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评价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同学们在校外研学时,生物老师随手在池塘中打捞上一团绿色的水绵,这团水绵属于( )
A.藻类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是诗人袁枚对苔藓植物的生动写照。下面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第一句:地钱生活在阴湿的环境
B.第二句:正好到了地钱的繁殖季节
C.第三句:地钱长出的孢蒴很小
D.第四句“苔花”和牡丹花具有相同的结构
3.海南稀有植物——桫椤,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已经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下列关于桫椤叙述错误的是( )
A.叶的背面有孢子囊
B.有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
C.比苔藓植物高大,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D.习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
4.下列属于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共同特点的是( )
A.都生活在水中
B.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C.植株内都没有输导组织
D.都靠孢子繁殖
5.比较学习法是学习生物学的常用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生物类群知识,正确的是( )
A.藻类都是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
B.苔藓植物依靠根从周围吸收水分
C.蕨类有根、茎、叶的分化,是绿色开花植物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6.下列植物全部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
A.牡丹、玉米、银杏 B.菊、玫瑰、水杉
C.玉米、小麦、柳树 D.水稻、侧柏、雪松
7.下列野生植物中,不能用种质库保存种子的方式进行保护的是( )
A.水杉 B.水松
C.光叶蕨 D.葡萄
8.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能在陆地上广泛分布,主要原因是( )
①用种子繁殖 ②用孢子繁殖 ③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④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种子植物中各植物类群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图中的X、Y依次应是( )
A.被子植物、蕨类植物
B.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C.双子叶植物、被子植物
D.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
10.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绿色植物,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植物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胚乳
B.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
C.肾蕨没有真正的根,用孢子进行繁殖
D.枇杷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11.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生命之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气温回升藻类大量繁殖
B.“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种子植物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C.“烟波含宿润,苔藓助新青”——苔藓植物的茎叶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银杏金桃都有果皮保护种子
12.无脊椎动物是一个大家族,下列无脊椎动物所属类群和主要特征的关联正确的是( )
A.水螅——刺胞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B.蛔虫——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如线,有口有肛门
C.蚯蚓——软体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环状体节构成
D.蝗虫——节肢动物——依靠气门进行气体交换
13.“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关于句中提到的动物,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蝈蝈和蚯蚓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B.蝈蝈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C.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D.雨后蚯蚓爬到地面是为了取食
14.下列关于河蚌、水螅、蚯蚓和蝴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蚌是软体动物,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B.水螅生活在海洋中,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C.蚯蚓身体光滑不分节,靠肌肉和刚毛配合在土里运动
D.蝴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1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每种动物都有生存
之道,下列有关各种动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蛔虫的角质层可防止被寄主消化道的消化液分解,适于寄生生活
B.蟒蛇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减少体内水分蒸发,又利于保持体温恒定
C.鸟类用气囊辅助肺呼吸,增加了气体交换面积,提高了气体交换
效率
D.刺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可从各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因而比扁形动物更高等
16.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溪水长流门前绕,鲶鱼戏水洞边逢”“春色满园关不住,密林悦鸟忙建巢”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中的优秀作品。下列有关鱼和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鱼和鸟均属于脊椎动物
B.鱼和鸟均是有性生殖,卵生
C.鱼是变温动物,鸟是恒温动物
D.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鸟的呼吸器官是气囊
17.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B.鲫鱼脊柱两侧的肌肉发达,为游泳提供动力
