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中考语文
二轮复习课件
统编版
2025年中考语文 二轮专题复习精讲本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
第四讲 语言与表达
一、添加修饰语,让语言丰满
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锻炼自己的“修饰”之功。
1.修饰代词或名词
如“憔悴的我”“一脸心酸的妈妈”“浊黄如泥的河水”“飘散着淡淡桃花清香的河水”“曲折逶迤的河水”“汹涌澎湃的大海”等。如果用一些带有感彩的形容词来修饰,内涵就更丰富了,如“欢畅的河水”“低沉呜咽的河水”等。
2.修饰动词
如“他走进了教室”这个平淡的句子,只要给动词“走”添加恰当的修饰变成“他红着脸低着头走进了教室”,情感就出来了。
3.同类堆叠
看起来有点啰唆,但有时候却能拥有别样的效果。如:
不必说蓝蓝的海水,柔和的阳光,来往的帆影;也不必说海浪的翻滚,沙滩的柔软,海滩的喧闹,单是迎面徐徐的微风,就使人心旷神怡。
4.用诗句作为修饰语
如:
你是清幽,你是壮阔,你是豁达,你是愁苦,你是我的最爱——文学,我心中绚丽多彩、永不消逝的彩虹。
改成:
你是“月上柳梢,人约黄昏”的清幽,你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阔,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你是“丧乱少眠,雨脚如麻”的愁苦。你是我的最爱——文学,我心中绚丽多彩、永不消逝的彩虹。
表现力大大增强。
二、变换句式,让语言灵动
1.基本句式混合用
在写作中,有几种最基本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把单个句子放在那里,表达的效果并不突出,如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富于变化,文采斐然。如:
一次次考试的失败,一次次无声的叹息,似乎已让我窒息。纵然我踌躇满志,有着齐天雄心,有着满腔热血,为何现实还是如此残酷?我开始慢慢心碎,慢慢后悔,慢慢流泪,似乎已在慢慢坠入深渊,慢慢沉入黑暗。
难道就这样低头?这样认输?这是我吗?——真的,这是我吗?我怎么这样?昔日那个真正的我哪儿去了?那个自信、坚毅的我哪儿去了?我开始回首,开始反省,开始觉醒。我知道:我绝不是这样一个自甘堕落的人,面对困难,我决不会低头;身处逆境,我决不半途而废!老师的教诲,同学的优秀,使我开始明白:生活仅仅靠壮志、靠雄心、靠热血是不够的,还必须靠坚硬的骨头、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付出!
这段话各种语气的灵巧搭配,有陈述、有疑问(包括反问、设问)、有感叹,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复杂变化的心情,也深入地论说了道理,表现力强,文采斐然。
2.常式句和变式句交替用
变式句能达到突出、醒目等诸多效果。如:
①泪水从他那明镜般的大眼睛中滚落下来,珍珠样的。(《那次失败以后》)
②奶奶,今夜,你还会再入我的梦吗?(《你还会再入我梦中吗?》)
③来吧,与语文同行,去汲取先贤哲人的智慧灵光!来吧,与语文同行,去品尝各色人物的喜怒哀乐!来吧,与语文同行,去浸染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一路伴我同行》)
①句定语后置,突出“他”的可爱;②句写奶奶去世后,作者经常梦回往日,思念奶奶,这一句时间状语前置,强调“今夜”,更显刻骨铭心,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③句把三个作谓语的动词“来吧”分别提到分句的前面,使得文章气势如虹,神韵陡增。
用常式句尽管能有条不紊平铺直叙,但难以形成娓娓动听之势、曲径通幽之态。所以,交错使用二者既似行云流水丝丝入扣,又若天马行空不落窠臼。
3.长短句变化用
一般来说,用词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反之,就是短句。长句和短句各有独特的修辞效果。长句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语意贯通,气势磅礴;短句则干净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长短结合,参差错落,各尽其妙。如:
想看见你的笑容,古老的繁华沉淀了,昔日的热血凝固了,可是今朝你的风姿绰约足够你微笑,足够我沉醉在这个笑容里,在心底默念你的名字,一千遍,一万遍:长安、长安……长安,你是我的家乡啊。(《想看见你的笑》)
