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规律(B卷能力提升)——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AB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相应空格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2分)
1.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的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和,减小压强时反应速率减慢
2.新型碱性氨-氧气燃料电池的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工作时电流从电极b经导线流向电极a
C.a极反应:
D.该装置产物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3.研究化学键有助于人们理解物质的某些性质。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A.和 B.和 C.和 D.和
4.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碘的升华 B.酸碱中和反应
C.氢气的燃烧 D.和反应
5.LED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如图是氢氧燃料电池驱动LED发光的一种装置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电路中的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到正极,再经过KOH溶液回到负极,形成闭合回路
B.通入的电极发生反应:
C.电池放电后,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a处通入氢气,b处通氧气,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电能
6.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已知反应中某一时刻、、的浓度分别为、、。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 )
A.为为 B.、均为
C.为 D.为
7.氢氧燃料电池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电池中电极a是负极
B.该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该电池的总反应为
D.外电路中电流由电极a通过导线流向电极b
8.化学反应A+B→C(吸收能量)分两步进行:①A+B→X(吸收能量),②X→C(放出能量)。下列示意图中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9.我国科学家发现,利用如下装置可以将邻苯二醌类物质转化为邻苯二酚类物质,已知:双极膜(膜a、膜b)中间层中的可解离为和分别向两极迁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极为正极
B.M极电极反应为
C.工作一段时间后,装置需要定期补充和
D.当电路中转移电子时,双极膜中有透过膜a进入到左侧区域
10.下表中的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已知:①配合物的稳定性可以用稳定常数来表征,如的。②溶于水呈亮绿色。
选项 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常温下,向100mL浓度均为的和KSCN混合溶液中滴加几滴氯化铁溶液,观察到溶液变为亮绿色— 常温下,稳定性:
B 用导线将电流表、锌棒和石墨棒相连,插入橙子中,观察电流表指针变化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 向足量的酸性溶液中加入乙二醇 将乙二醇转化为乙二酸
D 室温下,溶液的pH约为5,溶液的pH约为10 结合质子的能力:
A.A B.B C.C D.D
11.下列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是( )
A. B.NaOH C. D.NaCl
12.已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13.含有乙酸钠和对氯苯酚()的废水可以通过膜电池除去,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外电路中有转移时,a极区增加的的个数为
B.a为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工作时受环境温度的影响
D.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14.是一种强还原性的高能物质,在航天、能源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我国科学家合成的某(II)催化剂(用表示)能高效电催化氧化合成,其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中Ru的化合价为+3
B.该过程没有非极性键的形成
C.该过程的总反应式:
D.被氧化至后,配体失去质子能力减弱
二、解答题(共4题,58分)
15.普通锌锰干电池是最早进入市场的实用电池,其构造如图1-10所示。普通锌锰干电池制作简单,价格便宜,但存在放电时间短,放电后电压下降较快等缺点。碱性锌锰电池比普通锌锰干电池性能优越,它的比能量[电池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输出电能的多少,单位为或]大,能提供较大电流并连续放电。目前,在我国碱性锌锰电池正在逐渐代替普通锌锰干电池。碱性锌锰电池的构造如图1-11所示,其电池总反应式为:
请指出该电池的正,负极,并写出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利用元素周期表确定中化学键的类型,并说明理由。
17.某化学小组欲测定溶液与溶液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所用试剂为溶液和溶液,所得实验数据如图所示。
已知:。
(1)该反应在的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__。