C.家鸽体表覆羽,减小了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D.爬行动物体温恒定,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18.鳄鱼是两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也是迄今生存着的最原始的动物之一。下列关于鳄鱼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
A.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起到保护和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
B.头后有颈,使头可以灵活地转动,能及时发现敌害
C.体温恒定,适应陆地的温差
D.在陆地上产卵,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19.花花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小女孩,一个夏天的早晨,花花注意到池塘里的鱼儿都浮在水面张合着小嘴,为此她设计了温度对鲫鱼呼吸频率影响的探究实验,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图,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鱼儿浮头是为了呼吸早晨的新鲜空气
B.鲫鱼的需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C.鲫鱼在20 ℃时呼吸频率最高
D.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鲫鱼的呼吸频率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
20.下列有关脊椎动物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鱼类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肺呼吸,用鳍游泳
B.鳄鱼皮肤干燥、厚实,其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家鸽视觉不发达,观察范围小
D.家兔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有利于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21.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指的就是信天翁。下列关于信天翁适于飞行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
A.体表覆羽,能产生飞行动力
B.骨骼轻、薄,可以减轻的体重
C.胸骨上附着有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飞行
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能量
22.脊椎动物具有适应其生活环境的特征,下列动物类群与其特征相对应的是( )
A.鱼类——具有外套膜
B.爬行类——体温恒定、卵生
C.鸟类——气囊可进行气体交换
D.哺乳类——胎生、哺乳
23.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不少的生物学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神龟虽寿,犹有竞时”,龟可在水中生活,也可在陆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兔属于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的分化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鹊和蝉都是有性生殖,卵生,变态发育
D.“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和鲸鱼一样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
24.《黄帝内经》中记载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其中“五畜”指牛、犬、羊、猪、鸡五种动物,这五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不能保持体温恒定
B.通过牙齿的咀嚼来消化食物
C.通过胎生、哺乳繁殖后代
D.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普遍存在。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鱼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蜥蜴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环境
C.青蛙肺不发达,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D.狼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9分)如图所示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中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观察,胚乳被碘液染成蓝色,说明胚乳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 。
(2)图中的BCDE合称为 ,它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3)“香酥大油条”蓬松酥脆,你可知道炸油条用的花生油和面粉分别来自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的 和 。
(4)两类种子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 和 ;不同点是菜豆种子的子叶有 片,而玉米种子的子叶有 片,玉米种子中有 ,而菜豆种子中没有。
27.(9分)请分析银杏种子和红松松塔及种子的结构分解图,回答下列问题:
银杏种子结构分解图
红松松塔及种子结构分解图
(1)银杏种子具有 层种皮;红松种子具有 层种皮,并且裸露在鳞片之间的缝隙中;它们的种子外均无 包被,所以银杏和红松均为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
(2)银杏种子中的[②] (填“子叶”或“胚乳”)富含营养物质,可为[①] 发育成新植株提供营养。红松种子中的结构③富含淀粉等营养物质,若将碘液滴加在③的剖面上,可见其变为 色。
(3)银杏和红松的根、茎、叶都很发达,内部均含有 组织作为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所以这类植物可以长得很高大,也能在 (填“干旱”或“水涝”)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
28.(10分)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如图是我们所学过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1)A是缢蛏,其身体柔软,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 动物。
(2)B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蜕皮,是因为 会限制其发育和长大。
(3)C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号称“农田卫士”。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鳃 呼吸。
(4)推测D属于爬行动物,其依据之一是 等。
