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课时备课
课题 《我多想去看看》
教 材 分 析 (一)文本位置:一下第二单元第二课 (二)人文主题:心愿 语文要素: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朗读上要继续学习读好词语和句子的节奏。 (三)文本内容: 知识: 识字:认识“想、告”等13个生字,会写“多、会”等7个生字。 策略: 阅读与鉴赏:《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的孩子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北京的孩子想去遥远的新疆看天山的雪莲,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了解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全文有两个自然段,分别借两个孩子之口讲述。第1自然段是身处新疆的“我”从妈妈口中了解了北京,渴望去看看北京。第2自然段是身处北京的“我”从爸爸口中了解了新疆,产生了去看看新疆的愿望。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分别对应文中的两个自然段。我国幅员辽阔,作者选取了“北京”和“新疆”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方法支架:借助插图、标点符号、图片,寻找文中的关键信息。 阅读要素:朗读课文,读好感叹句的语气。
要注意学生读好偏正短语,读好由偏正短语组成的长句子。带有感叹号的句子注意可以采取对比读的方式朗读句子,体会感叹句和陈述句表达情感的不同,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我”的感受,引发情感共鸣,读出真情实感。 表达交流: 整体感知:让学生感知北京、天安门、升旗仪式的壮观,感知新疆天山和雪莲的美丽。 方法探究:把自己对北京和新疆的向往带入课文中,朗读时读好感叹句的语气。 迁移运用:仿照课文,以“我多想……”开头写一段话,让学生愿意写,乐于写,能够写出一句完整的话即可。 3.情感:这篇课文通过观察课文插图和老师补充图片,以及朗读好感叹句的语气,让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我”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学 情 分 析 维度已知未知困难障碍突破措施知识经验经过一年级上册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接触过长句子。关于朗读,不能够读好感叹句,对于文中人物的心情体会不到位。难以通过读课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由于生活经验欠缺,对于理解文章中“我”的情感有一定的困难。 ①课文朗读中师范读,让生感知句子的停顿和读音。
②通过图片或小视频或相关背景介绍,引导学生感知天安门的雄伟,感知祖国大好河山的辽阔和壮丽。
③猜字音字形小游戏,大胆猜测字音字意。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去过北京或者除家乡以外的其他地方,能够知道北京天安门和景色的优美。无法从自己眼睛看到的东西上升到感知天安门的雄伟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层面。策略经验初步学习过形声字,知道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能运用此方法自主识字。不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理解形声字,不敢大胆猜测字的意思或读音,在自主阅读时形声字的构字规律不能灵活运用。
学 习 目 标 1.通过熟字加部件、熟字比较、字谜识记等方法,能够识记“想、告”等11个生字;通过观察生字结构,分析关键笔画,书空笔顺等方法,运用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门、 广”等6个生字。 2.通过借助拼音,想象画面,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积累偏正短语;通过对比朗读,感受文中主人公的 情感,能够读好带有感叹句号的句子。 3.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外面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4.通过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能够逐步用“我多想……”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写下来。 评价任务:任务一:通过熟字加部件、熟字比较、字谜识记等方法,学生能够认识“想、告”等11个生字;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能够正确书写“多、走”等7个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端正、整洁。 任务二:通过借助拼音,想象画面等方式,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练习生活实际积累偏正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任务三: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外面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学生产生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任务四:通过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能够逐步用“我多想……”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写下来。
课时 驱动 任务 情境任务:在休息或假期的时候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呢?那你们为什么去那些地方呢? 说出自己去过的地方和去这些地方的原因。 要求:能说出自己去过的地方,并能用完整的话说出去的原因。 评价量规:①说清楚②说完整的话。
第一课时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一 初读课文,了解北京和新疆,学习偏正短语,形成初印象。 任务一:初读课文,了解北京和新疆,学习偏正短语,形成初印象。 导入语: 1.同学们,在休息或假期的时候你们都去过什么地方呢?那你们为什么去那些地方呢? 学生根据实际自由表达。 2有两个小朋友也想去外面看看,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想去哪呢?
