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区域特征 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 区域特征 分层练(学生版+教师版) 2024-2025学年地理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3-17 18:41:00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区域特征
一、世界屋脊
1.位置和范围: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__ __省和__ __省西部。位于①__ __山脉以北,②__ __山脉以南。
2.地形与气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__ __高原,其最高峰③__ __是世界最高峰,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有“__ __”之称,大部分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3.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__ __。
4.气候特征:冬__ __夏凉,昼夜温差__ __,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日光城”是指__ __。
5.河流发源地及湖泊:青藏地区拥有众多的雪山和冰川,成为很多河流的发源地,如⑤__ __(河流),⑥__ __(河流),⑦__ __(河流)。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湖群,其中④__ __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二、高寒农牧业
1.牧业
(1)两大牧区:青海牧区和__ __,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其中有“高原之舟”之称的是__ __。
(2)主要生产方式:__ __。
2.农业
(1)分布: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的__ __地带,这里__ __条件较好,适合发展种植业,主要是A__ __谷地和__ __。
(2)主要的农作物:__ __、小麦和豌豆等。
青藏地区农作物产量高的原因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白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地面增温快,近地面气温迅速上升,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较多的营养物质;夜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农作物和牧草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使青藏地区的农作物高产。
重难点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影响
【对点训练】
(广西来宾模拟)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直播带货”正成为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读西藏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1~3题。
1.“直播带货”中最可能出现的特色藏货是( )
A.酥油茶 B.葡萄干
C.哈密瓜 D.柑橘
2.目前,很多物流企业仍不愿意进驻西藏,导致西藏“直播带货”发展还较为缓慢,其最主要原因是( )
A.地广人稀
B.炎热干燥
C.交通不便
D.质量较差
3.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比高原其他地方( )
①病虫害更少 ②水源更丰富 ③热量更充足 ④土壤更肥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知识点1 世界屋脊
(山东枣庄滕州市三模)昆仑山隧道全长1 686米,海拔4 648米,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洞口六月飞雪,一年四季,高寒缺氧,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最低气温可达-30 ℃。读图,完成1~2题。
1.出现“洞口六月飞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里( )
A.距海近 B.地势高
C.纬度高 D.多冻土
2.游客为应对当地的环境,必备的物品是( )
A.瓶装水、氧气袋、照相机
B.雨伞、太阳镜、保暖衣
C.保暖衣、氧气袋、防晒霜
D.旅游地图、雨伞、手套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下图是“高原之舟”剪纸作品。读图,完成3~4题。
3.该剪纸作品所示的少数民族是( )
A.朝鲜族 B.藏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4.剪纸作品“高原之舟”所指的“高原”,其形态是( )
A.地表崎岖、沟谷众多
B.地表坦荡、起伏和缓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知识点2 高寒农牧业
(湖南岳阳岳阳楼区二模)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框图,用来解释某地区居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区为(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6.框图中,各数码与其填入的内容,合适的是( )
A.①昼夜温差小
B.②稻米品质优良
C.③高寒、缺氧、低气压
D.④林木丰富
(广西贺州一模)川藏铁路是第二条进藏“天路”,起点为成都,终点是拉萨,沿途穿越的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山脉峰岭最密集的地区,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绿洲农业 B.高寒农业
C.阳光农业 D.河谷农业
8.修建川藏铁路,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有( )
①促进旅游业发展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减少自然灾害 ④促进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陕西西安模拟)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青海湖裸鲤是该湖特产,因生存环境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和生长期短,故此鱼生长缓慢。青海湖裸鲤有明显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进入河中繁殖。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甲河的流向是(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北向东南
10.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生存在这里的青海湖裸鲤生长缓慢的自然原因是青海湖( )
A.水温低,湖水中饵料少
B.是咸水湖,不适宜裸鲤生长
C.氧气少,裸鲤高原反应严重
D.所在地光照强,紫外线会伤害裸鲤
11.青海湖附近居民在河流上修建拦河大坝,发展灌溉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①裸鲤数量减少 ②青稞的产量增加 ③青海湖水位下降 ④青海湖的含盐量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农业科技的进步给青藏地区的人民带来幸福生活。阿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曾经这里的新鲜果蔬几乎全靠外地长途转运;如今通过建设智能果蔬大棚,人们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果蔬。下图为青藏地区农业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青藏地区( )
