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8课《中国当代诗二首》 (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春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一)教学课件:第8课《中国当代诗二首》 (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5-15 07:53:2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6张PPT。《我遥望……》作者:曾卓新课引入: “我看到音乐的三种成分:脆弱、力量和痛苦。”这是波兰当代著名诗人扎加耶夫斯基的一句诗。而在扎加耶夫斯基和曾卓的诗中,就流淌着这种来自肖邦音乐的血液和禀赋。
因为爱、善良和敏感,也因为在历史的重压下对一种精神价值和语言价值的坚持,所以,他们“痛苦”“”脆弱“,然而这种脆弱如此的深刻感人,并富有尊严。让我们在诗与音乐的结合中,再一次与人类灵魂中那些最好、最深刻感人的东西相逢。 曾卓(1922--2002),祖籍湖北黄陂,生于武汉。上中学时即开始写诗,抗战期间辗转重庆、上海等地,出版有诗集《门》(1994),为年代前后“七月诗派”有影响的诗人之一。1955年起,被划为“胡风集团”分子,遭受到长大20多年的极不公正待遇,复出后先后出版有诗集《悬崖边的树》《老水手的歌》《曾卓抒情诗选》及诗论随笔集《美的寻求者》《听笛人手记》等。
曾 卓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自30年代未期,在抗日救亡的浪潮中,曾卓开始发表诗作,他受艾青诗歌的影响,并陆结识了邹荻帆、绿原、冀汸、阿垅、牛汉、鲁黎等“七月派”诗人。
“七月诗派”是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办的《七月》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流派,它形成在民族危难的年代,强调对现实的“搏击”和拥抱“,该诗派诗人们的创作大都以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现实郁愤色调著称。 曾卓上小学和中学时即爱好文学和诗歌,读过戴望舒、何其芳、臧克家等人的诗作,并在他们的影响下写出了一首题为《生活》的诗:
生活像一只小船,
航行在漫长的黑河。
没有桨也没有舵,
命运贴着大的旋涡。
这还是一个14岁的少年写的诗,颇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但没想到的是,它竟成为诗人此后大半生的写照。
没想到早年的文学活动尤其是与“七月派”的关系
诗人带来了巨大的不幸。1955年,在当时反“胡风
反革命集团”运动中,曾卓被划为“胡风集团骨干分
子”,先是被隔离审查,后被逮捕,在监狱里单独
监禁两年。因病保释后,被下放劳动改造。1961
年恢复工作后,不准发表作品。1966年“文革”开
始后再次受到批斗,并被下放劳动… …
然后,在这难以置信的劫难中,诗人一直保持着
对生活信念。1970年,他在人生最困难的日子里
写下了《悬崖边的树》一诗,它写一棵孤独、寂
寞而又倔强的、被吹到悬崖边上的树:“它的弯曲
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
/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 · · · ·”这首诗成为曾卓的代表作,在“文革”结束后感动了无数的人的心灵。而在这之前的1962年,在人生的苦难中诗人还写下了这样一首极为感人的《有赠》:
我全身颤栗,当你的手轻轻地握着我的,
我忍不住啜泣,当你的眼泪滴在我的手背。
你愿这样握着我的手走向人生的长途么?
你敢这样握着我的手穿过蔑视的人群么?
你含泪微笑着的眼睛是一座炼狱,
你晶莹的泪光焚冶着我的灵魂,
我将在彩云般的烈焰中飞腾,
口中喷出痛苦而又欢乐的歌声· · · · · ·
这一切,都是我们理解《我遥望· · · · · · 》这首的前提。世界的存在是为了一本书,虽然诗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太重!而在这之前的1962年,在人生的苦难中诗人还写下了这样一首极为感人的《有赠》:
我全身颤栗,当你的手轻轻地握着我的,
我忍不住啜泣,当你的眼泪滴在我的手背。
你愿这样握着我的手走向人生的长途么?
你敢这样握着我的手穿过蔑视的人群么?