这段话长短交替,整散灵活,产生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把对长安的怀念之情真切地表达了出来。
4.整散句结合用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它主要指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散句是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整句、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于对称中显错落,能使语言具有游动感,如行云流水。
如一同学写一家人走亲戚时,由于意见不统一,爸爸妈妈闹矛盾:
妈妈要走,爸爸不要走。接着妈妈说走就走,爸爸说不走就不走。只是苦了我,不知是跟着妈妈走还是守着爸爸不走。
这段文字组合得就很成功,没有一个华丽的辞藻,却于质朴中见到了作者语言的功力。
三、细致刻画,让形象生动
1.展现精彩生动的细节
(1)描动作
动作描写的关键在于“动连着动”,就是描写连续的动作,运用不一样的动词。如:
妈妈从挎包里拿出一瓶橘汁,拧开盖,倒进茶杯里,又拿起暖壶往杯里兑了些开水,用勺子搅了搅,然后舀起满满的一大勺,慢慢地放到嘴边吹了吹,又把一滴橘汁水滴到手背上,试了试凉热,接着,把勺送到我嘴边。我喝着这酸中带甜的水,感到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我的妈妈》)
语段中妈妈“拿”“拧”“倒”“兑”“搅”“舀”“吹”“滴”“送”等一连串的动作尽展其爱子之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读者。
(2)摹心理
内心感受揭示出来,可以使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心理描写的关键在于把心里想的过程尽可能详细地展现出来。如:
“是班主任!啊!是班主任!怎么办?躲起来吧!对,躲起来——不行!太危险了,而且上哪儿去躲啊?还是回头逃走的好——不行不行!他一定看见我了,就这样当着他的面逃走?只能躲过初一,那还有十五呢?”他最失误的一点就是在“逃”出来时没戴眼镜,为此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脸好像被打过似的红着,能感到心脏用力地大幅度地跳着,他机械地或者说是惯性地向前走着。“这下完了,我该说什么好呢?对!我就说我肚子痛,到科技楼上厕所——不行,这话连我自己都不相信啊!”
“他走近了!”……五米、四米、三米、两米、一米——擦肩而过。“生活就是这样,”他暗自庆幸,“我就是这样幸运。”望了望李老师远去的背影,他露出了平生最灿烂的笑容(幸亏不是班主任),心跳慢了下来,脚步轻了下来。一场虚惊之后,他拭干汗,继续享受着鲜花散发出来的生活的清香。生活就是这样美好,他哼着小曲歌唱生活。
一个做了“亏心事”的学生的紧张心理被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让人如临其境。
(3)画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形、姿态等进行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外貌描写要注意的是,不要为写外貌而写,要紧扣人物的特点,符合观察者的心理。如:
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音乐巨人贝多芬》)
贝多芬的外貌“出彩”的有很多,但作者只写“两肩极宽阔”,为何?因为宽阔的两肩“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突出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为自己的生命承担的特点,也符合作者对他的印象。
外貌描写往往和神态描写结合在一起,从而更立体地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如:
教室里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的结合,把老师“生气”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
(4)绘环境
