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1_3大美湖北+提分小卷(学生本+教师本+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1_3大美湖北+提分小卷(学生本+教师本+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7 15:21:25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3主题三 大美湖北
班级举办“大美湖北”的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
1.(2分)“友”字是根据它的意义而造出来的。请你根据以下图片的信息,推测出古人造“友”字的意义:“友”字是伸出的两只手,或两手相握,指互相帮助,或者友好的意思。
2.(2分)下面是小鄂搜集的关于“友”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友”字的词语。
“友”的引申义 含“友”的词语
给予帮助或支持 出入相友
关系好,亲近 ①友爱(友好)
亲近相爱 ②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3.(2分)小鄂看到一副楹联,觉得联末两个词“浩浩”和“幽幽”值得反复吟咏。请你将这两个词还原到楹联中。
上联:黄鹤楼边春浩浩
下联:神农架上景幽幽
4.(3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游”在楚地,尽可怡情养性;“食”在湖北,尽可大快朵颐。小北设计了三则关于美食的宣传语,你最喜欢哪一则?请阐明理由。
A.豆皮儿与热干面,祖祖辈辈的情感密码。
B.天南海北,无论你在哪里,楚菜都在这里等你!
C.四方美食,难抵故乡烟火;千里风光,不及归家路途。
我最喜欢A/B/C(填序号),理由: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写出豆皮儿与热干面解锁了世世代代湖北人的情感记忆,体现湖北人对这两种美食的喜爱。构思巧妙,朗朗上口,易于传播。/运用拟人手法,将楚菜视为接待游客的友人,突出湖北人真诚热情的特点。生动传神,质朴亲切。/以四方美食衬故乡烟火,以千里风光衬归家路途,突出游子对家乡味道的思念和归家的渴望。运用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5.(8分)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来彰显锦绣中华的风采,请你补全诗文。
风景图片 作注诗句
  郦道元在《三峡》中描绘了“悬泉瀑布,①飞漱其间”的山水相映、动静结合的峻拔超脱画面。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刻画了山岭原野“②山随平野尽,③江入大荒流”的开阔气势。
  崔颢在《黄鹤楼》中展现了“④晴川历历汉阳树,⑤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草木丰茂。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摹了“⑥大漠孤烟直,⑦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美。
  祖国山川,或秀丽,或雄奇,都令人沉醉。难怪南朝梁的“山中宰相”陶弘景面对美景不由得赞美:⑧“实是欲界之仙都。”
6.(3分)小鄂梳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酝酿(liàng) B.绚(xùn)丽
(2)容易写错的词:A.刻骨明心 B.不屑置辨
(3)容易说错的话:A.夏天到了,务必来趟枝江金湖赏荷花吧。 B.老河口登云湖的气氛感拉满。
(1)A.酝酿(niàng);B.绚(xuàn)丽
(2)A.刻骨铭心;B.不屑置辩
(3)A.语气不得体,“务必”改为“总要”;B.“气氛”改为“氛围”。提分小卷3
            (总分:41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班级将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的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2分)“新”甲骨文作“”,从斤,从木,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木之始伐谓之新”中的“新”便是用其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谁家新燕啄在泥”中的“新”则引申为:刚开始出现的。
2.(2分)在我国,“新”文化意蕴丰富,深入人心。请你写出四个带“新”的成语。
日新月异 改过自新 焕然一新 记忆犹新(喜新厌旧、耳目一新等)
3.(2分)新春对联不可少,小文买了一副对联回家,请你帮忙确定上下联。
牛拱财门幸福长   燕衔喜信春光好
上联:燕衔喜信春光好
下联:牛拱财门幸福长
4.(8分)小文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古诗词尤其注意色彩的恰当运用。李贺的“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用“黑”“金”两色鲜明地表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王湾的“客路青山外,②行舟绿水前”用“青”“绿”两色描写了北固山山清水秀的景色;李白的“青山横北郭,③白水绕东城”从色彩角度勾勒出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杜甫的“俄顷风定云墨色,④秋天漠漠向昏黑”用“墨色”和“天黑”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孤苦悲凉的心境;岑参的“纷纷暮雪下辕门,⑤风掣红旗冻不翻”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⑥绿杨阴里白沙堤”借“绿”“白”两色极富视觉感地写出了西湖景色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白居易“满面尘灰烟火色,⑦两鬓苍苍十指黑”用“白”和“黑”两种鲜明的色彩表现卖炭翁生活的艰辛;秦观《行香子》中“⑧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从色彩的角度描绘了春满小园的景象。
