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章综合评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细菌不仅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科学家在一些极端的环境,如温泉、放射性废弃物,甚至是海底火山中也发现了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
A.细菌的生存不需要特定的条件
B.细菌起源于极端环境
C.所有细菌都耐高温
D.细菌分布很广泛
2.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菌落数量最多的是( )
甲 乙 丙
A.甲 B.乙
C.甲和乙 D.甲和丙
3.小明在做“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实验时,用无菌棉棒擦拭自己的手机屏幕,然后轻轻地在培养基上涂抹,经过一段时间的恒温培养,他发现甲菌落较大且呈黑色絮状,乙菌落较小且表面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细菌菌落,乙是真菌菌落
B.一个菌落是由多种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
C.手机未长菌落说明细菌、真菌生存需要一定条件
D.接种后的培养基通常要高温灭菌后再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4.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没有细胞壁,有荚膜
B.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细菌的结构
C.细菌靠分裂进行繁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
D.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良的环境中用孢子繁殖后代
5.在雨后的草地,常会有蘑菇长出。如图是蘑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营养方式为异养
B.图中3是子实体,由大量菌丝构成
C.图中4是蘑菇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D.图中6是孢子,蘑菇靠孢子繁殖新个体
6.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的形态结构
B.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
病毒
C.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病毒颗粒,环境条件适宜时便侵入活细胞
D.病毒属于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
7.下列对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引发人类患流感的病原体——流感病毒是一种噬菌体
B.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C.病毒与细菌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不同点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酵母菌是多细胞的真菌,制作馒头或面包离不开它
8.有一类生物,它们数量庞大、无处不在,而我们却很难发现它们,但如果你留心观察,仍然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春天,是流行性感冒高发季节,主要由具有细胞结构的流感病毒
所致
B.夏天,易发生痢疾,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掉落地上的水果长满了“毛毛”,这是霉菌繁殖形成的菌落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所有细菌都不能生存
9.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结合如图所示生物,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甲属于原核生物,乙、丙、丁、戊属于真核生物
B.乙通过①芽孢繁殖后代,丙、丁靠孢子繁殖后代
C.图中所示生物均营腐生生活
D.图中所示生物通常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10.许多微生物与霉菌一样,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酿酒时,如果容器没有密封,酿酒会失败,是因为酵母菌无法进行孢子生殖
B.做馒头时,往面粉里面放一块发酵过的老面,这个过程相当于接种
C.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它与植物是寄生关系
D.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是采用了克隆技术
11.以下分类单位中,生物数量最少,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纲 B.科 C.种 D.目
12.以下生物符合下列生物分类概念图的是( )
A.a为铁线蕨 B.b为金钱松
C.c为鲸鱼 D.d为家鸽
13.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少
B.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属
C.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远
D.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的是界
14.如下表展示了几种生物的分类信息,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生物是( )
物种 门 纲 目 科
衣藻 绿藻门 绿藻纲 团藻目 衣藻科
盐藻 绿藻门 绿藻纲 团藻目 盐藻科
水绵 绿藻门 结合藻纲 双星藻目 双星藻科
海带 褐藻门 褐藻纲 海带目 海带科
A.衣藻、水绵 B.衣藻、盐藻
C.水绵、盐藻 D.水绵、海带
15.在分类上,白菜和萝卜同科不同属,白菜和辣椒同纲不同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单位是属
B.萝卜和辣椒之间也有共同特征
C.与辣椒相比,白菜和萝卜的亲缘关系更近
D.与萝卜相比,白菜和辣椒的共同特征更多
16.春天是花的季节。街头、路旁黄色的小花,令人赏心悦目。但是人们对连翘花、金钟花与迎春花不太容易区分清楚。如下表是三种植物的关系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唇形目
科 木樨科
属 素馨属 连翘属
种 迎春花 金钟花 连翘
A.生物分类单位最大的是门
B.它们的花可以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C.连翘与金钟花的关系比迎春花的近
D.它们的种子中都有2片子叶
17.“桃”和“李”的分类信息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学名 科 目 纲
桃 Prunus persica 蔷薇科 蔷薇目 双子叶 植物纲
李 Prunus salicina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纲
B.花、果实和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C.salicina是李的属名
