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江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3-17 20:21:56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素养测试卷
2025,3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2025年为农历乙已蛇年,春晚吉祥物“已升升”眉眼设计的灵感就来源于“三星堆遗
址”出土的青铜蛇身上的歧羽纹、臣字目。其中臣字目纹样也广泛出现在中原地区的
青铜器和玉器上。这说明
三星堆遗址青铜蛇
吉祥物“已升升”
A.当时青铜铸造技术臻于成熟
B.青铜器物的生活化功用加强
C.艺术创作审美观念趋向统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2.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徒人图漆衣镜》上有孔子及其五位弟子的画像和传记。以下体
现了孔子理念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C.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3.在江苏、湖南等地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些人工冶炼的生产工具。它们是1146℃
以上高温治炼的产物,其治炼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Fe,0,C)Fe。这类工具的出
现表明
A.国家组织大规模人工治炼
B.七国兼并战争推动武器发展
C.农业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
D.政治制度变革推动社会发展
4.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
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
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材料中“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指的是
A.盐铁专卖政策
B.“推恩令”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北击匈奴
5.《三字经》“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
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概述的时期相符的历史现象是
A.江南地区、经济发展
B.科举盛行、人才辈出
C.藩镇割据、社会动荡
D.佛教传入、外交活跃
6.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是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种手段,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
靠高贵的世系和世袭的特权取得地位和权力。该学者意在强调科举制
A.推动教育发展
B.扩大统治基础
C.维护社会稳定
D.束缚人的思想
九年级历史素养测试卷第1页共6页
7.13世纪,中国人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的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使得欧洲航海
家的寻金梦得以实现,也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性。这段话强调的是
A.中国文化的进步性
B.阿拉伯人的桥梁作用
C.文化交流的推动性
D.欧洲航海家的殖民性
8.关汉卿在元曲《虎头牌》中写到“我也曾吹弹那管弦,快活了万千,可便是大拜门(女
真习俗子婿礼)橄敦(蒙古语‘亲戚’)家的筵宴。”该材料体现了当时
A.文学元曲的繁荣
B.民族交融的加强
C.中外交流的频繁
D.胡语不断的强化
9.下图是洪武年间和永乐年间来华使节的次数统计,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1369~1398年
1403~1424年
(洪武时期)
(永乐时期)
平均每年次数
约6次
约15次
来华使节
总次数
183次
318次
A.丝绸之路开辟了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
B,政府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C.西方对于火药、指南针等先进科技的渴望
D.郑和下西洋增进了与亚非地区的友好交往
10.清政府1759年颁布条例: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
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A.完全断绝中西贸易往来
B.关心西洋商人的安全
C.对西洋商人的防范心理
D,盲目自大的心理表现
11.有学者指出:“如果说‘希腊人’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地理概念,那么:‘罗马
人’己不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一个法律概念。公民权的授予克服了地域的局限,
这是罗马相较于希腊的高明之处,也是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
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这反映出
A.罗马万民法缓和了民族间的矛盾
B.罗马文明比希腊文明更先进优越
C.罗马法兼顾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
D.帝国疆域的扩大实现了民族认同
12.有学者认为:“大化改新时,日本积极学习中国文化,秉持‘和协万邦’理念,营造了
中日友好相处的局面。然而明治维新阶段,受‘脱亚入欧’及弱肉强食观念影响,日本
逐渐成为亚洲战乱的策源地。”这段话意在表明
A.大化改新聚焦于对中华文化全方位的借鉴
B.明治维新受不良思想影响导致日本极端化
C.日本的两次改革都对中国产生了消极影响
D.不同的改革理念会致使改革产生迥异结局
九年级历史素养测试卷第2页共6页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C A B C B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D A C B B B A B
21. (1)原因: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 分)
举例:推行郡县制。(2 分)
(2)B:清朝;a:澎湖巡检司。(2 分)
(3)转变:元灭西夏,金,南宋,完成全国统一;或元朝完成全国统一。(2 分)
影响: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局面;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
展;“一个中国”的概念及其疆域最终形成和确立下来。(任答一点得 2 分)
(4)举例:丝绸之路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国文化影响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郑和
下西洋促进中国同亚非国家友好往来等。(任答一点史实得 2 分)
22.(1)历史研究价值:中国古代钱币为研究我国古代钱币形制提供实物史料;可用于研究
汉字的发展演变;通过钱币上的年号与钱币的大小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通过钱币上
的文字研究当时人们对书法艺术的审美需求;可用于研究我国古代金属冶铸业的发展水平等。
(任答两点得 4 分)
(2)历史信息:少数民族政权受中原政权的影响;少数民族政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少
数民族政权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辽代借鉴汉字创造契丹文字等。(任意一点得 2 分)
(3)示例:钱文书法表达了中国古代人们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以及对自然、
社会、生命的思考与观察,展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任意一点得 2
分,言之有理即可)
23.(1)历史事件:美国独立战争;(2 分)
关系:报纸成为交战双方的宣传工具;独立战争推动美国报业自主发展。(任意一点 2 分)
(2)新思潮:马克思主义;(2 分)
(3)印度民族大起义(2 分)
(4)当今报纸的衰落,既有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媒体带来的冲击这一客观原因的影响,
也有传统报纸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难以适配数字时代即人们生活和消费需求的原因。处于新、
试卷第 4 页,共 11 页
旧媒体交替的历史时期,传统报业也应当积极思考如何转型,应以纸媒为基,拥抱新媒体、
利用新媒体,不断创新。(任意一点 2 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4.(1)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十月革命胜利
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一战后,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任意两点 4 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
也可)
(2)变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1 分)
(3)论述:20 世纪 50 年代,欧洲建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
子能共同体”,1967 年,这三个组织合并为“欧洲共同体”。1993 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
共体的基础上,组成了欧洲联盟,大大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欧盟成立后,欧洲的实力
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欧盟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国际事务
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冷战开始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之下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
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1968 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
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日本开始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在
国际和地区食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普京等领导人的带领下下,凭
借强大的军事科技力量、丰富的资源致力于国家复兴,力求在国际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重要一极。(任意两点 4 分,其他角度言之有理也可)
综上所述,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之下,资本主义国家正在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
世界,改变着世界,这更有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1 分)
试卷第 4 页,共 11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