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5年中考学业水平模拟测试(一)
历史
注意事项:
1. 历史部分分第 I 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 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 卷 选择题(共30分)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 意,请选出并
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侯马盟书是春秋晚期晋国卿大夫举行盟誓时用毛笔写在玉片上的约 信文
书,其中有一部分记载到“卿大夫宣誓效忠赵氏的誓约……”该 盟书反映
出东周时期的政治现象是
A. 诸侯争霸,变法的风潮盛行
B.铁器广泛使用 侯马盟书
C. 礼崩乐坏,卿大夫专权夺利
D. 国家实现统一
2.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
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秦始皇此举的根本出发点在于
A. 加强对边疆的统治 B. 推动周边经济繁荣
C.加快郡县制的推行 D. 促进少数民族发展
3.汉文帝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
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表明汉文帝主张
A. 轻徭薄赋 B.勤俭治国 C. 以农为本 D. 以德化民
4.从汉朝之前的“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到南朝刘宋时“江南之为
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一变化
A. 保证了朝廷收入 B. 充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C. 得益于北民南迁 D. 出现的根源是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5.学者向达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中写道: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 会
,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 一
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这体
现了唐朝
A. 军事实力的强大 B. 社会生活的腐化 C. 中外交通的发达 D. 兼收并蓄的文化
6.中国古代将人口增长看做是国家强盛、社会繁荣的标志之一。北宋初期989年,全国户 数
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这一时期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实现统一 B. 占城稻的引入 C. 玉米广泛种植 D. 海外贸易发达
7.王老师在历史课上展示了大单元复习的提纲,据此可知复习的主题是
主题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P6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P70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P88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P96
第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P101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右图出自1857年3月14日《伦敦新闻画报》本刻版画原图说:广州及近郊,绘于
交战期间。在英军炮击下,广州城中大 火”。该图描绘的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
A. 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9.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 支
持革命。革命形势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是
A. 民族工业获迅速发展良机 B.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清政府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D. 资产阶级的群众基础广泛
10.1942年5月,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时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左权在山西 辽
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作战,不幸牺牲。为纪念左权,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将辽县 改名为
左权县。左权将军的事迹展现了中国共产觉人的精神谱系,从中我们可以传承 的 是
A.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开天辟地、感为人先
C.百折不挠、自强不息 D.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11.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约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共获得约七亿亩土
地,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了49%。这是因为新中国进行了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 一 五计划
12.2025年是中美建立外交关系46周年,同学们展开了相关研究性学习,并搜集到下面两 个
公报的节选。据此推断,中美双方关系得以改善的根本原因是
(中美)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相互侵犯、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声明两国关系走
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利益的。
——中美“上海公报”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
众国重申上海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中美“建交公报”
A. 两国价值认同趋于一致 B.两国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
C. 美国改变霸权主义策略 D. 中国外交政策的不断调整
13.约翰 · 巴克勒在《西方社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
,仇 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
, 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段材料体现了
A. 当时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B.欧洲形成分裂格局局面
C. 封臣对封君的绝对效忠 D.封君封臣制度逐步瓦解
14.由新西兰漫画家大卫 · 洛在1941年12月创作的漫画《活力少年》(如下图),描绘了罗斯
福和丘吉尔手中各拿着一根魔术棒,在庆祝一个1942年 即将诞生的被称为“联合”(unity)
的新生儿的画面。漫画 中的“联合”指的是
A. 成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B. 举行开罗会议
C. 召开雅尔塔会议
D. 发表《波茨坦公告》
15.当今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不同历史文化背景 的
人们,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反映了当今世界
A. 经济全球化 B. 社会信息化 C. 政治多极化 D. 文化多样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第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
16.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
想。某中学九年级的同学 们以“民族复兴”为主题开展项目化
学习,并制作了下面的展版,请你参与完成。
前言:报刊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资料。重视各时期报刊的收藏和利
用,使旧报 纸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发挥作用,是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的
一件事。
展板一 【解读报刊时评——感悟“新”的认识】
(1)分别写出下面两则报刊时评对应的历史时期,并简述对文中画线
部分“除旧布 新”的认识。(4分)
报刊时评(一) 报刊时评(二)
当此除旧布新之际,理应从头忏悔, 改过自 今年应是我们苦战五年的民族除旧 布新、翻身抬
新。一九一五年与一九一六年 间,在历史上 头的一年。激烈的战斗、沸 腾的工作,都在等待我们
画一鸿沟之界:自开辟以讫 一九一五年,皆以古 。我们要善于 把握时机,完成任务。这里主要的关
代史目之,从前种种 事,至一九一六年死;以后 键, 反对轻敌、等待、松劲的情绪,提高严肃、 紧张、
种种事,自一 九一六年生。 积极、战斗的精神。”
——摘自1916年《新青年》 ——摘自1942年《新华日报》
项目二【释读报刊社论——重走“兴”的道路】
