的选择让我深刻感悟到了自尊自爱、追求真爱与平等以及勇敢与坚忍这些宝贵的精神品质。这些品质不仅是简·爱个人魅力的体现,也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动力。
6.(8分)品读诗词,汲取力量。请将下列表格中的诗词补充完整。
诗词绘景 白居易眼中的春景是充满生机的,“几处早莺争暖树,①谁家新燕啄春泥”;郦道元眼中的夏水是迅疾有力的,“夏水襄陵,②沿溯阻绝”;马致远笔下的秋景是萧瑟苍凉的,“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岑参笔下的冬景是奇异壮丽的,“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词寄情 客路他乡的王湾借“雁”表达强烈的思乡情,“乡书何处达?⑤归雁洛阳边”;出使边塞的王维借“雁”表达孤寂的情怀,“征蓬出汉塞,⑥归雁入胡天”。
诗词言志 陆游屡遭排斥,仍独立不倚,坚持正义,借梅花抒写内心,“⑦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李白面对人生挫折,仍坚定信心,重新鼓起勇气,“乘风破浪会有时,⑧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古诗阅读(4分)
过彭泽
解 缙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不见陶彭泽①,湓城②起暮鸦。
【注释】①陶彭泽:晋陶渊明曾任彭泽令,故称。②湓(pén)城:指九江城。
7.(2分)批注一:炼字。诗歌颈联中“添”“泛”二字富有表现力,一个“添”字写出官舍之柳绿意更浓,一个“泛”字写出驿楼之花香气四溢。
8.(2分)批注二:传情。诗歌前三联写诗人乘船看见的彭泽县城傍晚之景,天然清丽;尾联流露了诗人追慕陶渊明恨不能一见之情。三、记叙文阅读(14分)
青石板路
李汉荣
①没有一条路能把我们领回到过去,但是青石板路能。青石板路,它就是过去,你站在上面,就是站在过去的时光里面。
②它青灰色的皮肤上,烙满了各种痕迹。低下头来——如果你是个喜欢凝视的人,你一定要低下头来,在时间面前,你只有低下头,才能看见时间的秘密。
③古老的青灰色石板,它多古老呢?据说它是宋朝的一段路面,够老了吧。现在,你和古老面对面,你和时光面对面,你看见多少细节,都藏在时光的容颜里。
④你看见牛蹄踩下去的凹痕,你看见宋朝的牛、明朝的牛、清朝的牛、民国的牛,嚼着一样的青草,迈着相似的牛步。它们一生重复着上山下山的路,几乎每一天都要经过这段青石板路,它们或许也喜欢这段路吧,因为它们发现:这段路不陡,也不泥泞,这段路上没有追赶和鞭子,这段路不需要它们负重拉犁,青石板上不种植什么,青石板上只需要放松行走,于是它们全都放松下来,也放慢下来。这时,你会从这散漫的蹄痕里,看见那散漫的黄昏、散漫的牛、散漫的夕阳、散漫的古代生活。
⑤你会从众多牛蹄痕之间,看见少许马的蹄痕。那是哪个朝代,这里出过一个进士,他成了朝廷的官人,但是他不习惯匍匐在一堆帽子和官衔里,他想念那被轿子和文牍隔离了的亲爱的南山,他想念月夜里的田园,想念故乡的青石板。他早早地托病辞官,带回很多书,骑回一匹马,马背驮着那个朝代的明月清风和琴棋书画。他回乡办学收徒,授业传道,闲时就骑马漫游,踏雪访梅,寄情山水。你看见那深深浅浅的蹄痕了吗?一匹马行走在一群牛中间,诗书行走在青草中间,儒雅行走在质朴中间,马粪和牛粪都成了庄稼的肥料,马蹄和牛蹄都成了岁月的回声。后来,这里一直延续着办学、读书、吟诗的儒风,是否与那匹马、与马背上的那个人有关呢?你无法考证,但当你低下头来,你看见了马蹄,你听见了在那些霜晨月夜里,马蹄敲出清寂的声音。那个年代远去了,但留下了马蹄,马蹄曾经为一首田园诗押韵,为一个村庄的记忆押韵。
⑥你还会看见什么呢?你不愿从历史的磁场里迅速抽身,你愿长时间逗留在时光长久逗留过的地方。
