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精讲本
第二部分 阅读与鉴赏
专题四 议论文阅读
1.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中心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所有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 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在议论文中,分论点也很重要,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论据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
论证 论证是作者能够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式,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的命题确定另一命题真实性的思维形式
2.论点判断及位置
判断方法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句
标志词 “是”“应该是”“认为”“主张”“要”
位置 文章标题。有的议论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往往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许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出现在开头部分
文章结尾。一些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后,至文末得出结论,该结论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一些议论文,会以过渡句或过渡段来呈现作者的观点
分析论据,总结中心论点。还有些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解为好几个分论点,这就需要逐个对分论点进行分析,再综合归纳,总结概括出中心论点
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 论证 特点 ①事例的确凿性: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事实;②事例的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事实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作用 运用……这一事实论据(事实要高度概括),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举例 《山水画的意境》第7段列举了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事例论证“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的观点
道理 论证 特点 ①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有时作者的分析论述也是道理论证;②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会直接揭示
作用 引用……名言(或格言),有力地论证了……,使论证更权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举例 《敬业与乐业》中多次引用孔子的名言来证明论点
对比 论证 特点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中心论点
作用 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观点,使人印象深刻
举例 《敬业与乐业》中论述要敬业这个分论点时,既从正面说了“凡做一件事,……”,又从反面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这属于正反对比论证
比喻 论证 特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 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论点更加鲜明
举例 《敬业与乐业》中将“没有职业的懒人”比作“社会上的蛀米虫”,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没有职业的懒人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力地论证了“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的观点
4.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 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
道理论据 指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为人们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定律等。道理论据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
5.议论文结构
纵式 结构 层进式 就是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如《不求甚解》)
起承转合 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就是“合”
横式 结构 总分式 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总—分(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总(如《谈创造性思维》);总—分—总(如《敬业与乐业》)
并列式 文章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如《谈读书》)
对照式 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如《论教养》)
6.议论文语言特色
准确性、严密性 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恰当;推理严密,语言周密,逻辑性强
生动性、形象性 运用成语、俗语、各种修辞;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鲜明性 表述明确,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概括性 把比较复杂的事物用简明扼要的语句加以表述,对事物的共同特点加以归结
考点一 概括论点
1.概括中心论点
(1)明确中心论点的特点,根据特点提取或概括
中心论点是作者观点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简明的判断句。单个的词语、疑问句都不能直接作为论点。
(2)根据论点提出的方法进行提炼
①在标题和开篇处直接提出论点。
②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名言警句等引出论点。
③位置“四看”法提取:
一看题目:题目直接揭示论点或提示论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直接揭示论点;《敬业与乐业》《怀疑与学问》提示议论的范围。
二看开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是议论文的常见写法,因而许多文章的中心论点都出现在开头部分。如《敬业与乐业》开篇便提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中心论点。
三看结尾:篇末揭示中心,可留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应该”“必须”“由此可见”“因此”“总之”等。如《谈创造性思维》最后一段归纳全文,指出拥有创造力所需的诸多要素。
四看直接表述句:要留意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如《怀疑与学问》第4段中的“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3)归纳综合
有时论点被分解了,可能通过并列或递进的几个词句来阐述,这就需要分析、综合、归纳。
2.概括分论点
【常见题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某段的事例,并说说这一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
(2)作者分别用了几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请简要概括。
【方法总结】
①抓段落的首句和尾句,进而归纳段意,从而概括该段分论点。
②通过论据反推论点,看论据是证明什么论点的。
③概括时注意句式与前后分论点的句式保持一致。
【链接教材】
九上《敬业与乐业》原创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阐释和论证论点的?
