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检测 第六章 世界第一大洲——亚洲(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过关检测 第六章 世界第一大洲——亚洲(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7 17:06:41

文档简介

过关检测(第六章)
(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读亚洲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跨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B.地跨热、温、寒三带
C.地跨高、中、低纬度地区 D.四面环海,气候湿润
2.亚洲地域辽阔,山岳巍峨,下列关于亚洲的世界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B.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
C.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D.死海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3.人们根据亚洲的地理特点,将亚洲分为六大地理单元,中国所属的地理单元是( )
A.中亚 B.北亚 C.东亚 D.南亚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4~6题。
4.分布在南亚、东南亚的最典型气候是(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5.关于亚洲气候复杂的原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北跨纬度大 B.东西离海远近差异大
C.地形复杂多样 D.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
6.图中的奥伊米亚康被称为( )
A.世界“风极” B.北半球“寒极”
C.北半球“旱极” D.世界“雨极”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世界上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C.亚洲文明古国均分布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
D.外流河呈放射状流向大海,内流河流域面积更大
8.亚洲东部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C.受地形的影响 D.受洋流的影响
“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用“河·和·合”来讲述亚洲文明。读图,完成9~11题。
9.除长江、黄河孕育的文明古国以外,其余三大文明古国所在地区的共同气候特点为( )
A.分旱、雨两季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气候炎热 D.全年温和湿润
10.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图中( )
A.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B.河流均向南注入印度洋
C.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D.河流均发源于青藏高原
11.受气候影响( )
A.恒河无明显汛期 B.幼发拉底河的流速快
C.黄河没有结冰期 D.长江水量季节变化大
12.下列关于亚洲经济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B.亚洲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唯一的发达国家
D.阿富汗属于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读某大洲沿赤道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3~15题。
1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大洲为( )
A.亚洲 B.南美洲
C.北美洲 D.非洲
14.下列对该大洲年降水量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增
B.东部等降水量线弯曲,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
C.北部沿海降水十分丰富
D.降水量大致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5.刚果河是世界第二大河,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
A.流经山区,落差大 B.流经地区降水丰富
C.流经地区热量充足 D.流经地区植被茂盛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读亚洲简图,探究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7分)
(1)纬度位置:亚洲被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地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气温__ __(填“南北”或“东西”)差异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1分)
(2)海陆位置:亚洲地处亚欧大陆东部,东临__ __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季风气候显著。(1分)
(3)地形:图中甲地形区是世界最高的高原——__ __被称为“世界屋脊”,夏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1分)
(4)地势与河流:亚洲的地势特征是__ __,受地势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入周边的海洋。(1分)
(5)气候与河流: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图中丙地气候特征是__ __。河流有无结冰期、流量大小等水文特征都与当地气候密不可分,图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位于__ __(填“乙”或“丁”)地区,该地区属于亚洲六大分区的__ __。(3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作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材料二 亚洲山河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材料三 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示意图。
(1)“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据材料二分析,亚洲河流流向特点是__ __,其原因是地势__ __高,__ __低。(3分)
(2)甲地为__ __气候,气候特点是__ __;乙地为__ __气候,气候特点是__ __。(4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是沿__ __分布。(1分)
18.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亚洲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才智,积极参与研究。读亚洲气候示意图和沿30°N、80°E亚洲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甲 沿30°N线亚洲地形剖面图
乙 沿80°E线亚洲地形剖面图
(1)观察统计时,小芳发现:亚洲气候类型多样,但缺失__ __气候和__ __气候。(2分)
(2)对比分析时,小玲发现:大致处于同纬度的⑤和⑧,在同一季节竟然出现近30 ℃的温差,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 __;⑥⑦⑧地区气候方面的共同特征是雨热同期,分析这类气候的有利影响:__ __。(2分)
(3)查询资料时,小伟发现:②和⑦两地洪涝灾害多发的季节不同。下列可以反映②地气候的是__ __(填字母),据此推断该地洪涝多发的季节是__ __。(2分)
  
  
(4)整理资料时,小华发现:亚欧大陆部分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存在差异。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是__ __。(1分)
19.亚洲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区,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水稻的生长习性:喜高温、高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高。从幼苗发芽到抽穗适宜温度为日均20~40 ℃,低温会严重影响其生长。生产每千克稻米约需水500~800千克。
材料二 亚洲水稻分布图和亚洲人口分布图。
 
