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把一个长方形的照片按5∶1的比进行图像处理后,新旧照片的面积之比是( )。
A.1∶5 B.5∶1 C.1∶25 D.25∶1
2.把一个正方形按1:3的比缩小后,正方形缩小前后的面积比是( )。
A.3:1 B.1:9 C.9:1 D.1:3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厘米,对应的高是2厘米,将这个平行四边形按4:1放大,放大后图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A.128 B.256 C.64 D.48
4.把一个长方形按照4∶1放大,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比原来扩大了( )倍。
A.4 B.16 C.15 D.8
5.把一张长方形的照片按的比例放大后,长与宽的比( )。
A.不变 B.变了 C. D.
6.把一个图形先按2∶1的比放大,再把放大后的图形按1∶3的比缩小,最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 )
A.放大了 B.缩小了 C.大小不变 D.不确定
7.按10∶1画出一个图形,画出的图形和实际图形相比( )。
A.大了 B.小了 C.相等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3dm,宽是2dm,如果按( : )放大,长变为21dm,宽变为14dm;如果按( : )缩小,长变为1.5dm,宽变为1dm。
9.一个底是6cm、高是4cm的三角形,如果按1:2缩小,底变为 cm,高变为 cm;如果按3:1放大,底变为 cm,高变为 cm。
10.林林将自己的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将一个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按3∶1放大,得到图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2.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将它按 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18厘米;将它按 的比缩小后,边长变为2厘米。
13.小雅画了一个长15cm,宽9cm的长方形,按1∶3的比缩小后,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cm,面积是 。
三、操作题
14.在下面的方格纸中分别画出把圆按2:1的比放大后的图形和把三角形按1:2 的比缩小后的图形。
15.操作题。
(1)在下面画出半径是1.5厘米的半圆,并求出半圆的周长。
(2)按1∶2的比将下图中的的长方形缩小,按2∶1的比将三角放大。
四、解决问题
16.一个直角三角形ABC的两条直线边分别长2.5cm和6cm,把它按2:1的比放大后得到三角形DEF。三角形ABC与三角形 DEF 的周长之比是多少?面积之比呢?
17.某手机专卖店在门口竖起了一块宣传牌,宣传牌上的手机图片是按15:1打印而成的,手机图片的高是180 cm,手机的实际长是多少厘米?
1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2 cm,宽是5 cm。如果按3:1放大,得到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分别是多少?
19.把一个长方形按照1:3的比缩小,缩小后它们的面积相差64平方厘米,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0.把平行四边形①按一定的比缩小后得到平行四边形②。
(1)缩小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多少
(2)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底之比与面积比有什么关系
答案解析部分
1.D
解:5×5=25
故答案为:D。
把长方形的照片按5:1的比进行放大,则长方形的长、宽都扩大到原来的5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以及积的变化规律可知,长方形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5×5=25(倍),进而得到新旧照片的面积之比。
2.B
解:12:32=1:9。
故答案为: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把一个正方形按1:3的比缩小后,正方形缩小前后的面积比=12:32=1:9。
3.A
解:(4×4)×(2×4)
=16×8
=128(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A。
按照4∶1放大,底是4厘米的4倍,是16厘米,高是2厘米的4倍,是8厘米,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据此解答。
4.B
解:把一个长方形按照4:1放大,放大后的长方形的面积比原来扩大了4×4=16倍。
故答案为:B。
依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知,长方形的长和宽扩大n倍,则其面积扩大n×n=n2倍,由此即可解答问题。
5.A
解:把一张长方形的照片按10:1的比例放大后,长与宽的比不变。
故答案为:A。
需要理解题目中的“按10:1的比例放大”的具体含义,即长和宽各自按照10倍的比例进行放大,而不改变长宽之间的比例。这意味着,无论原始照片的长宽比是多少,放大后长宽比应保持不变。
6.B
