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一、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1.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不同和经济活动、__ __地理景观的差异,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为A__ __地区、B__ __地区、C__ __地区、D__ __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大致相当于东部季风区,以__ __—__ __为界。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多属于非季风区,以__ __山脉—__ __山脉为界。
每个地理区域内部都具有共同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部因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有所不同,仍然存在地理差异。
二、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河流结 冰状况 结冰,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无结冰期
主要植 被类型 __ __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以__ __为主 以__ __为主
主要粮 食作物 __ __、玉米 __ __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经 济作物 棉花、__ __、甜菜、苹果、枣 __ __、甘蔗、柑橘、茶叶
重难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与位置
【对点训练】
(山东泰安东平县期中)今年的5月20日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我国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小得盈满。华北地区民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是指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幅员辽阔,大致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列划分区域的主要因素,符合实际的是( )
A.甲与乙——气温
B.乙与丙——降水
C.乙与丁——季风
D.丙与甲、乙、丁——地形地势
2.“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重难点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对点训练】
秦岭平均海拔2 000米左右,阻挡了南方暖湿气流的北上,也阻挡了北方干冷气流的南下,使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古人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读图,完成3~4题。
3.“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中( )
A.“马头”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B.“马尾”指秦岭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马头”指秦岭以南,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
D.“马尾”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农业生产有很大不同,表现为( )
A.北侧青稞、香蕉,南侧水稻、柿子
B.北侧小麦、苹果,南侧水稻、柑橘
C.北侧玉米、菠萝,南侧小麦、鸭梨
D.北侧水稻、柑橘,南侧玉米、苹果
知识点1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确定丁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气候
2.图中丙区域是(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202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于9月12—16日在浙江衢州举行,浙江所在的区域是(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知识点2 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具有“国家绿肺”之称,也被尊称为华夏百年文明的“龙脉”。读图,完成4~6题。
4.材料说明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 )
①调节气候 ②提供矿产和木材 ③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图中( )
A.甲地区为旱作农业区
B.甲地区为水田农业区
C.乙地区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D.乙地区的河流结冰期长
6.近年来泾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河水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的工程措施是( )
A.退耕还林、还草、还牧
B.修挡土坝、缓坡修建梯田
C.陡坡退耕、植树种草
D.合理安排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
(甘肃天水中考)2023年“特种兵式旅游”火遍全网。一位湖南女大学生从4月25日至4月29日,5天爬完五岳,整个行程多数坐高铁。其行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8题。
7.该行程跨越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①北方地区 ②南方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该学生到达河南时,沿途能看到( )
A.稻田连绵 B.麦田连片
C.桑基鱼塘 D.草原广阔
(四川成都金牛区模拟)李白既是伟大的诗人也是名副其实的“旅行家”。下图示意李白足迹图,据此完成9~11题。
9.李白足迹多分布在我国( )
A.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B.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C.畜牧业集中区
D.大陆性气候广布区
10.诗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江陵”反映的是( )
①鄂 ②湘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华北平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1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中关于秦岭南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秦岭以北地区降水量大
B.秦岭以南河流结冰期长
C.秦岭是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12.(四川广安中考)下列诗句所描述的情景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相符的是( )
A.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南方地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西北地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青藏地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广西梧州模拟)【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 秦岭考察
项目背景 秦岭山脉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秦岭,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秦岭考察”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下面是项目式学习内容。
任务一 开展调查
小组成员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秦岭山地的基本环境。由于秦岭南北的气温、降水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南北两侧的农业生产活动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秦岭—淮河一线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示意图
(1)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2)举例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主要的自然环境差异。
任务二 分析探究
小组成员对查找的资料进行归类汇总,发现秦岭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秦岭的植被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秦岭植被分布示意图
(3)分析秦岭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的主要原因。
(4)简述秦岭植被的生态功能。
任务三 成果展示
秦岭在开发中曾经遭遇了严重的破坏,旅游地产开发的违规建设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山区道路建设随意开挖山体,造成河道淤积,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过度砍伐导致森林植被减少和秦岭植被生态功能下降。针对这些问题,小组成员在项目学习总结时,提出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建议。
(5)写出两条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措施。第五章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一、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1.根据各地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的不同和经济活动、__人文__地理景观的差异,全国大致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分别为A__北方__地区、B__南方__地区、C__西北__地区、D__青藏__地区。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
(1)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大致相当于东部季风区,以__秦岭__—__淮河__为界。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多属于非季风区,以__昆仑__山脉—__祁连__山脉为界。
每个地理区域内部都具有共同的地理特征,但区域内部因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形等因素有所不同,仍然存在地理差异。
二、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河流结 冰状况 结冰,越往北结冰期越长 无结冰期
主要植 被类型 __温带落叶阔叶林__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耕地类型 以__旱地__为主 以__水田__为主
主要粮 食作物 __小麦__、玉米 __水稻__
耕作制度 一年两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或三熟
主要经 济作物 棉花、__花生__、甜菜、苹果、枣 __油菜__、甘蔗、柑橘、茶叶
重难点1 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与位置
【对点训练】
(山东泰安东平县期中)今年的5月20日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满。我国南方地区民谚“小满小满,江河渐满”的含义是雨水开始增多,江河小得盈满。华北地区民谚“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险”是指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完成1~2题。
