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1.(3分)抄写段落,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一直激昂不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始终延续不断。
2.(6分)根据语境和拼音,写词语。
生活处处是课堂。一个wēi fēng lǐn lǐn 的竹节人,体验童年趣味;一排黑白相间的qín jiàn ,pǔ xiě 人间真情;一座shēn yín 的木桥,见证党员形象;一个绿风dàng yàng 的小院,领悟青山不老;一次近距离的guān cè ,揭开火星之谜……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3.(2分)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窃窃私语 沧海一粟 意味深长 不拘一格
B.技高一畴 虎视眈眈 亭台楼阁 津津乐道
C.唯妙唯肖 气势磅礴 树影婆娑 斩钉截铁
D.张冠李带 年过花甲 和蔼可亲 暗无天日
4.(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贯”字共有8画,第四笔是横。
B.“幽”字共有9画,第一笔是撇折。
C.“沸”字共有8画,第六笔是竖折折钩。
D.“德”字共有15画,第十一笔是横。
5.(2分)下面的《童年》阅读笔记,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年》开篇写父亲离世,举家搬迁。最后写母亲离世,阿廖沙长大。
B.阅读《童年》很不舒服。小说中呈现的都是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C.外祖母经历了许多人生苦难,仍然承受着一切。她给阿廖沙讲故事,引导阿廖沙走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D.《童年》启示我们:要想健康成长,就要像阿廖沙那样,不与品行不端的人混在一起,而要多接近具有精神力量的人。
6.(2分)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B.中国古代称父母为高堂,称妻子的父亲为令尊。
C.“花甲”是指六十岁,“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豆蔻年华”是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D.古代弟兄间依长幼排行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7.(2分)下列每组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少小离家老大回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B.汤汤乎若流水 赴汤蹈火
C.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父不在,乃呼儿出
D.尾搐于两股间 悬梁刺股
8.(2分)根据语境,下列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都是一块宝藏,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种人力_____优势给挖掘出来。能上九天揽月的,去造火箭卫星;能_____的,去当作家;能妙手回春的,去当医生……“生涯规划师刘老师的这一番话,让_____的会议大厅顿时爆发出_____般的掌声。
A.能源 笔走龙蛇 幽静 波涛澎湃
B.能源 妙笔生花 肃静 波涛澎湃
C.资源 妙笔生花 肃静 排山倒海
D.资源 笔走龙蛇 幽静 排山倒海
9.(2分)晓晓准备制作一份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手抄报,她想摘抄一些名言警句。下列名句中没有表现该主题的一项是( )
A.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B.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C.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D.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10.(2分)对下面语段主要观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太阳变“懒”,就是日照的时间减少。日照时间减少,对我们人类来说后患无穷。除了会导致冬夏昼夜长短变化逐渐消失,还会加剧能源危机;此外还会缩短人体皮肤的有效日晒时间,造成人体皮肤的免疫力下降,促使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症的诱发因素增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A.太阳变“懒”指日照时间减少。
B.日照时间减少,对人类后患无穷。
C.日照时间减少,加剧能源危机。
D.日照时间减少,会影响人体健康。
11.(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不幸在北京于1986年7月29日逝世,终年62岁。
B.闻一多纪念馆坐落在闻一多故乡凤栖山麓的清泉寺遗址上,占地约15亩左右。
C.通过发奋勤学,使吕蒙成为了谋略过人、勇冠三军的一代名将。
D.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然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12.(7分)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古典诗词底蕴丰厚,一切景语皆情语。“野旷天低树, 。”衬托出诗人孤寂的心情;“ ,听取蛙声一片。”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喜悦; ,青山郭外斜。”包含了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水村山郭酒旗风”表现了诗人对江南风光的无限神往。
