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广东省委第二书记
习仲勋
解放快30年了,那边很繁荣,我们这边却破破烂烂。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不是部队可以解决了的。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9课
对外开放
学习目标
1.了解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格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重要事件、人物、现象等,知道中国对外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基本线索,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
2.运用史料分析,了解经济特区建立的背景和意义,理解对外开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培养与时俱进和面向世界的意识。
为什么中国要实行对外开放?
我们干革命几十年,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止1978年,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
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显得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
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长期停滞落后
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世界
1.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
经济特区的建立
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
1978年邓小平访问美国
邓小平一系列出访,特别是对美国和日本的访问,帮助邓小平初步形成了通过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战略大思路,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谋划着蓝图。
邓小平1978--1979出访:我懂得了什么是现代化
1979年1月,一份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引起了邓小平的高度重视。他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利用外资的一个很好的时机,于是他当即在这份来信摘报上批示:这件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设立经济特区: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为什么首先在广东、福建兴办经济特区?
①临近港澳台,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②地处东南沿海,交通便利,靠近国际市场
③是著名侨乡,有利于吸引外资
邓小平曾如此解释“出牌顺序”:“为什么我考虑深圳开放?因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
经济特区到底“特”在哪里?
指特殊的经济政策,不是政治上的特殊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轻工业投资3000万元以上……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
---《六十年国事纪要》
第十三条 特区企业进口生产所必需的机器设备……,免征进口税…… 第十四条 特区企业所得税税率为百分之十五。对技术性较高、资金周转期较长或……的企业,给予特别优惠待遇。第十八条 凡来往特区的外籍人员、华侨和港澳同胞,出入境均简化手续,给予方便。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①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②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条件。
深圳经济特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改革开放初期的宝安城区
2025年深圳市区
“一夜崛起之城”
从1982年10月到1985年12月的37个月间,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一公司在建造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时,创下了三天盖一层楼的速度,在当时的中国大陆绝无仅有。国贸的建设过程经报道,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一个典型被广泛宣传,“深圳速度”、“三天一层楼”是当时媒体提到深圳常用的词汇。
深圳速度
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
1981年,深圳蛇口招商局标语
意义:
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4年1月24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3个经济特区。26日,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中国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1984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1985年,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随后又把经济开放区扩展到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
1988年,海南岛经济特区建立
1986年8月,国务院决定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实行计划单列。1987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在海南岛建省,并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1988年4月26日,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在海口正式挂牌。
1990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黄浦江把上海分成了两个世界:浦西就是上海,浦东只是从外滩遥遥远眺的一片农田菜地。“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是当时的共识。
1980年,黄浦江两岸
1992年,相继开放了重庆、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并实施灵活的鼓励外商投资的区域经济政策。
对外开放格局:
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点
线
面
全方位
宽领域
多层次
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推进。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开放
思考:近代中国对外开放与现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别?
近代史上不平等条约中的开埠通商 今天的对外开放城市
态度
目的
影响
被迫的
主动的
便利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厦门既是近代最早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
——1997年12月24日,江泽民在接见全国外资工作会议代表时的讲话
走出去
对外投资
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
加入世界性经济组织
引进来
引进外国资金
管理经验
先进的技术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意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入世”20多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目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资吸收国。
2001年12月
海南岛
经济特区
深圳
沿海开放城市
内 地
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海 汕头 厦门
广州上海等14个城市
开放格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外开放
全方位
多层次
宽领域
80
年代
90
年代
21世纪
20世纪
“引进来”“走出去”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