⑦这时,你看见密集的鞋的印子,布鞋、草鞋、棉鞋、单鞋、绣花鞋、大鞋、小鞋、宽鞋、瘦鞋——数不清的鞋子们走过去,声音踩着声音走过去,鞋底贴着鞋底走过去。是的,是鞋底,青石板把每一双走过去的鞋底看得最清楚,鞋面是属于人看的,鞋底是属于路看的,看鞋底,这是路的职业。青石板看清了,也记住了每一双鞋底,记住了每一个年代的鞋底,不管是民间的样式,还是官家的样式,不管是细针密线,还是粗针疏线,不管走得慢,还是走得急,不管鞋印是深是浅,不管鞋们有着怎样的鞋面,不管鞋们的目的地是什么,青石板记住了,所有的鞋底上都有母亲的针脚,都有母亲的手纹。世世代代的鞋走过去了,母亲们的针脚和手纹,反复抚摸着青石板,那其实是母亲们的手在反复抚摸。青石板就在母亲们的抚摸里,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衰老,它一直保持着它的青灰色,那最初的青春容颜。
⑧青石板保持着它千百年前的样子,甚至保持着它千万年前的样子——在它没有下山之前,它见过女娲补天,那时候,它是青石山上的青石头,它青灰的眸子映照了女娲的身影;它下山之后,成为一段青石板路,虽然地处偏僻,但是无论显赫的王朝或迷乱的年月,都必须经过这段路才能把那个年代走完,把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走完。青石板是录音的光盘,如实录下了时光的足音和生活的口音,可惜我们还没有破译的技术,更由于我们的耳朵里灌进了太多现代的水泥,我们习惯了噪音的轰炸和谎言的诱拐,我们失去了微妙真切的听力,我们已经听不见时光深处的声音,听不见任何深沉的声音。
⑨此时,我执意从密集的高速路网里逃出,从高速的夹击里、从机械的追赶和围困里逃出,撤退到这段青石板路上,撤退到这段古老的缓慢里。我缓慢地走着,有时就蹲下来,低下头,与时光面对面,凝视,聆听,感到天长地久的岁月,踏踏而来。
9.(4分)请根据文意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10.(4分)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这时,你看见密集的鞋的印子,布鞋、草鞋、棉鞋、单鞋、绣花鞋、大鞋、小鞋、宽鞋、瘦鞋——数不清的鞋子们走过去,声音踩着声音走过去,鞋底贴着鞋底走过去。(句中的加点词,能否改成“各种各样的鞋子”?为什么?)
不可以。鞋印代表人们的行走和生活痕迹,作者列举了各种鞋子的类型、尺寸和样式,写出了走过青石板的路人繁多,年龄参差、身份各异,暗示着青石板路历史悠久,见证了无数的变迁。
(2)在它没有下山之前,它见过女娲补天,那时候,它是青石山上的青石头,它青灰的眸子映照了女娲的身影。(作者为什么由青石板联想到“女娲”?)
“女娲补天”的故事代表着遥远的过去和古老的传说,将青石板路的年代追溯到远古时代,突出了它的历史悠久,丰富了文章的文化内涵,增强了厚重感、艺术感染力和神秘色彩。
11.(3分)第⑤段中进士形象寄寓着作者的人格追求。请结合内容,谈谈你对进士形象的理解。
他因不满官场,托病辞官,是一个身正有傲骨、淡泊名利的士人形象;他带回很多书、驮回琴棋书画,是一个学识渊博(学富五车)的士人形象;他回乡办学、传道授业,是一个心系桑梓的士人形象;他骑马漫游,踏雪寻梅,是一个热爱自然(寄情山水)、有生活情趣的士人形象。文中的进士集儒家各种美好品德于一身。
12.(3分)作者凝视青石板路,引发了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联系链接材料,并结合全文内容进行阐述。
链接材料 写作的意义就在于对存在的真相和生命体验作深度呈现和揭示。——李汉荣
作者凝视青石板路,看到了各种凹痕,由此联想到牛蹄痕、马蹄痕以及过去的各种生活场景,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深远,表达了对散漫诗意、淡泊闲适的生活的向往。此外,又由凹痕联想到鞋印及背后的温情。青石板路见证了过去缓慢时光里的惬意、温暖及诗意,即使在密集、高速、机械的时代,它始终保持最初的样子。作者借此抒发独特的生命体验:慢下来,与时光对话,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岁月的天长地久。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