考点二 分析论证思路及结构
1.论证思路
(1)审清题干,确定答题范围。一般题干会直接点明答题范围。
(2)通读某段(或全文)内容,明确答题范围中提及的论点。
(3)提炼提示论证方法、揭示主旨的关键词,对某段(或全文)划分层次。
(4)针对所划层次,分析论点、论据等具体内容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或列举……的例子;引用……的内容;将……与……进行对比),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道理)。
(5)在把握文章段落(或语段)层次的基础上,整合语言,分析概括论证思路。表述时加上表达关联的词语,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将文章内容用关联词连缀即可。
【答题模板】
首先直接提出……论点/观点(或首先引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名言等,提出……的论点);然后用……事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或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链接教材】
九上《怀疑与学问》“思考探究”改编: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论证结构
议论文常见结构类型:详见本书A110“议论文结构”。
【方法总结】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首先应概括各段段意,厘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或从属、并列、因果等),从而分析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文章的结构形式。
考点三 分析和补写论据
1.分析论据
(1)剖析论据。剖析题干要求分析的论据(有时已给出论据类型),明确其所论述的内容和所能达到的论述效果,从而明确其所要论述的论点。
(2)明确论点。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要弄清楚文章的中心论点,各段是否有分论点,分别是什么,为分析论据做准备。
(3)判断并表述。判断论据与文章论点或分论点是否一致,并具体表述理由。
2.补写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依据,要真实、可靠、典型。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种。
论据类型及作用:
(1)事实论据。①类型:a.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b.概括的事实;c.统计数字;d.亲身经历、感受;e.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②作用:真实胜于雄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2)道理论据。①类型:a.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和规律等。②作用: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补写论据“四要”:
(1)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把握论据的本质特点,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要真实,材料虚假、张冠李戴或断章取义的,都不能有效证明论点。
(3)要典型,事例要有代表性,名言、格言要有权威性。
(4)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
【链接教材】
九上《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考点四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
相关知识点详见本书A109“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应避免以下错误:①论证方法辨析不正确;②兼用多种论证方法的没找全;③作用分析脱离语境和观点。
2.分析论证方法
(1)首先,确定论证方法的类型。
(2)然后,结合观点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这里的“观点”包括中心论点,也包括局部段落的观点。
(3)使用规范的答题术语。
考点五 文意理解与辨析
1.常见错误选项类型
(1)无中生有——利用思维惯性,误导学生用想当然代替理性思考。
(2)以偏概全——包括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等。
(3)增减扩缩——增加或减少某些字词,扩大或缩小论证范围。
(4)表述绝对——注意一些重要词语前面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时间、地点、范围、大小、已然、未然、必然等。
(5)因果混乱——注意诸如“说明了”“体现了”“是因为”这样的词语。
2.解题一般步骤
(1)找——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注意不一定只有一句。
(2)比——比对原文与选项表述是否严格一致(注意概念、范围的大与小,事件因果的偏与全等)。
(3)判断——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答案(根据选项内容能一眼判断出正误的可采用排除法)。
【链接教材】
九上《怀疑与学问》原创题:下面对《怀疑与学问》一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理学家的名言,提出本文的论点:学则须疑。
B.“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只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就能形成自己的学问。
C.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因为多数事实和证据不能亲见和视察,只靠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所以不能轻信。
考点六 重点句段作用
1.看题目
若要求答作用且没有给角度,则需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答;若题干明确要求从结构或内容角度来答,那么就从要求的角度作答即可;若题干问段落能不能删除,则先表明态度(一般不能删除),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即可。
2.看位置
位置不同,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一般也不同。
(1)位于开头
结构上: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照应题目,呼应结尾,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通过……(名言、事例、趣闻等)引出中心论点(或提出论题);所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表达效果上:激发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2)位于中间
结构上:(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论述……内容过渡到论述……内容。
内容上:作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3)位于结尾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标题或开头。
内容上:重申或强化……中心论点;补充论证……,使论证更严密;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表达效果上:发出号召,勉励读者;引发读者的反思,关注问题。
【链接教材】
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九上《敬业与乐业》原创题: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考点七 语言分析
1.词语含义
题型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模板】
不能+词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紧扣论点和分论点答出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去掉的后果+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题型二: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板】
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深层、比喻或引用)的作用
题型三: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模板】
不能+解释词语的含义+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度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题型四:代词的指代内容
(1)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代词的指代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是段落。
(2)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代词前,二是指代内容在代词后。
(3)归纳指代内容的含义。找关键词、关键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
(4)将指代内容代入验证。找出指代内容后,将其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乎文意。
2.句子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重点词语;
(2)联系上下文及文章写作背景;
(3)联系文章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4)从哲理角度或启示方面来理解。
3.词句作用
题型一:词语作用
分析词语的作用,可从准确性和生动性两方面入手。
(1)准确性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从词语的本义着手,明确其在时间、范围、修饰等方面的限制,这些词一般以副词和形容词居多,然后再结合议论文语言严密、生动、鲜明、准确的特点和文章内容概括总结。
(2)生动性要结合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作答。若使用修辞手法,则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彩,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这种修辞的作用。有时词语的语境义即为词语的作用。
