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 (新课标)8.3空气的“力量”课件教案习题课件(28+15页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全一册沪科版物理 (新课标)8.3空气的“力量”课件教案习题课件(28+15页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3-20 09:52:41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沪科·八年级下册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物理观念: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
4.知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科学思维: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体会物理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态度与责任:
1.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2.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学习目标
液体具有流动性,且受到重力作用,液体产生压强。
大气也具有流动性,受到重力作用,大气也会产生压强吗?
情境导入
什么是大气压强?
点击画面播放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坚实的大地,保护、养育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层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层。
课堂教学展示
进行新课
空气和液体一样,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
知识点1
感受空气的“力量”
取两个挂物品的小吸盘,按下图对接,挤出吸盘内部的空气,然后双手向两侧拉吸盘,你有什么感觉?若让外部空气进入吸盘内部,你又有什么感受?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若要拉开对接排出空气后的吸盘,则需较大的力;
若让外部空气进入吸盘内部,则能轻松分开吸盘。
这是因为吸盘内部空气排出后,吸盘外部的空气会把两个吸盘紧压在一起,所以需要较大外力才能将其拉开。
如果空气能进入吸盘内部,吸盘内、外所受的大气压强逐渐变为相同大小,那么就能分开吸盘。
在玻璃杯中盛满水,用一张纸片盖着,再倒过来,看看杯中的水是否会流出来?
现象:纸片没有掉下来,水没有流出
分析:由于大气压的作用托住了硬纸片及上方的水。
定义
大气对浸在其中的一切物体都有压强,这种由空气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
产生
原因
由于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方向
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下列应用实例与大气压强无关的是( )
B
A.用吸管吸饮料
B.把瓶中的水倒入口中
C.使用吸盘挂钩挂衣物
D.挤压笔囊吸墨水
针对训练
马德堡半球实验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科学书屋
大气压强的测量
知识点2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托里拆利实验
第一个测出大气压数值的实验。
既然大气中也存在压强,那么大气压强到底有多大呢?用什么方法可以测出它的数值呢?
拓展一步
大气压的测量
原理
二力平衡条件
操作
【点击播放实验视频】
托里拆利实验
p大气= p水银
= ρ水银 gh
=13.6×103 kg/m3×9.8 N/kg×0.76 m
=1.013×105 Pa
大气压的数值等于它支持的这段水银柱(高h=760mm)产生的压强,即 p大气=p水银柱=ρ水银 gh
标准大气压 p0=1.013×105 Pa
大小
结论
在生产生活中,人们通常利用各种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强,如汞气压计、无液气压计等。
右图是一种管式弹簧压强计原理示意图。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估测大气压强
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外筒的顶端,排尽空气,然后密封注射器的小孔,避免空气进入。将活塞与弹簧测力计挂钩相连,随后慢慢拉动注射器外筒直至活塞开始滑动。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示
数,测算活塞的横截面积,
则可估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如图是托里拆利实验的规范操作过程. 关于托里拆利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有少量空气
B.是大气压支持玻璃管内这段水银柱不会落下
C.向槽内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不变
D.将玻璃管稍倾斜,玻璃管里水银柱的长度将变长
A
针对训练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知识点3
【点击画面播放视频】
大气压强的大小是一成不变的吗?
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而变化
【点击图片观看相关视频】
影响大气压强的因素
1. 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
而减小
2. 大气压与季节和天气有关。
冬天气压比夏天高;晴天气
压比阴天高
水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是 100°C,随着大气压的减小,水的沸点也会降低。
我国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水的沸点低于 90°C。
高原哨所海拔五千多米,水的沸点不足 85°C,战士必须用压力锅做饭。
每个人身上都承受着大气的压力,但未被压瘪,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这是因为人体内部与外界大气相通,身体各部位内外所受的压力相等。因此人虽然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但并没有压迫感。航天员穿航天服的作用之一,就是利用航天服产生适当的压强,保障生命安全。
某学习小组在研究大气压随海拔高度变化的情况时,查阅到如下资料:
海拔高度/km 0 1 2 3 4 5
大气压/kPa 101 90 80 70 62 54
(1)从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
(2)海拔 3 km 处的大气压值与_____m 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相等.(ρ水=1.0×103 kg/m3,g取 10 N/kg)
(3)在海拔 1 km,10 m2 的水面受到的大气压力是______ N.
