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24-2025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一次月考测试卷(word版,含答案)(亚洲、日本、东南亚)
考试时间:地理 60分钟,地理总分 60 分
第 I 卷 (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
一、看仔细,我会选。(请从各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近年来,“地球一小时” 活动在全球多个城市展开。2024 年3月28日,亚洲多个城市积极响应这一活动,在特定时间关闭景观灯。图 1 为亚洲部分城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1~3 题。
1.从半球位置看,参与此次活动的城市大多位于( )
A. 东半球、南半球 B. 东半球、北半球
C. 西半球、南半球 D. 西半球、北半球
2.活动期间,下列城市中白昼时间最长的是( )
A. 横滨 B. 香港 C. 加尔各答 D. 孟买
3.“地球一小时” 活动旨在倡导人们( )
A. 减少能源消耗,关注环保 B. 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C. 加强城市亮化,美化环境 D. 延长工作时间,提高效率
小明一家计划暑假去日本旅游,正在做旅行攻略。图 2 为日本主要岛屿及城市分布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4~6 题。
4. 小明准备在旅行中体验日本的温泉文化,他最可能选择去的岛屿是( )
A. 北海道岛 B. 本州岛 C. 四国岛 D. 九州岛
5. 小明发现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适宜,环境优美 B. 多优良港湾,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
C.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便利 D. 农业发达,农产品供应充足
6. 在日本旅游时,小明可能会遇到的自然灾害是( )
A. 地震、火山爆发 B. 洪涝、干旱
C. 台风、泥石流 D. 寒潮、沙尘暴
2024 年是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两周年,该铁路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图 3 为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及中老铁路示意图,据此完成 7~9 题。
7. 中老铁路途经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
A. 平原广阔,地势平坦 B. 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C. 高原为主,地面崎岖 D. 丘陵广布,起伏较小
8. 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有( )
①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 ②气候炎热,蚊虫叮咬
③河流众多,施工难度大 ④冻土广布,路基不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 中老铁路的开通对老挝的影响有( )
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②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
③加强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④使老挝成为东南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之一。图 4 为东南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结合图中信息,完成 10~12 题。
10. 东南亚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 全年高温多雨 B.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 终年温和湿润 D.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11. 泰国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其种植橡胶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是( )
A. 劳动力丰富 B. 科技发达 C. 交通便利 D. 市场广阔
12. 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
①水土流失加剧 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土地荒漠化 ④土壤盐碱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亚洲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差异显著。图 5 为亚洲地理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 13~15 题。
13. 下列关于亚洲地理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亚地区以黄色人种为主,主要讲英语
B. 南亚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
C. 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D. 北亚地区气候寒冷,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14. 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A. 渔业 B. 林业 C. 畜牧业 D. 园艺业
15. 亚洲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列传统民居与所在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
A. 高脚屋 —— 西亚 B. 冰屋 —— 北亚
C. 窑洞 —— 南亚 D. 蒙古包 —— 中亚
第 II 卷 (综合题,共 30 分)
二、广探究,展才华。(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带一路” 与亚洲气候:“一带一路” 倡议促进了亚洲各国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图 6 为亚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在 “一带一路” 建设中,来自不同气候区的人们交流频繁。
(1) 学习区域地理贵在理清思路,掌握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构建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名称:A______,B______。(2 分)
(2) 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大河多发源于中部____________,呈______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源远流长。(2 分)
(3) 分析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并说明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分)
17.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日本的产业转型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日本也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图 7 为日本工业分布示意图和日本某年进出口贸易额的货物结构。日本某汽车制造企业计划在海外投资建厂,以拓展市场。
(1) 日本国内资源贫乏,目前日本的企业大多已经转移到世界其他地区建立海外生产线与销售基地,国内主要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代表,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沿岸和______沿岸。(2 分)
(2) 日本国土南北狭长,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日本工业高度发达,很多工业产品出口国外。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______,有利条件是______(各写一点)。(2 分)
(3) 近年来,日本加速扩大海外投资,你认为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 分)
