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A卷基础夯实)——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单元测试AB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答题卷相应空格中.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2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碳与碳单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B.舞台上采用干冰创设烟雾缭绕的场景
C.燃油汽车气缸中汽油的燃烧
D.与焊接钢轨的铝热反应
2.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下列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与如图所示的反应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3.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
A.天然气的燃烧 B.高温煅烧大理石
C.氢氧化钡与氯化铵的反应 D.二氧化碳和C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4.工业上合成氰化氢()的一种反应原理为:。利用下列相关化学键的键能数据,估算该反应的约为( )
化学键
键能/ 414 389 896 436
A. B.
C. D.
5.已知反应:,4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1。一定条件下,分别在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X和Y,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数据如表:
容器 温度/℃ 起始时物质的浓度/() 10分钟时物质的浓/()
甲 400 1 1 0.5
乙 1 1 0.4
丙 400 1 2 a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中,10分钟内X的化学反应速率:
B.甲中,10分钟时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乙中,可能<400℃
D.丙中,a>0.5
6.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以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
B.的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和,减小压强时反应速率减慢
7.新型碱性氨-氧气燃料电池的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工作时电流从电极b经导线流向电极a
C.a极反应:
D.该装置产物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思想
8.1868年狄肯和洪特发明了用氯化铜作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用空气中的氧气和氯化氢反应制氯气的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B.
C. D.
9.铅酸蓄电池中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电池的简易装置如图所示,已知放电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右偏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中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溶液中的向电极移动
C.放电时,电极的质量减小,电极的质量增大
D.若将、电极材料分别替换为和,则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
10.氮的固定:将镁与足量的氮气反应。不同温度下,镁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资料:的熔点、沸点;与反应温度;的分解温度。
下列解题思路不正确的是( )
A.液态镁能与氮气充分反应
B.,的反应速率为
C.,当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反应已处于平衡状态
D.,转化率低的原因可能是包裹了
11.一定条件下反应在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测得2min内,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2min内的反应速率为( )
A.
B.
C.
D.
12.下列化学反应速率的测量中,测量依据不可行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 测量依据(单位时间内)
A 颜色深浅
B 体积变化
C 压强变化
D 沉淀质量变化
A.A B.B C.C D.D
13.如图为铜锌原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段时间后,锌片逐渐溶解,质量减小
B.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将铜片换成石墨棒,灯泡亮度不变
D.铜不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只起导电作用
14.某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为(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溶液
B.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溶液
C.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溶液
二、解答题(共4题,58分)
15.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恒容容器中,通入X(g)和Y(g),发生可逆反应生成Z(g),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数据填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反应1 min时,该容器中含有Z(g)的物质的量n(Z)______(填“<”“>”或“=”)0.1mol。
(3)反应开始至2min,以气体Z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1min时,正反应速率______(填“>”“<”或“=”)逆反应速率;X(g)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
(4)容器内2min之前在变化而2min之后不再变化的量是______(填字母)。
A.气体密度
B.压强
C.化学反应速率
D.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5)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改变反应条件______(填“能”或“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限度。
16.已知某气体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400℃,;500℃,。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标出各物质状态):__________。
(2)已知在密闭容器中,测得某时刻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物质
浓度/ 0.54 0.68 0.68
平衡时,甲醇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此时系统温度400℃,比较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_____(填“>”“<”或“=”)。
②此时反应点是图中______点,比较图中两点所对应的正反应速率______(填“>”“<”或“=”),理由是______。
17.原电池原理的发现是储能和供能技术的巨大进步,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
(1)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甲、图乙方式插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回答下列问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甲、乙均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____
b.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
c.甲中铜片质量减少、乙中锌片质量减少____
d.两烧杯中溶液的均增大
②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___________乙(填“>”“<”或“=”)。
③请写出图中构成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
④当甲中溶液质量增重时,电极上转移电子数目为___________。
(2)图丙为氢氧燃料电池的构造示意图,电解质溶液的溶质是。通氢气一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18.碳中和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形式可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下图为中科院上海物化所正在研究建立的一种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
(1)过程Ⅰ的原理:,根据下表数据回答:
化学键
键能 436 496 463
①完全分解需吸收能量______kJ。
②能正确表示该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是______。
A. B.
C. D.
(2)200℃时,在2L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发生过程Ⅱ中的反应,和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②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同时生成1mol
b.容器中不再变化
c.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再变化
d.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3)利用过程Ⅲ的反应设计的一种原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d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②若线路中转移1 mol电子,则该电池理论上消耗的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L。
(4)过程Ⅳ的目的是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二氧化碳与碳单质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这是一个吸热反应,A正确;
B.舞台上采用干冰创设烟雾缭绕的场景,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干冰升华是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反应,B错误;
C.燃油汽车气缸中汽油燃烧,燃烧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
D.与焊接钢轨的铝热反应,是一个典型的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以使生成的铁熔化,用于焊接钢轨,D错误;故选A。
2.答案:B
解析:图示的酸碱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
A.为吸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为放热反应,B符合题意;
C.为吸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为吸热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答案:A
解析:
4.答案:A
解析: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A.根据解题思路可得,该反应的约为,A正确;
B.根据解题思路可得,该反应的约为,B错误;
C.根据解题思路可得,该反应的约为,C错误;
D.根据解题思路可得,该反应的约为,D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解析:B.在10分钟的时,由表格知生成的Z的浓度为0.5mol/L,则X、Y都反应掉了0.25mol/L,还剩余0.75mol/L,由此算出此时的浓度熵为,即反应正向进行,平衡正向移动,B错误;
故选B。
6.答案:D
解析:A.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发生钝化,铁片与98%的浓硫酸无法反应生成氢气,A错误;
B.100mL2mol/L的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NaCl溶液,盐酸被稀释,反应速率减小,B错误;
C.的催化氧化是一个放热反应,但是一般情况下,升高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增大,C错误;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反应生成和,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小,D正确;
故答案选D。
7.答案:C
解析:A.该装置是原电池,该装置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A正确;
B.根据以上解题思路可知电极a是负极,电极b是正极,因此工作时电流从电极b经导线流向电极a,B正确;
C.a极是负极,溶液显碱性,电极反应式为,C错误;
D.生成物是氮气和水,该装置产物无污染,符合“绿色化学”思想,D正确;
答案选C。
8.答案:A
解析:将选项中的反应速率都换成用表示的反应速率,并且用同一单位,在同一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系数之比,A项;B项;C项;D项综上所述,A项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
9.答案:C
解析:根据铅酸蓄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知,电极为负极,电极为正极,故电极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正确;放电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溶液中的向电极移动,B项正确;放电时,、电极的质量均增大,C项错误;若将、电极材料分别替换为和,则电极为负极,灵敏电流计指针向左偏转,D项正确。故选C。
10.答案:C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时,镁的转化率仍然很高,说明温度介于时,金属镁为液态,由图像可知,仍然可以充分反应,A正确;
B.时,镁反应了0.42克,用时,所以其反应速率为:,B正确;
C.,当Mg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时,有可能是未分解的包裹住内部的金属镁,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此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C错误;
D.,镁与氮气反应方程式为:,的分解温度,此时有可能是固体包裹了Mg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D正确;故选C。
11.答案:C
解析:
2min内,的物质的量由20mol减小到8mol,则.,则2min内的反应速率为,C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是红棕色气体,是无色气体,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气体颜色的变化来衡量反应的快慢,故A项正确;
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气体体积变化多少来衡量反应的快慢,故B项正确;
该反应是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反应前后压强不变,无法测量反应速率,故C项错误;
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沉淀的质量越大,速率越大,故D项正确;
故选C
13.答案:B
解析:A.构成原电池,由于活动性Zn>Cu,所以Zn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反应:,锌片逐渐溶解,质量不断减小,A正确;
B.该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错误;
C.若将铜片换成石墨棒,由于活动性Zn>C,Zn仍然为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不变,灯泡亮度也不会发生变化,C正确;
D.Cu为正极,不参与反应,溶液中的在正极上获得电子变为,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14.答案:B
解析: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设计成原电池;根据可以判断,铁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亚铁离子,比Fe活泼性弱的Cu、Ag或C棒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在正极放电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锌做负极,锌会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故B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1)
(2)>
(3);>;30%
(4)BCD
(5)能
解析:
16.答案:(1)
(2)①;②;;点温度高于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所以点反应速率也大于点
解析:
17.答案:(1);;;
(2)
解析:(1)①a.甲为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乙不是,故a错误;
b.乙不能构成原电池,铜和稀硫酸不反应,所以乙中铜片上没有明显变化,故b正确;
c.甲中铜片上生成氢气,所以铜片质量不变,故c错误;
d.两烧杯中氢离子均发生反应变为氢气,氢离子浓度减小,增大,故d正确;答案为;②原电池加快负极金属被腐蚀速率,所以在相同时间内,两烧杯中产生气泡的速度:甲乙;③甲池为原电池,原电池反应中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④根据反应式可得以下关系:有,;
(2)氢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的溶质是,通氢气一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18.答案:(1)①484 ②C
(2)① ②ad
(3)① ②5.6
(4)实现二氧化碳的循环使用
解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