(2)某同学仔细解题思路实验数据后发现,在反应过程中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ⅰ.小组同学针对这一现象,通过测定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一步探究影响因素,具体情况见下表。
方案 假设 实验操作
1 该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提高 向烧杯中加入溶液和10mL溶液,
2 _______________ 取溶液加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氯化钠固体,再加入溶液
3 溶液酸性增强,加快了化学反应速率 分别向标号为①②的两只烧杯中加入溶液;向烧杯①中加入1 mL水,向烧杯②中加入盐酸;然后分别向这两只烧杯中加入溶液
①补全方案1中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
②方案2中的假设为__________。
③除方案1、2、3中的假设外,还可以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
④在已知方案1的假设不成立的情况下,某同学从控制变量的角度思考,认为方案3中实验操作设计不严谨,请进行改进:__________。
ⅱ.反应后期,化学反应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
18.某汽车安全气囊的气体发生剂主要含有叠氮化钠、三氧化二铁、高氯酸钾、碳酸氢钠等物质。
(1)叠氮化钠是气体发生剂,受热分解产生氮气和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高氯酸钾是助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与金属钠作用生成氯化钾和氧化钠。氧化钠中化学键的类型为___________。
(3)碳酸氢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发生钝化,铁片与98%的浓硫酸无法反应生成氢气,A错误;
B.100mL2mol/L的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NaCl溶液,盐酸被稀释,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
C.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但是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错误;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反应生成和,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D正确;
故答案选D。
2.答案:C
解析:A.该装置是原电池,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A正确;
B.根据以上解题思路可知电极a是负极,电极b是正极,因此工作时电流从电极b经导线流向电极a,B正确;
C.a极是负极,溶液显碱性,电极反应式为,C错误;
D.生成物是氮气和水,该装置产物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思想,D正确;
答案选C。
3.答案:D
解析:A.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中只含有离子键,二者化学键类型完全不相同,A不选;
B.中只含极性共价键,既有非极性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B不选;
C.只含有极性共价键,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完全相同,C不选;
D.和都是共价化合物,都只含极性共价键,D选。
答案选D。
4.答案:D
解析:A.碘的升华过程吸热,但该过程是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
B.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氢气的燃烧属于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与晶体混合反应是吸热反应,D符合题意;
答案选D。
5.答案:C
解析:A.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到正极,但不能进入溶液中,溶液中阴阳离子定向移动形成闭合回路,故A错误;
B.通入的电极为正极,则正极电极反应式为,故B错误;
C.该原电池总反应为,生成的水使溶液中的浓度减小,故C正确;
D.b是原电池正极、a是负极,则a处通入氢气,b处通氧气,但该装置将化学能最终转化为光能,故D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析:A.当为为时,的浓度为0,平衡时生成物浓度不能为0,A错误;
B.根据物料守恒和浓度和为0.4mol/L,是定值,、不可能均为,B错误;
C.当为,和浓度为0,平衡时反应物浓度不为0,C错误;
D.由解题思路可知,,D正确;
答案选D。
7.答案:D
解析:A.通入还原剂的电极为负极,所以a为负极,A正确;
B.燃料电池属于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正确;
C.氢氧燃料电池总反应为氢气和氧气生成水:,C正确;
D.通入氢气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电极为正极,电子从负极a沿导线流向正极b,电流由正极b流向负极a,D错误;
故选D。
8.答案:D
解析:A.化学反应A+B→C(吸收能量)的反应,说明反应物A、B的总能量比生成物C的总能量低,图示是反应物A、B的总能量比生成物C的总能量高,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与反应事实不吻合,A错误;
B.化学反应A+B→C(吸收能量)的反应,说明反应物A、B的总能量比生成物C的总能量低,图示是反应物A、B的总能量比生成物C的总能量高,反应属于放热反应,与反应事实不吻合。反应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反应①A+B→X(吸收能量),而图示A、B的总能量比中间产物X的能量高,反应是放热反应,也与反应事实不吻合,B错误;
C.化学反应A+B→C(吸收能量)分两步进行:①A+B→X(吸收能量),而图示显示的反应物A、B的总能量比中间产物X的总能量高,反应是放热反应,与题意不符合,C错误;
