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六三制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我能够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典雅简净”的语言风格。
3.我能够体会作者寄予灯笼中的复杂情感。
1.我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学习目标
出生并成长于山东莱芜。
读书时受“五四运动”影响,参加宣传民主与科学等活动;
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0年在山东当老师,这一时期,他创作了许多散文,
30年代中期创作《灯笼》
吴伯箫
我积累
争讼
( sòng )
斡 旋
( wò )
静穆
怅 惘
( chàng )
锵 然
( qiāng )
燎 原
熙熙 然
马前卒
( zú )
( mù )
( liáo )
( xī )
人情世故:
为人处世的道理
反馈疑惑
徐法兵为代表
李雨涵
董如意
情有独钟
反馈疑惑
左荣娇
李萌
独具慧眼
张家豪
朗读课文
感受情怀
读品
真的,
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
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缘
哪些
深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读品
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
亲手
改句
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
读品
特别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的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
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让他十分愤懑。于是,他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写作,舒解一腔积郁。
《灯笼》正是这个时期的文章。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读品
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
---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九一八”十周年写
哎,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典雅而蕴藉 简净而不杂芜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
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
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为着追求光和热,
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巴金《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
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
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同呼吸共命运
以
小
见
大
家
国
情
怀
灯笼
是指引祖父回
家的一盏明灯/
是母亲白发上
的一缕青丝未白/
是……
灯笼是指引祖父回家的一盏明灯/
是母亲白发上的一缕青丝未白/
是孤行客心里的一份安心/
是保家卫国时的一声号角/
灯笼是家的思念/
是国的召唤/
是光明的化身/
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万丈光芒/
灯笼
推荐阅读
《记一辆纺车》
《马》
作业
1.完成课堂检测
2.A层同学选取一个小的物件,寄予你的情感。
(200--300字)
B层同学完成“灯笼是什么”的仿句。(100—200字)
2.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典雅简净”的语
言风格。
1.把握文章内容,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一路疑惑 一路光明
我
3.体会作者寄予灯笼中的复杂情感。