题型二:句子作用
详见本书A114“考点六 重点句段作用”。
【链接教材】
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他信力”是作者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节选:文章最后一句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考点八 主观表达
1.评述观点类
首先,就相应观点,表明自我鲜明的态度、看法,不能模棱两可(尽量与文章的观点、价值取向保持一致)。
其次,说明理由,做到自圆其说,可从原文中提炼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
最后,组织答案,做到思路条理清晰,语言畅达。
2.结合实际谈感受类
首先,要准确理解文章的论点,并选出自己感悟较深,受启发最明显的观点。
其次,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找到与文章观点相契合之处。
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与文章观点谈感悟,做到有理有据。
【答题模板】
表达感受性观点+说明理由(自然融入文章相应论述内容和生活实例或现象)+小结(回扣观点)
【链接教材】
九上《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积累拓展”: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谈谈你的看法。
【温馨提示】学完至此,完成《精练本》中的对应练习!页码见C77—C90。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4专题四 议论文阅读
1.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 中心论点 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最基本看法,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提出的最主要的思想观点,是所有分论点的高度概括和集中
分论点 是从属于中心论点并为阐述中心论点服务的若干思想观点。在议论文中,分论点也很重要,各分论点也需要加以论证。凡经证明而立得住的分论点,也就成为论证中心的有力论据
论据 论据是论点立足的根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用事实作论据,事例必须真实可靠,有典型意义,能揭示事物本质并与论点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用作论据的言论,应有一定的权威性
论证 论证是作者能够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是作者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逻辑过程和方式,是用一个或一些真实的命题确定另一命题真实性的思维形式
2.论点判断及位置
判断方法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句
标志词 “是”“应该是”“认为”“主张”“要”
位置 文章标题。有的议论文的标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往往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许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都出现在开头部分
文章结尾。一些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后,至文末得出结论,该结论即文章的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一些议论文,会以过渡句或过渡段来呈现作者的观点
分析论据,总结中心论点。还有些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解为好几个分论点,这就需要逐个对分论点进行分析,再综合归纳,总结概括出中心论点
3.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举例论证 特点 ①事例的确凿性: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事实;②事例的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事实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作用 运用……这一事实论据(事实要高度概括),真实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举例 《山水画的意境》第7段列举了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事例论证“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的观点
道理论证 特点 ①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有时作者的分析论述也是道理论证;②多用引号标明所引用的内容,有时也会直接揭示
作用 引用……名言(或格言),有力地论证了……,使论证更权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说服力
举例 《敬业与乐业》中多次引用孔子的名言来证明论点
(续表)
对比论证 特点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中心论点
作用 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观点,使人印象深刻
举例 《敬业与乐业》中论述要敬业这个分论点时,既从正面说了“凡做一件事,……”,又从反面说“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这属于正反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特点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作用 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使论点更加鲜明
举例 《敬业与乐业》中将“没有职业的懒人”比作“社会上的蛀米虫”,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没有职业的懒人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力地论证了“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的观点
4.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 指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及统计数字
道理论据 指经过实践检验的,它的正确性为人们所公认的名人名言、俗语谚语、自然科学道理、公式定律等。道理论据可直接引用,也可间接引用
5.议论文结构
纵式 结构 层进式 就是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如《不求甚解》)
起承转合 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接着承接开头,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就是“合”
横式 结构 总分式 文章往往在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以分论点的形式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中心论点。总—分(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分—总(如《谈创造性思维》);总—分—总(如《敬业与乐业》)
并列式 文章的层次之间、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如《谈读书》)
对照式 就是在中心论点提出之后,从正反两个方面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另一个方面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如《论教养》)
6.议论文语言特色
准确性、严密性 概念使用准确;定语、状语等修饰恰当;推理严密,语言周密,逻辑性强
生动性、形象性 运用成语、俗语、各种修辞;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运用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鲜明性 表述明确,态度明确,爱憎分明
概括性 把比较复杂的事物用简明扼要的语句加以表述,对事物的共同特点加以归结
考点一 概括论点
1.概括中心论点
(1)明确中心论点的特点,根据特点提取或概括
中心论点是作者观点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简明的判断句。单个的词语、疑问句都不能直接作为论点。
(2)根据论点提出的方法进行提炼
①在标题和开篇处直接提出论点。
②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和名言警句等引出论点。
③位置“四看”法提取:
一看题目:题目直接揭示论点或提示论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直接揭示论点;《敬业与乐业》《怀疑与学问》提示议论的范围。
二看开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是议论文的常见写法,因而许多文章的中心论点都出现在开头部分。如《敬业与乐业》开篇便提出“‘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的中心论点。
三看结尾:篇末揭示中心,可留意一些标志性词语,如“应该”“必须”“由此可见”“因此”“总之”等。如《谈创造性思维》最后一段归纳全文,指出拥有创造力所需的诸多要素。
四看直接表述句:要留意文章中间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正面表述句。如《怀疑与学问》第4段中的“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3)归纳综合
有时论点被分解了,可能通过并列或递进的几个词句来阐述,这就需要分析、综合、归纳。
2.概括分论点
【常见题型】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某段的事例,并说说这一事例论证了什么观点。
(2)作者分别用了几个分论点来证明中心论点?请简要概括。
【方法总结】
①抓段落的首句和尾句,进而归纳段意,从而概括该段分论点。
②通过论据反推论点,看论据是证明什么论点的。
③概括时注意句式与前后分论点的句式保持一致。
【链接教材】
九上《敬业与乐业》原创题: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阐释和论证论点的?
