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区域特征
一、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1.北方地区大致位于①__大兴安岭__、②__青藏高原__以东,③__内蒙古__高原以南,④__秦岭—淮河__以北。
2.北方地区地形以__平原__和高原为主,其中A是__东北__平原,B是__华北__平原,C是__黄土__高原。
3.北方地区属于__温带季风__气候,冬季__寒冷干燥__,夏季__高温多雨__。
二、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
(1)北方地区耕地以__旱地__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2)农业差异
项目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耕地 特征 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被称为“__黑__土地” 覆盖着厚厚的黄土,被称为“__黄__土地”
主要 农作物 __春小麦__、玉米、 __大豆__、高粱、__甜菜__ __冬小麦__、玉米、棉花、__花生__、__谷子__(小米)
2.资源和工业
(1)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我国第一大油田——__大庆__油田和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还有__大同__、神府等特大型煤矿和__鞍山__、迁安等大型铁矿。
(2)北方地区有__京津唐__和辽中南两大工业基地。
华北平原淡水资源最短缺的原因
及其治理措施
(1)原因:①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城市、人口密集,用水多;③华北平原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水浪费和污染严重。
(2)治理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发展节水农业等。
重难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特点
【对点训练】
(河北邯郸一模)麦秆画是将麦秆处理后,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制作的工艺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下图是一幅表现农业生产过程的麦秆画。据此完成1~2题。
1.从原料来源看,更适合开展麦秆画创作的区域是( A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图中场景反映了( B )
A.内蒙古高原放牧
B.华北平原旱地耕作
C.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
D.云贵高原梯田耕作
该画用麦秆制作,且画中呈现的是牛犁旱地的景象。华北平原种植冬小麦,符合旱地耕作。
知识点1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1.下列各省级行政区域中,全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D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2.下列关于北方地区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
C.太行山将黄土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D.长白山将黑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
(甘肃陇南康县期中)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地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
C.东临黄海和东海
D.地处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北方地区位于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北,跨越了我国地势的第二、第三级阶梯;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北方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北方地区包括长城以北部分地区。
4.诗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反映出的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D )
A.干旱少雨 B.高温多雨
C.秋高气爽 D.冬季寒冷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意思是: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反映出北方地区冬季寒冷的气候特征。
知识点2 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华北平原某地的农事安排:秋季播种小麦;次年,春季施肥浇水,夏季收获小麦、播种玉米,秋季收获玉米、再播种小麦。下表示意该地的气象数据。据此完成5~6题。
项目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3 28 25 8
日均最低气温(℃) 3 18 15 -1
平均降水量(毫米) 93 372 166 63
平均风速(米/秒) 3.4 1.5 2 2.8
5.该地的作物熟制是( D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根据资料可知,该地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地的农事安排,我国的华北平原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
6.该地小麦生长可能受旱灾影响最严重的季节是( A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我国华北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而降水少,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春旱严重。
“两会”代表建议“推动构建环渤海大湾区”,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并充分发挥大连、青岛等沿海核心城市作用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读构想中的环渤海大湾区示意图,完成7~8题。
7.构想中的环渤海大湾区( C )
A.海岸线较平直
B.涵盖东部沿海各大城市
C.位于北方地区
D.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8.环渤海大湾区协同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C )
①辽东半岛拥有沿海核心城市青岛 ②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 ③山东半岛矿产资源丰富 ④大湾区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广西南宁一模)地理区域具有整体的相似性和内部的差异性。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完成9~11题。
