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木兰诗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机杼( ) 可汗( ) 辔头( )
鞍鞯( ) 鸣溅溅( ) 金柝( )
军帖( ) 百千强( ) 云鬓( )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唯闻女叹息 唯: .
(2)问女何所忆 忆: .
(3)昨夜见军帖 军帖: .
(4)愿为市鞍马 为: 市: .
(5)旦辞爷娘去 旦: .
(6)万里赴戎机 戎机: .
(7)关山度若飞 度: .
(8)朔气传金柝 朔: .
(9)策勋十二转 策勋: .
(10)赏赐百千强 强: .
(11)愿驰千里足 驰: .
(12)出郭相扶将 郭: .
(13)著我旧时裳 著: .
(14)对镜帖花黄 帖: .
(15)雄兔脚扑朔 扑朔: .
(16)雌兔眼迷离 迷离: .
(17)双兔傍地走 傍: 走: .
3.一词多义。
东市买骏马( )
愿为市鞍马( )
将军百战死( )
出郭相扶将( )
昨夜见军帖( )
对镜帖花黄( )
不闻机杼声( )
万里赴戎机( )
朔气传金柝( )
雄兔脚扑朔( )
4.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对偶,突出了木兰的忧虑)
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设问,突出了识别的困难)
C.“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排比,写出了操办的急切,渲染了紧张气氛,同时又显得井然有序)
D.“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对偶,突出战事紧急)
5.文学常识填空。
《木兰诗》选自 (时期) (人名)编的《 》。《木兰诗》是 (时期)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6.理解型默写。
(1)诗中写木兰奔赴战场,跨越关山的诗句是: , ;通过听觉与视觉,描写出木兰艰苦戍边生活的诗句是: , 。
(2)诗中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 , 。
(3)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天子赏赐之多的诗句是: , 。
(4)诗中表现木兰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的诗句是: , , 。
(5)诗中侧面表现木兰谨慎、机智、勇敢、不逊男子的诗句是: , 。
7.阅读下列材料,感受木兰文化,回答问题。
材料一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因代父从军英勇作战而名垂千古,唐代皇帝追封其为“孝烈将军”。花木兰文化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又称《木兰诗》)这一北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尽管多地争夺花木兰,但说法最多的是“木兰,魏氏女,谯郡城东魏村人”。
材料二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著名表演艺术家常香玉的一出豫剧《花木兰》,给“最可爱的人”送去了高质量的精神食粮。那荡气回肠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激越唱词,生动表达了战士们的家国情怀。
材料三 随着美国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全球热映,木兰文化借助高科技手段在更广阔的领域获得了更深刻、更有启迪意义的发展契机。这也是木兰文化发展前景广阔的良好兆象和潜藏无穷魅力与能量的生动体现。
(1)从材料二看,木兰精神中最可贵的是什么?
。
(2)结合上面的材料和生活实际,请你为弘扬木兰文化提两条合理的建议。
。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题目。
8.请根据提示用四字短语概括诗歌各段大意。
停机叹息—— ——奔赴战场—— ——还朝辞官—— ——隐喻作结
9.体会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飞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0.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11.联系全诗内容,简要评价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强和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爱国
12.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课外拓展
【甲】《题木兰庙》
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①。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②上祝明妃③。
【注释】①与画眉:指与女伴一起梳妆打扮。②拂云堆:古地名,堆上有明妃祠。③明妃:指舍身报国、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乙】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丙】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余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木兰从军》)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策勋十二转 ( )
(2)出郭相扶将 ( )
(3)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 )
(4)度黑山 (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2)少习骑,长而益精。
15.有同学认为【甲】诗中“弯弓征战作男儿”应改为“弯弓征战扮男儿”,对于这种观点,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16.【甲】诗“与画眉”借取【乙】诗《木兰诗》中“ ”的意境,反映了木兰女儿身的特质,【丙】文的主旨句是 。(用原句回答)
参考答案
1.zhù hán pèi jiān jiān tuò tiě qiáng bìn
2.(1)只 (2)思念 (3)军中的文告 (4)介词,为了 买
(5)早晨 (6)战事 (7)越过 (8)北方 (9)记功 (10)有余
(11)赶马快跑 (12)外城 (13)穿 (14)同“贴”,粘贴 (15)动弹
(16)眯着眼 (17)靠近、临近 跑
3.(1)名词,集市 动词,买
(2)名词,高级将领 动词,扶持
(3)名词,文书,告示 动词,同“贴”,粘贴
(4)名词,织布机 名词,战争
(5)北方 动弹
4.B
5.北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 南北朝
6.(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5)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7.(1)爱国精神。
(2)示例:①可以用多种艺术形式再现木兰故事,表现木兰精神。②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8.从军缘 十年征战 亲人团聚
9.“赴”和“度”形象地描绘出木兰出征路途的遥远和艰难,“传”和“照”生动地描绘出雄壮、凄凉的边塞夜景。
10.运用排比、互文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恢复女儿身的喜悦心情。
11.示例: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这表现了她孝顺、勇敢、坚强和不贪图功名利禄的高贵品质,以及爱国
爱家的崇高精神。
12.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13.(1)记载 (2)外城 (3)因为 (4)越过
14.(1)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
(2)从小练习骑马,长大后技术更加精湛。
15.示例:我不赞同,甲诗中“弯弓征战作男儿”意思是,花木兰手挽强弓南征北战扮作男子汉去从军打仗。“作”字既突出显示木兰女扮男装的特殊身份,又生动描绘她弯弓征战的非凡本领。若改成“扮“字就显得平淡无味,无法很好地体现木兰的英雄气概。
16.当窗理云鬓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1)市
(2)将
(3)帖
(4)机
(5)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