18.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南半岛的城市发展与水患应对:中南半岛的城市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图 8 为东南亚中南半岛地形、河流与城市分布示意图。中南半岛的一些城市如曼谷、金边等,在雨季时经常遭受洪涝灾害,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
(1) 河流对区域经济、农业生产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及______。(2 分)
(2)中南半岛崇山峻岭和众多水系,沿线地质、地形复杂。 分析中南半岛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2 分)
(3) 为减少中南半岛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请你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2 分)
1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的地势与河流利用:亚洲的地势和河流对区域发展意义重大。图 9 为亚洲地形图。一家跨国能源公司计划在亚洲某河流上建设水电站,以开发水能资源。
(1) 亚洲大江大河很多,流速、流向受地势的影响较大。亚洲地势的特点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2 分)
(2) 亚洲地域广大,分区不同,亚洲注入北冰洋的大河有______(写一条即可)。(1 分)
(3) 简述亚洲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并分析河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3 分)
2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日本与东南亚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日本与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图 10 为日本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示意图。日本的动漫文化在东南亚广受欢迎,同时,东南亚的特色农产品也大量出口到日本。
(1) 从地理位置上看,日本和东南亚地区都位于______半球(填 “东” 或 “西”)。(1 分)
(2) 日本和东南亚地区的农业生产存在差异,日本农业以______为主,东南亚地区主要种植______(填一种粮食作物)。(2 分)
(3) 分析日本和东南亚地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并说明形成差异的原因。(3 分)
答案
第 I 卷 (单项选择题,共 30 分)
答案:B。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北半球,图中参与活动的城市大多位于亚洲,所以从半球位置看,参与此次活动的城市大多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
答案:A。2024 年 3 月 28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横滨的纬度最高,所以白昼时间最长。
答案:A。“地球一小时” 活动在特定时间关闭景观灯,旨在倡导人们减少能源消耗,关注环保。
答案:B。日本多温泉,本州岛面积最大,城市众多,去本州岛最可能体验温泉文化。
答案:B。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主要原因是这里多优良港湾,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
答案:A。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火山爆发。
答案:B。中老铁路途经东南亚的中南半岛,中南半岛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答案:A。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有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气候炎热,蚊虫叮咬;河流众多,施工难度大。该地区纬度低,没有冻土。
答案:A。中老铁路的开通促进了老挝旅游业的发展,加快了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强了与中国的文化交流,但不会使老挝成为东南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答案:D。东南亚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或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气候),总体可概括为全年高温,水热条件优越。
答案:A。泰国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是种植橡胶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泰国科技并不发达,交通和市场不是其种植橡胶最突出的优势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A。东南亚一些国家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会破坏森林等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该地区降水丰富,不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主要与不合理灌溉等有关,与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关系不大。
答案:B。东亚地区以黄色人种为主,主要讲汉语等,不是英语;南亚地区人口密集,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北亚地区气候寒冷,农业以畜牧业等为主,不是种植业为主。
答案:C。中亚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是畜牧业。
答案:D。高脚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适应湿热的气候;冰屋是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传统民居;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蒙古包是中亚和中国内蒙古等草原地区的传统民居。
第 II 卷 (综合题,共 30 分)
(1) 答案: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2) 答案:山地、高原;放射状。
(3) 答案:原因:亚洲地处世界最大大陆的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影响:有利影响是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影响是降水不稳定,易发生旱涝灾害 。
17.
(1) 答案:太平洋;濑户内海。
(2) 答案:不利条件:国内资源贫乏;有利条件:多优良港湾(或劳动力素质高、科技发达等)。
(3) 答案:目的是利用海外的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开拓海外市场;降低生产成本等。
18.
(1) 答案:河流沿岸;河口三角洲。
(2) 答案:有利条件:河流为城市提供水源;水运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河流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不利条件:雨季容易遭受洪涝灾害;城市污水排放易污染河流等。
(3) 答案:建议: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在河流上游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调节河流径流量等。
19.
(1) 答案:地势特点:中部高,四周低;判断依据:亚洲大河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2) 答案:鄂毕河(或叶尼塞河、勒拿河)。
(3) 答案:影响: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使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作用: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水运,促进区域间的贸易往来;提供水能资源,用于发电等。
20.
(1) 答案:东。
(2) 答案:渔业(或园艺业等);水稻。
(3) 答案:差异:日本经济高度发达,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以农业和资源型产业为主。原因:日本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资金雄厚,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东南亚地区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热带经济作物等资源丰富,但科技水平相对较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