5.(3分)下图是小语在活动中搜集到的两个门店招牌(左图是水果花店招牌,右图为鞋店招牌),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
示例一:左图招牌上面写着“水果”“花坊”四个大字,在中间用水果型底图,配上“果真好”,一语双关,说明水果很好,服务也真的好,吸引了消费者,下面写着经营的内容,有“精品水果、鲜花婚庆、婚车会议”,让人一目了然。整个招牌不仅端庄大气,而且内容易懂。
示例二:右图招牌取谐音“六六顺”,寓意吉祥,表示店里的鞋子能让你在人生道路上事事顺利,也指店里的生意能顺顺利利。
6.(3分)小鄂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匮(guì)乏 B.翘(qiào)首而望
(2)容易写错的词:A.相形见拙 B.半途而费
(3)容易说错的话:A.谢谢您聆听我们的心声,解答我们的疑惑。您一定要再来! B.湖北博物馆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1)A.匮(kuì)乏;B.翘(qiáo)首而望。
(2)A.相形见绌;B.半途而废。
(3)A.用错对象,“聆听”多指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聆听”改为“倾听”;B.语序不当,将“开展”和“策划”互换位置。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予性不爱观剧,在京师一席之费,动逾数十金。徒有应酬之劳,而无酣适之趣。不若以其费济困赈急,为人我利溥①(A)。予六旬之期,老妻礼佛时,忽念:诞日,例当设梨园宴亲友。吾家既不为此,胡不将此费制棉衣袴②百领,以施道路饥寒之人(B)?次日为余言,笑而许之。
予意欲归里时,仿陆梭山③居家之法:以一岁之费,分为十二股,一月用一分,每日于食用节省。月晦④之日则总一月之所馀别作一封以应贫寒之急。能多作好事一两件,其乐逾于日享大烹之奉多(C),但在勉力而行之。
(选自张英《聪训斋语》,有删改)
【注释】①溥(pǔ):大。②棉衣袴(kù):棉质的衣裤。③陆梭山:即陆九韶,南宋著名学者。④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7.(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动逾数十金 课内迁移(不敢稍逾约) 超过
(2)不若以其费济困赈急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救济
(3)忽念 查阅词典(①惦念,怀思;②思考,思虑;③诵读。) ②
(4)笑而许之 课内迁移(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应
8.(2分)请将“也”“矣”“乎”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也 )    B.(  乎 )    C.(  矣 )
9.(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月晦之日/则总一月之所馀/别作一封/以应贫寒之急。
10.(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徒有应酬之劳,而无酣适之趣。
只有应酬的劳累,却没有畅快舒适的乐趣。
11.(4分)君子的“德馨”在刘禹锡和张英两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甲】文中刘禹锡生活情趣高雅,远离世俗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表现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中张英不喜消遣、应酬之劳,愿意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费用去接济贫困百姓,表现出勤俭节约、助人为善的君子美德。
【乙文参考译文】
我生性不喜欢观看戏剧,在京城观看戏剧一个席位的费用,动辄就超过几十金。只有应酬的劳累,却没有畅快舒适的乐趣。比不上用这笔费用去救济贫困或危难的百姓,赈灾救急,帮助别人对我的益处很大。我六十岁那天,妻子在礼佛的时候,突然思考:生辰的那天,照例应该摆设梨园(戏剧演出)亲朋好友。我家既然不这样做,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制作百件棉质的衣裤,用来施舍给道路上那些饥饿受冻的人呢?第二天妻子对我说了这个想法,我笑着答应她。
我想着等返回家乡的时候,仿照陆梭山在家日常居住的方法:把一年的费用,分成十二份,一个月用一部分,每天在饮食用度上节制精简。每月的最后一天,就总结每个月剩余的部分,将剩余部分另外分成一份来接济贫寒人家的急需。能多做一两件好事,它的快乐大大超过每日享用丰盛的食物供给的快乐,只是需要努力去实行这件事。
三、议论文阅读(7分)
寻一缕书香:静心之处有桃源
胡 杨
①“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在浮躁的年代里,一本好书就能让人避开尘世的喧嚣,文字中所散发出的浓郁墨香,浸润心田,给人以静谧,给人以灵动。读书更讲究环境与心态,静心既是读书的前提,也是读书的结果。人只有在静下心来时才能读好书、读懂书,才能在书中觅得一处精神世界的桃花源。
②静心读书,是不少文学巨匠的“最爱”。守得心静如水的他们,著写了脍炙人口的精品。老子在周王室任守藏室史期间,静心攻读了千言万篇,使思想不断升华,写出了千古流传的《道德经》。翻开老子的《道德经》,洋洋洒洒,文句言简意奥,篇篇揭示了老子深邃的哲学思想。“清静以为天下正”,说的是人遇事要心静如水,清心寡欲,学会舍得,懂得放弃,不为一时之利所诱,不为一己之名所累。静以修身,怡情绵长,心底无私,历久弥坚。