1.我国幅员辽阔,大致可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下列划分区域的主要因素,符合实际的是( D )
A.甲与乙——气温
B.乙与丙——降水
C.乙与丁——季风
D.丙与甲、乙、丁——地形地势
2.“小满小满,江河渐满”发生在图中的( D )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重难点2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对点训练】
秦岭平均海拔2 000米左右,阻挡了南方暖湿气流的北上,也阻挡了北方干冷气流的南下,使山脉两侧气候有很大不同。古人赞秦岭: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读图,完成3~4题。
3.“唯此有马头观桃花,马尾扫风雪之景致”中( D )
A.“马头”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B.“马尾”指秦岭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马头”指秦岭以南,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
D.“马尾”指秦岭以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马头观桃花”说明“马头”一侧气温相对较高,“马尾扫风雪”说明“马尾”一侧气温相对较低,故“马头”指秦岭以南,“马尾”指秦岭以北;秦岭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
4.“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农业生产有很大不同,表现为( B )
A.北侧青稞、香蕉,南侧水稻、柿子
B.北侧小麦、苹果,南侧水稻、柑橘
C.北侧玉米、菠萝,南侧小麦、鸭梨
D.北侧水稻、柑橘,南侧玉米、苹果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气温相对较低,盛产小麦、苹果等农产品,以南气温相对较高,盛产水稻、柑橘等农产品。
知识点1 四大地理区域划分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确定丁地区与其他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C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气候
2.图中丙区域是( C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202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于9月12—16日在浙江衢州举行,浙江所在的区域是( B )
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 D.丁区域
知识点2 秦岭—淮河一线两侧的地理差异
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具有“国家绿肺”之称,也被尊称为华夏百年文明的“龙脉”。读图,完成4~6题。
4.材料说明秦岭的重要生态作用有( D )
①调节气候 ②提供矿产和木材 ③维护生物多样性 ④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提供矿产和木材是经济方面的作用,②错误。秦岭是我国中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我国的“中央水塔”,具有“国家绿肺”之称,其重要生态作用有: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5.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图中( A )
A.甲地区为旱作农业区
B.甲地区为水田农业区
C.乙地区的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D.乙地区的河流结冰期长
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图中甲地位于秦岭以北,属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为旱作农业区。乙地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于南方地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冬季气温在0 ℃以上,河流不结冰。
6.近年来泾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河水含沙量明显减少。主要的工程措施是( B )
A.退耕还林、还草、还牧
B.修挡土坝、缓坡修建梯田
C.陡坡退耕、植树种草
D.合理安排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
泾河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河水含沙量明显减少,其原因是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还牧是生物措施;陡坡退耕、植树种草是生物措施;合理安排生产、大力发展畜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不是工程措施。修挡土坝、缓坡修建梯田属于工程措施。
(甘肃天水中考)2023年“特种兵式旅游”火遍全网。一位湖南女大学生从4月25日至4月29日,5天爬完五岳,整个行程多数坐高铁。其行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7~8题。
7.该行程跨越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 )
①北方地区 ②南方地区 ③西北地区 ④青藏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由图可知,该行程跨越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①北方地区和②南方地区;没有经过③西北地区和④青藏地区。
8.该学生到达河南时,沿途能看到( B )
A.稻田连绵 B.麦田连片
C.桑基鱼塘 D.草原广阔
河南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北方地区,农作物是小麦,该学生到达河南时,沿途能看到麦田连片;南方地区可以看到稻田连绵和桑基鱼塘的生态农业模式,在西北地区可以看到草原广阔的景观。
(四川成都金牛区模拟)李白既是伟大的诗人也是名副其实的“旅行家”。下图示意李白足迹图,据此完成9~11题。
9.李白足迹多分布在我国( B )
A.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B.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
C.畜牧业集中区
D.大陆性气候广布区
读图可知,李白行走的足迹多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多在我国季风气候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无足迹分布;其足迹分布在我国种植业集中区。
10.诗句“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江陵”反映的是( D )
①鄂 ②湘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④华北平原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读图可知,江陵位于湖北省,湖北省简称鄂,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湘是湖南省的简称,华北平原位于北方地区。
11.“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中关于秦岭南北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秦岭以北地区降水量大
B.秦岭以南河流结冰期长
C.秦岭是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D.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我国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秦岭以北地区降水量小,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秦岭以南河流无结冰期;秦岭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12.(四川广安中考)下列诗句所描述的情景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特征相符的是( B )
A.北方地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南方地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C.西北地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青藏地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述的是西北地区苍凉壮阔的大漠景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描述的是南方地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描述的是北方地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是西北地区。
13.(广西梧州模拟)【项目式学习】
项目主题 秦岭考察
项目背景 秦岭山脉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为了更加深入了解秦岭,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以“秦岭考察”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活动,下面是项目式学习内容。
任务一 开展调查
小组成员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秦岭山地的基本环境。由于秦岭南北的气温、降水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南北两侧的农业生产活动也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秦岭—淮河一线成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示意图
(1)说出秦岭山脉的走向和淮河的流向。
东西走向;自西向东流。
(2)举例说明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主要的自然环境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秦岭—淮河一线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有结冰现象,秦岭—淮河以南河流没有结冰现象;秦岭—淮河以北是暖温带,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是半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南是湿润区;秦岭—淮河以北是温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是旱地,秦岭—淮河以南是水田;秦岭—淮河以北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南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等。
任务二 分析探究
小组成员对查找的资料进行归类汇总,发现秦岭孕育了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秦岭的植被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秦岭植被分布示意图
(3)分析秦岭植物种类丰富多样的主要原因。
海拔高;秦岭南北两侧气候不同。
(4)简述秦岭植被的生态功能。
维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水质;调节区域气候等。
任务三 成果展示
秦岭在开发中曾经遭遇了严重的破坏,旅游地产开发的违规建设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山区道路建设随意开挖山体,造成河道淤积,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过度砍伐导致森林植被减少和秦岭植被生态功能下降。针对这些问题,小组成员在项目学习总结时,提出了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建议。
(5)写出两条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措施。
保护优先,自然恢复,拆除旅游地产违规建筑,禁止私挖乱采,采育结合,植树造林,建立生态保护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