(2)积累名言传承精神。爱国是陆游“位卑 ”的高度责任感;爱国是鲁迅以及他笔下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 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 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13.(9分)阅读。
走近鲁迅 致敬先生
鲁鲁迅,是一个你越了解越敬佩的文化战线的民族英雄。阅读下面的材料,让我们丰富对鲁迅先生的认识吧。
材料一:
鲁迅自幼热爱美术,7岁时进私塾读书,就极喜爱看带有插图的书,且经常加以描绘。保姆长妈妈见他如此痴迷,在告假探亲期间,买了套《山海经》给他,使得鲁迅喜出望外,爱不释手,更是激发了他对绘画的兴趣。
鲁迅于1898年4月入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期间,鲁迅曾篆刻“戎马书生”“文章误我”“戛剑生”三枚印章。1902年赴日学医,鲁迅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
1909年8月,鲁迅从日本回国,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教书。在此期间,他设计的第一个美术作品是他的头像--猫头鹰,因为鲁迅刚回国的时候,不修边幅,又表情严肃,所以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猫头鹰”。民间不喜欢猫头鹰,觉得不吉祥,鲁迅倒是欣然地领了这个外号。他就想说一些让大家并不开心的事,好让一些人知道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1912年至1917年,鲁迅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廊帖。这期间,他设计了北大的校徽,“北大”两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希望北大学生成为国家民族复兴的脊梁。
1926年至1936年的十年里,鲁迅在从事文学创作的同时,不遗余力地为中国现代版画事业倾注心血。他收集版画,组织研习社,开展版画展览,开办科普讲座。到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前夕,现代版画运动形成了全国性的规模,后来更是形成了抗战版画大潮。因此鲁迅被版画界视为“新兴版画之父”。
材料二: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
与其称为文人,不如号为战士。——林语堂
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有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老舍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撒到大众的心里。——叶圣陶
材料三:大陆新村鲁迅故居
鲁迅生命中的最后十年是在上海虹口度过的。长约1公里的“鲁迅小道”,串起了鲁迅晚年工作生活的多个重要场所。
景云里是鲁迅到上海后的第一个居住地。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鲁迅发表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与柔石等革命青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多伦文化艺术空间,现在可以看到“鲁迅的文化生活”专题展览。在拉摩斯公寓,可以看到鲁迅与瞿秋白、陈云等共产党人密切交往的生动故事。内山书店旧址展出了“鲁迅与国际友人内山”的交往故事。第六处是鲁迅最后的居所。
——大陆新村鲁迅故居。
(1)材料一,下列领域鲁迅没有涉猎的是
A.篆刻
B.雕塑
C.设计
D.版画
(2)结合资料袋,对材料一中画“ ”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资料袋 鲁迅曾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他在《狂人日记》直指中国封建社会的问题,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进行了毫不犹豫的揭露。
A.鲁迅是一个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敢的人。
B.鲁迅想用自己的作品让国人认清现实。
C.鲁迅说话总是让人不开心,他应该反思。
D.鲁迅的作品无不浸润着他的思想和精神。
(3)结合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鲁迅小道”串起了鲁迅早年工作生活的多个重要场所。
B.鲁迅在上海虹口居住的最后场所是拉摩斯公寓。
C.从景云里向北到鲁迅故居要经过多伦文化艺术空间。
D.“鲁迅小道”只记录了鲁迅和国际友人交往的历史。
(4)请你结合材料二中其中一位名人对鲁迅的评价,联系一、三材料,谈谈对鲁迅先生的看法。
我选择的是 的评价,我的感受是:
14.(9分)回眸历史 致敬英雄。
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民族英雄岳飞少年时的故事吧。
少年岳飞 (节选)
飞少负气节,沈厚①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②设祭于其冢③(zhǒng)。父义之④,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注释】①沈厚:性格深沉而敦厚。沈,同“沉”。②朔望: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③家:坟墓,④义之:认为他很重义气。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中加点字词 参考理解方法 理解词语意思
飞少负气节 借助字典释义:①背。②担负。③遭受。④具有,享有。
家贫力学 组词语
尤好《左氏春秋》 联系《书戴嵩画牛》中“好书画”
未冠
联系五年级积累的“弱冠”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3)选文中少年岳飞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下列选项不恰当的是
A.很有气节
B.乐于助人
C.勤奋好学
D.重情重义
15.(18分)向您致敬 航天英雄。
了解英雄的成长历程,和他们一起成长吧!