D.分类等级越大,所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18.对生物进行命名和分类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工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据林奈的双名法,每一物种的学名更通俗易懂
B.生物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C.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较少
D.同一科的生物比同一属的生物具有更多的共同特征
19.如图表示生物与所属类群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0.依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殖方式,可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中前者可分为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后者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类群。这种分类一般不能反映( )
A.各类群动物结构特征的差异程度
B.各类群动物在亲缘关系上的远近
C.各类群动物在进化上的大致关系
D.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远近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2分)脂环酸芽孢杆菌能耐受巴氏消毒过程中的瞬间高温,且在遇到适宜的条件后,仍可迅速生长繁殖,产生具有臭袜子气味的物质,并导致果汁变质,是果汁生产中比较棘手的常见污染菌。科研人员尝试用臭氧杀灭这种污染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臭氧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杀菌效果,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与植物细胞相比较,脂环酸芽孢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
(2)科研人员在适宜的条件下将脂环酸芽孢杆菌进行培养,该菌在培养基上通过 繁殖新个体,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是 。
(3)由图可知,随着通臭氧时间的延长,该菌死亡率 ;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臭氧杀菌能力有 的趋势。本研究中,对果汁最有效的臭氧杀菌方案是 。
22.(16分)下面是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1)图甲表示大肠杆菌,通过 进行繁殖。
(2)近来,甲流来势汹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流感,结构如图 。它的结构简单,由 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
(3)图丙表示正在进行 生殖的酵母菌。
(4)生物丁是 ,能通过营养菌丝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水和有机物,靠 进行繁殖。
(5)上述四种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 (填标号)。
23.(12分)酸奶机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恒温箱,它能够将内容物加热到42 ℃并保持恒温。妈妈网购了一台酸奶机,小梅刚学过了细菌、真菌培养的方法,于是兴致勃勃地按下列步骤开始自制酸奶。
(1)将约1 L鲜奶倒进锅里加热至沸腾,将酸奶机的内胆放在开水中煮5分钟,该步骤的目的是 。
(2)将加热后的鲜奶倒入酸奶机,然后加入酸奶约100 mL。在细菌、真菌的培养过程中,该步骤为 ,鲜奶相当于 。
(3)盖上酸奶机的盖子,让内部处于 状态,打开开关,小梅认为,自己的上述操作满足了乳酸菌发酵所需的基本外界条件:适宜的 、缺氧的环境,还有水和充足的有机物,肯定能够成功制作出酸奶。
(4)8小时后打开酸奶机,小梅意外地发现,牛奶依然是牛奶,没有变成酸奶,她分析了自己的操作步骤,发现失败的原因是
。
24.(10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图1中甲和乙分别表示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图2是对甲分类的图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某同学将图1中的生物分成甲和乙两类,分类的等级是 。
(2)图1所示植物中,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填字母),F和H最大的不同点是F的种子外有 包被。
(3)图1中动物A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动物C体表有 ,防止水分蒸发,能适应陆地生活;动物D用 呼吸,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供应。
(4)据图2的分类图解,写出图1中对应的生物:③ ;⑤ 。(均填字母)
(5)据图2分析,可以看出螳螂和蚯蚓的共同特征比螳螂和青蛙的共同特征 。
25.(10分)同学们经常在学校和公共社区看到“七步洗手法”的宣传海报。有同学提出疑问:“正确的洗手方式能否有效减少手上的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吗 ”为此,在老师的协助下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并完善本次探究。
(1)作出假设: 。
(2)设计并实施实验:
①配制培养基:将水、无机盐、琼脂(有凝固作用)、牛肉膏等配制成培养基后高温灭菌。其中牛肉膏能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 。
②将等量的培养基倒入已灭菌的A、B、C三个培养皿中,灭菌的目的是 。
③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A培养基上;无菌棉棒在 ,轻轻涂抹在B培养基上;无菌棉棒不做任何处理,轻轻涂抹在C培养基上。每次实验流程如图:
将A、B、C三个培养基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做好记录。
(提示:大多数微生物肉眼不可见,但是在培养基上能迅速繁殖和生长并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菌落)
(3)实验要求同学们在每次手心取样时,应确保同一只手同一位置同样大小的取样面积,这样做的目的是 。
(4)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结论:A培养基上出现 ;B培养基上出现 ;C培养基上没有长出菌落。根据这个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5)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设计存在不足之处,请分析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 。
(6)依据这个实验,你认为生活中同学们应该怎样对待“洗手”这件事 请写出你的建议: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细菌不仅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科学家在一些极端的环境,如温泉、放射性废弃物,甚至是海底火山中也发现了细菌。这一事实说明( D )