③《荷塘月色》同样是一篇教人以静的佳作。读此篇,可看到朱自清独坐荷塘边,月色映照在碧水之中,耳边蛙声低吟,荷花幽香迷人。静静月夜产生了温馨意境:“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真可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意,令人流连忘返。那满池的荷香,满目的柔情,使读者浮想联翩,意犹未尽。一词一句透出静与美的意境,可谓妙笔生花。
④虽然文人墨客静心读书是平常之事,然而普通人要做到心无杂念、心静如水却是真的不容易。当代人读书,往往是在闲暇之余闹中取静,只有心无旁骛才有可能把文字读到心里。青年毛泽东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读书。毛泽东的成功,一部分要归功于他的静心,用比别人更静的心态,读比别人更精的书。一个人倘若静不下心,读书往往就变了味,纵使文章意味深长,也从中汲取不了丝毫精神养分。心怀烦躁就没有办法领会到书中的精髓,更无法获得知识和哲理带来的喜悦和生活的启迪。
⑤读书是一个提高思想境界、开阔自身视野的过程。烦躁之人,往往是一叶障目,缺乏思考的耐心,品味不到字里行间透露的道理。静心之人,不受外界环境、事物的干扰,不受世俗的偏见,求得深入其中,把心神融入书中,有如身临其境,这样才能感受至深,领悟深刻,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真正的意图,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最终获取书中内容的真实价值。
⑥诸葛亮《诫子书》有云:“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见,唯有静心读书,方可致远,方可明志;唯有静心读书,方可在尝遍艰辛后收获心灵的满足。“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人生真谛的道路无比坎坷,只有读书可以使我们驶入宁静的心灵港湾,拂去心灵的尘埃。
⑦“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静坐于屋中一隅,捧得一本名著,一字一句地咀嚼,一行一列地回味,畅游于古往今来大文豪们构筑的精神世界。此时,萦绕在灵魂深处的不再是世间的琐事,而是那经久不衰的书香。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2分)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本文第①段的画线句子,引出了对读书好处的论述,从而引出本文的观点“静心读书,才能觅得精神世界的桃花源”,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第③段举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荷塘月色》是一篇教人以静的佳作,一词一句透出静与美的意境,可谓妙笔生花。
C.本文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极具说服力,充分阐释了静心读书的意义和价值,使语言精辟隽永。
D.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文章本论部分从文学巨匠谈到普通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解析】B.结合第②段“静心读书,是不少文学巨匠的‘最爱’。守得心静如水的他们,著写了脍炙人口的精品”,第③段“《荷塘月色》同样是一篇教人以静的佳作”可知,举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守得心静如水的文学巨匠,著写了脍炙人口的精品”。
13.(3分)本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青年毛泽东在闹市读书,练就静心读书的本事,最终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当代人在闹中取静,只有心无旁骛才有可能把文字读到心里”的观点,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14.(2分)请简要梳理第⑤段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首先,①提出本段的观点:读书是一个提高思想境界、开阔自身视野的过程;

接着,从②反面和正面两个角度,用③道理论证的方法阐述了④只有静心之人才能真正读懂作者,获取书中内容的真实价值,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1.3主题三 大美湖北
班级举办“大美湖北”的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
1.(2分)“友”字是根据它的意义而造出来的。请你根据以下图片的信息,推测出古人造“友”字的意义:“友”字是伸出的两只手,或两手相握,指互相帮助,或者友好的意思。
2.(2分)下面是小鄂搜集的关于“友”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友”字的词语。
“友”的引申义 含“友”的词语
给予帮助或支持 出入相友
关系好,亲近 ①友爱(友好)
亲近相爱 ②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3.(2分)小鄂看到一副楹联,觉得联末两个词“浩浩”和“幽幽”值得反复吟咏。请你将这两个词还原到楹联中。
上联:黄鹤楼边春浩浩
下联:神农架上景幽幽
4.(3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游”在楚地,尽可怡情养性;“食”在湖北,尽可大快朵颐。小北设计了三则关于美食的宣传语,你最喜欢哪一则?请阐明理由。
A.豆皮儿与热干面,祖祖辈辈的情感密码。
B.天南海北,无论你在哪里,楚菜都在这里等你!
