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精讲本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
第一讲 审题与立意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审题技法
步 骤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审好限制词 作文题目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限制词,在审题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否则会出现偏差 《找到一个好办法》,写作对象是“办法”,即处理手段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写作范围是“好”,即这个办法是一个正面、积极的办法,而不是投机取巧;写作重点是“找到(一个)”,即得到这个好的方法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需要详写的部分
步 骤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推敲题眼 “题眼”即题目的中心词。题目是句子的,句中动词往往是“题眼”;题目是短语的,往往其修饰语或点明中心的词语是“题眼” 《在风雨中歌唱》,这是一个运用比喻修辞的题目。题眼是“歌唱”,关键词是“风雨”。“风雨”指生活中的磨难、坎坷,“歌唱”可以从唱歌的行为联想到一种不屈的意志、一种乐观的精神。整个题目指在艰难困苦的处境中展现出一种乐观的精神、一种不屈服的精神
步 骤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审导语 导语大多有引出题目、阐释主题、提示写作范围和人称、提示选材范围和角度等方面的功能,认真阅读导语,可有效避免写作跑题 《这真让人两难啊》,提示语“两难”,就是这样或那样都让人为难。生活中,我们难免面临两难的处境:或反复掂量,终有决定;或左思右想,仍难决断。这或许是痛苦的抉择,抑或是甜蜜的负担……这个提示语解释了“两难”的基本含义,列举了生活中“两难”的情形
步 骤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领会题目的 “言外之意” 多角度理解题目中关键词句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等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那一刻”,规定了时间范围,有追忆的性质;“我的世界”,规定了对象;“春暖花开”,设定了情感基调
2.立意技法
角 度 技法指导
要正确、有针对性 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否是评价文章好坏的根本依据,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切题才算真正的正确
思想要深刻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性的认识上再进一步,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给人以启示
角 度 技法指导
要新颖 如果文章主题不新颖,千篇一律,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人人意中所有,人人语中所无”
要简明集中 就立意而言,简明、集中是对主题的要求。要做到“简明”,就需要较强的概括能力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补题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审题 方法 审清楚已命题部分的显性信息 《我学会了 》提示考生应该写自己练习某项技能的经历和体验
审清楚未命题部分的隐性信息 《成长,因 而精彩》中的“因”就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写出精彩的过程和原因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补题 原则 熟悉性 原则 即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素材较多的 《 值得珍惜》可以补题为《亲情值得珍惜》《朋友值得珍惜》等,均是日常熟悉的角度
贴切性 原则 即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小的角度切入 《发生在 的一件小事》可以补题为《发生在爸妈之间的一件小事》《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小事》等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补题 原则 新颖性 原则 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是新颖的 《不会变的是 》可以补题为《不会变的是坐在最后一排》《不会变的是思念》《不会变的是变》等
正确、深刻性原则 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 《 不能缺席》可以补题为《家风不能缺席》,可以写良好家风的传承和传统美德的弘扬,立意深刻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拟题
技法指导 审题 方法 揣摩“提示语”: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是命题人思维的轨迹,也是审题的起点。“提示语”对考生思维既有启发作用,又有限制作用
紧扣“话题”:“话题”是作文的核心,是命题者对作文范围的限制,是考生选材的依据和标准。紧扣话题,首先要围绕“话题”选材、组材,扣住话题的中心
选好文体:话题作文要从“文体不限”“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如果需要通过自己的记、忆、想,或涉及写人物、事件、场面时,一般应当选记叙文;如果需要阐述某些事物的某种联系或阐明某个道理时,就应该选议论文;如果有的内容可以兼用几种体裁时,就需要根据自己写作的实际情况,确定所选用的文体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拟题 技巧 扩展法:即在话题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修饰语组成作文题目 以“不逃避”为话题,可拟题为“面对困难不逃避”“不逃避,不怯懦”等
引用、化用法:直接引用或化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曲、名言警句等作为文章的题目 以“理想”为话题,可拟题为“一笑而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以“孤独”为话题,可拟题为“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等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拟题 技巧 巧设悬念法: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不同寻常的结局,更容易抓住读者的心,让人还想多看几眼 以“师生关系”为话题,可拟题为“老师,您错了”“谁是谁的老师”等;以“眼睛”为话题,可拟题为“三人一双眼”“不只是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等