(5)与大多数爬行动物一样,E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韧的 ,起保护作用。E的很多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如身体呈 ,可以减小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6)F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7)列举熟知的与C、D同类的国家保护动物各一种: 。
(8)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把以上六种动物分成两类,其中与D属于同一类的还有 (填字母);根据 可以把C、D与E、F分成不同类别。
29.(15分)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认识并研究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重要意义。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或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甲 乙
丙 丁
(1)根据体内有无 可以将动物分为两大类,图中 (填图中标号)属于无脊椎动物, (填图中标号)属于脊椎动物。
(2)小林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湿棉球轻擦其体表,原因是该动物利用 进行呼吸。蚯蚓是依靠 来进行运动的。
(3)蝗虫体表有坚韧的 ,因其不能随身体生长,所以蝗虫生长过程中会出现 现象。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试管1中蝗虫的头浸没在水中,试管2中蝗虫的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露出头部(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试管 中的蝗虫先死亡,原因是蝗虫进行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门户—— 位于胸腹部。
(4)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有图丙中的结构[ ] 辅助呼吸,每呼吸一次,在 (填序号)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高效的呼吸方式满足了飞行时释放能量所需的大量氧气。体重轻也是鸟类飞行的必备特征,请列出与鸟类体重较轻有关的结构特点: (答出一点即可)。
(5)鱼的呼吸器官是 。活鱼的鳃丝呈鲜红色,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 。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 流出,流出的水中的氧气减少,被鱼体吸收利用。
30.(7分)某生物小组在探究青蛙皮肤的作用时,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设计了相关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材料和用具:6只大小、体重和活跃程度相似的生活状态良好的活青蛙、装有适量水的水槽、凡士林、秒表、笔、纸、棉签等。
提出问题:青蛙的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吗
(1)根据所学知识,作出的科学假设是: 。
(2)探究方案:
①将未做处理的3只青蛙放在水槽中,观察并记录青蛙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②用棉签在另外3只青蛙的 涂满凡士林,注意不要堵塞青蛙的鼻孔;
③将用凡士林处理后的青蛙放入水槽中,观察并记录青蛙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④分别计算出未做处理和处理后的青蛙呼吸频率的 值。
(3)预期实验现象与结论:(两空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①如果涂凡士林后青蛙的呼吸频率 未涂凡士林的青蛙,说明皮肤不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②如果涂凡士林后青蛙的呼吸频率 未涂凡士林的青蛙,说明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讨论与交流:
①每组选择3只大小、体重和活跃程度相似的青蛙,目的是 。
②实验结束后,应怎样处理实验用的青蛙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同学们在校外研学时,生物老师随手在池塘中打捞上一团绿色的水绵,这团水绵属于( A )
A.藻类 B.苔藓植物
C.蕨类植物 D.种子植物
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苔》是诗人袁枚对苔藓植物的生动写照。下面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D )
A.第一句:地钱生活在阴湿的环境
B.第二句:正好到了地钱的繁殖季节
C.第三句:地钱长出的孢蒴很小
D.第四句“苔花”和牡丹花具有相同的结构
3.海南稀有植物——桫椤,又称“树蕨”。桫椤的茎直立,中空,似笔筒,叶螺旋状排列于茎顶端,是已经发现的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下列关于桫椤叙述错误的是( B )
A.叶的背面有孢子囊
B.有茎、叶的分化,根为假根
C.比苔藓植物高大,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D.习性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常生长在林下或河边
4.下列属于藻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共同特点的是( D )
A.都生活在水中
B.都有根、茎、叶的分化
C.植株内都没有输导组织
D.都靠孢子繁殖
5.比较学习法是学习生物学的常用方法。以下是某同学整理的生物类群知识,正确的是( D )
A.藻类都是多细胞的,无根、茎、叶的分化
B.苔藓植物依靠根从周围吸收水分
C.蕨类有根、茎、叶的分化,是绿色开花植物
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能产生种子
6.下列植物全部属于被子植物的是( C )
A.牡丹、玉米、银杏 B.菊、玫瑰、水杉
C.玉米、小麦、柳树 D.水稻、侧柏、雪松
7.下列野生植物中,不能用种质库保存种子的方式进行保护的是( C )
A.水杉 B.水松
C.光叶蕨 D.葡萄
8.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能在陆地上广泛分布,主要原因是( B )
①用种子繁殖 ②用孢子繁殖 ③具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④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种子植物中各植物类群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图中的X、Y依次应是( D )
A.被子植物、蕨类植物
B.蕨类植物、被子植物
C.双子叶植物、被子植物
D.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
10.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绿色植物,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叙述正确的是( D )
A.种子植物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胚乳
B.葫芦藓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
C.肾蕨没有真正的根,用孢子进行繁殖
D.枇杷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