A.粮食多在河谷种植,因纬度较高、气温低
B.畜牧业分布广泛,畜种适应高寒缺氧环境
C.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因水源清洁
D.药材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类多样
13.阿里地区的人们能吃上本地产的新鲜果蔬,是由于( )
A.自然环境改善
B.当地饮食习惯变化
C.出口需求增加
D.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14.青藏地区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需要( )
A.利用太阳能,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
B.开辟新水源,兴建优质多汁牧草场
C.开垦高原湿地,扩大果蔬种植面积
D.重视生态保护,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15.小明暑假期间与家人一起去西藏自治区旅游,结合青藏地区图、林芝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出发前,查阅资料了解到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四大分区中的__ __,是我国藏族同胞的聚居地。
 
(2)图1是小明拍摄的大昭寺照片,它是一座__ __教寺院。
(3)图2中是小明见到的当地居民,其服饰特点是__ __,常常“穿一手露一手”,这种穿衣方式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__ __的气候特点。
(4)小明旅游的第二站来到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市,这里是青稞的主要产区,有“西藏江南”的美称。结合图和材料,从气温、光照、降水、地形等任选两方面说明林芝市大面积种植青稞的有利条件。
林芝市的自然环境
林芝市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平均海拔3 500米左右,地势较低,坡度平缓;晴天多,年均日照时数2 122.2小时,太阳能丰富。
青稞的生长习性
青稞耐寒性强,在年平均气温3 ℃以上地区能良好生长,年日照时数须在2 000小时以上,在抽穗和灌浆期(6~9月)需水量大。第一节 区域特征
一、世界屋脊
1.位置和范围: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__青海__省和__四川__省西部。位于①__喜马拉雅__山脉以北,②__昆仑__山脉以南。
2.地形与气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__青藏__高原,其最高峰③__珠穆朗玛峰__是世界最高峰,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有“__世界屋脊__”之称,大部分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3.显著的自然环境特征:__高寒__。
4.气候特征:冬__寒__夏凉,昼夜温差__大__,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日光城”是指__拉萨__。
5.河流发源地及湖泊:青藏地区拥有众多的雪山和冰川,成为很多河流的发源地,如⑤__长江__(河流),⑥__黄河__(河流),⑦__雅鲁藏布江__(河流)。青藏高原分布着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湖群,其中④__青海湖__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二、高寒农牧业
1.牧业
(1)两大牧区:青海牧区和__西藏牧区__,主要畜种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其中有“高原之舟”之称的是__牦牛__。
(2)主要生产方式:__畜牧业__。
2.农业
(1)分布:集中分布在海拔较低的__河谷__地带,这里__水热__条件较好,适合发展种植业,主要是A__雅鲁藏布江__谷地和__湟水谷地__。
(2)主要的农作物:__青稞__、小麦和豌豆等。
青藏地区农作物产量高的原因
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白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地面增温快,近地面气温迅速上升,有利于农作物和牧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较多的营养物质;夜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农作物和牧草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因此,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使青藏地区的农作物高产。
重难点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影响
【对点训练】
(广西来宾模拟)位于世界屋脊的西藏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产品,但受自然条件影响,当地特色产品很难销往全国,为此援藏人员通过“直播带货”助推藏货出藏。“直播带货”正成为西藏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读西藏地区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1~3题。
1.“直播带货”中最可能出现的特色藏货是( A )
A.酥油茶 B.葡萄干
C.哈密瓜 D.柑橘
2.目前,很多物流企业仍不愿意进驻西藏,导致西藏“直播带货”发展还较为缓慢,其最主要原因是( C )
A.地广人稀
B.炎热干燥
C.交通不便
D.质量较差
3.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比高原其他地方( B )
①病虫害更少 ②水源更丰富 ③热量更充足 ④土壤更肥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知识点1 世界屋脊
(山东枣庄滕州市三模)昆仑山隧道全长1 686米,海拔4 648米,是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洞口六月飞雪,一年四季,高寒缺氧,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最低气温可达-30 ℃。读图,完成1~2题。
1.出现“洞口六月飞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这里( B )
A.距海近 B.地势高
C.纬度高 D.多冻土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由于昆仑山海拔高,造成其隧道所在地气温低,出现“洞口六月飞雪”现象。该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距海远,纬度高和多冻土不是主要原因。
2.游客为应对当地的环境,必备的物品是( C )
A.瓶装水、氧气袋、照相机
B.雨伞、太阳镜、保暖衣
C.保暖衣、氧气袋、防晒霜
D.旅游地图、雨伞、手套
读题干可知,昆仑山隧道洞口六月飞雪,一年四季,高寒缺氧,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一半,最低气温可达-30 ℃以下,太阳辐射强,所以去青藏高原旅游需要携带氧气袋、防晒霜、保暖衣、太阳镜等。瓶装水、照相机和雨伞不是必备物品。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下图是“高原之舟”剪纸作品。读图,完成3~4题。
3.该剪纸作品所示的少数民族是( B )
A.朝鲜族 B.藏族
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4.剪纸作品“高原之舟”所指的“高原”,其形态是( C )
A.地表崎岖、沟谷众多
B.地表坦荡、起伏和缓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D.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知识点2 高寒农牧业