妙用修辞法: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贴切 以“环保”为话题,可拟题为“哭泣的老树”“一张渔网的诉说”“点燃绿色的火焰”等;再如以“挫折”为话题,可拟题为“我跨越了那个障碍”等
(四)材料作文的审题、拟题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审题 方法 从抓关键词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分析】读这则材料,要抓住最关键的词“积蓄力量”,由此得出立意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审题 方法 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以从材料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来审题立意 画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分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由此启发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需要冷静处理,想办法补救,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审题 方法 由物及人,由事及理: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深思后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了花朵。
【分析】“雏菊”的经历就是人的成长经历,由最初的索求水,到后来鼓励自己向下深扎根从而找到水。据此,可以提炼出的立意有:①自我鼓励;②夯实基础;③自我成长;等等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审题 方法 由果溯因:世间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就有很多。因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探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一个六岁的孩子,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切开苹果会出现五角星图案呢?这是因为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由此可引申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拟题 技巧 保守拟题,抓关键词 可直接引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拟题目
运用修辞拟题。在拟题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挫折——人生的财富”“绿叶对树根的诉说”“血浓于水,理大于情”“生命有限,精彩无限”等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拟题 技巧 化用术语。即化用名篇名著、戏曲歌曲等艺术形式中的标题或名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成功催化剂——变换角度”“柳暗花明终成功”“对面的问题看过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借我一双慧眼”“莫让浮云遮望眼”等
运用求异思维,反向思考,别开生面 “感谢你——墨迹”“无意成就完美”“众不敌寡”等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3.1写作 第一讲 审题与立意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1.审题技法
步 骤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审好限制词 作文题目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限制词,在审题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否则会出现偏差 《找到一个好办法》,写作对象是“办法”,即处理手段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写作范围是“好”,即这个办法是一个正面、积极的办法,而不是投机取巧;写作重点是“找到(一个)”,即得到这个好的方法是有一个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需要详写的部分
推敲题眼 “题眼”即题目的中心词。题目是句子的,句中动词往往是“题眼”;题目是短语的,往往其修饰语或点明中心的词语是“题眼” 《在风雨中歌唱》,这是一个运用比喻修辞的题目。题眼是“歌唱”,关键词是“风雨”。“风雨”指生活中的磨难、坎坷,“歌唱”可以从唱歌的行为联想到一种不屈的意志、一种乐观的精神。整个题目指在艰难困苦的处境中展现出一种乐观的精神、一种不屈服的精神
审导语 导语大多有引出题目、阐释主题、提示写作范围和人称、提示选材范围和角度等方面的功能,认真阅读导语,可有效避免写作跑题 《这真让人两难啊》,提示语“两难”,就是这样或那样都让人为难。生活中,我们难免面临两难的处境:或反复掂量,终有决定;或左思右想,仍难决断。这或许是痛苦的抉择,抑或是甜蜜的负担……这个提示语解释了“两难”的基本含义,列举了生活中“两难”的情形
领会题目的 “言外之意” 多角度理解题目中关键词句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等 《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那一刻”,规定了时间范围,有追忆的性质;“我的世界”,规定了对象;“春暖花开”,设定了情感基调
2.立意技法
角 度 技法指导
要正确、有针对性 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否是评价文章好坏的根本依据,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切题才算真正的正确
思想要深刻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性的认识上再进一步,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给人以启示
要新颖 如果文章主题不新颖,千篇一律,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人人意中所有,人人语中所无”
