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力 全章习题课件(共6分打包)2024-2025学年 教科版 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章 力 全章习题课件(共6分打包)2024-2025学年 教科版 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17 15:19:05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1 力
第7章 力
栏目导航
知识要点
教材素材
批判质疑
图说物理
一、认识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
2.体现形式:推、拉、提、压、摩擦、吸引和    。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也可以改变物体的
      。
2.物体形状的改变:伸长、    、弯曲、    。
知识要点
作用
排斥
形变
运动状态
缩短
扭转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力可以使物体由静到动或由动到静;使物体的运动由    或由慢到快,还可以使物体的         。
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只要有力发生,就一定会涉及   物体:一个是    物体,另一个是    物体。
2.两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个物体既是     ,同时也是     。它们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力总是   出现的。
快到慢
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两个
施力
受力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相互
成对
命题点1 力的作用效果
图说物理
1.如图所示,用力折弯钢片,发现钢片发生了变形,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踢足球时,踢、顶、接的动作使足球的运动轨迹发生了改变,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形状
运动状态
命题点2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如图所示,甲推乙,使乙向后退的同时,自己也在向后退;用手按球的同时,会感觉到球也在向外推手;这都说明了           。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a)甲推乙,乙也推甲  (b)手按球,球也推手
教材素材
(课后T3改编)运动员用球拍击打球时,若以球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若以球拍为研究对象,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以谁为研究对象,谁就是     。
球拍


球拍
受力物体
批判质疑
1.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
2.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
3.物体彼此不接触就不会产生力的作用。(  )
4.用绳子系住水桶从井中提水,水桶受到向上的作用力,其施力物体是手。(  )
×
×
×
×
栏目导航
基础巩固练
能力提升练
拔高拓展练
易错易混练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物体也可能会有力的作用
B.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C.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D.两个物体不接触就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基础巩固练
B
2.如图所示,不仅可以说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还可以说明   。
没有接触的物体间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
3.(2024廊坊期中)2023年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女排决赛,中国队以3∶
0战胜日本队,顺利赢得亚运会金牌。如图所示是女排队员参赛时的情景,其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图不同的是(   )
A.扣球  B.拦网  C.握球  D.垫球
C
4.(1)马拉车,车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重物挂在一根橡皮筋下面,橡皮筋被拉长,这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
(2)下列事例:①用手拉弹簧,弹簧被拉长;②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速度逐渐变小,最后停下来;③用手压气球,气球被压扁;④石块由高处落下,速度越来越大。其中属于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属于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的是   。(均填序号)
运动状态
形变
②④
①③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2024邯郸期中)如图所示,人坐在小船上,用力推另一艘小船,能够把另一艘小船推开而自己坐的小船不动吗    (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
不能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6.如图所示,手对工具施力,如果不戴手套保护,手就可能会受伤,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手对工具施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相互
工具

不能正确辨析施力物体
7.物理观念龙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发源于民间,具有非常深厚的生活基础,从南方到北方都有“龙舟赛”。龙舟比赛时,使龙舟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船桨 B.水
C.人 D.龙舟
B
易错易混练
能力提升练
8.(2024郓城期中)如图所示,用手指压圆珠笔芯使它弯曲,同时手指感到疼痛,这个实验不能说明(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C.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
9.学习了力的知识后,小强对一些现象做了总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火箭点火后腾空而起,说明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以卵击石,卵裂而石无恙”的现象说明石头对鸡蛋产生的力更大
C.穿着轮滑鞋用手推墙壁,使人向相反的方向运动的力是墙壁施加的
D.常说“磁体吸引铁钉”,说明铁钉不能吸引磁体