纯粹的写景没有什么意义,这里强调的是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心理、深化主题等,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作者把少年闰土置于“神异的图画”中: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作者用自然景色之美来烘托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天人合一,使少年闰土这个形象在这个广阔而鲜活的世界里活灵活现。
2.调动多种感官描写
雨点儿落在地上,溅起一团团灰尘;落在水泥地上,宛然绽放了一朵小花。到处是密集的雨丝,到处是跳跃的箭头。雨打在树叶上,“噗噗”直响,打在房顶上,一片“哒哒”的响声。冷不防,一个闪电,接着是震耳的雷声,轰隆轰隆……像是巨大的滚筒,滚着滚着,渐渐远去了。这个声音还没完全消失,轰隆隆,又一个大雷炸开……高的声音,低的声音,长的声音,短的声音,混在一起,仿佛在为大雨助威……一会儿,雨住了,尽管太阳当空,但凉风习习,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这段描写雨的文字,主要是从听觉上来描写声音,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生动地再现了夏日疾风骤雨的情景。写雨后的文字则是从嗅觉(泥土的芬芳)和触觉(凉风习习)上来写,多种感官的运用,有形有声有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3.善用形象鲜明的修辞
(1)用排比造文势
①我会与余秋雨同行,辗转于敦煌古道,欣赏飞天吴带当风、凌风飘举的倩影;我会追寻三毛的遗迹,跋涉在撒哈拉沙漠,谛听驼铃声消散在旷远的大漠;我会邂逅轮椅上的史铁生,垂手而立静听他讲生命的故事……
②友谊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友谊是一阵雨,让你在干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友谊是一片阳光,让你在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2)善比喻巧表达
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形象。如:
①绿荫褪色,树梢的叶子、空中的叶子都随着秋风在不安地摆动,它们不停地飘啊飘,终于飘回了大地母亲的怀抱。
②绿荫褪色,树梢的叶子、空中的叶子、满地的叶子都不安地在秋风中徘徊,像来自天堂的蝶,为我的眸子平添一抹愁;又似多情的手掌,温柔的抚摸使大地微微战栗了;像母亲憔悴的面孔,泛起一阵红晕。
②句运用了几个形象新颖的比喻,描绘出秋叶的轻盈、妩媚、多愁善感及多姿多彩,显然比①句更为生动形象,更有文采。可见,精彩的比喻有一种奇特的魅力,它能使复杂的变得简洁明了,深奥的变得浅显易懂,模糊的变得豁然开朗,乏味的变得妙趣横生,读后常常令人长久难忘。
(3)巧拟人增趣味
①添加修饰形象化
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叶子。叶子很高,中间点缀着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在作家朱自清的笔下却是这样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本是很一般的语言,加上了“零星”“袅娜”“羞涩”,荷花便具有了人的情态,美丽、静谧的意境让人陶醉其中。
②巧用动词生动化
请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倘若改成:
鸣蝉在树叶里鸣叫,肥胖的黄蜂落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飞向云霄里去了……
虽然都是动词,但相较而言,改写后,作者要表现的童真童趣便黯然失色。
(4)引化用出新意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如:
陌上的山花已有无数开了。
我看见你青青的竹杖,你的芒鞋,烟雨之后你淋湿了的蓑衣。你脸上的微笑是那样的悠然脱俗,你的眼中只有秋风洛水清波。不禁想穿越时空问你一句:“江南父老可为你晒好了渔蓑?”
只有夜阑人静,只有缺月挂疏桐时,你会想起一只在江波上漂流的小舟,你原是那么孤傲,不肯停栖在沙洲的寒枝上,你原是寂寞缥缈的鸿影。你原来也会一梦十年,穿越生与死的迷茫,为失去的爱人痛哭一场。
流年偷换,转眼你便垂垂老矣。你说,让那一切都随大江东去,但留一回情在人间。
你终于归去了,千年之后我在冷月下唤你,却只见江上梨花春雨。(《冷月祭诗魂》)
这短短200字的选段竟然化用了数首苏轼的诗词名句!