9.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全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山脉主要有长白山、阴山、大兴安岭
C.黄河流经北方地区,最后注入海洋
D.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
北方地区跨地势第二和第三级阶梯,主要位于第三级阶梯。阴山位于西北地区,大兴安岭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界山。黄河发源于青藏地区,流经西北地区、北方地区,最后注入渤海。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10.北方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D )
A.大豆 B.油菜
C.甘蔗 D.甜菜
11.下列有关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②地区是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C.③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D.②地区作物熟制是一年三熟
①是东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②位于华北平原东部,是主要的旱作农业区;③是黄土高原,东北平原黑土广布、土壤肥沃;②华北平原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云南昆明校级三模)北京、燕下都、灵寿故城、邯郸、邢台、邺城、安阳均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他们集中分布,形成了“古都长廊”,某资源调配工程穿过了“古都长廊”地带。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古都长廊”形成条件的描述,错误的是( D )
A.地形平坦,利于都城的建设
B.气候温暖湿润
C.农业历史悠久,基础条件好
D.濒临渤海,海运便利
“古都长廊”形成的条件是地形平坦,利于都城的建设,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基础条件好。“古都长廊”位于内陆,不濒临渤海。
13.下列关于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说法,可信的是( A )
A.可解决“古都长廊”所在地区的缺水问题
B.起点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C.该工程修建遇到了地形地质复杂的困难
D.该工程调配的是天然气资源
由图可知,图中资源调配线路调配的是水资源,是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可解决“古都长廊”所在地区的缺水问题;南水北调起点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经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质条件不复杂。
14.(河南驻马店三模)一个人,一棵树,一个产业,一种精神。这说的就是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素有“泡桐王国”之称的兰考县,由贫穷走向致富,由风害变为风宝,历经蝶变。如今,泡桐花开,千顷澄碧,兰考未来可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风沙漫天忆往昔】
兰考县地处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弯。50多年前,这里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肆虐。焦裕禄带领群众广种泡桐树,治理了风沙。图1为兰考县的位置交通示意图,图2为兰考县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1
图2
(1)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框图,理解兰考县冬春季节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原因。
①__大__,②__疏松__。
【泡桐花开鸣琴瑟】
依托泡桐,兰考发展民族乐器厂34家,木制品加工企业560多家,从业人员多达4万余人,年产值100多亿元,已形成泡桐产业经济链,产品远销国内外。从昔日的泡桐之乡蝶变为乐器之乡、家具之城的兰考县,正在致富路上大步走。下图为泡桐树示意图。
(2)分析兰考县成为“乐器之乡”的有利条件。
兰考县凭借原材料优势、产业集聚优势、品牌与专利优势、文化与旅游融合优势,成功成为“乐器之乡”。
(3)有人说,未来兰考县应继续大力发展泡桐经济。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赞同。通过充分利用泡桐资源的优势,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兰考县的泡桐经济有望实现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风车翩跹展未来】
一台台白色风机在田野地上扎下“脚跟”,化风为电改善了煤炭火电能源短缺及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未来兰考也将会因这里竖起的“新泡桐”,重新焕发绿色新生机。下图为煤炭发电与新能源发电示意图。
煤炭发电
太阳能、风力发电
(4)分析发展新能源对兰考县的积极影响。(从能源、环境等角度分析)
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以及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等。第一节 区域特征
一、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1.北方地区大致位于①__ __、②__ __以东,③__ __高原以南,④__ __以北。
2.北方地区地形以__ __和高原为主,其中A是__ __平原,B是__ __平原,C是__ __高原。
3.北方地区属于__ __气候,冬季__ __,夏季__ __。
二、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1.农业生产
(1)北方地区耕地以__ __为主,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2)农业差异
项目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耕地 特征 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被称为“__ __土地” 覆盖着厚厚的黄土,被称为“__ __土地”
主要 农作物 __ __、玉米、 __ __、高粱、__ __ __ __、玉米、棉花、__ __、__ __(小米)
2.资源和工业
(1)北方地区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有我国第一大油田——__ __油田和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还有__ __、神府等特大型煤矿和__ __、迁安等大型铁矿。
(2)北方地区有__ __和辽中南两大工业基地。
华北平原淡水资源最短缺的原因
及其治理措施
