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精读引领课《一匹出色的马》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精读引领课《一匹出色的马》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7 18:0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一匹出色的马》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定位
人文主题:关爱 语文要素:读句子,想象画面
课标 分析 识字与写字: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等9个字,会写“出色、妹妹”等13个词语。 阅读与鉴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表达与交流: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 梳理与探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理解妹妹将枝条当马骑的前后心情变化。
教材 分析 【单元解读】 本单元围绕“关爱”的主题编排了三篇课文,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对关爱的理解。语文要素是“读句子,想象画面”,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教学本单元要充分认识单元内各板块内容之间的联系,边读边想,以借助插图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课时分析】 《一匹出色的马》是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散文,以春天的郊外为背景,用一个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一家四口郊游返回时的场景。文章巧妙的将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把我们带进一个生机盎然、满含亲情和关爱的氛围中。
学情 分析
学习 目标 1.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等9个字,会写“出色、妹妹”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3.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
学习 重难点 重点: 1.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等9个字,会写“出色、妹妹”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妹妹心情的变化,能说出变化的原因。 难点:读句子,能想象句子描写的画面。
课前 准备 课件等教学资源
评价任务设计
单 元 总 任 务 【单元总任务】 《关爱小天使在行动》 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享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关爱”——家人、朋友、长辈抑或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那我们如果付出自己的爱呢? 【单元任务群】
课 时 评 价 任 务 【驱动性任务】 关爱小天使在行动---读句子,想象画面 【子任务1】 (对应目标) 【子任务2】 (对应目标) 【子任务3】 (对应目标) 【子任务4】 (对应目标)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 学教活动(含评价任务) 预设与补救
环节一:童谣激趣,新课导入 (目标1) 【课时目标】 1.认识“郊、泛”等15个生字,会写“匹、妹、波、纹、像”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1至3自然段,感受春天郊外异常美丽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童谣激趣,新课导入 1.童谣引出课题。 (1)读童谣:课前我们先来读一首童谣。(出示课件:2) (2)导入课题:“竹马”是什么马?你玩过吗?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题目为“一匹出色的马”,请同学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7.一匹出色的马) 教师提问:看到题目,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你想从课文中了解到什么内容呢? 预设(1):我想知道这匹马长什么样子? 预设(2):我感觉这匹马跑得一定很快,所以才出色。 (设计意图:从课文题目入手,适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目标2、3)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出示课件:3) 陈伯吹(1906-1997)原名陈汝埙,曾用笔名夏雷。上海市宝山区(原江苏省宝山县)人。