7
减小
针对训练
9×105
1. 用钢笔吸墨水时,只要把弹簧片按几下松开,墨水就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因为( )
A. 橡皮管有吸力
B. 弹簧片有吸力
C. 大气压的作用
D. 橡皮管里真空有吸力
C
课堂教学展示
随堂练习
2. 托里拆利实验测得水银柱高度为____________,通常把这样大小的大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一个标准大气压为 p0=1.013×105 Pa.
760 mm
3. 用一端封闭的足够长的玻璃管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哪种情况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 )
A. 略微改变玻璃管的粗细程度
B. 少许改变玻璃管的倾斜程度
C. 改变水银槽内水银面的高低
D. 玻璃管内进入了少许空气
D
4. 盛满水的玻璃杯,用硬纸片把杯口封严,小心地将杯口朝下,纸片不会掉下来,这是因为( )
A. 纸片太轻了
C. 水把纸片粘住了
D. 水由于惯性处于静止状态
B. 空气对纸片向上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
B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测量大气压:托里拆利实验(大气压等于 760 mm 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大小)
大气压的影响因素:海拔、季节和天气
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应用:吸盘挂钩、注射器等
课堂小结
产生原因:大气受重力作用且具有流动性
大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大气压越小,沸点越低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物理观念:
1.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知道大气压强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
4.知道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随气压增大而升高。
科学思维: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科学探究:
1.通过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是客观存在的。
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体会物理知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科学态度与责任:
1.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
2.运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使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重点:利用实验验证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难点:大气压强的估测和测定,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多媒体课件、两个相同的透明玻璃杯、水、硬纸片、两个吸盘、注射器、橡皮帽、弹簧测力计。
一、情景导入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瓶吞鸡蛋实验。(视频详见教学课件)
鸡蛋为什么会被吸入瓶中,后来又为什么被挤出来?这里面蕴含什么物理知识?要想知道这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大气压强。
二、合作探究
 大气压强
相信很多同学的家里都用到了吸盘,那么是什么使吸盘紧紧吸在墙上不掉下来呢?
实验1:
教师演示覆杯实验:事先取两个相同且干净的透明玻璃杯,其中一杯倒满清水(学生不一定能够发现两杯的不同)。
(1)如图甲所示,将硬纸片平放在空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如图乙所示,使用另一个装满水的玻璃杯,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都没有掉下)
 
通过观察奇妙的现象,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欲望。此时,用另一只手推动硬纸片,水将会突然流出。
让同学们思考:实验中硬纸片不会掉下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分析:当杯口朝下时,杯中的水和硬纸片都没有掉下,说明有作用与水对硬纸片的压力相抵消,这个作用就是空气产生的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托住了硬纸片。而当把杯口向各个方向旋转时硬纸片未掉下,说明处处都存在大气压强,即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实验2:
学生按如图所示做实验,两个吸盘口对口挤压,排除吸盘中的空气,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厚厚的气体包围着坚实的大地,保护、养育着地球上的生命。这层厚厚的气体,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层。空气和液体一样,内部各个方向也都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视频详见教学课件)
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和液体一样,空气内部各个方向也存在压强,这种压强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大气压强的测量
前面我们知道了大气压的存在,那么如何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呢?
多媒体展示以下实验:

测量依据:在图甲中,大气可以把纸片上的液柱托住,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只要测量出大气压能够托起液柱的高度,我们就可以根据其产生的压强间接计算出大气压强的数值。因此为了实验方便,根据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可知,最好选择密度较大的液体进行实验。
测量大气压值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①如图乙所示,在长约1 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汞,将管口堵住;②将玻璃管倒插在汞液槽中,放开堵住管口的手指后,管内汞柱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汞液面的高度差约为760 mm;③将玻璃管倾斜,观察管内外汞液面的高度差。
实验分析:①实验前将玻璃管里灌满汞,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汞液的上方形成真空,如果里面的气体没有排净,实验测得管内外汞液面的高度差将变小;②汞柱的高度是指管内外汞柱的竖直高度,不是指倾斜管内汞柱的长度,因此,实验中使管倾斜后,管内汞柱长度增加,而汞柱的竖直高度不变。
实验结果:通过计算求出760 mm汞柱的压强的大小即为大气压强。p=ρ汞gh=1.36×104 kg/m3×9.8 N/kg×0.76 m≈1.013×105 Pa。
最早测量出大气压值的实验是由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完成的,他测出的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0 mm高的汞柱产生的压强。即1标准大气压=760 mm高汞柱产生的压强=1.013×105 Pa。
估测大气压强:将注射器的活塞推至外筒的顶端,排尽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密封注射器的小孔,避免空气进入。将活塞与弹簧测力计挂钩相连,随后慢慢拉动注射器外筒直至活塞开始滑动。记录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测算活塞的横截面积,则可估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1)汞气压计的优点:精确;缺点:不方便携带。
(2)管式弹簧压强计的优点:应用广泛;缺点:长期稳定性有限。
 大气压强的变化
我们生活在低海拔地区,为什么当我们乘车到西藏等高海拔地区旅游时会有不适的感觉?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有怎样的关系?
