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讲本 3.2写作 选材与布局(word+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精讲本 3.2写作 选材与布局(word+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7 17:58:36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精讲本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
第二讲 选材与布局
一、精心选材
1.选真实感人的素材
“感人心者在乎真”,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也就是说,作文要立足于现实,从自己身边的、亲身经历的事写起,写出切身的体验,说出内心的感悟与震撼。如此,内容才会具体,感情才会真挚,才会感染读者。如朱自清的《背影》选取的是父亲在自己卸职、祖母去世的背景下,亲自到站台给“我”送行,并且艰难地翻过月台,在车站为“我”买橘子的情节,事情很简单,但真实、生动,所以具有感人的力量。
2.选能突出中心的素材
材料是为突出中心服务的,因此要围绕中心精选材料,跟中心无关的,要舍弃;跟中心有关的,则要分清主次,最能表现中心的应详写,其余应略写。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
中心:阿长虽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第一部分: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略写
3.选新颖别致的素材
不搬用老一套的事例、言论等来拼凑应付,用别人未使用的,或者虽然已经使用,但有自己新的感悟和理解的素材。
常见老套事例:
(1)为父母准备的生日礼物是自己做的一顿饭。
(2)下雨天忘记打伞,妈妈只带了一把伞,总是往“我”这边倾斜,妈妈的半个身子都湿透了。
(3)下雨天爸爸或者妈妈送发烧的“我”去医院。
(4)一直以为妈妈或爸爸爱吃鱼尾巴、鸡脖子等,从来都不舍得吃一点肉多的地方。
(5)扶老奶奶过马路导致上课迟到。
(6)一写励志作文,所举的事例都是张海迪、海伦·凯勒、居里夫人、爱迪生。
材料的新颖性指材料具有新鲜感和时代气息,材料的别致性是指选材的角度巧妙,独辟蹊径,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二、谋篇布局
1.确定写作顺序
根据文体特点和体裁来确定是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还是按照事理的逻辑顺序来写。
2.合理安排结构
记叙文的常见结构
类型一:
3.列好写作提纲
动笔作文前,要将写作思路用提纲的形式厘清。列提纲,不仅要呈现文章的整体框架,还要写出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要点,包括怎样开头、中间部分如何展开、如何承接与过渡、怎样结尾等。
【典例分析】
A.题目:“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人
(1)整体构思
①主旨:“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人(要写什么)
②内容:三个典型的小故事(讲究、幽默、严谨)
③结构:总—分—总
(2)确定写作顺序:逻辑顺序
B.题目:这真让人两难啊
(1)文体:记叙文
(2)主旨:老师误会了“我”,该不该辩解
(3)思路:①首段以记叙的写法,点明“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主体部分记事,记叙自己在课堂上被老师误会,试图辩解,老师却更加愤怒,于是“我”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了。
③结尾从文体中生发议论,点明文章主旨,与开头呼应。
(4)技法:以小见大、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
【范文赏析】
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人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罗,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别看他外表不出众,却深受同学们喜爱,因为他实在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听完他的几件事,保证你也会喜欢上他。
→开门见山,巧妙过渡,使文章内容衔接自然

每天走进教室,他都会习惯性地先瞧瞧黑板。要是遇上他问“今天谁值日”,那一定是因为没有达到他的“卫生许可要求”。这不,刚擦完黑板的那位老兄又面露愧色忙不迭地跑上讲台,努力工作起来。罗老师则会站在一旁加以指点,边边角角的任何痕迹都不放过。直到黑板变干净,如新装的一般,他才开始上课。 见识了他的“讲究”,再说说他的幽默。 →故事一:讲究篇



→过渡段,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一日,我们正随着罗老师激昂的声调,沉醉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不料一位迟到的同学进门时的一声“报告”,惊掉了他手上的粉笔。同学们都担心起来:怎么这么不识趣,偏偏在他情绪如此高昂的时候闯进来?罗老师回过头去,竟没生气,只问了一声:“什么重要的事,耽误了你和我们一起‘梦回吹角连营’?下次不许。”引得全班一阵哄笑。有了罗老师,语文课就有了笑声。 他语言幽默,却不妨碍他做事严谨。 →故事二:幽默篇