中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出版家、教育家。他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做了杰出的贡献。著有童话集《一只想飞的猫》,评论集《儿童文学简论》等。 1.自读课文,教师提出学习要求: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杜顺句子,圈出生字。(出示课件4) 2.交流反馈,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要认的生字。(出示课件5) ①指名读带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②去拼音全班齐读。 ③按音节归类:“葱”是平舌音,“舍、株、拾”是翘舌音,“恋”是三拼音节。 (2)交流识字方法。 ①动作加联想识记,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结合动作识记:“拾起、骑木马、跨栏”。(出示课件6) ②语境加经验识字:“波纹、毛毯软软的”。(出示课件7) ③猜字谜: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出示课件8) ④比一比,把形近字放在句子里面理解记忆。(出示课件9) ⑤识字游戏:给妹妹指路。(出示课件10) (3)学写生字,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出示课件11、12) ①指名读加拼音的生字,开火车读。 ②去拼音分组读、齐读生字和词语。 ③生字归类:“妹、波、纹、像”是左右结构的生字,“景、恋、舍”是上下结构的生字,“求”是独体结构,“匹”是半包围结构。(出示课件13) (设计意图:本课的生字较多,读准字音是课文学习的前提。本环节通过分类指导、多种形式朗读巩固、多种方法识记等策略帮助学生识记字词。) 问题预设: 学生不能完全准确地认读所有生字词 补救措施: 开火车读、指名读等形式及时巩固认读生字词。
环节三: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目标3)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出示课件14) 2.课堂互动,感受人物美,风景美。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15) ①找出文中时间、地点、人物。 ②两个“牵”字,在你脑海中呈现一幅怎样的画面。 预设:妈妈牵着妹妹,爸爸牵着我,一家人幸福的样子。 教师小结:是的,你说的非常好。两个“牵”字,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画面。 ③从哪个字可以看出“我”和妹妹当时心里很高兴?(课件出示16) 预设:笑。 教师小结:一个“笑”字,溢着童趣,透出天真。这快乐、会心的笑,是因为有爸爸妈妈陪伴的童年十分幸福。 (2)春天的郊外,拥有什么样的景色呢?课文中有一句话已经总结出来了,请你将它找出来。(出示课件17) ①出示“春天的郊外,景色异常美丽。”(出示课件18) ②解释词语“异常”,特别非常的意思。 教师小结:春天的郊外,景色非常美丽。 (3)找出文中描写春天郊外美丽的景色的句子,想象所描绘的画面。(出示课件19) ①生汇报描写春天郊外美丽的景色的句子。 预设: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预设:路的一边是田野,葱葱绿绿的,非常可爱,像一片柔软的绿毯。 ②男女生轮流读句子。 (4)出示:河水碧绿碧绿的,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出示课件20) ①请你读一读描写河水句子,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指名学生读。 预设:河水的颜色绿绿的,微风从水面上吹过,水面上荡漾起一层层波纹,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河水图啊。 教师小结:“碧绿碧绿”体现的是河水颜色美,“泛起层层波纹”体现的是动态美。 ②指导朗读:“碧绿碧绿”要重度,语速较慢,“微风吹过,泛起层层波纹。” 轻轻的,柔柔的,语气自然柔和,语速稍缓,仿佛层层波纹荡漾开去。(出示课件21) (5)春天的郊外,除了“碧绿碧绿的河水”,还会看到什么景物的颜色?(出示课件22) 预设:油菜花(金黄金黄的);梨花(雪白雪白的) 3.通过解词,想象画面,朗读句子 (1)创设情境:同学们,路的一边是田野,是什么样子的田野呢,让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吧! (出示课件23) ①解词“葱葱绿绿”:路边长满了葱葱绿绿的小草,葱:草字头,原本指一种蔬菜;葱绿:表示植物的一种颜色;葱葱绿绿:表示植物颜色绿,把小草的颜色美展现出来了还表示植物长得非常茂盛。 ②比喻句:这葱葱绿绿的小草,“像一片柔软的绿毯”。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田野比作柔软的绿毯,这样描写形象贴切,把田野里的草长得绿长得茂盛,很形象的表现出来了。我们今后在写话的时候也可以用上这样的比喻句,把事物写形象具体。 ③指导朗读:同学们,看到这种景象,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是不是有想摸一摸、躺一躺的冲动。所以啊,“柔软”要读得舒缓一些,“葱葱绿绿”“绿毯”读出重音,以示强调。(出示课件24) ④组织练习朗读:再给同桌读一读吧。 ⑤仿写比喻句:路边的田野“像一片柔软的绿毯”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你能照样子写一写吗?(出示课件25) 预设:月亮像一个大圆盘。 预设:雪白的梨花像一团团棉花。 (2)引发思考:你们看呀,多么美的景色呀,如果你们在这么美丽的景色中,你还想不想回去呢?(出示课件26)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这么美的景色,会让我们“恋恋不舍”,谁能大胆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 预设:我认为是舍不得的意思。 教师小结:同学说得很好,“恋恋不舍”现在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我们带着“恋恋不舍”的感觉再来读一读句子吧。 (设计意图:本课是第一次出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巩固原来的朗读方法,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抓人物对话体会心情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朗读。) 问题预设: 学生不能准确抓住朗读要点 补救措施: 及时给学生提供支架,示范一种朗读,引导学生仿照朗读感受并表达。
环节四和五: 指导书写,课堂演练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1.出示“匹、妹、波、纹、像”,学生认读巩固。(板书:匹 妹 波 纹 像) 2.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发现,“妹、波、纹、像”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注意避让穿插,捺要写得舒展。 (1)指导写字“匹”:注意笔顺第一笔是横,第二笔是撇,第三笔是竖弯钩,最后一笔是竖折。 (2)指导写字“妹”:“女”成为偏旁之后,最后一笔要写短,不越过第二笔“丿”;右边第一横短,第二横要长一些。 (3)指导写字“波”:右边的“皮”第一笔为横钩,第二笔的撇要注意穿插到“氵”的右下。 (4)指导写字“纹”:右边“文”的撇穿插到“纟”的右下。 (5)指导写字“像”:“象”的第六笔撇从“口”中间穿出去,弯钩及接下来的两撇一捺要左右平衡,把字写正。 3.学生练习写字。 (1)教师巡视指导。 (2)师生合作评价。 (设计意图:先归类观察,再重点分析,从整体到局部,强调了关键笔画的写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五、课堂演练。 1.照样子写词语。 2.照样子,仿写句子。 3.抄写下面两个优美的句子。 (设计意图:仿写词语和句子,以巩固词语和句子,通过抄写优美句子,积累句子。)
环节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目标1)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景、恋、舍、求”4个字,抄写词语。 2.深入理解课文,理解为什么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讲了美丽的春天的风景,并没有找到那匹出色的马,这节课我们继续去课文中寻找。(出示课件35)(板书:7 一匹出色的马)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创设情景,营造氛围,同时激起孩子继续寻找“出色的马”的兴趣。)
环节二: 紧扣变化,想象画面(目标2、3) 紧扣变化,想象画面 寻找妹妹的变化。(板书:妹妹) (1)读课文第4-7自然段,说一说:妹妹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出示课件36) (2)指导朗读妹妹说的话。(出示课件37) ①指名读,学生评价。 ②教师范读。指导学生第一句读出妹妹急切、渴望、撒娇的语气,第二句读出兴奋、开心的语气,第三句读出妹妹得意的语气。 ③学生齐读。 (3)讨论交流。 ①圈画重点词:高兴、跨、蹦蹦跳跳、奔、迎接、笑。 ②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加上动作演一演。 (4)妹妹最开始的变化是什么?怎么说的?(出示课件38) ①指名读妹妹变化的句子,生评价。 ②解释“求”的意思。妹妹年纪还小,习惯性地依赖父母,她觉得累了就向妈妈撒娇,要妈妈抱她回家。(板书:走不动→要妈妈抱) ③教师范读。语速稍慢,重读“抱抱”,将撒娇的语气和神态表现出来。 (5)教师提问:爸爸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①妈妈是怎么回答的?请将这个句子读一遍。(出示课件39) 预设: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妈妈拒绝了抱妹妹。 教师小结:是的,妈妈觉得妹妹已经渐渐长大了,应该培养她的独立能力,于是温柔地拒绝了她。所以我们朗读这句话时语气要轻柔而又肯定。 ②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指导全班齐读句子。 ③妈妈没有答应妹妹,妹妹是怎么做的?(出示课件40)(板书:要爸爸抱) 预设:她转过头去求爸爸。 ④爸爸是怎样帮助妹妹的?请圈出表示爸爸动作的词语。 预设:爸爸从路旁拾起一根又长又细的枝条,把它递给了妹妹,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板书:骑“马”回家) 动作的词:拾起、递给、说。 ⑤爸爸为什么不作声? 