11.古诗词中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生命之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气温回升藻类大量繁殖
B.“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种子植物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C.“烟波含宿润,苔藓助新青”——苔藓植物的茎叶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未必鸡头如鸭脚,不妨银杏伴金桃”——银杏金桃都有果皮保护种子
12.无脊椎动物是一个大家族,下列无脊椎动物所属类群和主要特征的关联正确的是( B )
A.水螅——刺胞动物——身体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B.蛔虫——线虫动物——身体细长如线,有口有肛门
C.蚯蚓——软体动物——身体由许多相似环状体节构成
D.蝗虫——节肢动物——依靠气门进行气体交换
13.“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关于句中提到的动物,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D )
A.蝈蝈和蚯蚓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B.蝈蝈的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C.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D.雨后蚯蚓爬到地面是为了取食
14.下列关于河蚌、水螅、蚯蚓和蝴蝶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河蚌是软体动物,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B.水螅生活在海洋中,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
C.蚯蚓身体光滑不分节,靠肌肉和刚毛配合在土里运动
D.蝴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15.“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每种动物都有生存
之道,下列有关各种动物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蛔虫的角质层可防止被寄主消化道的消化液分解,适于寄生生活
B.蟒蛇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既可减少体内水分蒸发,又利于保持体温恒定
C.鸟类用气囊辅助肺呼吸,增加了气体交换面积,提高了气体交换
效率
D.刺胞动物身体辐射对称,可从各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因而比扁形动物更高等
16.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溪水长流门前绕,鲶鱼戏水洞边逢”“春色满园关不住,密林悦鸟忙建巢”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活动中的优秀作品。下列有关鱼和鸟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鱼和鸟均属于脊椎动物
B.鱼和鸟均是有性生殖,卵生
C.鱼是变温动物,鸟是恒温动物
D.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鸟的呼吸器官是气囊
17.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既能在水中,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B.鲫鱼脊柱两侧的肌肉发达,为游泳提供动力
C.家鸽体表覆羽,减小了飞行时的空气阻力
D.爬行动物体温恒定,能够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18.鳄鱼是两亿多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也是迄今生存着的最原始的动物之一。下列关于鳄鱼适应陆地生活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C )
A.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起到保护和减少水分蒸发的作用
B.头后有颈,使头可以灵活地转动,能及时发现敌害
C.体温恒定,适应陆地的温差
D.在陆地上产卵,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19.花花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小女孩,一个夏天的早晨,花花注意到池塘里的鱼儿都浮在水面张合着小嘴,为此她设计了温度对鲫鱼呼吸频率影响的探究实验,并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曲线图,经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D )
A.鱼儿浮头是为了呼吸早晨的新鲜空气
B.鲫鱼的需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C.鲫鱼在20 ℃时呼吸频率最高
D.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鲫鱼的呼吸频率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加快
20.下列有关脊椎动物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D )
A.鱼类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肺呼吸,用鳍游泳
B.鳄鱼皮肤干燥、厚实,其体温不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C.家鸽视觉不发达,观察范围小
D.家兔的生殖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有利于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21.高尔基笔下的“海燕”指的就是信天翁。下列关于信天翁适于飞行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 )
A.体表覆羽,能产生飞行动力
B.骨骼轻、薄,可以减轻的体重
C.胸骨上附着有发达的胸肌,牵动两翼飞行
D.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能量
22.脊椎动物具有适应其生活环境的特征,下列动物类群与其特征相对应的是( D )
A.鱼类——具有外套膜
B.爬行类——体温恒定、卵生
C.鸟类——气囊可进行气体交换
D.哺乳类——胎生、哺乳
23.中国古诗词中蕴含着不少的生物学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神龟虽寿,犹有竞时”,龟可在水中生活,也可在陆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
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兔属于哺乳动物,牙齿有门齿、臼齿的分化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鹊和蝉都是有性生殖,卵生,变态发育
D.“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鲈鱼和鲸鱼一样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
24.《黄帝内经》中记载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其中“五畜”指牛、犬、羊、猪、鸡五种动物,这五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D )