C.四方美食,难抵故乡烟火;千里风光,不及归家路途。
我最喜欢A/B/C(填序号),理由: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写出豆皮儿与热干面解锁了世世代代湖北人的情感记忆,体现湖北人对这两种美食的喜爱。构思巧妙,朗朗上口,易于传播。/运用拟人手法,将楚菜视为接待游客的友人,突出湖北人真诚热情的特点。生动传神,质朴亲切。/以四方美食衬故乡烟火,以千里风光衬归家路途,突出游子对家乡味道的思念和归家的渴望。运用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5.(8分)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来彰显锦绣中华的风采,请你补全诗文。
风景图片 作注诗句
  郦道元在《三峡》中描绘了“悬泉瀑布,①飞漱其间”的山水相映、动静结合的峻拔超脱画面。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刻画了山岭原野“②山随平野尽,③江入大荒流”的开阔气势。
  崔颢在《黄鹤楼》中展现了“④晴川历历汉阳树,⑤芳草萋萋鹦鹉洲”的草木丰茂。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摹了“⑥大漠孤烟直,⑦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美。
  祖国山川,或秀丽,或雄奇,都令人沉醉。难怪南朝梁的“山中宰相”陶弘景面对美景不由得赞美:⑧“实是欲界之仙都。”
6.(3分)小鄂梳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酝酿(liàng) B.绚(xùn)丽
(2)容易写错的词:A.刻骨明心 B.不屑置辨
(3)容易说错的话:A.夏天到了,务必来趟枝江金湖赏荷花吧。 B.老河口登云湖的气氛感拉满。
(1)A.酝酿(niàng);B.绚(xuàn)丽
(2)A.刻骨铭心;B.不屑置辩
(3)A.语气不得体,“务必”改为“总要”;B.“气氛”改为“氛围”。提分小卷3
            (总分:41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测评分数: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班级将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的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2分)“新”甲骨文作“”,从斤,从木,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木之始伐谓之新”中的“新”便是用其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谁家新燕啄在泥”中的“新”则引申为:刚开始出现的。
2.(2分)在我国,“新”文化意蕴丰富,深入人心。请你写出四个带“新”的成语。
日新月异 改过自新 焕然一新 记忆犹新(喜新厌旧、耳目一新等)
3.(2分)新春对联不可少,小文买了一副对联回家,请你帮忙确定上下联。
牛拱财门幸福长   燕衔喜信春光好
上联:燕衔喜信春光好
下联:牛拱财门幸福长
4.(8分)小文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古诗词尤其注意色彩的恰当运用。李贺的“①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用“黑”“金”两色鲜明地表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王湾的“客路青山外,②行舟绿水前”用“青”“绿”两色描写了北固山山清水秀的景色;李白的“青山横北郭,③白水绕东城”从色彩角度勾勒出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杜甫的“俄顷风定云墨色,④秋天漠漠向昏黑”用“墨色”和“天黑”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孤苦悲凉的心境;岑参的“纷纷暮雪下辕门,⑤风掣红旗冻不翻”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⑥绿杨阴里白沙堤”借“绿”“白”两色极富视觉感地写出了西湖景色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白居易“满面尘灰烟火色,⑦两鬓苍苍十指黑”用“白”和“黑”两种鲜明的色彩表现卖炭翁生活的艰辛;秦观《行香子》中“⑧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从色彩的角度描绘了春满小园的景象。
5.(3分)下图是小语在活动中搜集到的两个门店招牌(左图是水果花店招牌,右图为鞋店招牌),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
示例一:左图招牌上面写着“水果”“花坊”四个大字,在中间用水果型底图,配上“果真好”,一语双关,说明水果很好,服务也真的好,吸引了消费者,下面写着经营的内容,有“精品水果、鲜花婚庆、婚车会议”,让人一目了然。整个招牌不仅端庄大气,而且内容易懂。
示例二:右图招牌取谐音“六六顺”,寓意吉祥,表示店里的鞋子能让你在人生道路上事事顺利,也指店里的生意能顺顺利利。
6.(3分)小鄂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匮(guì)乏 B.翘(qiào)首而望
(2)容易写错的词:A.相形见拙 B.半途而费
(3)容易说错的话:A.谢谢您聆听我们的心声,解答我们的疑惑。您一定要再来! B.湖北博物馆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1)A.匮(kuì)乏;B.翘(qiáo)首而望。
(2)A.相形见绌;B.半途而废。
(3)A.用错对象,“聆听”多指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聆听”改为“倾听”;B.语序不当,将“开展”和“策划”互换位置。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予性不爱观剧,在京师一席之费,动逾数十金。徒有应酬之劳,而无酣适之趣。不若以其费济困赈急,为人我利溥①(A)。予六旬之期,老妻礼佛时,忽念:诞日,例当设梨园宴亲友。吾家既不为此,胡不将此费制棉衣袴②百领,以施道路饥寒之人(B)?次日为余言,笑而许之。