你可记得《定风波》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可记得《满庭芳》里“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你可记得《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同样,你一定时常吟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之“十年生死两茫茫”,《洞仙歌·冰肌玉骨》之“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大江东去”,《行香子·秋兴》之“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当然,还有《如梦令·有寄》之“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作者分明是在用自己深厚的积淀与才智写作啊!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3.4第四讲 语言与表达
一、添加修饰语,让语言丰满
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锻炼自己的“修饰”之功。
1.修饰代词或名词
如“憔悴的我”“一脸心酸的妈妈”“浊黄如泥的河水”“飘散着淡淡桃花清香的河水”“曲折逶迤的河水”“汹涌澎湃的大海”等。如果用一些带有感彩的形容词来修饰,内涵就更丰富了,如“欢畅的河水”“低沉呜咽的河水”等。
2.修饰动词
如“他走进了教室”这个平淡的句子,只要给动词“走”添加恰当的修饰变成“他红着脸低着头走进了教室”,情感就出来了。
3.同类堆叠
看起来有点啰唆,但有时候却能拥有别样的效果。如:
不必说蓝蓝的海水,柔和的阳光,来往的帆影;也不必说海浪的翻滚,沙滩的柔软,海滩的喧闹,单是迎面徐徐的微风,就使人心旷神怡。
4.用诗句作为修饰语
如:
你是清幽,你是壮阔,你是豁达,你是愁苦,你是我的最爱——文学,我心中绚丽多彩、永不消逝的彩虹。
改成:
你是“月上柳梢,人约黄昏”的清幽,你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壮阔,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你是“丧乱少眠,雨脚如麻”的愁苦。你是我的最爱——文学,我心中绚丽多彩、永不消逝的彩虹。
表现力大大增强。
二、变换句式,让语言灵动
1.基本句式混合用
在写作中,有几种最基本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把单个句子放在那里,表达的效果并不突出,如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富于变化,文采斐然。如:
一次次考试的失败,一次次无声的叹息,似乎已让我窒息。纵然我踌躇满志,有着齐天雄心,有着满腔热血,为何现实还是如此残酷?我开始慢慢心碎,慢慢后悔,慢慢流泪,似乎已在慢慢坠入深渊,慢慢沉入黑暗。
难道就这样低头?这样认输?这是我吗?——真的,这是我吗?我怎么这样?昔日那个真正的我哪儿去了?那个自信、坚毅的我哪儿去了?我开始回首,开始反省,开始觉醒。我知道:我绝不是这样一个自甘堕落的人,面对困难,我决不会低头;身处逆境,我决不半途而废!老师的教诲,同学的优秀,使我开始明白:生活仅仅靠壮志、靠雄心、靠热血是不够的,还必须靠坚硬的骨头、坚定的信念、坚持不懈的付出!
这段话各种语气的灵巧搭配,有陈述、有疑问(包括反问、设问)、有感叹,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复杂变化的心情,也深入地论说了道理,表现力强,文采斐然。
2.常式句和变式句交替用
变式句能达到突出、醒目等诸多效果。如:
①泪水从他那明镜般的大眼睛中滚落下来,珍珠样的。(《那次失败以后》)
②奶奶,今夜,你还会再入我的梦吗?(《你还会再入我梦中吗?》)
③来吧,与语文同行,去汲取先贤哲人的智慧灵光!来吧,与语文同行,去品尝各色人物的喜怒哀乐!来吧,与语文同行,去浸染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一路伴我同行》)
①句定语后置,突出“他”的可爱;②句写奶奶去世后,作者经常梦回往日,思念奶奶,这一句时间状语前置,强调“今夜”,更显刻骨铭心,情感表现力大大增强;③句把三个作谓语的动词“来吧”分别提到分句的前面,使得文章气势如虹,神韵陡增。
用常式句尽管能有条不紊平铺直叙,但难以形成娓娓动听之势、曲径通幽之态。所以,交错使用二者既似行云流水丝丝入扣,又若天马行空不落窠臼。
3.长短句变化用
一般来说,用词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反之,就是短句。长句和短句各有独特的修辞效果。长句表意严密、精确、细致,语意贯通,气势磅礴;短句则干净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节奏性强;长短结合,参差错落,各尽其妙。如:
想看见你的笑容,古老的繁华沉淀了,昔日的热血凝固了,可是今朝你的风姿绰约足够你微笑,足够我沉醉在这个笑容里,在心底默念你的名字,一千遍,一万遍:长安、长安……长安,你是我的家乡啊。(《想看见你的笑》)
这段话长短交替,整散灵活,产生一种错落有致的美感,把对长安的怀念之情真切地表达了出来。
4.整散句结合用
整句是指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它主要指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散句是指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整句、散句交错运用,在整齐中求变化,于对称中显错落,能使语言具有游动感,如行云流水。
如一同学写一家人走亲戚时,由于意见不统一,爸爸妈妈闹矛盾:
妈妈要走,爸爸不要走。接着妈妈说走就走,爸爸说不走就不走。只是苦了我,不知是跟着妈妈走还是守着爸爸不走。
这段文字组合得就很成功,没有一个华丽的辞藻,却于质朴中见到了作者语言的功力。
三、细致刻画,让形象生动
1.展现精彩生动的细节
(1)描动作
动作描写的关键在于“动连着动”,就是描写连续的动作,运用不一样的动词。如:
妈妈从挎包里拿出一瓶橘汁,拧开盖,倒进茶杯里,又拿起暖壶往杯里兑了些开水,用勺子搅了搅,然后舀起满满的一大勺,慢慢地放到嘴边吹了吹,又把一滴橘汁水滴到手背上,试了试凉热,接着,把勺送到我嘴边。我喝着这酸中带甜的水,感到一股暖流注入了我的心田。(《我的妈妈》)
语段中妈妈“拿”“拧”“倒”“兑”“搅”“舀”“吹”“滴”“送”等一连串的动作尽展其爱子之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感动了读者。
(2)摹心理
内心感受揭示出来,可以使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心理描写的关键在于把心里想的过程尽可能详细地展现出来。如:
“是班主任!啊!是班主任!怎么办?躲起来吧!对,躲起来——不行!太危险了,而且上哪儿去躲啊?还是回头逃走的好——不行不行!他一定看见我了,就这样当着他的面逃走?只能躲过初一,那还有十五呢?”他最失误的一点就是在“逃”出来时没戴眼镜,为此他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脸好像被打过似的红着,能感到心脏用力地大幅度地跳着,他机械地或者说是惯性地向前走着。“这下完了,我该说什么好呢?对!我就说我肚子痛,到科技楼上厕所——不行,这话连我自己都不相信啊!”
“他走近了!”……五米、四米、三米、两米、一米——擦肩而过。“生活就是这样,”他暗自庆幸,“我就是这样幸运。”望了望李老师远去的背影,他露出了平生最灿烂的笑容(幸亏不是班主任),心跳慢了下来,脚步轻了下来。一场虚惊之后,他拭干汗,继续享受着鲜花散发出来的生活的清香。生活就是这样美好,他哼着小曲歌唱生活。
一个做了“亏心事”的学生的紧张心理被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让人如临其境。
(3)画外貌
对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形、姿态等进行描写,可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外貌描写要注意的是,不要为写外貌而写,要紧扣人物的特点,符合观察者的心理。如:
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音乐巨人贝多芬》)
贝多芬的外貌“出彩”的有很多,但作者只写“两肩极宽阔”,为何?因为宽阔的两肩“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突出贝多芬不屈服于命运,为自己的生命承担的特点,也符合作者对他的印象。
外貌描写往往和神态描写结合在一起,从而更立体地展现出人物的形象。如:
教室里乌烟瘴气。毛老师气咻咻地站在门口,他头上冒着热气,鼻子尖上缀着几颗亮晶晶的汗珠,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看见我们,他惊愕地眨了眨眼睛,脸上的肌肉一下子僵住了,纹丝不动,就像电影中的“定格”。我们几个也都像木头一样,钉在那里了。
神态描写和外貌描写的结合,把老师“生气”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
(4)绘环境
纯粹的写景没有什么意义,这里强调的是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心理、深化主题等,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如鲁迅先生的《故乡》中,作者把少年闰土置于“神异的图画”中: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作者用自然景色之美来烘托少年闰土的活泼、勇敢,天人合一,使少年闰土这个形象在这个广阔而鲜活的世界里活灵活现。