在语文学习方面,罗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字要写得端正,笔画必须横平竖直。他总是和我们说,规规矩矩写字,就是踏踏实实做人。如果哪一天班里的哪一个“坏小子”犯了懒,在语文作业上偷工减料,那一定会得到重做的“嘉奖”。作业出错的地方,罗老师都会用笔圈出来,第二天,你就会在改对的地方看见他用红笔画的小笑脸。 →故事三:严谨篇

罗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有个性的人,时间长了,我们慢慢开始了解,这些“个性”其实就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他对生活的“讲究”、他语言的幽默、他做事的严谨,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我想,这正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他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吧! →结尾段,首尾呼应。总结罗老师的个性特征,表达对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评】文章结构上采用大小段相间的形式,运用两个简短的过渡段,连缀三则材料,使得三则本来零散的材料浑然一体。另外,文章前后照应,中心突出,是一篇思路清晰的佳作。
快速、巧妙构思技法
(1)段落排比法
所谓段落排比法,也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段落组合成篇的结构方法。它的特点是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每个段落内容地位平等,互不包含。作者可以在一个平面上自由发挥联想,不必担心文章结构会不完整。
常见的段落排比法有:段首排比法、人物事件排比法、自然现象或场景排比法、生活现象排比法、假设排比法、引用诗文排比法。
使用段落排比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使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段落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且有内在的联系。
②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段落应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可按时间顺序,可按空间顺序;可并列,可递进;可横式,可纵式。
③不必拘于段落结构的完全一致。完全一致的几个段落,往往给人单调呆板的感觉,只要大致相同就可以了,这样行文会显得自由、活泼。
  (2)镜头剪接法
镜头剪接法在结构形式上一般有五种方式:直接用“一”“二”“三”的形式将文章分为三到五个部分;给各部分加上一个简明醒目的小标题,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概括;用“第×幕”表示;运用综合式,即用“序号+小标题”;什么都不用,只让画面一个接一个地展示出来。使用镜头剪接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所选镜头片段,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
②画面的展现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选材需多角度,力求立体、全方位地反映主题。
③根据主题的需要,在表达时,各片段在内容上须有所侧重。
④材料数量要恰当,表现技法要避免单一化,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力求使行文富于变化。
  【范文赏析】
初三,和友情一起走过
斗转星移,时光荡漾着风景,情愫牵寻着感动,蓦然回眸,青春的韶华似精美刻刀,雕琢了记忆中一个个熟悉的身影。那些友情,模糊了时光,惊艳了岁月,恍惚间想起:初三,我们一起走过。
校园,漫漫跑道。每天两三次的跑操已让我麻木,红色的跑道上我机械地迈着双腿,额际的头发早已被汗水浸湿。现在就停下还是再坚持一会儿?正当我难以抉择时,同学已经跟在身后,喘着粗气却依旧说:“快,再跑一圈,坚持住。”我仿佛又有了力量,跑完了全程。我孤单,但有你们携手,共度风雨路。
班级,小组记录本。成绩又下降了,努力又一次付诸东流,心中的委屈无处倾诉,便一股脑全写在了小组记录本上。第二天又一次翻开时,惊讶地发现后面写有组员们的安慰,简短却透着希望与鼓励,拨动着心弦。我失败,却有你们鼓励,芬芳香满途。
课堂,探讨讲题。“老对儿,这道题你会做吗?给我讲讲吧!辅助线怎么作的?”老对儿点点头,毫不保留地把她会的两种方法都教给我。我听得仔细,她教得认真,我一遍没听懂,她就又来一遍,没有丝毫的不耐烦。终于在我恍然大悟后,她会心一笑,眼里流露出快乐与骄傲。我迷茫,但有你们帮助,踏过荆棘路。
礼堂,百日誓师。我们似一只只养精蓄锐的雄鹰,只待在中考之际一鸣惊人。肃立的同学们满怀信心,在我们的字典里,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憋着一股劲儿,吼出心中的豪言壮语,也是对学校、对老师的承诺:栉风沐雨,苦战寒暑,坚持不懈。那声音在礼堂中久久回荡,撞击着心房。百日誓师,勇往直前,我们,蓄势待发。
  漫漫人生有一段不算太长的路,我们挽手并肩,编织着那神圣而唯一的梦想。流光容易把人抛。感谢时光,感谢友情,感谢爱,让懵懂的我终生铭记——初三,我们一起走过。
【点评】考生选择了“校园,漫漫跑道”“班级,小组记录本”“课堂,探讨讲题”“礼堂,百日誓师”四个场景,紧扣“友情”这一中心展开对生活场景的叙写,将多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以叙事和描写来抒发真情。为了形成清晰的结构,考生将四个生活场景独立成句,明确标示出生活场景和段落主题,清晰地展示了行文的结构。