自制简易气压计: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红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这样就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气压计。
想一想:拿着它 (注意手不要接触瓶身,以免瓶子受热,影响瓶内气体的压强)从楼下到楼上,玻璃管内水柱高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同学们交流讨论上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并试着总结出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
大气压强不是一成不变的,影响大气压强的主要因素是高度。跟液体压强相似,越向高空,大气层的厚度越小,大气压就越小,即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由于越向高空,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由于空气是不均匀的,高度越大,大气压减小得越慢。
①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接近1.013×105 Pa(标准大气压)。
②在海拔3 000 m以内,大约每升高10 m,大气压减小100 Pa。
③天气的变化也影响大气压,晴天比阴雨天气压高,冬季比夏季气压高。
④气压会影响液体沸点,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液体沸点越低。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多媒体展示图片:活塞式抽水机、吸盘式挂钩、用吸管喝饮料等。
  
静脉输液中的物理知识
输液时,医生先将药液瓶倒挂,然后将通气管上的通气针插入,这时通气管与药液瓶内部连通,药液有一部分进入通气管内。但我们注意到进入的量并不多,通气管内的液面远比药液瓶内的液面要低。接着医生就把点滴玻璃管和输液管连好,然后将输液管通过针头与药液瓶内部相连,调节橡皮管上的夹子,药水就开始均匀地一滴一滴在点滴玻璃管内下落了。
首先,当插入通气管后,通气管内的液面远低于药液瓶内的液面是由于药液瓶内的空气是密闭的,当通气管和药液瓶内接通时,部分药液已进入通气管,这样药液瓶内部的液面就有所下降,瓶内空气的体积就会增大,压强就要减小。正是由于瓶内空气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导致了通气管内的液面与药液瓶内液面之间出现了上述的高度差。
其次,我们来分析输液时药液瓶内的压强情况。我们知道,液体压强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的,液体越深,压强越大,这样液体流动速度就越快。在输液开始后,药液瓶内的液面持续下降,瓶内空气压强减小,因而通气管内的液体由于受到外界稳定的大气压强的作用,很快被压回到药液瓶内。当通气管(包括针头)内没有了药液后,其针头顶端开口处的小液片就刚好在上下都是一个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平衡。小液片的上部受到向下的压强是瓶内空气压强以及药液产生的压强;小液片的下部受到向上的压强是外界大气压强。当瓶内液面继续下降而导致瓶内空气压强略有下降时,小液片就不再平衡,它让开一个“缺口”,气泡就冒上了瓶内空气之中。瓶内空气量增多,压强就稍有增大,通气管针头顶端开口处的小液片又在上下都是一个压强的作用下重新平衡。这样,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通气管针头顶端开口处的小液片受到的向下的压强基本保持在一个大气压强的水平,不会因瓶内液面的下降而变化。由于通气管针头顶端所处水平面液体的压强基本保持不变,因而在它下面一定距离的点滴玻璃管上端口液体的压强也基本保持不变。这样,就对稳定点滴速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三节 空气的“力量”
在整节课中,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我尽量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自己改进实验装置,层层深入,步步递进,最后得出了实验结论,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探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另外,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善教学手段,突破教学难点,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兴趣。同时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方法。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验法、发现法等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5张PPT)
1.我们身边看似“轻小”的空气,其实蕴含着大大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完成很多工作,以下事例与大气压作用无关的是
A.用吸管喝饮料
B.吸附在玻璃上的塑料挂衣钩
C.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
D.钢笔吸取墨水
C
2.(2024·宁夏中考)拔火罐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等功效。如图所示,拔火罐时,用火加热玻璃罐内部后迅速扣在皮肤上,玻璃罐在__________的作用下“吸”在皮肤上。请列举一个生产生活中应用该原理的实例:______________。
大气压强
用吸管喝饮料