2.调动多种感官描写
雨点儿落在地上,溅起一团团灰尘;落在水泥地上,宛然绽放了一朵小花。到处是密集的雨丝,到处是跳跃的箭头。雨打在树叶上,“噗噗”直响,打在房顶上,一片“哒哒”的响声。冷不防,一个闪电,接着是震耳的雷声,轰隆轰隆……像是巨大的滚筒,滚着滚着,渐渐远去了。这个声音还没完全消失,轰隆隆,又一个大雷炸开……高的声音,低的声音,长的声音,短的声音,混在一起,仿佛在为大雨助威……一会儿,雨住了,尽管太阳当空,但凉风习习,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沁人心脾。
这段描写雨的文字,主要是从听觉上来描写声音,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生动地再现了夏日疾风骤雨的情景。写雨后的文字则是从嗅觉(泥土的芬芳)和触觉(凉风习习)上来写,多种感官的运用,有形有声有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3.善用形象鲜明的修辞
(1)用排比造文势
①我会与余秋雨同行,辗转于敦煌古道,欣赏飞天吴带当风、凌风飘举的倩影;我会追寻三毛的遗迹,跋涉在撒哈拉沙漠,谛听驼铃声消散在旷远的大漠;我会邂逅轮椅上的史铁生,垂手而立静听他讲生命的故事……
②友谊是一首诗,让你在普通的日子里读出韵律来;友谊是一阵雨,让你在干燥的日子里湿润起来;友谊是一片阳光,让你在阴郁的日子里明朗起来……
(2)善比喻巧表达
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形象。如:
①绿荫褪色,树梢的叶子、空中的叶子都随着秋风在不安地摆动,它们不停地飘啊飘,终于飘回了大地母亲的怀抱。
②绿荫褪色,树梢的叶子、空中的叶子、满地的叶子都不安地在秋风中徘徊,像来自天堂的蝶,为我的眸子平添一抹愁;又似多情的手掌,温柔的抚摸使大地微微战栗了;像母亲憔悴的面孔,泛起一阵红晕。
②句运用了几个形象新颖的比喻,描绘出秋叶的轻盈、妩媚、多愁善感及多姿多彩,显然比①句更为生动形象,更有文采。可见,精彩的比喻有一种奇特的魅力,它能使复杂的变得简洁明了,深奥的变得浅显易懂,模糊的变得豁然开朗,乏味的变得妙趣横生,读后常常令人长久难忘。
(3)巧拟人增趣味
①添加修饰形象化
荷塘上面,弥望的是叶子。叶子很高,中间点缀着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
在作家朱自清的笔下却是这样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本是很一般的语言,加上了“零星”“袅娜”“羞涩”,荷花便具有了人的情态,美丽、静谧的意境让人陶醉其中。
②巧用动词生动化
请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倘若改成:
鸣蝉在树叶里鸣叫,肥胖的黄蜂落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飞向云霄里去了……
虽然都是动词,但相较而言,改写后,作者要表现的童真童趣便黯然失色。
(4)引化用出新意
所谓化用,就是截取诗词的某一部分直接变成作文语言或者是用自己的语言去演绎诗词的意境。如:
陌上的山花已有无数开了。
我看见你青青的竹杖,你的芒鞋,烟雨之后你淋湿了的蓑衣。你脸上的微笑是那样的悠然脱俗,你的眼中只有秋风洛水清波。不禁想穿越时空问你一句:“江南父老可为你晒好了渔蓑?”
只有夜阑人静,只有缺月挂疏桐时,你会想起一只在江波上漂流的小舟,你原是那么孤傲,不肯停栖在沙洲的寒枝上,你原是寂寞缥缈的鸿影。你原来也会一梦十年,穿越生与死的迷茫,为失去的爱人痛哭一场。
流年偷换,转眼你便垂垂老矣。你说,让那一切都随大江东去,但留一回情在人间。
你终于归去了,千年之后我在冷月下唤你,却只见江上梨花春雨。(《冷月祭诗魂》)
这短短200字的选段竟然化用了数首苏轼的诗词名句!
你可记得《定风波》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你可记得《满庭芳》里“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你可记得《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同样,你一定时常吟诵《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之“十年生死两茫茫”,《洞仙歌·冰肌玉骨》之“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大江东去”,《行香子·秋兴》之“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当然,还有《如梦令·有寄》之“归去,归去,江上一犁春雨”。作者分明是在用自己深厚的积淀与才智写作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