考点二 分析论证思路及结构
1.论证思路
(1)审清题干,确定答题范围。一般题干会直接点明答题范围。
(2)通读某段(或全文)内容,明确答题范围中提及的论点。
(3)提炼提示论证方法、揭示主旨的关键词,对某段(或全文)划分层次。
(4)针对所划层次,分析论点、论据等具体内容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在论证过程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或列举……的例子;引用……的内容;将……与……进行对比),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道理)。
(5)在把握文章段落(或语段)层次的基础上,整合语言,分析概括论证思路。表述时加上表达关联的词语,如“首先”“然后”“接着”“最后”等,将文章内容用关联词连缀即可。
【答题模板】
首先直接提出……论点/观点(或首先引用……的事例、典故、传说、寓言、名言等,提出……的论点);然后用……事例或名言,从正面/反面进行论证(或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最后得出……的结论。
【链接教材】
九上《怀疑与学问》“思考探究”改编:本文结构完整,论证严密。细读课文,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论证结构
议论文常见结构类型:详见本书A110“议论文结构”。
【方法总结】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首先应概括各段段意,厘清段落之间的关系(或从属、并列、因果等),从而分析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最后确定文章的结构形式。
考点三 分析和补写论据
1.分析论据
(1)剖析论据。剖析题干要求分析的论据(有时已给出论据类型),明确其所论述的内容和所能达到的论述效果,从而明确其所要论述的论点。
(2)明确论点。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要弄清楚文章的中心论点,各段是否有分论点,分别是什么,为分析论据做准备。
(3)判断并表述。判断论据与文章论点或分论点是否一致,并具体表述理由。
2.补写论据
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支撑论点的依据,要真实、可靠、典型。论据一般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也称事理论据)两种。
论据类型及作用:
(1)事实论据。①类型:a.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b.概括的事实;c.统计数字;d.亲身经历、感受;e.事实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②作用:真实胜于雄辩,有很强的说服力。
(2)道理论据。①类型:a.经过实践检验的精辟理论、名言警句;b.民间的谚语和俗语;c.科学上的公理和规律等。②作用: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补写论据“四要”:
(1)要准确,必须依据论点把握论据的本质特点,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2)要真实,材料虚假、张冠李戴或断章取义的,都不能有效证明论点。
(3)要典型,事例要有代表性,名言、格言要有权威性。
(4)要简洁,凡与论点没什么关系的情节、过程都是多余的。
【链接教材】
九上《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作者在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的两个事例;在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出了四个原因。参照这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事例。
考点四 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1.常用论证方法及作用:
相关知识点详见本书A109“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应避免以下错误:①论证方法辨析不正确;②兼用多种论证方法的没找全;③作用分析脱离语境和观点。
2.分析论证方法
(1)首先,确定论证方法的类型。
(2)然后,结合观点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这里的“观点”包括中心论点,也包括局部段落的观点。
(3)使用规范的答题术语。
考点五 文意理解与辨析
1.常见错误选项类型
(1)无中生有——利用思维惯性,误导学生用想当然代替理性思考。
(2)以偏概全——包括以部分代整体、以个别代一般、以特殊代普遍等。
(3)增减扩缩——增加或减少某些字词,扩大或缩小论证范围。
(4)表述绝对——注意一些重要词语前面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时间、地点、范围、大小、已然、未然、必然等。
(5)因果混乱——注意诸如“说明了”“体现了”“是因为”这样的词语。
2.解题一般步骤
(1)找——找出与选项相对应的句子,注意不一定只有一句。
(2)比——比对原文与选项表述是否严格一致(注意概念、范围的大与小,事件因果的偏与全等)。
(3)判断——根据比对结果确定答案(根据选项内容能一眼判断出正误的可采用排除法)。
【链接教材】
九上《怀疑与学问》原创题:下面对《怀疑与学问》一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理学家的名言,提出本文的论点:学则须疑。
B.“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只要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就能形成自己的学问。
C.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D.因为多数事实和证据不能亲见和视察,只靠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所以不能轻信。
考点六 重点句段作用
1.看题目
