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Section A 1a-1c
一、语篇研读
What:1bduih涉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最深的咸水湖(里海)以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和第二长的河流(亚马逊河)。
Why:写作意图: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测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旨在复习和巩固学生对这些重要地理事实的记忆。
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表示满意和赞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学习,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认可和鼓励探索知识的态度。
How:文体特征:该语篇是对话形式,模拟了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
内容结构:开始:教师提出问题,复习地理知识。中间:学生回答教师的问题,教师给予反馈。
结尾:教师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
语言特点:语言简洁明了,适合教学场景。使用了直接的问答形式,便于学生理解和参与。教师的语言鼓励性强,如“Very good”和“Good job”,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学习,学生能够:
1.识别并回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大的沙漠、最深的咸水湖以及最长的河流等基本地理知识。(学习理解)
2. 跟读录音,角色扮演对话。(应用实践)
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同伴谈论有关世界之最的地理问题。(迁移创新)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识别并回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大的沙漠、最深的咸水湖以及最长的河流等基本地理知识。跟读录音,角色扮演对话。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同伴谈论有关世界之最的地理问题。
四、教学过程
教学 目标 学习活动 效果评价
1.识别并回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最大的沙漠、最深的咸水湖以及最长的河流等基本地理知识。(学习理解) 1.引入 教师展示珠穆朗玛峰、撒哈拉沙漠、里海和尼罗河的图片。 简要介绍这些地理特征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生朗读1a方框中的短语。 3,学生将地理特征与其正确的事实匹配。教师巡视教室,提供必要的指导。 3.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的答案,讨论可能的匹配错误。 教师参与讨论,提供反馈。 4.全班分享(5分钟) 请4位同学分享他们的匹配结果。教师展示正确答案,并解释每个匹配的原因。 5.教师介绍听力活动的目的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朗读1b的句子,让学生进行预测。 6.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描述并完成句子。 7.学生在小组内核对答案,讨论可能的错误。 教师参与讨论,提供反馈。 8.教师展示正确答案,并解释每个填空的原因。 学生记录正确的信息。 通过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最终的匹配结果,评估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检查学生完成的句子,评估他们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和讨论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通过听力练习,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听力理解和记忆。
2.跟读录音,角色扮演对话。(应用实践) 9. 教师再次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跟读,模仿语音语调。教师还可将学生分成男生和女生两大组进行分角色朗读。由于对话中的句子较长,教师还要提示学生在朗读时注意意群的停顿。 10. 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进行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11.教师邀请2-3组学生分角色扮演对话,其他学生可以提供反馈。 观察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估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在模拟的情境中练习口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3.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同伴谈论有关世界之最的地理问题。(迁移创新) 12.教师展示对话模板,解释编对话的目的。 13. 学生两人一组使用1b部分的信息编对话。 13. 请2-3组学生在全班展示对话并做点评。 通过听学生展示的对话,评估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对话流利度。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练习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课后任务: 1. 必做: 把自己和同伴的对话写出来。 2.选做: 学生制作一张海报,展示他们学到的地理知识,包括图片、事实和有趣的信息。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