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黄土高原
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1.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地处黄河__ __游地区,位于①__ __以西、②乌鞘岭以东、③__ __以南、④秦岭以北。
2.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呈现__ __、黄土墚、__ __、黄土川等多种地貌景观。
3.有关黄土高原是形成的说法中,“__ __”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4.过渡性: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__ __向牧区过渡的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__ __频繁多发。
图示黄土高原的形成
二、水土流失严重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既包括__ __、降水集中等自然原因,也包括乱砍滥伐、__ __、陡坡耕种等人为原因。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__ __,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__ __,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__ __。
(2)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得黄河成为“__ __”,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1.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众多的能源资源中,__ __资源尤为丰富,被称为“__ __”。特大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的__ __、阳泉、平朔,陕西的__ __,内蒙古的__ __等地。
2.黄土高原的煤炭除了用铁路和公路等传统运输方式以外,近年来采用__ __、煤液化气技术等,将煤转化为电力和煤气供应到全国各地。
3.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光能和__ __资源等新能源。
四、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1.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出台了__ __等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
2.通过__ __等生物措施以及修建__ __和小型水库等工程措施,使得黄土高原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分类 具体措施 功能
工程 措施 坡脚打坝建库 贮水拦沙
缓坡修筑梯田 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沿河抽引水灌溉
生物 措施 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缓坡地种植优质牧草和山杏
生产 活动 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重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对点训练】
(广西崇左扶绥县二模)经过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开始披上绿装,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随着高原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好转,人地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当地人真正领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图为黄土高原治理后的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措施符合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是( )
A.缓坡植树种草 B.陡坡修建梯田
C.沟谷打坝淤地 D.过度放牧
2.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B.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C.农业种植面积增加
D.加强生态建设,人地矛盾缓解
知识点1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土层深厚。读窑洞、黄土高原及其地貌景观形成框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的居民建造窑洞,主要利用的黄土层特性是( )
A.平坦性 B.防侵蚀性
C.直立性 D.实用性
2.图中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甲是(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风力沉积
3.图中地貌景观表示正确的是( )
A.乙—黄土峁 B.丙—黄土墚
C.乙—黄土川 D.丁—黄土塬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读图,完成4~5题。
4.造成黄土高原图中所示地表景观的自然原因是( )
A.乱垦滥伐 B.过度放牧
C.降水集中 D.陡坡耕种
5.黄土高原地表水土流失严重的后果有( )
①土壤养分流失 ②耕地质量下降 ③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知识点3 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读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简图,完成6~7题。
6.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
A.水资源 B.森林资源
C.煤炭资源 D.石油资源
7.下列有关黄土高原地区该资源对应省区正确的是( )
A.大同——陕西省
B.阳泉——陕西省
C.神府——山西省
D.东胜——内蒙古自治区
知识点4 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某剧组到延安取景拍摄,向黄土高原深处走了300多千米,都没能找到一片没有植被、只有黄土的塬。三北防护林工程40多年的建设,使黄土高原由“黄”变“绿”。读黄土高原坡面示意图,完成8~9题。
8.在黄土高原乙处修筑反坡梯田(如图)的主要原因是( )
A.防止滑坡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窑洞
9.在黄土高原综合整治过程中,下列措施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甲处修建挡土坝和护坡
B.在乙处发展林果业
C.在丙处修建梯田发展农业
D.在丙处退耕还林、还草
(广西南宁一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黄土高原( )
A.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脉以东
B.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农耕文明出现晚
11.下列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是( )
①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四川南充中考)为了探究我国黄土高原某区域水土流失问题,某博士组织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各要素在不同情况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如下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结论,不恰当的是( )
A.地表坡度越小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B.土壤黏性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C.降水强度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D.植被覆盖率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13.结合实验结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
A.削山填沟,降低地表坡度
B.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C.提高科技水平,减小降水强度
D.加大资金投入,硬化裸露地表
14.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了解概况、数据分析、实地考察、活动总结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图3
[了解概况]
(1)图1中甲代表__ __山脉,乙、丙两河段容易形成“地上河”的是__ __。
[数据分析]
(2)活动小组将搜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图2、图3)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直观地看出:黄河径流量和泥沙量有两段同时增加的河段,其中增加最快的是__ __游的__ __(地形区),因为这里土质疏松,夏季降水__ __,植被稀少,导致泥沙和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实地考察]
(3)暑假里,活动小组成员随“红色之旅”旅行团,到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去延安的途中,同学们发现沿途地表植被生长茂密,与他们想象的有很大反差,你知道当地人们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吗?(至少两点)
[活动总结]
(4)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图,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__ __。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__ __。第三节 黄土高原
一、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1.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地处黄河__中__游地区,位于①__太行山脉__以西、②乌鞘岭以东、③__长城__以南、④秦岭以北。
2.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呈现__黄土塬__、黄土墚、__黄土峁__、黄土川等多种地貌景观。
3.有关黄土高原是形成的说法中,“__风成说__”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同。
4.过渡性:黄土高原地处湿润半湿润区向干旱半干旱区、__农耕区__向牧区过渡的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__自然灾害__频繁多发。
图示黄土高原的形成
二、水土流失严重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既包括__土质疏松__、降水集中等自然原因,也包括乱砍滥伐、__过度放牧__、陡坡耕种等人为原因。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__薄__,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__下降__,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__降低__。