你含泪微笑着的眼睛是一座炼狱,
你晶莹的泪光焚冶着我的灵魂,
我将在彩云般的烈焰中飞腾,
口中喷出痛苦而又欢乐的歌声· · · · · ·
这一切,都是我们理解《我遥望· · · · · · 》这首的前提。世界的存在是为了一本书,虽然诗人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太重! 该诗写于1981年3月,诗人被“平反”已有一年多,并被恢复武汉市文联副主席的职务;同时,历尽沧桑的老诗人已接近六十岁,已接近暴风雨后晚年的港口。他就是在这样的心境下写下这首诗的。朗诵全诗,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谈谈自已对这首诗的理解。分组讨论:1、曾卓的诗总是在历史的沧桑中来展开对人生的沉思,《我遥望》从漫长动荡的人生中提取的两种不同的“遥望”分别指的是什么?明确: 在这首诗中,诗人展开了对他整个一生的遥望和沉思。诗中的两种“遥望”之间,显示了一种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如果说生活像海洋,诗人的艺术概括力就在于他从岁月中提取了两种不同的“遥望”:
前一节是年轻时对“六十岁”的不无好奇的猜想,对未来的遥望:后一节是一个惊涛骇浪中的“过来人”在其“到达”后对过去岁月的回望和反思。
前一节的“遥望”写出了年轻时代的可爱,而后一节的“遥望”给全诗带来了无尽的重量和感慨。对漫长而充满磨难的一生的超越和感叹都产生在这“回头”的一瞬,正是在这一瞬,“遥望”被改变了方向,漫长的一生变得清晰,年轻时代那个向未来热情遥望的自已出现在视野里,遥遥在望而又遥不可及,因为在两个自已之间,已隔开了一道茫茫的历史的海洋。
我们不能不惊叹于这种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两个不同的“遥望”,已在诗中成为一种相互的遥望,过去与现在之间因此而展开一种不无艰难的自我辨认和对话。鉴赏分析: 2、为什么诗人在第一个比喻“港口”前面使用了“异国”的字眼?为什么第二个比喻中的”故乡”会消失在”迷雾“中?明确: “港口”前面使用 “异国”二字,那是因为年轻时遥望未来,颇有点“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觉,对未来充满好奇,好像人生的“六十岁”是一个遥远的“远在异国的港口”。
而在第二个比喻中,因为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人生,因为人生发生了巨大的难以置信的变化,所以回头遥望过去时,不免有一种难以辨认之感和迷茫伤感之情,因此“迷雾”一词会出现在诗人的视线中。还可以说,这里有一种人生如梦的至深感叹,从中我们听到了李商隐诗的某种回响: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锦 瑟 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 曾卓的诗极其朴素、简练,又极其感人、耐读,正如诗人牛汉所说:“他的诗即使遍体鳞伤,也给人带来温暧和美感。”结合《我遥望》这首诗,请体会诗人是怎样在诗的语言和比喻上倾注他内心心的情感的。明确: 比如第1节的“偶尔抬头”与第2节的“有时回头”,字面上只有细微的区别,但包含的内在情感却很不一样。尤其是第2节中的这句“有时回头”,包含了极大的情感的张力:过去不堪回首,但有时还是要忍不住“回头”,因为生命只有一次,生命是那样让人留恋;
“而今我到达了”这句,也是平白如话,但却包含了不知是喜是悲的复杂情感,十分感人。
总之《我遥望》这首诗的手法及境界,正如诗人流沙河所指出的:“白描抒情,如一缕轻烟薄雾,感慨至深。过来人语,非经历过,道不出来”。鉴赏分析:情景设想:你站在16岁的门口遥望60岁的光景。你能看到什么?
学习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艺术特点 一、今昔对比,回环复沓。年年时盼年老,年老时望年轻。人生在两次“遥望”,今昔对比这中,时空转换之间,画了一个圆。 ???? 二、设喻精巧,和谐贴切。全诗以航海远行这一中心比喻贯穿始终;将生活喻为“海洋”,而“六十岁”相对于年轻的“我”,自然就是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神秘而又充满诱惑。人生路上的悲欢离合当然就恰似航行中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这些比喻密切联系,和谐统一,组成了一条意蕴丰富,摇曳多姿的比喻琏,自然贴切,精妙传神。 ???? 三、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本诗篇幅虽然短小,但其所表达的哲理耐人寻味:既要勇敢地冲向未来,追求理想,又要珍重前行路上的每一段时光。只有这样,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才能无怨无悔。 有感情的朗诵《有赠》、《悬崖边的树》、《我遥望……》 曾卓:《悬崖边的树》
不知道是什么奇异的风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显得寂寞而又倔强
  它的弯曲的身体
  留下了风的形状
  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
拓展: 《有 赠》
我是从感情的沙漠上来的旅客, 我饥渴、劳累、困顿。 我远远地就看到你窗前的光亮, 它在招引我━━我的生命的灯。
我轻轻地叩门,如同心跳。 你为我开门。 你默默地凝望着我 (那闪耀着的是泪光么?)
你为我引路、掌着灯。 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走进你洁净的小屋, 我赤着脚走得很慢,很轻, 但每一步还是留下了灰土和血印。
你让我在舒适的靠椅上坐下。 你微现慌张地为我倒茶,送水。 我眯着眼,因为不能习惯光亮 也不能习惯你母亲般温存的眼睛。
我的行囊很小, 但我背负着的东西却很重,很重, 你看我头发斑白了,背脊佝偻了, 虽然我还年轻。
一捧水就可以解救我的口渴, 一口酒就使我醉了, 一点温暖就使我全身灼热, 那么,我能有力量承担你如此的好意和温情么?