(1)原因:①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城市、人口密集,用水多;③华北平原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水浪费和污染严重。
(2)治理措施: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发展节水农业等。
重难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业特点
【对点训练】
(河北邯郸一模)麦秆画是将麦秆处理后,根据需要进行剪裁和粘贴而制作的工艺品,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工艺。下图是一幅表现农业生产过程的麦秆画。据此完成1~2题。
1.从原料来源看,更适合开展麦秆画创作的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图中场景反映了( )
A.内蒙古高原放牧
B.华北平原旱地耕作
C.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田耕作
D.云贵高原梯田耕作
知识点1 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
1.下列各省级行政区域中,全部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
2.下列关于北方地区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B.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和盆地为主
C.太行山将黄土地分为南、北两部分
D.长白山将黑土地分为东、西两部分
(甘肃陇南康县期中)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B.地跨寒温带、中温带和暖温带
C.东临黄海和东海
D.地处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4.诗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反映出的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干旱少雨 B.高温多雨
C.秋高气爽 D.冬季寒冷
知识点2 北方地区的工农业生产
华北平原某地的农事安排:秋季播种小麦;次年,春季施肥浇水,夏季收获小麦、播种玉米,秋季收获玉米、再播种小麦。下表示意该地的气象数据。据此完成5~6题。
项目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日均最高气温(℃) 13 28 25 8
日均最低气温(℃) 3 18 15 -1
平均降水量(毫米) 93 372 166 63
平均风速(米/秒) 3.4 1.5 2 2.8
5.该地的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一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三熟 D.两年三熟
6.该地小麦生长可能受旱灾影响最严重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两会”代表建议“推动构建环渤海大湾区”,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并充分发挥大连、青岛等沿海核心城市作用带动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读构想中的环渤海大湾区示意图,完成7~8题。
7.构想中的环渤海大湾区( )
A.海岸线较平直
B.涵盖东部沿海各大城市
C.位于北方地区
D.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8.环渤海大湾区协同发展的优势条件有( )
①辽东半岛拥有沿海核心城市青岛 ②京津地区科技水平高 ③山东半岛矿产资源丰富 ④大湾区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广西南宁一模)地理区域具有整体的相似性和内部的差异性。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完成9~11题。
9.下列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部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
B.山脉主要有长白山、阴山、大兴安岭
C.黄河流经北方地区,最后注入海洋
D.位于太行山以东的地形区是东北平原
10.北方地区的主要糖料作物是( )
A.大豆 B.油菜
C.甘蔗 D.甜菜
11.下列有关北方地区内部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②地区是主要的旱作农业区
C.③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D.②地区作物熟制是一年三熟
(云南昆明校级三模)北京、燕下都、灵寿故城、邯郸、邢台、邺城、安阳均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他们集中分布,形成了“古都长廊”,某资源调配工程穿过了“古都长廊”地带。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古都长廊”形成条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地形平坦,利于都城的建设
B.气候温暖湿润
C.农业历史悠久,基础条件好
D.濒临渤海,海运便利
13.下列关于图中资源调配工程的说法,可信的是( )
A.可解决“古都长廊”所在地区的缺水问题
B.起点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C.该工程修建遇到了地形地质复杂的困难
D.该工程调配的是天然气资源
14.(河南驻马店三模)一个人,一棵树,一个产业,一种精神。这说的就是河南省兰考县——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素有“泡桐王国”之称的兰考县,由贫穷走向致富,由风害变为风宝,历经蝶变。如今,泡桐花开,千顷澄碧,兰考未来可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风沙漫天忆往昔】
兰考县地处黄河九曲十八弯的最后一弯。50多年前,这里沙岗地和洼地广布,冬春季节风沙肆虐。焦裕禄带领群众广种泡桐树,治理了风沙。图1为兰考县的位置交通示意图,图2为兰考县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图1
图2
(1)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框图,理解兰考县冬春季节风沙危害最为严重的自然原因。
①__ __,②__ __。
【泡桐花开鸣琴瑟】
依托泡桐,兰考发展民族乐器厂34家,木制品加工企业560多家,从业人员多达4万余人,年产值100多亿元,已形成泡桐产业经济链,产品远销国内外。从昔日的泡桐之乡蝶变为乐器之乡、家具之城的兰考县,正在致富路上大步走。下图为泡桐树示意图。
(2)分析兰考县成为“乐器之乡”的有利条件。
(3)有人说,未来兰考县应继续大力发展泡桐经济。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风车翩跹展未来】
一台台白色风机在田野地上扎下“脚跟”,化风为电改善了煤炭火电能源短缺及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未来兰考也将会因这里竖起的“新泡桐”,重新焕发绿色新生机。下图为煤炭发电与新能源发电示意图。
煤炭发电
太阳能、风力发电
(4)分析发展新能源对兰考县的积极影响。(从能源、环境等角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