(3)冰糖葫芦法
冰糖葫芦法又叫“一线串珠法”,即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以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将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材料串连成章。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种:时间线、地点线、感情线、人物线、事物线。使用冰糖葫芦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围绕主题。通过线索串起来的几则材料要有相关性,要能与主题发生联系,要能说明问题,否则,那串到一起的就不是“冰糖葫芦”,而是“拾荒棍”上的垃圾了。
②贯穿全文。使用该法要选择好线索,如果是只在开头出现或只在结尾出现的事物,就不宜作为线索,要选用能将零散材料整合起来,并贯穿全文的线索来展开文章。
③设置悬念。如果在作品中设计一个带有悬念色彩的线索,可以大大增加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使读者顺着该线索,充满好奇与兴趣地去阅读每个“糖葫芦”材料。
④使用“物线”时要避免两种情况:第一,见物不见线。有物品,但未贯穿全文始终。第二,见物不见情。物品只起连接材料的作用,未成抒情的寄托之物。
三、处处点题
所谓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主旨,暗示文章脉络层次。中考作文阅卷时间紧、任务重,每篇作文在阅卷者眼中停留的时间一般只有短短一两分钟,阅卷老师不可能仔细推敲考生的作文,所以考场作文的点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点题的方式
抒情点题、议论点题、总领句点题、描写点题。
2.点题的位置
(1)标题点题:即直接用文章的观点作为文章的标题。
(2)篇首点题:即开门见山点题。
(3)篇中点题:即在文章叙述或论说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
(4)篇末点题:即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在篇末再加上点睛之笔,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
(5)通篇点题:即综合运用前面提到的点题方法,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反复点题,也就是标题、开头、中间、结尾都点题。这种方法最保险。
【提示】考场作文最好开篇点题或通篇点题,这样不至于让自己的点题被阅卷老师忽视。
示例:刘成章的《三角梅》
开篇: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
中间: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结尾: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点评】开篇、中间、结尾处处围绕“三角梅”行文,与题目《三角梅》时时照应,结构紧凑完整,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坚韧生命的赞美以及自己由此所得的感悟。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3.2写作 第二讲 选材与布局
一、精心选材
1.选真实感人的素材
“感人心者在乎真”,真实是文章的生命。也就是说,作文要立足于现实,从自己身边的、亲身经历的事写起,写出切身的体验,说出内心的感悟与震撼。如此,内容才会具体,感情才会真挚,才会感染读者。如朱自清的《背影》选取的是父亲在自己卸职、祖母去世的背景下,亲自到站台给“我”送行,并且艰难地翻过月台,在车站为“我”买橘子的情节,事情很简单,但真实、生动,所以具有感人的力量。
2.选能突出中心的素材
材料是为突出中心服务的,因此要围绕中心精选材料,跟中心无关的,要舍弃;跟中心有关的,则要分清主次,最能表现中心的应详写,其余应略写。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
中心:阿长虽地位卑微、身世不幸,却乐天安命;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迷信,却天性纯朴善良、仁厚慈爱。
第一部分:介绍阿长的身份和称呼→略写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围绕阿长对“我”的真诚慈爱,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详写
3.选新颖别致的素材
不搬用老一套的事例、言论等来拼凑应付,用别人未使用的,或者虽然已经使用,但有自己新的感悟和理解的素材。
常见老套事例:
(1)为父母准备的生日礼物是自己做的一顿饭。
(2)下雨天忘记打伞,妈妈只带了一把伞,总是往“我”这边倾斜,妈妈的半个身子都湿透了。
(3)下雨天爸爸或者妈妈送发烧的“我”去医院。
(4)一直以为妈妈或爸爸爱吃鱼尾巴、鸡脖子等,从来都不舍得吃一点肉多的地方。
(5)扶老奶奶过马路导致上课迟到。
(6)一写励志作文,所举的事例都是张海迪、海伦·凯勒、居里夫人、爱迪生。
材料的新颖性指材料具有新鲜感和时代气息,材料的别致性是指选材的角度巧妙,独辟蹊径,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二、谋篇布局
1.确定写作顺序
根据文体特点和体裁来确定是按照时间、空间的顺序,还是按照事理的逻辑顺序来写。
2.合理安排结构
记叙文的常见结构
类型一:
  类型二:
3.列好写作提纲
动笔作文前,要将写作思路用提纲的形式厘清。列提纲,不仅要呈现文章的整体框架,还要写出文章各部分的内容要点,包括怎样开头、中间部分如何展开、如何承接与过渡、怎样结尾等。
【典例分析】
A.题目:“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人
(1)整体构思
①主旨:“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人(要写什么)
②内容:三个典型的小故事(讲究、幽默、严谨)
③结构:总—分—总
(2)确定写作顺序:逻辑顺序
(3)列提纲
B.题目:这真让人两难啊
(1)文体:记叙文
(2)主旨:老师误会了“我”,该不该辩解
(3)思路:①首段以记叙的写法,点明“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主体部分记事,记叙自己在课堂上被老师误会,试图辩解,老师却更加愤怒,于是“我”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了。
③结尾从文体中生发议论,点明文章主旨,与开头呼应。
(4)技法:以小见大、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
  【范文赏析】
他是一个有个性的人 我们的语文老师姓罗,个子不高不矮,身材不胖不瘦。别看他外表不出众,却深受同学们喜爱,因为他实在是一个有个性的人。听完他的几件事,保证你也会喜欢上他。 每天走进教室,他都会习惯性地先瞧瞧黑板。要是遇上他问“今天谁值日”,那一定是因为没有达到他的“卫生许可要求”。这不,刚擦完黑板的那位老兄又面露愧色忙不迭地跑上讲台,努力工作起来。罗老师则会站在一旁加以指点,边边角角的任何痕迹都不放过。直到黑板变干净,如新装的一般,他才开始上课。 见识了他的“讲究”,再说说他的幽默。 一日,我们正随着罗老师激昂的声调,沉醉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不料一位迟到的同学进门时的一声“报告”,惊掉了他手上的粉笔。同学们都担心起来:怎么这么不识趣,偏偏在他情绪如此高昂的时候闯进来?罗老师回过头去,竟没生气,只问了一声:“什么重要的事,耽误了你和我们一起‘梦回吹角连营’?下次不许。”引得全班一阵哄笑。有了罗老师,语文课就有了笑声。 他语言幽默,却不妨碍他做事严谨。 在语文学习方面,罗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字要写得端正,笔画必须横平竖直。他总是和我们说,规规矩矩写字,就是踏踏实实做人。如果哪一天班里的哪一个“坏小子”犯了懒,在语文作业上偷工减料,那一定会得到重做的“嘉奖”。作业出错的地方,罗老师都会用笔圈出来,第二天,你就会在改对的地方看见他用红笔画的小笑脸。 罗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有个性的人,时间长了,我们慢慢开始了解,这些“个性”其实就是他对生活的态度。他对生活的“讲究”、他语言的幽默、他做事的严谨,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我想,这正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他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吧! →开门见山,巧妙过渡,使文章内容衔接自然 →故事一:讲究篇 →过渡段,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故事二:幽默篇 →故事三:严谨篇 →结尾段,首尾呼应。总结罗老师的个性特征,表达对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点评】文章结构上采用大小段相间的形式,运用两个简短的过渡段,连缀三则材料,使得三则本来零散的材料浑然一体。另外,文章前后照应,中心突出,是一篇思路清晰的佳作。
快速、巧妙构思技法
(1)段落排比法
所谓段落排比法,也就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近的段落组合成篇的结构方法。它的特点是文章各个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每个段落内容地位平等,互不包含。作者可以在一个平面上自由发挥联想,不必担心文章结构会不完整。
常见的段落排比法有:段首排比法、人物事件排比法、自然现象或场景排比法、生活现象排比法、假设排比法、引用诗文排比法。
使用段落排比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使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段落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且有内在的联系。
②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段落应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可按时间顺序,可按空间顺序;可并列,可递进;可横式,可纵式。
③不必拘于段落结构的完全一致。完全一致的几个段落,往往给人单调呆板的感觉,只要大致相同就可以了,这样行文会显得自由、活泼。
  (2)镜头剪接法
镜头剪接法在结构形式上一般有五种方式:直接用“一”“二”“三”的形式将文章分为三到五个部分;给各部分加上一个简明醒目的小标题,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概括;用“第×幕”表示;运用综合式,即用“序号+小标题”;什么都不用,只让画面一个接一个地展示出来。使用镜头剪接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所选镜头片段,都要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