C
10.(2024曹县期中)团结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如图所示是小刚同学背脚部受伤的同学上楼,小刚同学对受伤同学施力,同时肩膀感觉很累,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
A.小刚的肩膀一定是施力物体
B.受伤的同学只能是受力物体
C.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小刚的肩膀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
D
11.(2024成都期末)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某次书法课上小明同学练习书法的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压笔杆的力度不同,笔尖形变程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有关
B.用力握笔时发现笔杆形状没有变化,说明笔杆未发生形变
C.用力握笔时,手给笔一个力,笔也给手一个力
D.用力运笔,使运笔速度变化,说明力使笔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B
12.物理学与日常生活花式拉面表演是某火锅店一大特色,面条制作过程为用上等面粉加盐和水,揉匀后静置半小时,用擀面杖擀制成面皮,再切成适当宽度的面片静置待用,拉面师傅在拉面过程中,面条在空中翩翩起舞,来去自如,犹如彩练飞舞一般,赢得顾客阵阵喝彩。下列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揉捏面团时,面团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
B.面团被擀制成面皮,力改变了面团的形状
C.手推擀面杖来回运动,力改变了擀面杖的运动状态
D.拉面师傅在拉面的过程中,只改变了面片的形状
D
13.运动员用力拉开弓,弓被拉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松手后,拉弯的弓能将箭射出去,说明力还能改变物体的   。
14.物理学与社会发展(2024成都期末)2024年5月8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如图所示,若探测器在月面着陆过程中,向下喷气使探测器受到   (选填“向下”或“向上”)的力而减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   。
形状
运动状态
向上
相互的
15.如图所示,跳水运动员在向下压跳板的过程中,压跳板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压跳板的力使跳板发生   。跳板弹起的过程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 
 。综上所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运动员
跳板
形变
跳板
运动员
改变运动员的运动
状态
相互
拔高拓展练
16.物理观念如图所示是用手捏矿泉水瓶的情景。根据该情景涉及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问题:手对矿泉水瓶的力的作用效果是   。
(2)请从“力的作用效果”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回答。
问题:   
回答: 
 。
改变矿泉水瓶的形状
用手捏矿泉水瓶时,手是否也受到矿泉水瓶给手的力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手捏矿泉水瓶时,
手也受到矿泉水瓶给手的力(共17张PPT)
全章真题演练
对力的理解
1.(2023绵阳)足球是青少年喜爱的运动。运动员脚踢球的过程中( )
A.球对脚没有作用力
B.脚对球的作用力使脚发生形变
C.脚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状态
D.先有脚对球的作用力,后有球对脚的作用力
C
2.(2023益阳)冬至打年糕是中国传统习俗之一。打年糕时,需要用木制榔头反复捶打石槽中蒸熟的糯米。如图所示,用木制榔头捶打年糕的过程中,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石槽始终未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下砸榔头时,榔头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榔头打击年糕时,人对年糕有力的作用
C.年糕凹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年糕凹陷,说明榔头对年糕有打击力,而年糕对榔头没有作用力
C
3.(2024枣庄)嫦娥六号探测器于2024年6月2日着陆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进行采样,嫦娥六号探测器在降落月球实施制动减速时,要将发动机喷管朝向   (选填“前方”“侧方”或“后方”),使探测器减速的施力物体是   (选填“燃气”或“喷嘴”),此现象可以说明   。
前方
燃气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力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4.(2024盐城)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未挂重物时指针在零刻度线下方。在使用它测量钩码所受重力之前,应该先(   )
A.把挂钩向下拉
B.把挂钩向上托
C.把面板向上移
D.把面板向下移
D
5.(2022东营)关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重力
B.测量前应该把指针调节到指“0”的位置上
C.测量前要确认指针和弹簧不被外壳卡住
D.所测的力不能超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A
6.(2022南通)如图所示,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在弹性限度内,另一端用手向右拉长弹簧,且保持不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弹簧产生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B.弹簧产生的弹力的受力物体是“手和墙”
C.手受到弹力是因为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D.手受到弹力是因为手发生了弹性形变
D
7.(2023广州)小明计划制作一个简易弹簧测力计,要求:
①测量范围为0~30 N;
②分度值为1 N;
③用木板M做刻度板;
④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相等且适当大一些。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小明对已有的四根弹簧做了如下测试:如图1所示,把弹簧挂在竖直木板M上,测出弹簧原长l0。如图2所示,把30 N的重物挂在弹簧下端,测出弹簧总长l,测试结果如表所示。请你帮小明选择一根最合适的弹簧,并说明不选其他三根的理由: 
  。
乙最合适,因为把30 N的重物挂在弹簧下端,弹簧甲
弹簧代号 甲 乙 丙 丁
l0/cm 2.00 4.00 4.00 8.00
l/cm 20.00 22.00 6.10 35.00
取走重物后弹簧 能否恢复原状 不能 能 能 能
发生形变后,不能恢复原状;弹簧丙会使刻度间距太小,不便读数;弹簧丁超