我全身颤栗,当你的手轻轻地握着我的。 我忍不住啜泣,当你的眼泪滴在我的手背。 你愿这样握着我的手走向人生的长途么? 你敢这样握着我的手穿过蔑视的人群么?
在一瞬间闪过了我的一生, 这神圣的时刻是结束也是开始。 一切过去的已经过去,终于过去了, 你给了我力量、勇气和信心。
你的含泪微笑着的眼睛是一座炼狱。 你的晶莹的泪光焚冶着我的灵魂。 我将在彩云般的烈焰中飞腾, 口中喷出痛苦而又欢乐的歌声。课处选读曾卓的其他诗作并向同学推介。作业:麦地海子 他天真而单纯,他为诗而远离尘嚣,将一切的爱奉献于诗神缪斯,在一方斗室中过着孤凄的生活。精神上崇高的追求和现实中太多的负重使诗人在极度的愉悦和痛苦中煎熬。前行,去往理想的诗神王国荆棘丛生,迷雾重重,举步维艰;停步弃行,心中又难舍难分……25岁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绝尘而去。这就是——海子。 ?现实中的海子长期过着清苦得让人难以置信的生活,极度贫乏的物质沙漠上却疯长着纯粹而高远的诗歌精神。海子的诗歌大多纯粹、大气、想象丰富、意象纷纭,在透彻的抒情中充满了对人类精神和命运的深层探究和深切关怀,这是诗人的气质和责任心所至。 《麦地》是海子1985年4月写下的一首诗,属于他的“早期”之作,但已展现出海子抒情诗的基本特质。全诗表达诗人对养他性命的麦地的回忆和想象、向往与赞美! 朗诵整体把握第一节诗的一开始,就展示出几种最基本的形象:诗人——“吃麦子长大的”、被土地所养育的诗人;
麦子和月亮——“碗内的月亮/和麦子/一直没有声响”,因为这两者都是一种默默的存在。正因为它们是沉默的,所以和诗人有一种期待和默契。第二节,诗人提到了“月亮”,他要把月亮和麦子联系在一起进行赞颂。第三节和第四节,诗人写到月亮下连夜中麦的父亲,“身上像流动金子”,这是对月亮和父亲的双重赞美!第五节写诗人自己与月亮、麦地、家乡的风、家乡的云那种相亲相爱、浑然一体的和谐关系,极为动人。第六节把对麦子的赞颂推向一个高潮:“麦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这是饱含了感恩之情的想象!第七节写收割之夜,写出了一种幻觉般的诗意。第八节使人有自己的累想到了泥土的累,或者说他自己的累化为了泥土的累。第九节写诗人因为对麦地的感恩,而同整个世界“握手言和”。第十节不仅写出了妻子们的可爱,也写出了整个世界的可爱。第十一节,因为大地如此可爱,诗人的诗思飞跃,由一片麦地扩展到整个人类世界,整个人类世界变成了一个群蜂飞舞的童话。第十二节麦地诗人开始了他那动人的抒情,因为它已经超越了忧伤,所以充满了一种乡村式的热情。这首诗是诗人对养他性命的麦地的回忆和想象,向往和赞美!正是现代文明和城市生活的病态,使诗人产生了要回归生命本源的渴望。思考1. 海子写过许多与麦子、麦地有关的诗,可以说麦地是海子诗歌的核心意象和元素。海子通过“麦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麦地”因为诗人的再三抒写而成为诗的核心意象、成为一种灵魂的语言,诗人因为麦地而写出了他对大地的热爱,对生命本源的亲近和对家园的赞颂。
2.请找出诗中你所喜欢的句子和意象,并说明诗人在写它们时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在这首诗中,他把浪漫主义的抒情自白和民歌、民谣的质朴结合起来,如“家乡的风……”十分亲切动人,而又富有诗意;他的比喻不落俗套,新奇而又自然,如“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月亮知道我/有时比泥土还要累”,等等。课后查阅 海子的许多诗都为年轻人所深深喜爱,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黑夜的献诗》《四姐妹》《日记》《询问》《九月》《春天,十个海子》等。建议学生课下阅读,想想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肯定了平凡的、世俗的生活,有一种想步入世俗生活的冲动,但又不甘心即时堕入尘世成为俗人。他保持着他的高傲,他生活于社会的边缘,想望得到幸福,对生活充满爱,但又不愿意融入社会生活,封闭在自我的王国里。 小结 送给爱诗的朋友 海子死了,这使我们这些浮沉于尘世的灵魂在震惊中得到一次洗涤,也使我们可能堕落的精神获得一种向上奋进,珍惜生命的力量。海子死了,也更加突现出了我们人性中的脆弱和软弱的一面海子死了,可我们还活着,我们应珍惜生命,靠着生生不息的奋斗与抗争,向爱,向美,向自由的顶峰继续艰难的攀登!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