予意欲归里时,仿陆梭山③居家之法:以一岁之费,分为十二股,一月用一分,每日于食用节省。月晦④之日则总一月之所馀别作一封以应贫寒之急。能多作好事一两件,其乐逾于日享大烹之奉多(C),但在勉力而行之。
(选自张英《聪训斋语》,有删改)
【注释】①溥(pǔ):大。②棉衣袴(kù):棉质的衣裤。③陆梭山:即陆九韶,南宋著名学者。④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7.(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动逾数十金 课内迁移(不敢稍逾约) 超过
(2)不若以其费济困赈急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救济
(3)忽念 查阅词典(①惦念,怀思;②思考,思虑;③诵读。) ②
(4)笑而许之 课内迁移(安陵君其许寡人) 答应
8.(2分)请将“也”“矣”“乎”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也 )    B.(  乎 )    C.(  矣 )
9.(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月晦之日/则总一月之所馀/别作一封/以应贫寒之急。
10.(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徒有应酬之劳,而无酣适之趣。
只有应酬的劳累,却没有畅快舒适的乐趣。
11.(4分)君子的“德馨”在刘禹锡和张英两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甲】文中刘禹锡生活情趣高雅,远离世俗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表现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中张英不喜消遣、应酬之劳,愿意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费用去接济贫困百姓,表现出勤俭节约、助人为善的君子美德。
【乙文参考译文】
我生性不喜欢观看戏剧,在京城观看戏剧一个席位的费用,动辄就超过几十金。只有应酬的劳累,却没有畅快舒适的乐趣。比不上用这笔费用去救济贫困或危难的百姓,赈灾救急,帮助别人对我的益处很大。我六十岁那天,妻子在礼佛的时候,突然思考:生辰的那天,照例应该摆设梨园(戏剧演出)亲朋好友。我家既然不这样做,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制作百件棉质的衣裤,用来施舍给道路上那些饥饿受冻的人呢?第二天妻子对我说了这个想法,我笑着答应她。
我想着等返回家乡的时候,仿照陆梭山在家日常居住的方法:把一年的费用,分成十二份,一个月用一部分,每天在饮食用度上节制精简。每月的最后一天,就总结每个月剩余的部分,将剩余部分另外分成一份来接济贫寒人家的急需。能多做一两件好事,它的快乐大大超过每日享用丰盛的食物供给的快乐,只是需要努力去实行这件事。
三、议论文阅读(7分)
寻一缕书香:静心之处有桃源
胡 杨
①“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在浮躁的年代里,一本好书就能让人避开尘世的喧嚣,文字中所散发出的浓郁墨香,浸润心田,给人以静谧,给人以灵动。读书更讲究环境与心态,静心既是读书的前提,也是读书的结果。人只有在静下心来时才能读好书、读懂书,才能在书中觅得一处精神世界的桃花源。
②静心读书,是不少文学巨匠的“最爱”。守得心静如水的他们,著写了脍炙人口的精品。老子在周王室任守藏室史期间,静心攻读了千言万篇,使思想不断升华,写出了千古流传的《道德经》。翻开老子的《道德经》,洋洋洒洒,文句言简意奥,篇篇揭示了老子深邃的哲学思想。“清静以为天下正”,说的是人遇事要心静如水,清心寡欲,学会舍得,懂得放弃,不为一时之利所诱,不为一己之名所累。静以修身,怡情绵长,心底无私,历久弥坚。
③《荷塘月色》同样是一篇教人以静的佳作。读此篇,可看到朱自清独坐荷塘边,月色映照在碧水之中,耳边蛙声低吟,荷花幽香迷人。静静月夜产生了温馨意境:“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真可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意,令人流连忘返。那满池的荷香,满目的柔情,使读者浮想联翩,意犹未尽。一词一句透出静与美的意境,可谓妙笔生花。
④虽然文人墨客静心读书是平常之事,然而普通人要做到心无杂念、心静如水却是真的不容易。当代人读书,往往是在闲暇之余闹中取静,只有心无旁骛才有可能把文字读到心里。青年毛泽东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读书。毛泽东的成功,一部分要归功于他的静心,用比别人更静的心态,读比别人更精的书。一个人倘若静不下心,读书往往就变了味,纵使文章意味深长,也从中汲取不了丝毫精神养分。心怀烦躁就没有办法领会到书中的精髓,更无法获得知识和哲理带来的喜悦和生活的启迪。
⑤读书是一个提高思想境界、开阔自身视野的过程。烦躁之人,往往是一叶障目,缺乏思考的耐心,品味不到字里行间透露的道理。静心之人,不受外界环境、事物的干扰,不受世俗的偏见,求得深入其中,把心神融入书中,有如身临其境,这样才能感受至深,领悟深刻,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真正的意图,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最终获取书中内容的真实价值。
⑥诸葛亮《诫子书》有云:“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见,唯有静心读书,方可致远,方可明志;唯有静心读书,方可在尝遍艰辛后收获心灵的满足。“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人生真谛的道路无比坎坷,只有读书可以使我们驶入宁静的心灵港湾,拂去心灵的尘埃。