②画面的展现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选材需多角度,力求立体、全方位地反映主题。
③根据主题的需要,在表达时,各片段在内容上须有所侧重。
④材料数量要恰当,表现技法要避免单一化,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力求使行文富于变化。
  【范文赏析】
初三,和友情一起走过 斗转星移,时光荡漾着风景,情愫牵寻着感动,蓦然回眸,青春的韶华似精美刻刀,雕琢了记忆中一个个熟悉的身影。那些友情,模糊了时光,惊艳了岁月,恍惚间想起:初三,我们一起走过。 校园,漫漫跑道。每天两三次的跑操已让我麻木,红色的跑道上我机械地迈着双腿,额际的头发早已被汗水浸湿。现在就停下还是再坚持一会儿?正当我难以抉择时,同学已经跟在身后,喘着粗气却依旧说:“快,再跑一圈,坚持住。”我仿佛又有了力量,跑完了全程。我孤单,但有你们携手,共度风雨路。 班级,小组记录本。成绩又下降了,努力又一次付诸东流,心中的委屈无处倾诉,便一股脑全写在了小组记录本上。第二天又一次翻开时,惊讶地发现后面写有组员们的安慰,简短却透着希望与鼓励,拨动着心弦。我失败,却有你们鼓励,芬芳香满途。 课堂,探讨讲题。“老对儿,这道题你会做吗?给我讲讲吧!辅助线怎么作的?”老对儿点点头,毫不保留地把她会的两种方法都教给我。我听得仔细,她教得认真,我一遍没听懂,她就又来一遍,没有丝毫的不耐烦。终于在我恍然大悟后,她会心一笑,眼里流露出快乐与骄傲。我迷茫,但有你们帮助,踏过荆棘路。
  礼堂,百日誓师。我们似一只只养精蓄锐的雄鹰,只待在中考之际一鸣惊人。肃立的同学们满怀信心,在我们的字典里,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我们憋着一股劲儿,吼出心中的豪言壮语,也是对学校、对老师的承诺:栉风沐雨,苦战寒暑,坚持不懈。那声音在礼堂中久久回荡,撞击着心房。百日誓师,勇往直前,我们,蓄势待发。 漫漫人生有一段不算太长的路,我们挽手并肩,编织着那神圣而唯一的梦想。流光容易把人抛。感谢时光,感谢友情,感谢爱,让懵懂的我终生铭记——初三,我们一起走过。
  【点评】考生选择了“校园,漫漫跑道”“班级,小组记录本”“课堂,探讨讲题”“礼堂,百日誓师”四个场景,紧扣“友情”这一中心展开对生活场景的叙写,将多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以叙事和描写来抒发真情。为了形成清晰的结构,考生将四个生活场景独立成句,明确标示出生活场景和段落主题,清晰地展示了行文的结构。
  (3)冰糖葫芦法
冰糖葫芦法又叫“一线串珠法”,即在文章的布局谋篇中,以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将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材料串连成章。常见的线索有以下几种:时间线、地点线、感情线、人物线、事物线。使用冰糖葫芦法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围绕主题。通过线索串起来的几则材料要有相关性,要能与主题发生联系,要能说明问题,否则,那串到一起的就不是“冰糖葫芦”,而是“拾荒棍”上的垃圾了。
②贯穿全文。使用该法要选择好线索,如果是只在开头出现或只在结尾出现的事物,就不宜作为线索,要选用能将零散材料整合起来,并贯穿全文的线索来展开文章。
③设置悬念。如果在作品中设计一个带有悬念色彩的线索,可以大大增加文章对读者的吸引力,使读者顺着该线索,充满好奇与兴趣地去阅读每个“糖葫芦”材料。
④使用“物线”时要避免两种情况:第一,见物不见线。有物品,但未贯穿全文始终。第二,见物不见情。物品只起连接材料的作用,未成抒情的寄托之物。
三、处处点题
所谓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主旨,暗示文章脉络层次。中考作文阅卷时间紧、任务重,每篇作文在阅卷者眼中停留的时间一般只有短短一两分钟,阅卷老师不可能仔细推敲考生的作文,所以考场作文的点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1.点题的方式
抒情点题、议论点题、总领句点题、描写点题。
2.点题的位置
(1)标题点题:即直接用文章的观点作为文章的标题。
(2)篇首点题:即开门见山点题。
(3)篇中点题:即在文章叙述或论说过程中,以简洁精练的语句,恰如其分地点出文题所蕴含的深意,加强文章内容与标题之间的联系。
(4)篇末点题:即在文章的主题已经得到充分表现的基础上,在篇末再加上点睛之笔,可以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文章中心,而且也可以在结构上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
(5)通篇点题:即综合运用前面提到的点题方法,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反复点题,也就是标题、开头、中间、结尾都点题。这种方法最保险。
【提示】考场作文最好开篇点题或通篇点题,这样不至于让自己的点题被阅卷老师忽视。
示例:刘成章的《三角梅》
开篇: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
中间: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结尾: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点评】开篇、中间、结尾处处围绕“三角梅”行文,与题目《三角梅》时时照应,结构紧凑完整,突出表达了作者对三角梅坚韧生命的赞美以及自己由此所得的感悟。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