(湖南岳阳岳阳楼区二模)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了一幅框图,用来解释某地区居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据此完成5~6题。
5.该地区为( D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读图可知,糌粑为当地的日常主食,糌粑是青藏地区特有的农作物青稞制作的,牦牛也是青藏地区特有畜种,碉房是当地的特色建筑,由此推断当地是我国的青藏地区。
6.框图中,各数码与其填入的内容,合适的是( C )
A.①昼夜温差小
B.②稻米品质优良
C.③高寒、缺氧、低气压
D.④林木丰富
青藏地区的传统服饰是藏袍,适应当地①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糌粑为日常主食,当地的河谷农业种植②青稞,而不是水稻;牦牛为传统交通工具,适应当地③高寒、缺氧、低气压的气候状况;碉房为传统民居,适应当地④林木缺乏,石料丰富。
(广西贺州一模)川藏铁路是第二条进藏“天路”,起点为成都,终点是拉萨,沿途穿越的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山脉峰岭最密集的地区,修建难度之大世所罕见。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完成7~8题。
7.下列关于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绿洲农业 B.高寒农业
C.阳光农业 D.河谷农业
8.修建川藏铁路,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有( B )
①促进旅游业发展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减少自然灾害 ④促进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修建川藏铁路,连接了四川与西藏,加强了西藏地区的对外联系,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有: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文化交流。不会减少自然灾害。
(陕西西安模拟)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青海湖裸鲤是该湖特产,因生存环境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和生长期短,故此鱼生长缓慢。青海湖裸鲤有明显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进入河中繁殖。读图,完成9~11题。
9.图中甲河的流向是( C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西南向东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北向东南
在经纬网图上,用经纬网定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甲河发源于拉脊山,自东南向西北注入青海湖。
10.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生存在这里的青海湖裸鲤生长缓慢的自然原因是青海湖( A )
A.水温低,湖水中饵料少
B.是咸水湖,不适宜裸鲤生长
C.氧气少,裸鲤高原反应严重
D.所在地光照强,紫外线会伤害裸鲤
根据材料可知,青海湖裸鲤是该湖特产,因其生存环境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此鱼生长缓慢。
11.青海湖附近居民在河流上修建拦河大坝,发展灌溉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C )
①裸鲤数量减少 ②青稞的产量增加 ③青海湖水位下降 ④青海湖的含盐量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青海湖附近居民在河流上修建拦河大坝,发展灌溉农业,会影响裸鲤生殖洄游,导致裸鲤数量减少;修建拦河大坝使青海湖水位下降,注入的河流水减少,含盐量增加;青稞的产量增加属于有利影响。
农业科技的进步给青藏地区的人民带来幸福生活。阿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曾经这里的新鲜果蔬几乎全靠外地长途转运;如今通过建设智能果蔬大棚,人们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果蔬。下图为青藏地区农业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2~14题。
12.青藏地区( B )
A.粮食多在河谷种植,因纬度较高、气温低
B.畜牧业分布广泛,畜种适应高寒缺氧环境
C.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因水源清洁
D.药材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种类多样
读图可知,青藏地区粮食多在河谷地区种植,因河谷地区地势低,气温高,热量充足;畜牧业分布广泛,畜种多体矮身健、毛长皮厚,适应高寒缺氧的环境;果蔬大棚主要在河流的源头,因为地势高,光照充足,有灌溉水源;药材主要分布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和植被呈垂直变化,药材种类多样。
13.阿里地区的人们能吃上本地产的新鲜果蔬,是由于( D )
A.自然环境改善
B.当地饮食习惯变化
C.出口需求增加
D.农业科技水平提高
阿里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环境恶劣,如今通过建设智能果蔬大棚,改变了棚内的热量条件,人们吃上了本地产的新鲜果蔬,这得益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
14.青藏地区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需要( D )
A.利用太阳能,建设全国商品粮基地
B.开辟新水源,兴建优质多汁牧草场
C.开垦高原湿地,扩大果蔬种植面积
D.重视生态保护,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青藏地区地势高,气候寒冷,利用太阳能种植粮食作物,成本太高;青藏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水源较充足,不需要开辟新水源;过度开垦湿地,会破坏生态环境;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应重视生态保护,建立药材种植基地。
15.小明暑假期间与家人一起去西藏自治区旅游,结合青藏地区图、林芝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小明出发前,查阅资料了解到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四大分区中的__青藏地区__,是我国藏族同胞的聚居地。
 
(2)图1是小明拍摄的大昭寺照片,它是一座__佛__教寺院。
(3)图2中是小明见到的当地居民,其服饰特点是__长袖、宽腰、厚重,多以皮毛为制作材料__,常常“穿一手露一手”,这种穿衣方式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__昼夜温差大__的气候特点。
(4)小明旅游的第二站来到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林芝市,这里是青稞的主要产区,有“西藏江南”的美称。结合图和材料,从气温、光照、降水、地形等任选两方面说明林芝市大面积种植青稞的有利条件。
林芝市的自然环境
林芝市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平均海拔3 500米左右,地势较低,坡度平缓;晴天多,年均日照时数2 122.2小时,太阳能丰富。
青稞的生长习性
青稞耐寒性强,在年平均气温3 ℃以上地区能良好生长,年日照时数须在2 000小时以上,在抽穗和灌浆期(6~9月)需水量大。
气温:林芝市大部分月份气温在3 ℃以上,符合青稞生长的气温条件;光照:林芝市晴天多,年均日照时数2 122.2小时,符合青稞生长的光照条件;降水:林芝市6~9月降水量均在100毫米以上,降水较多,符合青稞生长的降水条件;地形:林芝市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势较低,坡度平缓,有利于大面积种植青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