过了最大测量范围
重力
8.(2023天津)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用铅垂线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   )
A.重力的方向
B.重力的大小
C.重力的作用点
D.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A
9.(2021柳州)一只蚂蚁沿着碗从A点爬到B点(如图所示),此过程中蚂蚁所受重力的大小(   )
A.变大
B.保持不变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10.(2023德阳)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一物体质量m=10 kg,则物体受到的重力G=   N。(g取10 N/kg)
B
竖直向下
100
11.(2023赤峰)小明在科技博览阅读中,查阅了不同星球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通过图像可知,在甲、乙两个星球上,重力与质量都成   。一物体质量为10 kg,它在甲星球上受到的重力为
   N。
正比
150
力的示意图
12.(2024扬州)如图所示,请画出篮球撞击篮板时所受重力G以及对篮板压力F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13.(2023济宁)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移近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当两者接触时,可观察到小球被弹开的现象,如图所示。请作出此时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4.(2022四川)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弹簧测力计、质量未知的钩码等器材,探究物体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用   测出钩码的质量。
(2)测量钩码重力前,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选填“水平”或“竖直”)方向调零。
(3)把钩码悬挂在竖直的弹簧测力计上,当弹簧测力计和钩码都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钩码所受的重力的大小。
托盘天平
竖直
等于
(4)实验小组测出多个钩码的质量和重力后,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G-m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分析数据表明: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选填“正比”或“反比”)。
正比
谢谢观赏!(共26张PPT)
4 重 力
栏目导航
知识要点
教材素材
批判质疑
重点实验
一、重力
1.定义: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    而受到的力叫作重力;用符号   表示。
2.理解:地面附近的     都受到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二、重力的大小
1.重力的测量:把物体悬挂在    的弹簧测力计下端的挂钩上,当测力计和物体都     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知识要点
吸引
G
一切物体
地球
竖直
静止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   。公式:   。g=     ,其物理意义是                  。
(2)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和
    。比较的是重力与质量的    。
三、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1.(1)重力的方向:总是      的。
(2)铅垂线的应用: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    。
正比
G=mg
9.8 N/kg
质量为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 N
弹簧测力计
天平
比值
竖直向下
挂正
2.重力的作用点
(1)一个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对于整个物体,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作物体的    。重心    (选填“一定”或“不一定”)在物体上。
(2)重心位置判定: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
重心
不一定
几何中心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点实验
1.实验器材:      、50 g钩码5个。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实验步骤
(1)对弹簧测力计在    方向上调零。
(2)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钩码、两个钩码、三个钩码、四个钩码、五个钩码的    ,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3)求出对应的钩码的重力与其质量的    。
弹簧测力计
竖直
重力
比值
4.实验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    。
5.交流与讨论
(1)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其中g=      ,g的值随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是:物体所受的        成正比,不能说成物体的       成正比。
正比
9.8 N/kg
重力跟它的质量
质量与重力
教材素材
1.(课后T2改编)有一辆货车总重1.6×105 N,到达一座桥的桥头时,司机看到桥头有一块如图所示的警示牌,试说明该车是否可以安全过桥。
答案:可以安全过桥。
2.(课后T3改编)小华是一位喜欢运动的学生,他现在正在斜坡上滑雪,请在图上作出他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批判质疑
1.重力就是质量。(  )
2.物体的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
3.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
4.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
5.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
×
×
×
×

1.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但重力不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g=9.8 N/kg”不能理解为“1 kg=9.8 N”,而是质量为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是指与水平面垂直向下,且指向地心。