(1)甲地为__ __(地形区),气候类型为__ __,适合水稻生长。(2分)
(2)丙半岛水稻主要分布在河流的__ __(填“上游”或“下游”),河流为水稻生长提供了__ __,并冲积形成平坦的地形,带来了肥沃的土壤。(2分)
(3)亚洲水稻集中分布区气候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 __。气候为亚洲水稻种植提供良好的条件,但也可能形成__ __灾害。(2分)
(4)种植水稻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从人口的角度,简要分析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1分)
(5)水稻为亚洲部分地区的人们提供了粮食,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些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__ __。(1分)过关检测(第六章)
(时间:60分钟 分值: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读亚洲示意图,完成1~3题。
1.下列有关亚洲地理位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地跨南北半球、东西半球 B.地跨热、温、寒三带
C.地跨高、中、低纬度地区 D.四面环海,气候湿润
亚洲地跨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地跨寒、温、热三带和高、中、低纬度地区;亚洲北、东、南三面濒临大洋,西与欧洲接壤。
2.亚洲地域辽阔,山岳巍峨,下列关于亚洲的世界之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青藏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B.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
C.里海是世界最大的淡水湖 D.死海是世界最深的湖泊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死海是世界陆地最低点,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3.人们根据亚洲的地理特点,将亚洲分为六大地理单元,中国所属的地理单元是( C )
A.中亚 B.北亚 C.东亚 D.南亚
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4~6题。
4.分布在南亚、东南亚的最典型气候是( A )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5.关于亚洲气候复杂的原因,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A.南北跨纬度大 B.东西离海远近差异大
C.地形复杂多样 D.人口众多且分布不均
6.图中的奥伊米亚康被称为( B )
A.世界“风极” B.北半球“寒极”
C.北半球“旱极” D.世界“雨极”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读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分布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B.世界上跨经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C.亚洲文明古国均分布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
D.外流河呈放射状流向大海,内流河流域面积更大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外,有全部气候类型;其中分布最广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亚洲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亚洲文明古国有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其中古巴比伦和古印度分布在亚热带,而中国分布在暖温带,内流河流域面积小于外流河的流域面积。
8.亚洲东部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B )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C.受地形的影响 D.受洋流的影响
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面对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巨大差异,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用“河·和·合”来讲述亚洲文明。读图,完成9~11题。
9.除长江、黄河孕育的文明古国以外,其余三大文明古国所在地区的共同气候特点为( C )
A.分旱、雨两季 B.全年高温多雨
C.夏季气候炎热 D.全年温和湿润
10.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江大河的冲积平原。图中( C )
A.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B.河流均向南注入印度洋
C.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D.河流均发源于青藏高原
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长江和黄河注入太平洋,印度河和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注入印度洋。古代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发源于土耳其。
11.受气候影响( D )
A.恒河无明显汛期 B.幼发拉底河的流速快
C.黄河没有结冰期 D.长江水量季节变化大
受气候的影响,恒河主要流经热带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汛期;幼发拉底河流经地区地势平坦,流速慢;黄河有结冰期;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季节变化大。
12.下列关于亚洲经济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亚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B.亚洲大部分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唯一的发达国家
D.阿富汗属于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读某大洲沿赤道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3~15题。
1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大洲为( D )
A.亚洲 B.南美洲
C.北美洲 D.非洲
14.下列对该大洲年降水量分布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增
B.东部等降水量线弯曲,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
C.北部沿海降水十分丰富
D.降水量大致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5.刚果河是世界第二大河,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B )
A.流经山区,落差大 B.流经地区降水丰富
C.流经地区热量充足 D.流经地区植被茂盛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读亚洲简图,探究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据此完成下列问题。(7分)
(1)纬度位置:亚洲被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穿过,地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气温__南北__(填“南北”或“东西”)差异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1分)
(2)海陆位置:亚洲地处亚欧大陆东部,东临__太平__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季风气候显著。(1分)
(3)地形:图中甲地形区是世界最高的高原——__青藏高原__被称为“世界屋脊”,夏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1分)
(4)地势与河流:亚洲的地势特征是__中部高,四周低__,受地势影响,河流呈放射状流入周边的海洋。(1分)
(5)气候与河流: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图中丙地气候特征是__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__。河流有无结冰期、流量大小等水文特征都与当地气候密不可分,图中结冰期最长的河流位于__丁__(填“乙”或“丁”)地区,该地区属于亚洲六大分区的__北亚__。(3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作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一代又一代亚洲先民历经岁月洗礼,把生产生活实践镌刻成悠久历史、积淀成深厚文明。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材料二 亚洲山河示意图和甲、乙两地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
材料三 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示意图。
(1)“亚洲地大物博、山河秀美”。据材料二分析,亚洲河流流向特点是__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__,其原因是地势__中部__高,__四周__低。(3分)
(2)甲地为__温带大陆性__气候,气候特点是__冬冷夏热,降水少,温差大__;乙地为__温带季风__气候,气候特点是__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__。(4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分析亚洲三大古代文明发祥地形成的共同自然原因是沿__河流__分布。(1分)
18.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究亚洲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才智,积极参与研究。读亚洲气候示意图和沿30°N、80°E亚洲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甲 沿30°N线亚洲地形剖面图
乙 沿80°E线亚洲地形剖面图
(1)观察统计时,小芳发现:亚洲气候类型多样,但缺失__温带海洋性__气候和__热带草原__气候。(2分)
(2)对比分析时,小玲发现:大致处于同纬度的⑤和⑧,在同一季节竟然出现近30 ℃的温差,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地形地势__;⑥⑦⑧地区气候方面的共同特征是雨热同期,分析这类气候的有利影响:__夏季高温多雨、适合农作物生长__。(2分)
(3)查询资料时,小伟发现:②和⑦两地洪涝灾害多发的季节不同。下列可以反映②地气候的是__A__(填字母),据此推断该地洪涝多发的季节是__冬季__。(2分)
  
  
(4)整理资料时,小华发现:亚欧大陆部分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存在差异。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是__海陆位置__。(1分)
19.亚洲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和消费区,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水稻的生长习性:喜高温、高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高。从幼苗发芽到抽穗适宜温度为日均20~40 ℃,低温会严重影响其生长。生产每千克稻米约需水500~800千克。
材料二 亚洲水稻分布图和亚洲人口分布图。
 
(1)甲地为__恒河平原__(地形区),气候类型为__热带季风气候__,适合水稻生长。(2分)
(2)丙半岛水稻主要分布在河流的__下游__(填“上游”或“下游”),河流为水稻生长提供了__灌溉水源__,并冲积形成平坦的地形,带来了肥沃的土壤。(2分)
(3)亚洲水稻集中分布区气候类型的共同特点是__雨热同期__。气候为亚洲水稻种植提供良好的条件,但也可能形成__水旱__灾害。(2分)
(4)种植水稻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从人口的角度,简要分析东南亚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1分)
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等利于发展水稻种植。
(5)水稻为亚洲部分地区的人们提供了粮食,也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些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__低__。(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