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诗经》二首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 《诗经》二首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3-17 22:1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诗经》二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其为“诗三百”。其内容为“风、雅、颂”三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毛诗序》把它们合起来称为“六义”。
自主学习
文学常识
《诗经》地位:五经之首。
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中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关雎》的地位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
学习生字
1.本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写一个男子对一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
雎鸠:相传是情义专一的水鸟。其一或死,另一就忧思不食,憔悴而死。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以起兴手法开篇,由雎鸠鸟来引出淑女是君子的喜爱之人,奠定全篇的基调
梳理内容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以眼前景物起兴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
“悠哉悠哉”表现了男子长夜不寐的相思之苦。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通过对幻想的烘托渲染,将男子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眼前景物起兴
幻由情生
幻由情生
3.主人公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爱慕与喜悦
相思与失望
幻想与愉悦
三、均为四言,采用一些双声、叠韵字,极具有音乐美。
1、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二、复沓的艺术手法:
复沓是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增强节奏感、音乐美。
一、托物起兴:
开头用“兴”,引起读者由鸟及人的相关联想。
诗歌如何把男子的思恋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艺术特色总结)
这是一首爱情恋歌。
描写一位痴情小伙子对心上人朝思暮想的执着追求。雎鸠的阵阵鸣叫触动了男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
诗歌小结
蒹 葭
蒹葭(    ) 溯洄(    ) 宛(  )
 晞(    ) 湄(    )   跻(   )
 坻(    ) 涘(   ) 沚(   )
学习生字
jiānjiā
sùhuí
wǎn

méi

chí

zh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音律美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全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写景,后六句写人。
结构特点
蒹 葭 苍 苍
蒹 葭 萋 萋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为 霜白 露 未 晞白 露 未 已


萧瑟凄凉
寂寞感伤
凝望追寻
时间之长
描绘了一幅萧瑟、凄凉的晚秋图,为全诗奠定了惆怅的感情基调。
伊 人
水一方
水之湄
水之涘
可望
主人公
溯洄从之
道阻长
道阻跻
道阻右
溯游从之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艰难险阻
矢志不移
不可即
失意
烦恼
痛苦
凄苦
缥缈难寻


前两句
写景
后六句
抒情
起兴
情景交融
蒹葭
品味诗歌
品味诗中的美
赏读寻美
 的朦胧美
(1)主题的朦胧。
(2)意境的朦胧。
 写爱情  写理想
朦胧的意境、朦胧的人物、朦胧的主题,给予人们的美感非常丰富。堪称中国史上第一朦胧诗。
你是怎么理解“伊人”的?你认为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因为伊人身份、面目的含蓄朦胧,千百年来读者对“伊人”的解读也是众说纷纭,这也导致了对本诗主题理解的多义性。
合作探究1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
一、政治说
二、爱情说(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也有人说:“‘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而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
三、理想说
人们根据对“伊人”的执著追求,以及追求道路的曲折,所以就有了“理想说”,即人们追求理想的道路是荆棘丛生的,但对理想的态度应是坚持不懈的!
四、惜时说
诗歌之中反复的“白露”“流水”意象,它们有一个共同点:转瞬即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
五、距离说
即为“距离产生美”。
  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
合作探究2
伊 人----
主人公----
美丽纯洁、恍惚迷离、可望而不可即。
不畏险阻,百折不挠,
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这首诗歌抒发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或相思之苦。
主题分析
1、重章叠句。三章只是通过一字
之易,一韵之转,表现了反复咏唱
和缠绵无尽的感情。
2、托物起兴。
3、情景交融。
4、虚实相生。
艺术特色
蒹葭
为霜
未晞
未已
时间推移
苦苦追寻
道阻长
道阻跻
道阻右
矢志不移
道路艰险
水中央
水中坻
水中沚
地点变换
若即若离
飘忽不定
伊人难寻
诗词板书
积累拓展
《关雎》
《蒹葭》
重在“叙事”,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爱慕、追求、幻想这样一条线索。
《关雎》
《蒹葭》
没有故事,只选了一个场景,比《关雎》情感韵味更浓郁。
《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蒹葭》表现了主人公对“伊人”的一往情深,而且写出了他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
1.对本诗的解读欣赏,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3分)(    )
D
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B. 本诗主要叙写一位追求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人的情景。
C.伊人可以指意中人,也可象征“幸福”、“理想”、“事业”等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D.全诗流溢着诗人对伊人的真诚向往,执着追求,但求而不得的绝望之情。
2.下列对《蒹葭》的节选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B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3.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    。(2分)
重章叠句
①点明季节和时间;
②渲染冷清、萧瑟的氛围
4.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3分)
5.这首诗歌中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对美好爱情(理想、幸福生活、高洁品质)的执着追求、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