⑦“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静坐于屋中一隅,捧得一本名著,一字一句地咀嚼,一行一列地回味,畅游于古往今来大文豪们构筑的精神世界。此时,萦绕在灵魂深处的不再是世间的琐事,而是那经久不衰的书香。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2分)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本文第①段的画线句子,引出了对读书好处的论述,从而引出本文的观点“静心读书,才能觅得精神世界的桃花源”,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第③段举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荷塘月色》是一篇教人以静的佳作,一词一句透出静与美的意境,可谓妙笔生花。
C.本文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极具说服力,充分阐释了静心读书的意义和价值,使语言精辟隽永。
D.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文章本论部分从文学巨匠谈到普通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解析】B.结合第②段“静心读书,是不少文学巨匠的‘最爱’。守得心静如水的他们,著写了脍炙人口的精品”,第③段“《荷塘月色》同样是一篇教人以静的佳作”可知,举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守得心静如水的文学巨匠,著写了脍炙人口的精品”。
13.(3分)本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青年毛泽东在闹市读书,练就静心读书的本事,最终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当代人在闹中取静,只有心无旁骛才有可能把文字读到心里”的观点,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14.(2分)请简要梳理第⑤段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首先,①提出本段的观点:读书是一个提高思想境界、开阔自身视野的过程;

接着,从②反面和正面两个角度,用③道理论证的方法阐述了④只有静心之人才能真正读懂作者,获取书中内容的真实价值,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精练本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主题三 大美湖北
班级举办“大美湖北”的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
1.(2分)“友”字是根据它的意义而造出来的。请你根据以下图片的信息,推测出古人造“友”字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字是伸出的两只手,或两手相握,指互相
帮助,或者友好的意思。
2.(2分)下面是小鄂搜集的关于“友”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①②处分别补充一个含“友”字的词语。
“友”的引申义 含“友”的词语
给予帮助或支持 出入相友
关系好,亲近 ①_________________
亲近相爱 ②窈窕淑女,__________
友爱(友好)
琴瑟友之
3.(2分)小鄂看到一副楹联,觉得联末两个词“浩浩”和“幽幽”值得反复吟咏。请你将这两个词还原到楹联中。
上联:黄鹤楼边春______
下联:神农架上景______
浩浩
幽幽
4.(3分)“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游”在楚地,尽可怡情养性;“食”在湖北,尽可大快朵颐。小北设计了三则关于美食的宣传语,你最喜欢哪一则?请阐明理由。
A.豆皮儿与热干面,祖祖辈辈的情感密码。
B.天南海北,无论你在哪里,楚菜都在这里等你!
C.四方美食,难抵故乡烟火;千里风光,不及归家路途。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填序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写出豆皮儿与热干面解锁了世世代代湖北人的情感记忆,体现湖北人对这两种美食的喜爱。构思巧妙,朗朗上口,易于传播。/运用拟人手法,将楚菜视为接待游客的友人,突出湖北人真诚热情的特点。生动传神,质朴亲切。/以四方美食衬故乡烟火,以千里风光衬归家路途,突出游子对家乡味道的思念和归家的渴望。运用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风景图片 作注诗句
  郦道元在《三峡》中描绘了“悬泉瀑布,①__________”的山水相映、动静结合的峻拔超脱画面。
5.(8分)同学们在活动中搜集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来彰显锦绣中华的风采,请你补全诗文。
飞漱其间
风景图片 作注诗句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刻画了山岭原野“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的开阔气势。
  崔颢在《黄鹤楼》中展现了“④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的草木丰茂。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风景图片 作注诗句
  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摹了“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的雄奇壮美。
  祖国山川,或秀丽,或雄奇,都令人沉醉。难怪南朝梁的“山中宰相”陶弘景面对美景不由得赞美:⑧“________________。”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实是欲界之仙都
6.(3分)小鄂梳理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酝酿(liàng) B.绚(xùn)丽