栏目导航
基础巩固练
易错易混练
能力提升练
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与地面接触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B.物体在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的作用
C.只有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才受到重力的作用
D.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2.(2024遂宁月考)熟了的苹果向地面掉落,这是由于苹果受到   力的作用,苹果在下落的过程中,这个力的大小   。
重力的概念
基础巩固练
D

不变
重力的大小
3.下列关于g=9.8 N/kg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表示重力是1 N的物体的质量是9.8 kg
B.表示9.8 N=1 kg
C.表示质量是1 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 N
D.g是一个不会变化的常数
4.(2024成都月考)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   ,表达式为   ,
一个质量为40 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   N,一只熊猫所受到的重力是480 N,它的质量是   kg。(g取10 N/kg)
C
成正比
G=mg
400
48
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5.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其奥妙是(   )
A.重力小,可以忽略
B.重力的方向总是变化的
C.重心低,不易倾倒
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
C
6.(2024吉林)如图所示,O为雪人的重心,请画出雪人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7.(2024菏泽期中)如图所示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探究重力方向的实验装置。
(1)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α,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   (选填“变化”或“不变”)。
(2)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重力方向是   的。
不变
竖直向下
不能正确理解重力的方向
8.如图所示,在地球表面有四棵大树,处在不同位置,O点视为地球的中心。请在图中作出1号、2号大树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易错易混练
答案:如图所示
误认为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9.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空心的足球没有重心
C.重心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D.将质地均匀的木球的中心挖去后,木球的重心就消失了
A
能力提升练
10.(2024保定模拟)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抛出去的物体都会落向地面
B.河水不会由高向低流
C.跳水比赛可以正常进行
D.建筑工人可以利用铅垂线砌墙
B
11.(2024郓城期中)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B.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才受重力作用
C.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所以1 kg就等于9.8 N
D.直升机能停在空中不动,是因为它不受重力
A
12.许多智能手机都有这样一个功能:你把竖着拿在手里的手机,转90度横过来,它屏幕的页面就跟随你的动作自动旋转过来,也就是说页面也转了90度,极具人性化。这源于手机内部有一个重力感应器,它由一个重物和两个互相垂直的对力敏感的传感器组成,用来判定水平方向。对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动时手机受到的重力大小发生了变化
B.转动时手机传感器的受力方向发生了变化
C.同一位置处手机由竖直转到水平时,重心高度变低了
D.手机横屏时重力感应器不受重力了
C
13.(2024邯郸期中)下面两幅图中的设计及动作等,主要是利用了物理学中“增大物体的   ,降低物体的   ,有助于提高物体的稳定性”的道理。
赛车车身很低,
轮子相距较远   
支撑面
重心
冲浪者弓着腰,
叉开腿
14.(2024菏泽月考)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4∶3,其中甲物体所受的重力为240 N,那么乙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N,乙物体的质量是
   kg。(g取10 N/kg)
15.如图所示,斜面上的小球被挡板A挡住,请作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挡板A的压力示意图。
180
答案:如图所示
18
16.科学探究某实验小组探究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测量的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1)该实验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和    。
(2)测量钩码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和   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   方向调零。
天平
次数 1 2 3 4
质量m/kg 0.1 0.2 0.3 0.4
重力G/N 1 3 4
弹簧测力计
分度值
竖直
(3)测量钩码重力时,应将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   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等于钩码的重力;表格中第2次实验数据应为   N。
(4)该实验小组将表中数据绘制成了G-m图像,由图像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   。
静止
2
正比
谢谢观赏!(共24张PPT)
2 力的描述
栏目导航
知识要点
教材素材
批判质疑
图说物理
一、力的三要素
1.力的三要素:力的    、    、     。
2.力的符号:   。
3.力的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符号  表示。
(2)将两个鸡蛋静止放在手上,手托鸡蛋的力约为  N;一个中学生站在地面上,其对地面的压力约为    N。
知识要点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F
牛顿

N
1
500
二、力的示意图
1.力的图示
(1)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表示力的大小,   .