D.放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低。图像显示反应事实吻合,D正确;
答案选D。
9.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M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乙硼烷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偏硼酸根离子和水,N电极为正极,酸性条件下邻苯二醌类物质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邻苯二酚类物质,中间层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移向N极、氢氧根离子移向M极。
A.由解题思路可知,N电极为正极,故A正确;
B.由解题思路可知,M电极为原电池的负极,碱性条件下乙硼烷在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偏硼酸根离子和水,电极反应式为,故B正确;
C.N电极为正极,双极膜的b膜产生氢离子移向N电极,a膜产生氢氧根离子移向M电极,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和电荷守恒可知,原电池工作时需要定期补充水和氢氧化钠,故C正确;
D.根据可知,转移1.2mol电子时,需要有1.4mol氢氧根,根据电荷守恒,透过膜a过来的氢氧根为1.2mol,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C
解析:由已知信息②可知,反应生成了而不是,反应倾向于生成更稳定的物质,说明常温下,稳定性,A项不符合题意。用导线将电流表、锌棒和石墨棒相连,插入橙子中,相当于一个水果电池(原电池),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B项不符合题意。酸性溶液与乙二醇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作氧化剂,乙二醇被氧化生成和,C项符合题意。室温下,同浓度的和溶液相比,溶液的pH更大,说明结合的能力比结合的能力弱,D项不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A.是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A不合题意;
B.NaOH是既含共价键,又含离子键的化合物,B符合题意;
C.是只含共价键的单质,C不合题意;
D.NaCl是只含离子键的化合物,D不合题意
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根据图解题思路,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才能发生,有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能发生。综上所述,B正确,选B,
13.答案:A
解析: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根据原电池中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正极,酸性条件下,正极的对氯苯酚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苯酚,电极反应式为,电流从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b。
A.根据电荷守恒,当外电路中有转移时,有0.1mol由负极区移入正极区,根据,a极消耗0.05mol氢离子,则a极区增加的的个数为,故A错误;
B.原电池中阳离子移向正极,根据原电池中氢离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B正确;
C.微生物对温度敏感,则该电池工作时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故C正确;
D.b是负极,负极醋酸根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故D正确;
选A。
14.答案:C
解析:A.(II)催化剂中Ru的化合价为+2,失去1个电子,生成,Ru的化合价变为+3,失去1个质子后变为,相应的电荷数减1,此时Ru的化合价还是+3价,中N原子有1个孤电子对,变为M,N原子的孤电子对拆为2个单电子并转移为Ru一个电子,所以M中Ru显+2价,故A错误;
B.该过程有非极性键N-N键的形成,故B错误;
C.从整个过程来看,4个失去了2个电子后生成了1个和2个,(Ⅱ)是催化剂,因此,该过程的总反应式为,故C正确;
D.(Ⅱ)被氧化至(Ⅲ)后,中的带有更多的正电荷,其与N原子成键后,吸引电子的能力比(Ⅱ)强,这种作用使得配体中的键极性变强且更易断裂,因此其失去质子()的能力增强,故D错误;
选C。
15.答案:负极:锌粉;正极:二氧化锰;负极:;正极:
解析:
16.答案:中只含有离子键,Na是活泼金属元素,是活泼非金属元素,活泼金属元素与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易形成离子键。中只含有共价键,都是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以形成共价键为主。
解析:
17.答案:(1)0.0025
(2)ⅰ.①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
②浓度增大,加快了反应速率
③浓度增大,加快了反应速率
④将向烧杯①中加入1 mL水,改为加入的NaCl溶液ⅱ.应后期反应物浓度减小
解析:(1)在的平均反应速率。
(2)ⅰ.①根据假设可知,需要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
②根据题意可知,加入NaCl固体使浓度增大。
③生成物中有,浓度增大,也可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④烧杯②中加入的盐酸,增大了浓度,所以烧杯①中也要加入等量的,使两个烧杯中浓度相等。
ⅱ.反应后期反应物浓度减小,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18.答案:(1)
(2)离子键
(3)吸收叠氮化钠受到撞击后放出的热量,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解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