A.不能保持体温恒定
B.通过牙齿的咀嚼来消化食物
C.通过胎生、哺乳繁殖后代
D.体内具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2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普遍存在。关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鱼生活在水中,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B.蜥蜴体表有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水分蒸发,适应陆地环境
C.青蛙肺不发达,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
D.狼的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9分)如图所示为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图中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再用放大镜观察,胚乳被碘液染成蓝色,说明胚乳中含有的主要成分是 淀粉 。
(2)图中的BCDE合称为 胚 ,它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3)“香酥大油条”蓬松酥脆,你可知道炸油条用的花生油和面粉分别来自花生种子和小麦种子的 子叶 和 胚乳 。
(4)两类种子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 种皮 和 胚 ;不同点是菜豆种子的子叶有 2 片,而玉米种子的子叶有 1 片,玉米种子中有 胚乳 ,而菜豆种子中没有。
27.(9分)请分析银杏种子和红松松塔及种子的结构分解图,回答下列问题:
银杏种子结构分解图
红松松塔及种子结构分解图
(1)银杏种子具有 三 层种皮;红松种子具有 两 层种皮,并且裸露在鳞片之间的缝隙中;它们的种子外均无 果皮 包被,所以银杏和红松均为 裸子 (填“被子”或“裸子”)植物。
(2)银杏种子中的[②] 胚乳 (填“子叶”或“胚乳”)富含营养物质,可为[①] 胚 发育成新植株提供营养。红松种子中的结构③富含淀粉等营养物质,若将碘液滴加在③的剖面上,可见其变为 蓝 色。
(3)银杏和红松的根、茎、叶都很发达,内部均含有 输导 组织作为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所以这类植物可以长得很高大,也能在 干旱 (填“干旱”或“水涝”)和土壤贫瘠的地方生长。
28.(10分)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如图是我们所学过的几种动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F
(1)A是缢蛏,其身体柔软,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属于 软体 动物。
(2)B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定期蜕皮,是因为 外骨骼 会限制其发育和长大。
(3)C是很多农田害虫的天敌,号称“农田卫士”。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鳃 呼吸。
(4)推测D属于爬行动物,其依据之一是 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 等。
(5)与大多数爬行动物一样,E通过产卵繁殖后代,卵表面有坚韧的 卵壳 ,起保护作用。E的很多特征都与飞行生活相适应,如身体呈 流线型 ,可以减小飞行中空气的阻力。
(6)F生殖发育的特点是 胎生、哺乳 ,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7)列举熟知的与C、D同类的国家保护动物各一种: 大鲵、扬子鳄(合理即可) 。
(8)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柱,可以把以上六种动物分成两类,其中与D属于同一类的还有 CEF (填字母);根据 体温是否恒定 可以把C、D与E、F分成不同类别。
29.(15分)多种多样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员,认识并研究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着重要意义。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填字母或序号,横线上填文字)
甲 乙
丙 丁
(1)根据体内有无 脊柱 可以将动物分为两大类,图中 甲、乙 (填图中标号)属于无脊椎动物, 丙、丁 (填图中标号)属于脊椎动物。
(2)小林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湿棉球轻擦其体表,原因是该动物利用 湿润的体壁 进行呼吸。蚯蚓是依靠 体壁发达的肌肉与刚毛配合 来进行运动的。
(3)蝗虫体表有坚韧的 外骨骼 ,因其不能随身体生长,所以蝗虫生长过程中会出现 蜕皮 现象。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试管1中蝗虫的头浸没在水中,试管2中蝗虫的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露出头部(如图乙所示)。一段时间后,试管 2 中的蝗虫先死亡,原因是蝗虫进行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门户—— 气门 位于胸腹部。
(4)鸟的呼吸方式很特别,有图丙中的结构[ c ] 气囊 辅助呼吸,每呼吸一次,在 b (填序号)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高效的呼吸方式满足了飞行时释放能量所需的大量氧气。体重轻也是鸟类飞行的必备特征,请列出与鸟类体重较轻有关的结构特点: 骨骼轻、薄,长骨中空 (答出一点即可)。
(5)鱼的呼吸器官是 鳃 。活鱼的鳃丝呈鲜红色,因为其中含有丰富的 毛细血管 。用吸管吸取一些墨汁,慢慢滴在鱼口的前方,会看到墨汁从鱼的 鳃盖后缘 流出,流出的水中的氧气减少,被鱼体吸收利用。
30.(7分)某生物小组在探究青蛙皮肤的作用时,利用下列材料和用具设计了相关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
材料和用具:6只大小、体重和活跃程度相似的生活状态良好的活青蛙、装有适量水的水槽、凡士林、秒表、笔、纸、棉签等。
提出问题:青蛙的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吗
(1)根据所学知识,作出的科学假设是: 青蛙的皮肤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
(2)探究方案:
①将未做处理的3只青蛙放在水槽中,观察并记录青蛙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②用棉签在另外3只青蛙的 皮肤表面 涂满凡士林,注意不要堵塞青蛙的鼻孔;
③将用凡士林处理后的青蛙放入水槽中,观察并记录青蛙在安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
④分别计算出未做处理和处理后的青蛙呼吸频率的 平均 值。
(3)预期实验现象与结论:(两空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①如果涂凡士林后青蛙的呼吸频率 等于 未涂凡士林的青蛙,说明皮肤不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②如果涂凡士林后青蛙的呼吸频率 大于 未涂凡士林的青蛙,说明皮肤具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4)讨论与交流:
①每组选择3只大小、体重和活跃程度相似的青蛙,目的是 保持单一变量 。
②实验结束后,应怎样处理实验用的青蛙 放回适宜它们生长的自然环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