(2)容易写错的词:A.刻骨明心 B.不屑置辨
(3)容易说错的话:A.夏天到了,务必来趟枝江金湖赏荷花吧。 B.老河口登云湖的气氛感拉满。
(1)A.酝酿(niàng);B.绚(xuàn)丽
(2)A.刻骨铭心;B.不屑置辩
(3)A.语气不得体,“务必”改为“总要”;B.“气氛”改为“氛围”。
提分冲刺小卷(三)
(总分:36分 建议用时:40分钟)
用斧子砍伐木材
刚开始出现的
2.(2分)在我国,“新”文化意蕴丰富,深入人心。请你写出四个带“新”的成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新春对联不可少,小文买了一副对联回家,请你帮忙确定上下联。
牛拱财门幸福长   燕衔喜信春光好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
日新月异
改过自新
焕然一新
记忆犹新(喜新厌旧、耳目一新等)
燕衔喜信春光好
牛拱财门幸福长
4.(8分)小文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古诗词尤其注意色彩的恰当运用。李贺的“①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用“黑”“金”两色鲜明地表现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王湾的“客路青山外,②____________”用“青”“绿”两色描写了北固山山清水秀的景色;李白的“青山横北郭,③____________”从色彩角度勾勒出色彩明丽的送别环境;杜甫的“俄顷风定云墨色,④________________”用“墨色”和“天黑”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烘托出
黑云压城城欲摧
行舟绿水前
白水绕东城
秋天漠漠向昏黑
诗人孤苦悲凉的心境;岑参的“纷纷暮雪下辕门,⑤________________”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白居易的“最爱湖东行不足,⑥________________”借“绿”“白”两色极富视觉感地写出了西湖景色之美,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白居易“满面尘灰烟火色,⑦________________”用“白”和“黑”两种鲜明的色彩表现卖炭翁生活的艰辛;秦观《行香子》中“⑧________,李花白,菜花黄”从色彩的角度描绘了春满小园的景象。
风掣红旗冻不翻
绿杨阴里白沙堤
两鬓苍苍十指黑
桃花红
5.(3分)下图是小语在活动中搜集到的两个门店招牌(左图是水果花店招牌,右图为鞋店招牌),请你选择其中一个品一品,说说你的发现。
示例一:左图招牌上面写着“水果”“花坊”四个大字,在中间用水果型底图,配上“果真好”,一语双关,说明水果很好,服务也真的好,吸引了消费者,下面写着经营的内容,有“精品水果、鲜花婚庆、婚车会议”,让人一目了然。整个招牌不仅端庄大气,而且内容易懂。
示例二:右图招牌取谐音“六六顺”,寓意吉祥,表示店里的鞋子能让你在人生道路上事事顺利,也指店里的生意能顺顺利利。
6.(3分)小鄂梳理语文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列举了其中三类,请从每类中选择一处修改。
(1)容易读错的字:A.匮(guì)乏 B.翘(qiào)首而望
(2)容易写错的词:A.相形见拙 B.半途而费
(3)容易说错的话:A.谢谢您聆听我们的心声,解答我们的疑惑。您一定要再来! B.湖北博物馆开展和策划的文博体验活动,让参与者真切地感受到文物的魅力。
(1)A.匮(kuì)乏;B.翘(qiáo)首而望。
(2)A.相形见绌;B.半途而废。
(3)A.用错对象,“聆听”多指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聆听”改为“倾听”;B.语序不当,将“开展”和“策划”互换位置。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予意欲归里时,仿陆梭山③居家之法:以一岁之费,分为十二股,一月用一分,每日于食用节省。月晦④之日则总一月之所馀别作一封以应贫寒之急。能多作好事一两件,其乐逾于日享大烹之奉多(C),但在勉力而行之。
(选自张英《聪训斋语》,有删改)
【注释】①溥(pǔ):大。②棉衣袴(kù):棉质的衣裤。③陆梭山:即陆九韶,南宋著名学者。④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7.(4分)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动逾数十金 课内迁移(不敢稍逾约) ______
(2)不若以其费济困赈急 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______
(3)忽念 查阅词典(①惦念,怀思;②思考,思虑;③诵读。) _____
(4)笑而许之 课内迁移(安陵君其许寡人) ______
超过
救济

答应
8.(2分)请将“也”“矣”“乎”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   )    B.(   )    C.(   )
9.(2分)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三处)。
月晦之日 则总一月之所馀 别作一封 以应贫寒之急。
10.(2分)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徒有应酬之劳,而无酣适之趣。
只有应酬的劳累,却没有畅快舒适的乐趣。



/
/
/
11.(4分)君子的“德馨”在刘禹锡和张英两人身上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简要分析。
【甲】文中刘禹锡生活情趣高雅,远离世俗的音乐,远离伤神的公务,表现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中张英不喜消遣、应酬之劳,愿意节衣缩食,将省下来的费用去接济贫困百姓,表现出勤俭节约、助人为善的君子美德。
【乙文参考译文】