预设:爸爸是在思考怎么回答妹妹。 教师评价:非常棒,爸爸是在思考如何劝说妹妹。把一根柳树枝条说成“一匹出色的马”,说明爸爸对妹妹的喜好了如指掌,充满童心且善于呵护童心。 ⑥这匹出色的马其实就是?(出示课件41) 预设:又长又细的柳条。 教师小结:是的,爸爸就是想了这样一个好办法鼓励妹妹自己走回去。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语气要亲切、神态认真,重音放在“出色”“骑着它”上,透露出鼓励和期待。(板书:爸爸 拾起柳枝 → 一匹出色的马 ) ⑦妹妹骑“马”了吗?说说妹妹是怎么做的,圈出描写妹妹动作的词语。(出示课件42) 预设: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奔向前去,并骑着它回家了。 教师小结:“高兴地跨”“蹦蹦跳跳地奔”“迎接”“笑着”等动作和情态,与之前的撒娇形成对比,表现了妹妹天真可爱、孩子气十足。 ⑧教师提问:“马”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一匹出色的“马”? 预设:马指的是爸爸给妹妹当马骑的柳条。 教师小结:因为妹妹把它当成了一匹真正的马,忘记了疲劳,“骑”着它回家了,所以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 ⑨教师提出要求:结合生活体验,说说妹妹的态度为什么变化这么大。(出示课件43) a.生自由回答。 b.教师小结:爸爸了解小朋友的兴趣和爱好,天真的妹妹在爸爸的鼓励和引导下,将柳条当成一匹马,觉得自己可以骑着它回家,所以很开心,并且体会到了靠自己的力量战胜困难的快乐。(板书:呵护童真 引导有方 ) (设计意图:聚焦一家人表现,特别是妹妹的变化,感受生活的情趣。)
环节三:指导书写 , 拓 展 延 伸 认读巩固,学习书写。 1.积累词语。(出示课件44) 2.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景、恋、舍、求”,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要点,学生跟着书空。 ①“景”:“日”写得稍小而扁。“京”的第二笔横画是这个字的主笔,写得稍长些,最后的两点相对。(出示课件45) ②“恋”:第三笔和第四笔都是竖,注意这个字的六个点画,每一个点的位置及互相之间的协调。(出示课件46) ③“舍”:“人”字头要写得舒展,注意下半部分不能写成“舌”。(出示课件47) ④“求”:竖钩是这个字的主笔,要写得正、直。第三笔点和第四笔提收笔处留有空隙,不能相连。(出示课件48) 3.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结构梳理内容,回顾本课所学。(出示课件49) 4.课文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出课件示50) 5.课堂演练。(出示课件51、52) (设计意图:本环节继续落实写字的教学目标。通过分类指导和重点指导,既让学生会写结构的生字,又让他们注意到每个生字的独特之处。)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妈妈的爱》,学生齐读。(出示课件53)
环节四:作业 布置 五、课后作业。(出示课件5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陈伯吹的《一只想飞的猫》。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妈妈的爱》进一步感悟体会与家人的相亲相爱的幸福美好,课后作业能很好地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一匹出色的马》讲述的是一家外出游玩时,妹妹感觉很累,爸爸拾一根枝条让她当“马”骑,她忘记了疲劳,比大家都先到家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懂得这个道理,需要联系学生实际,体验自己快乐战胜疲劳。课文将自然风景和生活情趣融为一体,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做到了以下三点: 注重双基教学。本课生字数量较多,基于学生的识字基础,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根据生字各自的特点灵活记忆,可以用动作家里安详的方法来记忆,也可以用语境加经验等方法来记忆。 注重边读边想。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读句子边读边想想画面”。课堂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文字里驻足、细品,想象画面,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文章的内涵,还让学生在无形中掌握了“抓住关键词句阅读,想象画面”这种基本有效的读书方法。 3.教学中,我通过质疑“一匹出色的马”,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走进文本,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自主朗读,引导他们想象美景;通过角色体验,自主感悟孩子那充满童心的世界,体会亲情与关爱。整个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会学习、会合作,让语文课删繁就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