“备份”亦“本分”
①1998年,第一批预备航天员的选拔工作正式开始。严苛的层层选拔最终只留下14人,邓清明是其中之一。那一天,他们对着国旗激动宣誓,宣誓结束后,邓清明抖动着手在国旗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眼里闪过一丝泪光。
②从那天起,邓清明一直在等待一个飞天的机会。这是一场未知的等待。任务繁多,在四五年内完成八个大类、上百个科目的学习和训练。
③高强度的训练后,邓清明身体僵硬,双手发抖,连筷子都拿不稳。但他始终坚信,付出必有回报,在等待的日子里也要时刻准备着。
④2006年,邓清明以微小分差落选神舟六号任务。那天,他破天荒地去参加女儿家长会。女儿哭着问他:“爸爸,为什么你总是上不了天啊?”邓清明一愣,牵起女儿的手:“我们一起努力,还有机会的。”他看了看头顶的蓝天,将女儿的手握得更紧了……
⑤但是机会总是一次次与邓清明擦肩而过,看着战友们都实现了飞天梦,一次、两次、三次……邓清明的内心更是煎熬。
⑥神舟十号任务,邓清明又失之交臂。之后,他查出了肾结石,这个结石对正常人而言,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但作为航天员,需要承受过载、振动和失重,肾结石无异于一颗定时炸弹,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严重后果。“我绝对不能带着问题参与训练!”邓清明接受了碎石手术。第一次手术没能成功,经受了一个月埋管、尿血的折磨后,第二次手术总算成功了。但令人惊异的是,术后仅一周,邓清明熟悉的身影又出现在训练场上,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
⑦他始终坚信,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人的“本分”。
⑧神舟十一号任务发射前一天,确定了飞天人选——景海鹏、陈冬。邓清明又一次止步于发射塔前。轮到他发言时,他停顿了一会儿,转身紧紧抱住景海鹏:“海鹏,祝贺你。”这个拥抱,像是把多年努力和飞天梦想全部揉进战友的身体。整个问天阁大厅寂静无声,许多人流了眼泪。
⑨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着陆后,邓清明从酒泉回到北京。回到家,邓清明站在厕所镜子前,眼泪不自觉流下来,他打开水龙头,哭声、水流声交织在一起。但现实不允许他悲伤太久,邓清明快速“归零”,重新迎接挑战。
⑩时光又流转了6年,他终于进入了“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内。邓清明眼含热泪,坚定地说:“人生能有几回搏?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失落,也有泪水,但我从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
邓清明近25年的“备份”路,如今终于圆满!
——摘自“学习强国”,内容有改动
(1)文中写了邓清明圆梦途中的几件事,完成下面的情节图并概括文章内容。
梳理以上情节,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讲了
(2)文中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能让我们体会到邓清明复杂的内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难过、伤心
B.失望、痛苦
C.失落却充满信心
D.悲伤、彷徨
(3)为了解邓清明落选神舟十号后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可以重点阅读
A.第④自然段
B.第⑥自然段
C.第⑧自然段
D.第⑩自然段
(4)如果把第⑧自然段描写邓清明再次落选神舟十一号的场面拍摄下来,你会选择拍摄的“点”的镜头是 ,“面”的镜头是 。你这样安排的好处是 。
(5)读文章时,我们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文中第⑩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让你想到了什么呢?
(6)你认为这篇文章的题目好吗?为什么?请写出你的看法。
16.(30分)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人的命运,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是的,我们小学生只有从小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才能享受自己的人生。学会养德、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自立、学会创造……你一定进行着思考、探索、实践。请选取你在生活中亲身经历或听到、看到的一件事,以“学会做自己的主人”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作文题目自己定。
要求:叙事完整,语言流畅,恰当运用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2024-2025学年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答案】“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一直激昂不息,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始终延续不断。
2.【答案】威风凛凛 琴键 谱写 呻吟 荡漾 观测
3.【答案】A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1)江清月近人 稻花香里说丰年 绿树村边合 千里莺啼绿映红 绿树村边合
(2)未敢忘忧国 埋头苦干 为民请命
13.【答案】(1)B
(2)C
(3)C
(4)毛泽东 鲁迅在设计北大校徽、推动版画事业等方面,展现文化创造力;在上海与革命青年、共产党人交流合作,传播进步思想,确实引领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4.【答案】(1)④努力 爱好 未满二十岁
(2)跟(名师)周同学习射箭,学到了所有本领,能左右开弓射击
(3)B
15.【答案】(1)①入选首批,高强度训练 ②接受手术,继续训练 ③重迎挑战,成功圆梦
邓清明入选第一批预备航天员后,经过近25年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最终圆梦飞天。
(2)C
(3)B
(4)邓清明发言、拥抱景海鹏 同事们听到发言后寂静无声,许多人流下了眼泪 点面结合,既突出了邓清明对飞天梦想的热爱,也表现了众人对邓清明没有选上的遗憾。
(5)人生能有几回搏?成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句话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学习,成绩的提升不是一两天的事情,需要长久的坚持和努力,我要像邓清明一样,不管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毅力,我相信,只要付出,就能取得进步。
(6)好。本文讲了邓清明入选第一批预备航天员后,经过近25年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最终圆梦飞天的故事。以“‘备份’亦‘本分’”为题目,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邓清明坚持飞天梦想的赞美,同时使用两个带引号的词语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16.【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