若要求答作用且没有给角度,则需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答;若题干明确要求从结构或内容角度来答,那么就从要求的角度作答即可;若题干问段落能不能删除,则先表明态度(一般不能删除),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原因即可。
2.看位置
位置不同,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一般也不同。
(1)位于开头
结构上: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照应题目,呼应结尾,使文章结构完整。
内容上:通过……(名言、事例、趣闻等)引出中心论点(或提出论题);所举的事例或引用的名言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表达效果上:激发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2)位于中间
结构上:(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论述……内容过渡到论述……内容。
内容上:作为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3)位于结尾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标题或开头。
内容上:重申或强化……中心论点;补充论证……,使论证更严密;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表达效果上:发出号召,勉励读者;引发读者的反思,关注问题。
【链接教材】
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文章开头连续列举的三个“事实”,有什么作用?
九上《敬业与乐业》原创题: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考点七 语言分析
1.词语含义
题型一:某个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模板】
不能+词语起修饰、限制作用+紧扣论点和分论点答出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去掉的后果+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题型二:加点词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板】
回答词语在语境中的(表层)含义+词语对表达中心或阐明观点(深层、比喻或引用)的作用
题型三:词语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答题模板】
不能+解释词语的含义+阐明词语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度的先后顺序,强调其先后顺序或层次性
题型四:代词的指代内容
(1)明确指代内容的容量。代词的指代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甚至是段落。
(2)辨认指代内容的位置。大体有两种:一是指代内容在代词前,二是指代内容在代词后。
(3)归纳指代内容的含义。找关键词、关键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
(4)将指代内容代入验证。找出指代内容后,将其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乎文意。
2.句子含义
理解句子含义,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重点词语;
(2)联系上下文及文章写作背景;
(3)联系文章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4)从哲理角度或启示方面来理解。
3.词句作用
题型一:词语作用
分析词语的作用,可从准确性和生动性两方面入手。
(1)准确性要结合语境具体分析。从词语的本义着手,明确其在时间、范围、修饰等方面的限制,这些词一般以副词和形容词居多,然后再结合议论文语言严密、生动、鲜明、准确的特点和文章内容概括总结。
(2)生动性要结合词语的本义和语境义作答。若使用修辞手法,则可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生动和感彩,并结合文章内容说明这种修辞的作用。有时词语的语境义即为词语的作用。
题型二:句子作用
详见本书A114“考点六 重点句段作用”。
【链接教材】
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他信力”是作者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九上《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思考探究”节选:文章最后一句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考点八 主观表达
1.评述观点类
首先,就相应观点,表明自我鲜明的态度、看法,不能模棱两可(尽量与文章的观点、价值取向保持一致)。
其次,说明理由,做到自圆其说,可从原文中提炼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
最后,组织答案,做到思路条理清晰,语言畅达。
2.结合实际谈感受类
首先,要准确理解文章的论点,并选出自己感悟较深,受启发最明显的观点。
其次,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找到与文章观点相契合之处。
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与文章观点谈感悟,做到有理有据。
【答题模板】
表达感受性观点+说明理由(自然融入文章相应论述内容和生活实例或现象)+小结(回扣观点)
【链接教材】
九上《敬业与乐业》“积累拓展”:作者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九上《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积累拓展”:雨果是法国人,但对法国的“胜利”没有喜悦,没有赞美,而是站在正义和良知的立场上揭露和批判了这次“胜利”。他这样是不是不够“爱国”?谈谈你的看法。
【温馨提示】学完至此,完成《精练本》中的对应练习!页码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