出示课题《我多想去看看》,教师板书,学生一起书空,齐读课题。 3.识字“想”:“想”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呢? (学生运用较为熟悉的加一加识字法)相+ 心。相:表读音。心字底,表意思:和人的心理活动有关。所以我们知道了“想”是一个形声字。 4.自由读课文,思考: ①这两个自然段中的“我”是同一个人吗? ②“我”想看什么呢? 过渡:课文大家已经读完了,这两个自然段中的“我”是同一个人吗?“我”想看什么呢? 预设:新疆的“我”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仪式。 北京的“我”想去新疆天山看雪莲。 1.看到一样事物,如果熟悉它,我们就能想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天安门、升旗仪式、天山、雪莲? 出示图片指引。学生自由表达。 2.这篇文章的作者也用了一些词语来形容这些事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预设: 遥远的北京 弯弯的小路 雄伟的天安门 壮观的升旗仪式 遥远的新疆 宽宽的公路 美丽的天山 洁白的雪莲 指导朗读,“的”读得轻一点。 3.“遥远”出现了两次,你知道遥远是什么意思吗? (出示地图,学生了解天山和北京的距离。) 教师小结:从天山到北京,相隔千山万水,如果坐火车就得花上将近两天的时间,这么远的距离,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遥远”。 过渡:原来北京和新疆是这样的美丽,大家想不想去看看!(想)跟着新疆的小朋友,一起走出天山去看看北京吧! 任务一:通过熟字加部件、熟字比较、字谜识记等方法,学生能够认识“想、告”等11个生字
环节二 感受北京的美丽 任务二:再读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北京的美丽,体会“我”想要去北京看看的强烈情感。 1.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妈妈告诉了我什么? 预设:北京城距离天山很遥远。 2.通过初读,我们已经知道了北京有什么? 出示长句子: 遥远的北京城有一座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非常壮观。 理解“壮观”:你看过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仪式吗?我们一起看视频感受一下吧!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每次升旗仪式都会有很多人前来观看,场面极其宏伟,所以我们可以用“非常壮观”形容。 过渡:这么壮观的升旗仪式,你想去看看吗?文中的小朋友也想去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呢?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呢? 2.引导学生对比读句子,观察每一句的标点符号,读出小朋友想去看看的强烈愿望。 句1:我想去看看。 句2:我想去看看! 句3: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三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叹号)怎样读好书上的这句话? (单点学生读) 你觉得哪个同学读得更好?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预设:能读出感叹语气,一句比一句的感情强烈,语气一句比一句重。 你读出了小作者怎样的心情?(对于北京美景的向往之情) 3.齐读第1自然段,读出对北京的向往。 任务三:再读课文。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新疆的美丽,体会“我”想要去新疆看看的强烈情感。 过渡:跟着新疆的小朋友我们欣赏的北京的美丽风光,接下来,我们就跟着北京的小朋友再来看一看遥远的新疆吧! 1.自读第二自然段,圈画文中“的”字短语。 找学生读一读。 预设:宽宽的公路、遥远的新疆、美丽的天山、洁白的雪莲。(搭配图片) (反义词识字法)在这里我们要识记一个生字宝宝,请同学们观察两幅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宽宽的公路 窄窄的木桥 过渡:原来遥远的新疆竟然是这样的神圣与洁白,这样的新疆你想去看一看吗?(想) 2.北京的小朋友和我们一样想去看看美丽的新疆!请你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北京小朋友对于新疆美景的急切与期望。 出示: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对新疆的向往。 伴奏,男女对读。 任务二:通过借助拼音,想象画面等方式,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练习生活实际积累偏正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任务三:通过诵读和交流,体会“我”想去外面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学生产生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环节三 写字指导 任务三:写字指导 1.学生自主三看,全班交流。 门:独体字,书写时注意点的位置,写好横折钩。 广:独体字,第二笔横不要写太长,第三笔是竖撇,先竖再撇,保持整个字的平稳。 2.教师板书范写,学生书空。 3.课本生字描红两个写一个。 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能够正确书写“多、走”等7个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环节 学教活动 评价任务及标准
环节一 复习生字词。 任务一:复习生字词。 回顾识字方法,检测生字识记。读出字音,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宝宝的。 (1)熟字+部件:京、想、安、观、城 (2)熟字比较:诉—听、厂—广、壮—士 (3)字谜识记:观、告 (4)反义词识记:宽—窄 2.排火车检测读生字词语。不会读的小老师教一教。 告诉 多想 北京 天安门 广场 升旗仪式 非常壮观 公路 遥远 过渡:“的”字短语你们都会用了吗?接下来我们就尝试着用这样的短语来说一说图片中你看到的内容吧!
环节二:观察图片,说“的”字短语 任务二:观察图片,请你将“的”字短语说一说图片的内容。 (1)弯弯的小路 遥远的北京城 雄伟的天安门 广场上的升旗仪式 (2)宽宽的公路 遥远的新疆 美丽的天山 洁白的雪莲 过渡:文中的两个小朋友非常想去新疆和北京看一看,所以发出了“我多想去看看”的感叹!大家有没有想去看一看的地方呢? 任务二:通过借助拼音,想象画面等方式,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练习生活实际积累偏正短语。
环节三:以“我多想……”开头练习句子 任务三:练习课后题,以“我多想……”开头练习句子。 交流自己想去看的地方。 过渡:刚刚大家都说了想要去看一看的地方,因为我们的祖国实在是太辽阔太美丽了!除了想去别处看看,你还想做什么呢? 请你根据图片的提示说一说吧! 出示“炸鸡汉堡可乐”“游乐园”图片。 例如:我多想吃一次肯德基,可口的鸡腿汉堡,香喷喷的薯条,真美味啊! 同桌交流用“我多想……”的句式说一说自己特别想做的是事情。 (1)全班交流分享。 (2)自己尝试把这句完整的话写在练习本上。 过渡:大家在这段旅程中表现得都不错,最后,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生字宝宝吧! 任务四:通过同桌交流,全班交流,能够逐步用“我多想……”的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并写下来。
环节四:书写指导 任务四:书写指导。 1.自主观察“三看”,全班交流。 教师补充: 会:上下结构。撇捺舒展,“云”字藏在下面,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上。 走:上下结构。上面一个“土”,下面是竖、横、撇、捺,上下两竖分开写,写在竖中线。 京:上下结构,第一笔点在正中央,下面的第一条横要稍微长一些,“口”稍微扁一点,和横笔保持一定的距离。下面的“小”的撇和点相互对称,宽度和长横大致相同。 公:上下结构,撇的收笔在横中线,捺的起笔在竖中线,收笔在横中线,要写舒展。撇折的起笔在横中线与竖中线的交叉点。不要遗漏最后一笔,点。 2.教师板书,学生书空。 3.在课本上描红两个写一个。 通过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能够正确书写“多、走”等7个字,做到笔顺正确,书写端正、整洁。
作业 设计 一星作业:闪卡本课二类字2遍,书空本课一类字2遍。 二星作业:拓展阅读《主题丛书》。
板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