(1)将装满水银的长玻璃管倒立插入水银槽中,管内水银会下降一定高度,管的正上方没有水银的地方是______ (选填“空气”或“真空”),待液面稳定后,读出此时水银柱的高度为h=740 mm,此时外界压强____ (选填“>”“<”或“=”)标准大气压强。实验时管中若混入少量空气,大气压的测量结果会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知识点2  大气压强的测量
3.如图所示的是托里拆利实验。
真空

变小
(2)如图丁所示,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将变长,高度_____,对实验结果__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影响。
不变
(3)若在做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管顶端打破了,则水银柱将___ (填字母)。
A.往上喷出水银
B.降低到与管外的水银面相平
C.水银柱保持原来高度不变
D.在原来的高度上水银柱上下往返运动
没有
B
知识点  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4.关于大气压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压的值总是1.0×105 Pa
B.在同一个地方,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
C.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D.在不同的地方,大气压一般是不同的
A
5.(2023·贵州期中)暑假,小明从上海出发到风景胜地贵州旅行,发现背包中密封很好的食品袋膨胀了很多。这是因为贵州海拔较高,大气压强________ (选填“较大”或“较小”)。
较小
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不清晰
6.三名同学在同一教室里做托里拆利实验,读出管内水银柱高度分别为75.0 cm、75.5 cm、76.0 cm。已知其中一名同学的玻璃管没有放竖直,而且是沿管的方向测量长度的,而另一名同学做实验时管内混进了空气,只有一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其中用正确方法测得的值是
A.75.0 cm B.75.5 cm
C.76.0 cm D.无法确定
B
6.三名同学在同一教室里做托里拆利实验,读出管内水银柱高度分别为75.0 cm、75.5 cm、76.0 cm。已知其中一名同学的玻璃管没有放竖直,而且是沿管的方向测量长度的,而另一名同学做实验时管内混进了空气,只有一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那么,其中用正确方法测得的值是
A.75.0 cm B.75.5 cm
C.76.0 cm D.无法确定
B
7.(多选)(2024·遵义模拟)右图是化学中常用的仪器胶头滴管。使用时捏住胶帽,将管口放入液体中后松开,液体就会自动进入到玻璃管内。图中展示的器材或情景中,主要利用这一原理的是
BD
8.(多选)(2021·贵阳中考)玻璃杯中装有半杯水,用一硬纸片盖住杯口,小心地将杯子倒置于水平位置保持静止,纸片与水均被大气压稳稳地托住(如图所示),这样就成功地用半杯水演示了“覆杯实验”。若不考虑纸片受到的重力,关于这一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同一水平位置杯壁对水的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B.大气对纸片的压强等于水因重力对纸片产生的压强
C.杯中水面上方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D.水受到的重力小于纸片对水的支持力
ACD
9.地球被厚达80~100 km的大气包围着,大气具有质量,并和液体一样具有_________,所以地球大气层内存在大气压强。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舱航天员所处太空应该_____ (选填“有”或“没有”)大气压。若不穿舱外航天服,只带氧气瓶,航天员能否走出舱外活动?运用你所学的物理知识说出一条理由。答:___ (选填“能”或“不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动性
没有
不能
太空没有大气压,人会因为身体内外形成巨大压强差而死亡
10.[跨学科实践·日常生活]如图所示的是医院为病人输液时用的吊瓶,瓶中插入两条管子,A管是输液管、B管是空气管。
(1)请分析B管的作用。
(2)在输液的过程中,当发现血液回流时,应怎样调节吊瓶的高度才能顺利输液?请说明理由。
答:(1)B管保持吊瓶与瓶外大气相通,使瓶内保持一定的气压。
(2)流入患者血管药液的压强等于A管上端瓶内药液压强与输液管内药液产生的压强之和,提高吊瓶,输液管内药液的高度增大,输液管流入患者血管的药液压强变大,大于人的血压,于是血液随药液重新流入血管。
11.小明想估测当地的大气压,他利用吸盘和电子弹簧测力计来估测大气压的值(电子弹簧测力计可以直接显示拉力大小),测量过程如下:
(1)将蘸水的吸盘用力压在光滑墙面上,是为了排尽吸盘内的______。
(2)如图所示,将吸盘紧贴在墙面后,将测力计挂钩与吸盘挂钩挂在一起,沿水平方向______ (选填“加速”或“缓慢”)拉动测力计,直至吸盘刚离开墙面,记录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空气
缓慢
(3)多次实验,得到了如表所示的数据,据此可知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______N,测出吸盘与墙面接触的面积约为2×10-4 m2,则大气压的值约为______________Pa。
19.0
实验次数 1 2 3
测力计示数/N 19.2 18.8 19.0
(4)由于吸盘内的空气无法完全排出,则所测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大气压偏____ (选填“大”或“小”)。
9.5×10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