表示力的方向,          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作力的图示。
(2)画力的图示的方法:a.确定力的作用点,根据力的大小,选择合适的线段长度作标度;b.以作用点为起点,沿      ,画标度整数倍长度的线段;c.在线段的末端画出    表示力的方向;d.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2.力的示意图:从力的      开始画一个长度适当、沿      带
    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长度
箭头的方向
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力的方向
箭头
作用点
力的方向
箭头
命题点 力的图示
图说物理
由图所示,可以总结出作力的图示的一般步骤:
(1)确定力的    和    ;
(2)选择并画出    ;
(3)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适当长度的线段(标度的   倍);
(4)在线段的末端标出    表示力的方向;
(5)标出力的    和大小。
作用点
方向
人对箱的拉力是80 N
标度
整数
箭头
符号
教材素材
(课后T2、3改编)(1)在图甲中作出手在A点处向右拉弹簧时,手受到弹簧拉力F的示意图。(2)在图乙中作出电灯受到拉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1)

(2)

甲  乙
批判质疑
1.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
2.两个大小相等的力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  )
3.根据力的示意图可以比较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
4.同一问题中作多个力的图示时,只需画一个标度。(  )
×
×
×

栏目导航
基础巩固练
易错易混练
能力提升练
1.(2024邢台月考)如图所示,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用力容易把门推开。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   )
A.力的大小
B.力的作用点
C.力的方向
D.力的单位
力的三要素
基础巩固练
B
2.物理学与日常生活小明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制作泥塑作品,指导老师说:“使用泥塑刀时一要注意用劲的大小,二要注意用刀的位置。”其中“劲”和“位置”分别是指力的(   )
A.大小、方向 B.大小、作用点
C.方向、作用点 D.作用点、方向
B
3.选择力的三要素填空。
(1)推门时,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位置时,容易把门推开,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2)大人可以拉开5根弹簧的拉力器,小孩只能拉开2根弹簧的拉力器,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马向东拉车,车向东行驶,马向西拉车,车向西行驶,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作用点
大小
方向
力的示意图
4.在画力的示意图时,力的作用点一定要画在(   )
A.施力物体上
B.受力物体上
C.施力或受力物体都行
D.以上说法都不对
B
5.(2024新疆)请在图中作出小球受到的拉力F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6.(2024上海)如图所示,静止的小球所受的重力为10 N,请用力的图示作出该球所受的重力G。
答案:如图所示
不能正确判断力的大小关系
7.比较如图甲、乙所示两个力的大小,可得出的结论是(   )
甲 乙
A.F1>F2 B.F1C.F1=F2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D
易错易混练
能力提升练
8.如图所示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5 N的水平拉力F的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D
9.小明用力提起一桶水,他对水桶施加了一个拉力,同时水桶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拉力,则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
A.完全相同
B.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
C.大小和方向都相同,作用点不同
D.大小和方向都不同,作用点相同
B
10.关于力的三要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B.只要力的三要素中有两个相同,那么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就相同
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且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则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D.如果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则产生的效果相同
D
11.(2023保定月考)如图所示,一足球运动员在发任意球时,能使足球由静止绕过人墙钻入球门。该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A.力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
B.力的大小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
C.力的作用点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
D.力的作用点和方向不同,产生的效果不同
D
12.下列关于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的图示主要画力的大小,力的示意图主要画力的方向
B.力的图示要把力的三要素完整地表示出来,力的示意图主要标明力的方向
C.力的图示主要标明力的方向,力的示意图一定要有标度
D.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要求一样,都要画力的标度
B
