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虽有嘉肴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虽有嘉肴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7 18:2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虽有嘉肴
学习目标
1.了解《礼记》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学习本文论述方法,初步理解儒家“教学相长”的观点。
3.熟读成诵,体会本文句式特点。
初读课文 走近作品
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读准字音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结合注释 翻译课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好,美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
最好的道理
好处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味美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所以,因此
困惑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
自我反思
勉励自己
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说 “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同“敩”,教导
精读课文 探究内容
这篇短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这篇短文的主要观点是“教学相长”,“教”与“学”相互促进,“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说“嘉肴”,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提出“教学相长”的观点,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印证。
我们现代教育理念里的“教学相长”,强调的是教师和学生的互相促进,“教”和“学”是两个主体;而课文所说的“教学相长”,“教”和“学”是对同一个主体而言的,指教师自身的学习与他教导学生的教育实践都是一种学习,这两者是互相促进的。既强调教育者自己要亲身学习,体验道,了解自己的不足,并自我反思,同时强调教育者在教的过程中,也会深化认识,发现自己理解上不透彻的地方,并努力改进。
本文的句式特点是什么?试举例加以分析。
本文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选自《孟子》)
这里所说的对偶句式,不同于骈体文和律诗中的严格意义上的对偶;只要上下句涉及的内容相对,句式基本一致,皆属此类。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虽有嘉肴》先以“虽有……,弗……,不知……”的句式类比论证,然后用两个“然后能……”的句式,说明“学”与“教”的两种情境,再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
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连用铺排,强化了说理的效果。
拓展阅读
《礼记·学记》中的格言警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拓展阅读一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就学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劳苦而难有成就。
(强调学习的时效性)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
(提倡共同探讨交流、相互启发、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
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地方,最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
(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拓展阅读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
之王者,建国君①民,教学为先。《兑命》曰
“念终始②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礼》)
【注释】①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
②念终始:始终想着。
【译文】
玉不雕琢,就不能成为器物;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君王建立国家,统治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兑命》中说“始终想着学习”,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课堂小结
同学们,《礼记》中很多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气势磅礴、结构严谨,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它对我国几千年的思想、教育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谈了对“教”与“学”关系的深刻认识,希望对我们的学习有所启发。
作 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自主探究,查找资料,读一读《礼记·学记》。
预习提示:《大道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