解:假设原图形的一条边长是a。
放大后的边长是2a
再缩小后的边长是2a×=a
a<a,把一个图形按2∶1放大后再按1∶3缩小,结果是缩小了。
故答案为:B。
根据题意,将原图形按2∶1放大后,是把原图形的各边都放大到原来的2倍;再把放大后的图形按1∶3的比缩小,即是把这个图形的各边都缩小到放大后图形对应边的,假设原图形的一条边长是a,对应放大后的边长是2a,再缩小后的边长是(2a×),再化简,再比较缩小后的边长与原来边长的大小关系,即可解答。
7.A
解:按10∶1画出一个图形,画出的图形和实际图形相比大了。
故答案为:A。
根据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按10:1画出一个图形,是把原来的图形放大10倍,因此画出的图形和实际图形相比大了。
8.7;1;1;2
9.3;2;18;12
10.9;121.5
解:13.5÷6=2.25,4×2.25=9(厘米),
13.5×9=121.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9;121.5。
放大后照片的长÷原来照片的长=放大的倍数,放大的倍数×原来照片的宽=放大后的宽,放大后的长×放大后的宽=放大后的面积。
11.67.5
解:(5×3)×(3×3)÷2
=15×9÷2
=135÷2
=67.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67.5。
放大后图形的面积=(原来三角形的底×放大的倍数)×(原来三角形的高×放大的倍数)÷2。
12.3∶1;1∶3
解:18÷6=3,将它按3:1的比放大后,边长变为18厘米;
6÷2=3,将它按1:3的比缩小后,边长变为2厘米。
故答案为:3:1;1:3。
缩小后的倍数=放大后的长度÷原来的长度,放大后的倍数=原来的长度÷现在的长度,据此计算。
13.16;15
解:15÷3=5(厘米)
9÷3=3(厘米)
(5+3)×2
=8×2
=16(厘米)
5×3=15(平方厘米)。
故答案为:16;15。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宽=原来长方形的长、宽分别÷3。
14.解:
把一个圆按2:1放大,就是把半径扩大2倍,然后画圆即可;
把三角形按1:2缩小,就是把这个图形的每条边都缩小2倍。
15.(1)解:
(3.14+2)×1.5
=5.14×1.5
=7.71(厘米)
答:半圆的周长是7.71厘米。
(2)解:
(1)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1.5厘米画圆,半圆的周长=π×半径+半径×2=(π+2)×半径;
(2)缩小后长方形长、宽的格数分别=原来长方形长、宽的格数分别÷2;放大后三角形底、高的格数分别=原来三角形底、高的格数分别×2,据此画图。
16.解:周长比=1:2
面积比=12:22=1:4
三角形的周长之比等于对应边之比;三角形的面积之比等于对应边的平方之比。
17.解:180÷15=12(cm)
答:手机的实际长是12厘米。
根据题意可知,手机图片的高÷放大的倍数=手机的实际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18.解:12×3=36(cm)
5×3=15(cm)
S=36×15=540(cm2)
C=(36+15)×2=102(cm)
答:面积是542cm2,周长是102cm。
根据题意可知,先分别求出按“3:1”放大后的长与宽,要求长方形的面积,根据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要求长方形的周长,根据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据此列式解答。
19.解: 64÷(9-1)×9
=64÷8×9
=8×9
=72(平方厘米)
答:原来长方形的面积是72平方厘米。
图形的缩放:是指把一个图形按照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例放大或缩小即可。图形的缩放只是改变了图形的大小,形状没有发生改变。
本题中可以得出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之比=1: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缩小后长方形的面积和原来长方形的面积之比=缩小后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长方形的长和宽之比的平方=1:9,所以相差的份数是9-1,所以原来长方形的面积=原来长方形的面积与缩小后长方形的面积之差÷(原来长方形面积占的份数-缩小后长方形面积占的份数)×原来长方形面积占的份数,代入数值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20.(1)解:36厘米:24厘米=3:2
24÷=16(厘米)
答:缩小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
(2)解:36:24=3:2
(36×24):(24×16)=864:384=9:4
32:22=9:4
答:两个平行四边形底平方之比等于面积比。
(1)先写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的比=3:2,则缩小后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高÷;
(2)先计算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的比=36:24=3:2,面积比=9:4,得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底平方之比等于面积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