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中物理
第一节
广东教育出版社
撒哈拉以南非洲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单元区域资源与经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 暂停
幸运之星
刘俊良
返回
ljl
刘俊良
学无止境 勤则可达
志存高远 恒亦能成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 说明某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结合实例简要分析某国家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
【2022年地理课程标准】
怎么理解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富”和“穷”?
回顾旧知
富
生物资源丰富
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穷
单一商品经济
出口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
工业生产落后,进口昂贵工业制成品
合作探究
非洲如何走出困境?
发展中的热土
合作探究
穷
单一商品经济
出口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
工业生产落后,进口昂贵工业制成品
加快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多元化
发展加工业
积极参加国际合作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中的热土
读图活动
阅读教材P41案例:赞中合作开发合作铜矿,思考问题。
案例学习
1. 说说赞中合作开发铜矿可以带动当地哪些产业发 展?
阅读教材P41案例:赞中合作开发合作铜矿,思考问题。
案例学习
2. 论述赞中合作开发铜矿对赞比亚区域发展和我国的意义。
材料一: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建筑 、交通、新能源等领域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和消费国 ,据统计 ,我国 82%以上的铜都是依靠进口,每年进口量占据了全球的一半。
对赞比亚发展的意义
①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②将资源潜力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
③促进经济多元化,创造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
④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投资环境;
⑤有利于引进技术,促进工业技术升级。
阅读教材P41案例:赞中合作开发合作铜矿,思考问题。
案例学习
2. 论述赞中合作开发铜矿对赞比亚区域发展和我国的意义。
材料一:铜是一种重要的工业金属,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建筑 、交通、新能源等领域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和消费国 ,据统计 ,我国 82%以上的铜都是依靠进口,每年进口量占据了全球的一半。
对于中国的意义
①有利于技术的输出;
②扩大铜矿资源供给渠道,防范市场风险;
③可弥补中国国内铜矿资源不足,保障国家矿产资源供应安全。
阅读教材P41案例:赞中合作开发合作铜矿,思考问题。
案例学习
3. 以赞比亚国家为例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①积极参加国际合作,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发展民族工业;
② 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提供支持;
③对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④加强农业的国际合作,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⑤鼓励旅游业发展,建设国家公园系统,促进生态旅游;
刚果河流域水能开发
地理博览
2. 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分析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阅读教材P43地理博览,结合图7-1-1和图7-1-3,思考下列问题
3. 简述刚果河水能资源开发的意义。
刚果河流域水能开发
地理博览
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大,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
2. 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分析刚果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建设资金、技术支持、电网配套建设。
3. 简述刚果河水能资源开发的意义。
满足流域各国电力需求,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缓解非洲其他地区的电力短缺问题;
促进非洲社会经济发展。
(2024·兰州学业考)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较为薄弱。读尼日利亚简图,完成1~2题。
1.尼日利亚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A.北寒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热带
2.近年来,中尼两国经济合作日益密切,中国参与
尼日利亚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为尼日利亚提供资
源加工技术等领域的支持。尼日利亚可以为中国( )
A.提供家电、汽车等工业产品
B.提供新能源电池制造等技术
C.出口石油等资源
D.出口芯片等智能产品
D
C
课堂练习
完成下列各题
(2024·陕西学业考)近年来,非洲部分国家市政供水面临困难,日常用水难以保障,中国政府为这些国家援建了数千口水井。如图为中国援建非洲水井项目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援建水井项目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遇到的困难可能有( )
A.台风侵袭,寒潮频发
B.高寒缺氧,温差较大
C.沙漠广布,容易迷失
D.阳光暴晒,蚊虫叮咬
5.该项目的实施对援建地区的影响是( )
A.缓解了当地人畜饮水困难 B.增加了非洲的水资源总量
C.彻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D.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C
课堂练习
完成下列各题
D
A
6.(2024·中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与坦桑尼亚签订了农产品供需协议,在坦桑尼亚开展多种农产品种植、加工、贸易,形成“坦桑尼亚订单农业”项目。该项目增加了当地就业岗位和农户收入,延长了产业链,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材料二:坦桑尼亚人口众多,气候干旱,经济落后,生产效能低,但农业资源丰富。为提高坦桑尼亚的农业生产技术,我国专家给当地农户进行喷灌、滴灌、覆膜等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兴修水利,扩大种植规模,逐步形成产业园。
材料三:坦桑尼亚位置及气候资料图。
课堂练习
完成下列各题
课堂练习
完成下列各题
(1)说出坦桑尼亚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答: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为干、湿两季。
(2)分析坦桑尼亚农业生产效能低的原因。
答:耕作技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灾害频发。
(3)说出坦桑尼亚发展订单农业的有利条件。
答:土地肥沃,气候条件好,劳动力成本低。
(4)简述“坦桑尼亚订单农业”项目对坦桑尼亚的积极影响。
答:增加了当地就业岗位,提高了居民的经济收入,延长了产业链,带动了
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