A.细菌的生存不需要特定的条件
B.细菌起源于极端环境
C.所有细菌都耐高温
D.细菌分布很广泛
2.如图所示是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条件”的实验,一星期后用放大镜观察,菌落数量最多的是( B )
甲 乙 丙
A.甲 B.乙
C.甲和乙 D.甲和丙
3.小明在做“探究细菌、真菌的分布”实验时,用无菌棉棒擦拭自己的手机屏幕,然后轻轻地在培养基上涂抹,经过一段时间的恒温培养,他发现甲菌落较大且呈黑色絮状,乙菌落较小且表面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是细菌菌落,乙是真菌菌落
B.一个菌落是由多种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
C.手机未长菌落说明细菌、真菌生存需要一定条件
D.接种后的培养基通常要高温灭菌后再放入恒温箱中培养
4.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细菌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细菌没有细胞壁,有荚膜
B.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细菌的结构
C.细菌靠分裂进行繁殖,环境适宜时生殖速度很快
D.细菌适应性很强,在不良的环境中用孢子繁殖后代
5.在雨后的草地,常会有蘑菇长出。如图是蘑菇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蘑菇是多细胞真菌,营养方式为异养
B.图中3是子实体,由大量菌丝构成
C.图中4是蘑菇的根,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D.图中6是孢子,蘑菇靠孢子繁殖新个体
6.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病毒的个体十分微小,只有在高倍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病毒的形态结构
B.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可将病毒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
病毒
C.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病毒颗粒,环境条件适宜时便侵入活细胞
D.病毒属于生物,但没有细胞结构
7.下列对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C )
A.引发人类患流感的病原体——流感病毒是一种噬菌体
B.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C.病毒与细菌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不同点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D.酵母菌是多细胞的真菌,制作馒头或面包离不开它
8.有一类生物,它们数量庞大、无处不在,而我们却很难发现它们,但如果你留心观察,仍然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春天,是流行性感冒高发季节,主要由具有细胞结构的流感病毒
所致
B.夏天,易发生痢疾,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掉落地上的水果长满了“毛毛”,这是霉菌繁殖形成的菌落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所有细菌都不能生存
9.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分布广泛,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结合如图所示生物,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甲 乙 丙
丁 戊
A.甲属于原核生物,乙、丙、丁、戊属于真核生物
B.乙通过①芽孢繁殖后代,丙、丁靠孢子繁殖后代
C.图中所示生物均营腐生生活
D.图中所示生物通常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10.许多微生物与霉菌一样,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在酿酒时,如果容器没有密封,酿酒会失败,是因为酵母菌无法进行孢子生殖
B.做馒头时,往面粉里面放一块发酵过的老面,这个过程相当于接种
C.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它与植物是寄生关系
D.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是采用了克隆技术
11.以下分类单位中,生物数量最少,生物之间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C )
A.纲 B.科 C.种 D.目
12.以下生物符合下列生物分类概念图的是( C )
A.a为铁线蕨 B.b为金钱松
C.c为鲸鱼 D.d为家鸽
13.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种类越少
B.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属
C.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远
D.生物分类单位中最大的是界
14.如下表展示了几种生物的分类信息,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生物是( B )
物种 门 纲 目 科
衣藻 绿藻门 绿藻纲 团藻目 衣藻科
盐藻 绿藻门 绿藻纲 团藻目 盐藻科
水绵 绿藻门 结合藻纲 双星藻目 双星藻科
海带 褐藻门 褐藻纲 海带目 海带科
A.衣藻、水绵 B.衣藻、盐藻
C.水绵、盐藻 D.水绵、海带
15.在分类上,白菜和萝卜同科不同属,白菜和辣椒同纲不同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以上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单位是属
B.萝卜和辣椒之间也有共同特征
C.与辣椒相比,白菜和萝卜的亲缘关系更近
D.与萝卜相比,白菜和辣椒的共同特征更多
16.春天是花的季节。街头、路旁黄色的小花,令人赏心悦目。但是人们对连翘花、金钟花与迎春花不太容易区分清楚。如下表是三种植物的关系表,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唇形目
科 木樨科
属 素馨属 连翘属
种 迎春花 金钟花 连翘
A.生物分类单位最大的是门
B.它们的花可以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C.连翘与金钟花的关系比迎春花的近
D.它们的种子中都有2片子叶
17.“桃”和“李”的分类信息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 )
项目 学名 科 目 纲
桃 Prunus persica 蔷薇科 蔷薇目 双子叶 植物纲
李 Prunus salicina
A.表中所列的最小分类单位是纲
B.花、果实和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的重要依据
C.salicina是李的属名
D.分类等级越大,所含生物的共同特征越多
18.对生物进行命名和分类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工作。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根据林奈的双名法,每一物种的学名更通俗易懂