13.(2024菏泽月考)用如图所示的水壶提水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
  处;把水壶里的水灌到保温瓶中去时,手应提在水壶把手的  (前两空均选填“A”或“B”)处。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力的三要素中力的   影响了作用效果。
A
B
作用点
14.(2024邯郸月考)用200 N斜向上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推力推木箱,请在图中画出推力的示意图。
答案:如图所示
15.科学探究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中,小明和
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一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用力F1去推动钢尺上的a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用力F1去推动钢尺上的b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③如图丙所示,保持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改变力的方向,用力F1去推动钢尺上的a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④如图丁所示,保持钢尺的下端固定不
动,用更大的力F2,去推动钢尺上的a点
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1)实验中,用力推钢尺,钢尺发生弯曲,说明   。
(2)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3)由甲、丙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
(4)由   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5)此次探究活动中用到的方法是   。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作用点
方向
甲、丁
控制变量法(共29张PPT)
3 弹力 弹簧测力计
栏目导航
知识要点
教材素材
批判质疑
图说物理
一、弹力
物体在受力发生    时,要恢复原状,就会对         施加力,这种力就叫作弹力。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     越大,它的伸长量越大。
2.构造:弹簧测力计主要包括弹簧、    、挂钩和刻度板。
3.使用方法
(1)首先看清它的     ;认准它的     。
知识要点
形变
跟它接触的物体
受到的拉力
指针
测量范围
分度值
(2)将测力计在受力方向上    ,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3)测量时,让测力计弹簧伸长方向与      一致,指针最后所指刻度即为所测力的大小。
三、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拓展)
相互作用的一对力:大小   、方向   、作用在      ,作用在相互作用的    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调零
受力方向
相等
相反
同一条直线上
两个
命题点1 弹力
图说物理
1.如图甲、乙、丙所示,其共同特点:一是物体都发生了    ;二是物体对跟其接触的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的作用,这个力叫作   。
弹性形变
弹力
甲 变弯的跳板能
把运动员弹起来
乙 拉长的弹簧对
手有向下的拉力
丙 压缩的弹簧对
手有向上的推力
命题点2 弹簧测力计
2.如图所示是实验室里的弹簧测力计。从左到右依次是    测力计、平板测力计和     测力计。无论是哪种测力计,其主要结构都是由    、指针、挂钩和    组成的。
条形盒
圆筒
弹簧
刻度板
命题点3 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3.两个相互作用的力,大小    ,方向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相等
相反
教材素材
(课后T2改编)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加6 N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0 N     B.3 N     C.6 N     D.12 N
C
批判质疑
1.只有弹簧能够产生弹力。(  )
2.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能产生弹力。(  )
3.两个物体彼此接触,一定产生弹力。(  )
4.手压皮球时,手对皮球的压力是由于皮球形变产生的。(  )
5.弹簧测力计使用时必须竖直放置。(  )
×
×
×
×
×
栏目导航
基础巩固练
能力提升练
拔高拓展练
易错易混练
1.下列各组物体在通常情况下都能发生弹性形变的是(   )
A.揉好的面团、橡皮泥、弹簧
B.钢板、泥团、橡皮筋
C.钢板、木板、泥团
D.弹簧、橡皮筋、木板
弹力的产生
基础巩固练
D
2.(2024内江期末)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一定产生弹力
B.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一定产生弹力
C.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
D.拉力、推力、支持力都是弹力
D
3.(2024郓城期中)如图所示,一名学生在蹦床上跳跃,关于蹦床所产生的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蹦床对人有弹力,人对蹦床没有弹力
B.人被弹到最高点时,受到蹦床的弹力最大
C.人降到最低点时,受到蹦床的弹力最大
D.人受到蹦床的弹力大小不变
C
弹簧测力计及使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伸长量总与拉力成正比
B.弹簧的长度总与拉力成正比
C.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D.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D
5.(2024菏泽月考)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的弹簧测力计,下列关于此弹簧测力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必须使其沿竖直方向