(2)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得黄河成为“__地上河__”,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1.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众多的能源资源中,__煤炭__资源尤为丰富,被称为“__乌金高原__”。特大煤矿主要分布在山西的__大同__、阳泉、平朔,陕西的__神府__,内蒙古的__东胜__等地。
2.黄土高原的煤炭除了用铁路和公路等传统运输方式以外,近年来采用__火力发电__、煤液化气技术等,将煤转化为电力和煤气供应到全国各地。
3.黄土高原蕴藏着丰富的光能和__风能__资源等新能源。
四、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1.为了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国家出台了__退耕还林__等政策,并投入大量资金。
2.通过__植树种草__等生物措施以及修建__堤坝__和小型水库等工程措施,使得黄土高原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
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分类 具体措施 功能
工程 措施 坡脚打坝建库 贮水拦沙
缓坡修筑梯田 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
沿河抽引水灌溉
生物 措施 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 蓄水保土,发展多种经营
缓坡地种植优质牧草和山杏
生产 活动 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重难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对点训练】
(广西崇左扶绥县二模)经过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开始披上绿装,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随着高原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并且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好转,人地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当地人真正领悟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下图为黄土高原治理后的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措施符合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是( C )
A.缓坡植树种草 B.陡坡修建梯田
C.沟谷打坝淤地 D.过度放牧
黄土高原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有缓坡修建梯田、陡坡植树种草,沟谷打坝淤地。过度放牧是破坏黄土高原生态的做法。
2.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主要原因是( D )
A.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B.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C.农业种植面积增加
D.加强生态建设,人地矛盾缓解
城市绿化面积增加,对黄土高原的绿化影响不大。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对黄土高原的绿化影响不大。农业种植面积增加,对黄土高原的绿化影响不大。加强生态建设,人地矛盾缓解,使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
知识点1 全球最大的黄土区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土层深厚。读窑洞、黄土高原及其地貌景观形成框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的居民建造窑洞,主要利用的黄土层特性是( C )
A.平坦性 B.防侵蚀性
C.直立性 D.实用性
2.图中黄土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甲是( B )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流水沉积 D.风力沉积
3.图中地貌景观表示正确的是( B )
A.乙—黄土峁 B.丙—黄土墚
C.乙—黄土川 D.丁—黄土塬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读图,完成4~5题。
4.造成黄土高原图中所示地表景观的自然原因是( C )
A.乱垦滥伐 B.过度放牧
C.降水集中 D.陡坡耕种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形成这种地表景观的主要原因,既包括土质疏松、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等自然原因;也包括乱垦滥伐、过度放牧、陡坡耕种等人为原因。
5.黄土高原地表水土流失严重的后果有( D )
①土壤养分流失 ②耕地质量下降 ③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大量肥沃的表层土,使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同时,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并在下游淤积,抬升河床,形成“地上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知识点3 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读黄土高原部分区域简图,完成6~7题。
6.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 C )
A.水资源 B.森林资源
C.煤炭资源 D.石油资源
7.下列有关黄土高原地区该资源对应省区正确的是( D )
A.大同——陕西省
B.阳泉——陕西省
C.神府——山西省
D.东胜——内蒙古自治区
知识点4 生机焕发的黄土地
某剧组到延安取景拍摄,向黄土高原深处走了300多千米,都没能找到一片没有植被、只有黄土的塬。三北防护林工程40多年的建设,使黄土高原由“黄”变“绿”。读黄土高原坡面示意图,完成8~9题。
8.在黄土高原乙处修筑反坡梯田(如图)的主要原因是( C )
A.防止滑坡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窑洞
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可有效防止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保持水土。
9.在黄土高原综合整治过程中,下列措施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D )
A.在甲处修建挡土坝和护坡
B.在乙处发展林果业
C.在丙处修建梯田发展农业
D.在丙处退耕还林、还草
读图可知,丙处为黄土高原陡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应退耕还林、还草以保持水土。
(广西南宁一模)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黄土高原( B )
A.位于秦岭以南,太行山脉以东
B.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D.土壤肥沃,农耕文明出现晚
黄土高原位于秦岭以北、太行山脉以西;由于长期水土流失,该地区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高原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黄土高原农耕文明出现早。
11.下列诗句描写到图中地理事物的是( B )
①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 ②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描写的是黄土高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是描写长江三峡地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是对黄河、太行山的描写;“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描写的是江西庐山。
(四川南充中考)为了探究我国黄土高原某区域水土流失问题,某博士组织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各要素在不同情况下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如下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下列关于该实验的结论,不恰当的是( C )
A.地表坡度越小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B.土壤黏性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C.降水强度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D.植被覆盖率越大越有利于保持水土
实验3表明,降水的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13.结合实验结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 B )
A.削山填沟,降低地表坡度
B.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C.提高科技水平,减小降水强度
D.加大资金投入,硬化裸露地表
结合以上分析,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有效可行的措施是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削山填沟和硬化裸露地表都不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提高科技水平对减少降水强度影响不大。
14.某中学开展“关爱母亲河”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小组通过了解概况、数据分析、实地考察、活动总结等活动,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图3
[了解概况]
(1)图1中甲代表__太行__山脉,乙、丙两河段容易形成“地上河”的是__丙__。
[数据分析]
(2)活动小组将搜集到的数据绘制成图(图2、图3)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直观地看出:黄河径流量和泥沙量有两段同时增加的河段,其中增加最快的是__中__游的__黄土高原__(地形区),因为这里土质疏松,夏季降水__集中且多暴雨__,植被稀少,导致泥沙和雨水一起汇入黄河。
[实地考察]
(3)暑假里,活动小组成员随“红色之旅”旅行团,到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去延安的途中,同学们发现沿途地表植被生长茂密,与他们想象的有很大反差,你知道当地人们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吗?(至少两点)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
[活动总结]
(4)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读图,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__丙__。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__轻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