要简明集中 就立意而言,简明、集中是对主题的要求。要做到“简明”,就需要较强的概括能力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补题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审题 方法 审清楚已命题部分的显性信息 《我学会了 》提示考生应该写自己练习某项技能的经历和体验
审清楚未命题部分的隐性信息 《成长,因 而精彩》中的“因”就告诉我们在写作时要注意写出精彩的过程和原因
补题 原则 熟悉性 原则 即题目所表现的内容必须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平时积累素材较多的 《 值得珍惜》可以补题为《亲情值得珍惜》《朋友值得珍惜》等,均是日常熟悉的角度
贴切性 原则 即标题范围尽量要小,要从小的角度切入 《发生在 的一件小事》可以补题为《发生在爸妈之间的一件小事》《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小事》等
新颖性 原则 指题目所表现的内容、角度应是新颖的 《不会变的是 》可以补题为《不会变的是坐在最后一排》《不会变的是思念》《不会变的是变》等
正确、深刻 性原则 指题目表现的内容能够揭示出正确、深刻的主题 《 不能缺席》可以补题为《家风不能缺席》,可以写良好家风的传承和传统美德的弘扬,立意深刻
(三)话题作文的审题、拟题
技法指导
审题 方法 揣摩“提示语”:提示语是引出话题的材料,是命题人思维的轨迹,也是审题的起点。“提示语”对考生思维既有启发作用,又有限制作用
紧扣“话题”:“话题”是作文的核心,是命题者对作文范围的限制,是考生选材的依据和标准。紧扣话题,首先要围绕“话题”选材、组材,扣住话题的中心
选好文体:话题作文要从“文体不限”“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如果需要通过自己的记、忆、想,或涉及写人物、事件、场面时,一般应当选记叙文;如果需要阐述某些事物的某种联系或阐明某个道理时,就应该选议论文;如果有的内容可以兼用几种体裁时,就需要根据自己写作的实际情况,确定所选用的文体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拟题 技巧 扩展法:即在话题的基础上添加一些修饰语组成作文题目 以“不逃避”为话题,可拟题为“面对困难不逃避”“不逃避,不怯懦”等
引用、化用法:直接引用或化用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歌曲、名言警句等作为文章的题目 以“理想”为话题,可拟题为“一笑而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以“孤独”为话题,可拟题为“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等
巧设悬念法: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不同寻常的结局,更容易抓住读者的心,让人还想多看几眼 以“师生关系”为话题,可拟题为“老师,您错了”“谁是谁的老师”等;以“眼睛”为话题,可拟题为“三人一双眼”“不只是孙悟空有火眼金睛”等
妙用修辞法:指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生动、鲜明、贴切 以“环保”为话题,可拟题为“哭泣的老树”“一张渔网的诉说”“点燃绿色的火焰”等;再如以“挫折”为话题,可拟题为“我跨越了那个障碍”等
(四)材料作文的审题、拟题
技法指导 举例分析
审题 方法 从抓关键词句入手: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燕子每次高飞前,总要先在低处飞行一段距离,积蓄力量,然后倏地向上,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 【分析】读这则材料,要抓住最关键的词“积蓄力量”,由此得出立意
从材料情感倾向入手: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以从材料中作者的情感倾向来审题立意 画家不小心将一滴墨滴在画上,他沮丧极了,想要放弃这幅画。冷静下来后,他反复变换角度看那个墨渍,随后,在墨渍上涂了几笔,墨渍变成了一只飞鸟,与整幅画完美融合。 【分析】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由此启发我们:遇到类似的情况,需要冷静处理,想办法补救,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由物及人,由事及理: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深思后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了花朵。 【分析】“雏菊”的经历就是人的成长经历,由最初的索求水,到后来鼓励自己向下深扎根从而找到水。据此,可以提炼出的立意有:①自我鼓励;②夯实基础;③自我成长;等等
由果溯因:世间万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就有很多。因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探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就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一个六岁的孩子,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刚要切,爸爸赶忙喊道:“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苹果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道:“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切开苹果会出现五角星图案呢?这是因为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由此可引申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拟题 技巧 保守拟题,抓关键词 可直接引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拟题目
运用修辞拟题。在拟题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挫折——人生的财富”“绿叶对树根的诉说”“血浓于水,理大于情”“生命有限,精彩无限”等
化用术语。即化用名篇名著、戏曲歌曲等艺术形式中的标题或名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成功催化剂——变换角度”“柳暗花明终成功”“对面的问题看过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借我一双慧眼”“莫让浮云遮望眼”等
运用求异思维,反向思考,别开生面 “感谢你——墨迹”“无意成就完美”“众不敌寡”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