B.使用前必须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C.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 N
D.所测力的大小不能超过5 N
A
6.(2024邢台月考)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分度值是   N,此时示数为   N。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   就越大,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0~5 N
0.2
4.4
伸长量
相互作用力(拓展)
7.(2024菏泽期末)古人常用“鸡蛋碰石头”来比喻自不量力。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由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鸡蛋碰石头时,鸡蛋对石头施加的力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石头对鸡蛋施加的力。
8.如图所示,某人用12 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则弹簧对手的拉力大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 N,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相互
等于
等于
弹簧
不能正确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9.(2024保定期中)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用力F1、F2沿水平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 N,则拉力F1、F2的大小分别为(   )
A.8 N 4 N B.4 N 4 N
C.4 N 8 N D.8 N 8 N
B
易错易混练
能力提升练
10.(2024张家口期中)一茶杯放在桌面上,下列关于茶杯和桌面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桌面发生了形变,茶杯并未发生形变
B.桌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了形变
C.桌面受到向下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
D.茶杯受到向上的支持力,是由于茶杯发生了形变
C
11.(2024菏泽月考)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弹簧左端固定在墙壁上,右端与一金属小球连接,O点是弹簧为原长时小球的位置。现对小球施加一外力压缩弹簧使小球到达A点,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将在AB之间做往复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的施力物体是小球
B.金属球在AB之间运动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大小不变
C.金属球由O向A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由O指向A
D.金属球由A向O运动的过程中,弹簧对小球的弹力由A指向O
D
1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此时的示数是   N,若没有做任何调节就对挂钩向下施加1 N的拉力,则弹簧测力计示数   (选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1 N。
0.2
大于
13.科学思维如图所示是一轻质弹簧的长度L和弹力F大小关系的图像,由图可知弹簧的原始长度是   m,若弹簧缩短5 cm时,所受压力的大小是   N,在弹性限度内,拉力为10 N时,弹簧伸长的长度是
   m。
0.1
10
0.05
14.如图所示是一名攀岩运动员拉着绳子停在峭壁上的情景的简化图,请你以O为力的作用点,在图中画出运动员所受的弹力。
答案:如图所示
15.(2024广州)实验小组在探究弹簧伸长量(x)与弹簧受到拉力(F)关系的实验中,得到如图甲所示的F-x关系图像(图线记为a)。
N/cm
0.5 N/cm

(2)把这根弹簧截去一部分,剩余部分弹簧的k是否会发生变化 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产生了兴趣并提出了各自的猜想:
甲同学:因为是同一根弹簧,所以k不变。
乙同学:因为弹簧变短了,所以k变小。
丙同学:因为弹簧变短了,所以k变大。
为验证猜想,他们对剩余部分弹簧进行如下探究:
①把弹簧悬挂在竖直的刻度尺旁,静止时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弹簧长度为   cm;
2.50

②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某次弹簧静止时如图丙所示,每个钩码所受重力为0.5 N,则弹簧下端受到钩码的拉力F=   N,此时弹簧的伸长量x=   cm;

2.5
2.50
③多次改变悬挂钩码的数量,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④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在图甲中描点,并作出F-x图像(对应图线记为b)。
弹簧受到的 拉力F/N 0 1.0 2.0 3.0 4.0 5.0
弹簧的伸 长量x/cm 0 1.00 2.00 3.00 4.00 5.00
答案:(2)④如图所示
⑤比较图线a、b,可以判断   (选填“甲”“乙”或“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拔高拓展练
16.科学思维(2024邢台月考)某同学在探究弹簧的特点时,得出了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的长度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这根弹簧的原长是   cm;弹簧在受到6 N的拉力时,弹簧比原来伸长了   cm;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你可得出的结论是 
  。
2
6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
跟它受到的外力成正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