(2)简述图一、图二中两篇《人民日报》社论撰写的历史背景。(4分)
图一1957年元旦《人民日报》 图二1980年元旦《人民日报》
发表社论《新年的展望》 发表社论《迎接大有作为的年代》
17.农业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国计民生。阅读下列材料
,结合 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一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甘薯、马铃薯
这样 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的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
豆、番石榴、 番荔枝等果蔬,又有烟草、陆地棉(美棉)这样的嗜好作物和衣被作
物,总数超过十种。 ……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
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 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
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 着密切的关系。
——摘自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明清时期引进农作物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在1750-1850年这段时期,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
洲真 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工厂系统的渗透
为欧洲人 生产了数量越来越充足的食物原料,创造了品种越来越多的工业化食
品。随着工业 生产的快速增长,食物贮藏技术的不断进步,食物在欧洲人的饮食
生活中变得既便宜 又充足。
——摘编自朱基富《新航路开辟: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2)根据材料二,分析引起欧洲“食物革命”的原因并简述“食物革命”给欧洲带来
的变 化。(3分)
材料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食品生产现
代化面 临新的发展机遇。食品生产的现代化超越了时间限制(如反季节食品)
、地域限制(如 跨国食品)以及经济条件限制(如食品廉价化趋势),使食品
消费也更加快捷与便利: “快吃、快走”的麦当劳哲学受到青年人的青睐。
—摘编自刘飞、孙中伟《食品风险与消费者抵抗:西方案例及其启示》
(3)根据材料三,归纳推动我国食品生产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分)
18.全社会应当共同关心和支持医疗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
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人物 主要成就或方法
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 的基础
扁鹊
《黄帝内经》系统论述了人的生理、病理、疾病以及 “治未病”和原则及方法,形成了中医药理论体
战国至西汉许多医家搜集、整 理、系框 架 。
综合而成
华佗 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离戏”
《伤寒杂病论》这部著作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 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还发展了“
张仲景 治未 病"的思想,提倡预防疾病。
东汉
《千金方》全书82卷,临床百科全书。“先发大慈恻 隐之心,誓愿普救众生之苦”
唐朝 孙思邈
《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创新发展 了中药学的理论和实践,是一部药物学和博物
明朝 李时珍 学巨 著
——摘编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年《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
教士在 华行医。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20名幼童赴美留学
,其中有5人从 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
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 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 一些洋务人士(如李鸿章
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 头或动员富商捐资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
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 学习西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材料三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亦称“福利国家”制度
,大体上包括 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两大类,覆盖社会多个方面,使广
大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得到保 障。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说过:“社
会有 一 个梯子和 一 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 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
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
— — 摘编自九年级(下)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 一 ,概括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特点,从表中任选 一位医(
药)学家,简述其 优秀的精神品质。(4分)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产
生的影响。(4分)
(3)材料三中“梯子”和“安全网”分别指什么 并简述两者之间的关系。(4分)
19.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闪耀着历史的智慧。李老师以“智慧之光”为主题设计了下
面 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品味经典——习得思想智慧】(4分)
(1) 书籍蕴含安邦智慧。简述下面书籍反映的思想出现的时代背景 它们各自反映
怎样的呼声?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居 (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 级斗争的历史。
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让统治者在共产主义革命面 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
命中 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 是整个世界。全世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 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无产者,联合起来!
。养生丧 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马克思《共产党宣言》
——《孟子》
任务二【品读法律 — — 追寻法治智慧】(4分)
(2)律文蕴藏治国之道。根据下面图文,分别简述中英两国运用了怎
样的智慧促进了 文明发展
●向国王请愿,乃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臣民之权利。 Cmaf- ir 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未经议会同意, ●人民代表大会制
国王征募或维持常备 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军,皆属违法。 度。
中草人民共和国意法
●议会定期召开, ●公民享有广泛的
征税权属于议会。 权利和自由。 101
任务三【品评史事 — — 感悟历史智慧】(7分)
(3)“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
亮未来。从下面大 事年表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同类史事,结合所学自
定 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 述 或 说 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
论结合,条理清楚)
年代 事 件
1787年 1787年宪法颁布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颂布
1921年 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
1933年 罗斯福实行新政
1954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78年 改革开放开启
1982年 “一国两制”正式提出
2013年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