我生性不喜欢观看戏剧,在京城观看戏剧一个席位的费用,动辄就超过几十金。只有应酬的劳累,却没有畅快舒适的乐趣。比不上用这笔费用去救济贫困或危难的百姓,赈灾救急,帮助别人对我的益处很大。我六十岁那天,妻子在礼佛的时候,突然思考:生辰的那天,照例应该摆设梨园(戏剧演出)亲朋好友。我家既然不这样做,为什么不用这些钱制作百件棉质的衣裤,用来施舍给道路上那些饥饿受冻的人呢?第二天妻子对我说了这个想法,我笑着答应她。
我想着等返回家乡的时候,仿照陆梭山在家日常居住的方法:把一年的费用,分成十二份,一个月用一部分,每天在饮食用度上节制精简。每月的最后一天,就总结每个月剩余的部分,将剩余部分另外分成一份来接济贫寒人家的急需。能多做一两件好事,它的快乐大大超过每日享用丰盛的食物供给的快乐,只是需要努力去实行这件事。
三、议论文阅读(7分)
寻一缕书香:静心之处有桃源
胡 杨
①“养心莫如静心,静心莫如读书。”在浮躁的年代里,一本好书就能让人避开尘世的喧嚣,文字中所散发出的浓郁墨香,浸润心田,给人以静谧,给人以灵动。读书更讲究环境与心态,静心既是读书的前提,也是读书的结果。人只有在静下心来时才能读好书、读懂书,才能在书中觅得一处精神世界的桃花源。
②静心读书,是不少文学巨匠的“最爱”。守得心静如水的他们,著写了脍炙人口的精品。老子在周王室任守藏室史期间,静心攻读了千言万篇,使思想不断升华,写出了千古流传的《道德经》。翻开老子的《道德经》,洋洋洒洒,文句言简意奥,篇篇揭示了老子深邃的哲学思想。“清静以为天下正”,说的是人遇事要心静如水,清心寡欲,学会舍得,懂得放弃,不为一时之利所诱,不为一己之名所累。静以修身,怡情绵长,心底无私,历久弥坚。
③《荷塘月色》同样是一篇教人以静的佳作。读此篇,可看到朱自清独坐荷塘边,月色映照在碧水之中,耳边蛙声低吟,荷花幽香迷人。静静月夜产生了温馨意境:“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真可谓景中有情,情中有意,令人流连忘返。那满池的荷香,满目的柔情,使读者浮想联翩,意犹未尽。一词一句透出静与美的意境,可谓妙笔生花。
④虽然文人墨客静心读书是平常之事,然而普通人要做到心无杂念、心静如水却是真的不容易。当代人读书,往往是在闲暇之余闹中取静,只有心无旁骛才有可能把文字读到心里。青年毛泽东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读书。毛泽东的成功,一部分要归功于他的静心,用比别人更静的心态,读比别人更精的书。一个人倘若静不下心,读书往往就变了味,纵使文章意味深长,也从中汲取不了丝毫精神养分。心怀烦躁就没有办法领会到书中的精髓,更无法获得知识和哲理带来的喜悦和生活的启迪。
⑤读书是一个提高思想境界、开阔自身视野的过程。烦躁之人,往往是一叶障目,缺乏思考的耐心,品味不到字里行间透露的道理。静心之人,不受外界环境、事物的干扰,不受世俗的偏见,求得深入其中,把心神融入书中,有如身临其境,这样才能感受至深,领悟深刻,从而理解作者的思想境界和真正的意图,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最终获取书中内容的真实价值。
⑥诸葛亮《诫子书》有云:“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见,唯有静心读书,方可致远,方可明志;唯有静心读书,方可在尝遍艰辛后收获心灵的满足。“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人生真谛的道路无比坎坷,只有读书可以使我们驶入宁静的心灵港湾,拂去心灵的尘埃。
⑦“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静坐于屋中一隅,捧得一本名著,一字一句地咀嚼,一行一列地回味,畅游于古往今来大文豪们构筑的精神世界。此时,萦绕在灵魂深处的不再是世间的琐事,而是那经久不衰的书香。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2.(2分)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第①段的画线句子,引出了对读书好处的论述,从而引出本文的观点“静心读书,才能觅得精神世界的桃花源”,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文第③段举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例子,是为了证明《荷塘月色》是一篇教人以静的佳作,一词一句透出静与美的意境,可谓妙笔生花。
C.本文在论证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引用论证,引用名人名言作为论据,极具说服力,充分阐释了静心读书的意义和价值,使语言精辟隽永。
D.本文采用总分式结构。文章本论部分从文学巨匠谈到普通人,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心论点,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B
【解析】B.结合第②段“静心读书,是不少文学巨匠的‘最爱’。守得心静如水的他们,著写了脍炙人口的精品”,第③段“《荷塘月色》同样是一篇教人以静的佳作”可知,举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守得心静如水的文学巨匠,著写了脍炙人口的精品”。
13.(3分)本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青年毛泽东在闹市读书,练就静心读书的本事,最终成功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当代人在闹中取静,只有心无旁骛才有可能把文字读到心里”的观点,从而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14.(2分)请简要梳理第⑤段的论证思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首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着,从②____________两个角度,用③__________的方法阐述了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力地证明了观点。
提出本段的观点:读书是一个提高思想境界、开阔自身视野的过程
反面和正面
道理论证
只有静心之人才能真正读懂作者,获取书中内容的真实价值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