B.生物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C.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较少
D.同一科的生物比同一属的生物具有更多的共同特征
19.如图表示生物与所属类群之间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D )
A B
C D
20.依据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殖方式,可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中前者可分为刺胞动物、扁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等类群,后者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类群。这种分类一般不能反映( D )
A.各类群动物结构特征的差异程度
B.各类群动物在亲缘关系上的远近
C.各类群动物在进化上的大致关系
D.各类群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远近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12分)脂环酸芽孢杆菌能耐受巴氏消毒过程中的瞬间高温,且在遇到适宜的条件后,仍可迅速生长繁殖,产生具有臭袜子气味的物质,并导致果汁变质,是果汁生产中比较棘手的常见污染菌。科研人员尝试用臭氧杀灭这种污染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臭氧对脂环酸芽孢杆菌的杀菌效果,结果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与植物细胞相比较,脂环酸芽孢杆菌细胞的结构特点是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2)科研人员在适宜的条件下将脂环酸芽孢杆菌进行培养,该菌在培养基上通过 分裂 繁殖新个体,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是 菌落 。
(3)由图可知,随着通臭氧时间的延长,该菌死亡率 升高 ;同时随着温度的升高,臭氧杀菌能力有 下降 的趋势。本研究中,对果汁最有效的臭氧杀菌方案是 15 ℃条件下通臭氧7分钟 。
22.(16分)下面是四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丁
(1)图甲表示大肠杆菌,通过 分裂 进行繁殖。
(2)近来,甲流来势汹汹,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流感,结构如图 乙 。它的结构简单,由 蛋白质 外壳和内部的 遗传物质 组成。
(3)图丙表示正在进行 出芽 生殖的酵母菌。
(4)生物丁是 青霉 ,能通过营养菌丝从营养物质内吸收水和有机物,靠 孢子 进行繁殖。
(5)上述四种生物中,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有 甲、丙 (填标号)。
23.(12分)酸奶机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恒温箱,它能够将内容物加热到42 ℃并保持恒温。妈妈网购了一台酸奶机,小梅刚学过了细菌、真菌培养的方法,于是兴致勃勃地按下列步骤开始自制酸奶。
(1)将约1 L鲜奶倒进锅里加热至沸腾,将酸奶机的内胆放在开水中煮5分钟,该步骤的目的是 高温灭菌 。
(2)将加热后的鲜奶倒入酸奶机,然后加入酸奶约100 mL。在细菌、真菌的培养过程中,该步骤为 接种 ,鲜奶相当于 培养基 。
(3)盖上酸奶机的盖子,让内部处于 密封 状态,打开开关,小梅认为,自己的上述操作满足了乳酸菌发酵所需的基本外界条件:适宜的 温度 、缺氧的环境,还有水和充足的有机物,肯定能够成功制作出酸奶。
(4)8小时后打开酸奶机,小梅意外地发现,牛奶依然是牛奶,没有变成酸奶,她分析了自己的操作步骤,发现失败的原因是 鲜奶煮沸后没有冷却就接种,乳酸菌在高温下失去活性 。
24.(10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图1中甲和乙分别表示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图2是对甲分类的图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某同学将图1中的生物分成甲和乙两类,分类的等级是 界 。
(2)图1所示植物中,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EG (填字母),F和H最大的不同点是F的种子外有 果皮 包被。
(3)图1中动物A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鳃 呼吸;动物C体表有 外骨骼 ,防止水分蒸发,能适应陆地生活;动物D用 肺 呼吸,特有的呼吸方式是 双重呼吸 ,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供应。
(4)据图2的分类图解,写出图1中对应的生物:③ D ;⑤ B 。(均填字母)
(5)据图2分析,可以看出螳螂和蚯蚓的共同特征比螳螂和青蛙的共同特征 多 。
25.(10分)同学们经常在学校和公共社区看到“七步洗手法”的宣传海报。有同学提出疑问:“正确的洗手方式能否有效减少手上的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吗 ”为此,在老师的协助下他们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请分析并完善本次探究。
(1)作出假设: 正确的洗手方式能(或不能)有效减少手上的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 。
(2)设计并实施实验:
①配制培养基:将水、无机盐、琼脂(有凝固作用)、牛肉膏等配制成培养基后高温灭菌。其中牛肉膏能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 有机物 。
②将等量的培养基倒入已灭菌的A、B、C三个培养皿中,灭菌的目的是 杀死培养皿中的杂菌 。
③无菌棉棒在洗手前的手心取样,轻轻涂抹在A培养基上;无菌棉棒在 洗手后的手心取样 ,轻轻涂抹在B培养基上;无菌棉棒不做任何处理,轻轻涂抹在C培养基上。每次实验流程如图:
将A、B、C三个培养基放在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做好记录。
(提示:大多数微生物肉眼不可见,但是在培养基上能迅速繁殖和生长并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菌落)
(3)实验要求同学们在每次手心取样时,应确保同一只手同一位置同样大小的取样面积,这样做的目的是 控制单一变量 。
(4)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结论:A培养基上出现 较多菌落 ;B培养基上出现 较少菌落 ;C培养基上没有长出菌落。根据这个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正确的洗手方式能有效减少手上的细菌等微生物的数量 。
(5)有同学提出这个实验设计存在不足之处,请分析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 只进行了一次实验,结果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应该进行重复实验(合理即可) 。
(6)依据这个实验,你认为生活中同学们应该怎样对待“洗手”这件事 请写出你的建议: 饭前便后要洗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