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苏教版(2024)生物七下 4.11.4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苏教版(2024)生物七下 4.11.4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5.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3-18 16:5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分层练习
探究实践:通过调查常见食物的来源,提升调查能力、探究实践能力
科学思维:分析食物的来源、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以及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措施,提升科学思维能力
态度责任:关爱植物、保护环境,提升社会责任感
生命观念:阐述绿色植物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了解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具体措,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生态观
1.绿色植物能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有重要作用,这主要依靠绿色植物的(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吸收作用
2.绿色植物能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 )
A.氧气 B.食物 C.水 D.氧气和有机物
3.在生物圈的大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气体分别约占( )
A.21%、0.03% B.0.03%、21% C.20%、1% D.21%、4.2%
4.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互相平衡(如图)。下列途径中属于吸收二氧化碳的是(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腐生微生物将动植物遗体分解 D.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5.增加碳存储和减少碳释放是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举措。下列不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是(  )
A.焚烧秸秆 B.植树造林 C.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D.选用高产农作物
6.下列关于绿色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些植物可直接食用 B.植物可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
C.人类的衣、住、行等方面与绿色植物无关 D.绿色植物能为人类提供生活所需的氧气
7.植物对生物圈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主要价值不包括(  )
A.为其他的生物提供食物 B.供人类随意大量地砍伐
C.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D.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8.塞罕坝地区曾经是植被稀少,黄沙漫天的地方,经过人工治理后,现在是郁郁葱葱的林场。下列关于塞罕坝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塞罕坝地区的变化体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B.塞罕坝林场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C.林场植被的蒸腾作用增加了塞罕坝地区降水量
D.为了科学化管理林场,禁止开发利用林木资源
9.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决定了水循环 B.绿色植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有机物
C.人类的衣、食、住、行均与绿色植物密切相关 D.绿色植物能够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0.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你结合实际回答下列问题。
(1)碳中和是指通过 、采用收集和储存 的技术等措施,维持二氧化碳的人为排放量与 相等,达到相对“零排放”的状态。
(2)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等主体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 的过程中,达到峰值。
(3)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实现“降碳”。
(4)下列做法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
A.节约用电、节约粮食 B.低碳出行 C.建筑材料循环使用 D.垃圾分类 E.过度放牧
F.栽花种草 G.不适用塑料购物袋
11.我国政府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碳中和即意味着禁止工厂排放二氧化碳
B.实现碳中和离不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C.绿色植物消耗二氧化碳,不产生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排放速率和鱼类、鸟类等其他生物无关
12.习总书记曾明确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物圈中到处都有绿色植物,以下对了绿色植物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B.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3.“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走进森林”。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作用是( )
A.调节气候 B.提供足够的木材
C.维持空气中碳一氧的平衡 D.减少土地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
14.你参加过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吗?下列对校园绿化设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春有花开,夏有树荫,秋有花果,冬有绿意
②尽可能增加绿化面积,避免起风时尘土飞扬
③办公楼代表学校形象,其周围尽量选配名贵花木,适当搭配普通花木
④食用、药用等经济植物优先考虑
⑤注意树种高低、大小搭配,疏密相间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A 6.C 7.B 8.D 9.A
10.(1)植物造林 二氧化碳 吸收量 (2)由升转降 光合 (3)水体污染
(4)建设更多的公园、绿化带和屋顶花园,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5)ABCDFG
11.B 12.B 13.B 14.A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