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12课 蒹葭
在这不安的世界里,守住内心的安宁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学习目标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
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吟诵
道阻且跻: jī
白露未晞: xī
在水之涘: sì
白露为霜: wéi
在水之湄: méi
宛在水中坻: chí
宛在水中沚: zh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吟诵
蒹葭 ,白露 。
所谓伊人,在水 。
溯洄从之,道阻且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
蒹葭 ,白露 。
所谓伊人,在水 。
溯洄从之,道阻且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
蒹葭 ,白露 。
所谓伊人,在水之 。
溯洄从之,道阻且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苍苍—— 萋萋——采采: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
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这些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
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凸现了主人公坚持不移的精神。
每一章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了其中的几个字,形成了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将诗意不断推进,这种诗歌表现形式就叫做重章叠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蒹葭
在刚才的诵读中,同学们会发现,每一章中押韵的字都读得比其他字更加绵远悠长,这就是吟诵中的一个规则——入短韵长,入声字在诵读时短促有力,相反,押韵的字在整首诗中音要读得最长。
韵字拖长的作用在于,帮助我们更好的进入诗歌的情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如第一章中我们把所有押韵的字“苍”、“霜”、“方”、“长”、“央”拖长去读,秋风中摇曳着的茂盛芦苇,深秋白露凝结而成的霜,诗人心中想要追寻伊人而道路崎岖漫长,可望不可及,所有这些似乎都能随着声音的延展而呼之欲出。
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首诗的吟诵,大家可以跟读,试着把韵字拖长,体会其中悠长的情感与渺远的意境。
吟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吟诵
是不是有一种余音袅袅,意犹未尽之感。这种感觉即是“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弦止而余音在耳;文止而余情不散。”
因此说,“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想要理解这首诗的情感,首先要明确诗中的吟咏对象是谁。
你认为《蒹葭》这首诗的吟咏对象是谁呢?
蒹葭?白露?还是伊人?
大家都很明确,是“伊人”。
那为什么作者在每一章的开始都要写“蒹葭”与“白露”呢?
诗的开头所描写景物与全诗的内容和所表达感情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借此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这种表现手法叫做“兴”。理解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这首诗吟咏的对象是“伊人”。
古人把《蒹葭》解释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
爱情诗;
但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共鸣,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蒹葭》的再现。
“追寻”
年少时,“伊人”也许是你心中暗自欣赏却无法触碰的爱情,长大了,“伊人”也许是你心中还未实现的理想与抱负,就如同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中写到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与人生际遇下,我们心中的伊人也会随之变化,你读每一首诗的感觉也会因时因地而发生变化。
我想,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它最大限度的诠释了最初的美好,同样,也使我们这些后来人在欣赏这些诗作时再一次审视生命,诠释自己。
希望每一位读过《蒹葭》的同学,你们心中都有一位“伊人”,她是你愿意历尽千辛万苦的追寻,是你明明知道“道阻且长”却依旧不会停下的脚步,是你明明知道它“在水一方”却依然选择跋涉万里,当然,更希望你们心中的“伊人”,不仅仅是因为爱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 吟诵
商河文昌实验学校制作
录 制 时 间:2020.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